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新时代推进大学生的精神生活富裕,是复兴民族大任之需、实现美好生活之基、全面发展时代新人之要。目前,大学生精神生活存在着与时代要求、社会期待不相适应的状况,一些大学生存在崇尚物质享受而忽视精神追求的物化倾向,淡漠情感交流导致精神境界矮化等问题。必须坚持守正创新的全面发展理念,精准对接大学生精神文化需求,厚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学生拥有富足、充盈的精神生活。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的富裕观一直是以毛泽东、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追求探索的课题。毛泽东从建设一个富裕、文明的现代化强国出发,把富裕看成是社会主义成败的重大课题。而邓小平则在此基础上,从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的高度,把毛泽东这一探索提高到一个完备的程度。毛泽东、邓小平的富裕观也有着重大的差别。在毛泽东的富裕观中,“公平”歧变为“平均”,富裕以“同步”为特征。在方法上,毛泽东过分强调精神因素和生产关系的变革在激发社会主体上的决定作用。邓小平正是在总结其经验的基础上,正确地找到了一条通往富裕的社会主义之路。  相似文献   

3.
张小康 《函授教育》2003,7(2):18-20
改革开放20多年来,广东珠江三角珠地区经济有了很大发展,有的达到相当富裕水平。本文认为,要使广东富裕地区能按江泽民同志“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使富裕地区经济有更大发展,就必须积极开展富裕地区成人教育工作,就可以提高富裕地区广大城乡居民思想文化素质,就能极大促进这一地区生产力的发展,人民群众生活就会好上加好,“三个代表”思想在这一地区的实践就可以得到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4.
关于富裕地区开展成人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改革开放 2 0多年来 ,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有了很大发展 ,有的达到相当富裕水平。本文认为 ,富裕地区要进行“致富思源、富而思进”,使富裕地区经济有更大发展 ,就必须积极开展富裕地区的成人教育工作 ,努力提高富裕地区广大城乡居民思想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5.
美国经济的繁荣使越来越多的孩子生活于富裕家庭。这些孩子平日住在豪华的住宅里,过着舒适的生活,应有尽有,更无需担心缴纳学费等金钱问题。在周围的少男少女们看来,他们宛如是另一个世界的宠儿。的确,比尔·盖茨和他的妻子梅琳达拥有价值  相似文献   

6.
把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在2021年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点明了共同富裕之路的方向,强调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本文重点探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体系中精神富裕的理论特征,即要在共同富裕进程中做好物质与精神建设的辩证统一,突出精神富裕在共同富裕中的时代价值,结合精神富裕建设道路上的成功实践,理解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促进物质富裕与精神富裕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20多年来,广东珠江三角珠地区经济有了很大发展,有的达到相当富裕水平。本文认为,要使广东富裕地区能按江泽民同志“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使富裕地区经济有更大发展,就必须积极开展富裕地区成人教育工作,就可以提高富裕地区广大城乡居民思想文化素质,就能极大促进这一地区生产力的发展,人民群众生活就会好上加好,“三个代表”思想在这一地区的实践就可以得到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8.
提出社会主义精神富裕既是合理的理论抽象,又是当下社会主义实践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精神富裕具有自己特定的基本要义,其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先进文化既有明显区别又有内在的联系。在当前时代图景下,对人的发展与提升、对社会主义社会的独特效用以及对人类文明发展所具有的指向意义是社会主义精神富裕重要的价值展现。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的繁荣和发展,贫富差距的加大已成为社会不可忽视的问题。这个问题不可避免地要反映在大学校园的生活中,引起教育界的普遍关注。富裕在高校的比例近几年呈上升的趋势,它引发了校园管理和大学生教育研究的新领域,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十分现实的问题。通过对高校富裕生群体所特有的心理特征及不良行为表现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具有针对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嘉应学院学报》2018,(1):13-20
在政治动荡的近代侨乡,华侨和侨眷被称为"一个富裕的弱势群体";近代东南亚殖民地上的华侨同样是命途多舛。他们都属于"弱势群体",却未必真"富裕"。印尼独立建国后,华族因其创富能力更强,整体上生活要优于原住民民族,政治上则长期处于"弱势",这是政治文明不发展的产物。从文明发展和创富能力看,华族有其特定的优势,是另类的"强势"。印尼华族要转变理念,既要避免因"人数"而来的"弱势",更要发挥其"优势",融入印尼民族国家的未来发展,引领印尼民族共同走出贫穷,走出"弱势",构建民族和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1.
萧红的香港学创作对她的学史评价相当重要,与战时的主流学进行对照,她的创作显示出边缘的姿态,其差异性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战时学主题的深层思考,真正继承鲁迅遗风,捍卫启蒙学,而不是屈服于战时的主流,改变自己的学写作态度;二是感情基调的差异,主流学要求的是热的情调,而萧红却是在冷静的思考中以冷的情调叙说自己多重身份的感同身受,并以学的悲剧性作为支撑;三是写作手法与写作风格上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2.
从《访苏心潮》与《狂喜札记》中可以看出.报告文学不应兴奋张扬地抒发激情.报告文学是有限制的文学艺术创作.多样性不是随意性,它只能反映和报告某一事件、某一人物、某一地方、某一问题、某一现象。在历史流变与现实发展的交汇点上进行升华与创造.使作品深深打上历史与时代的烙印.才是真正把握了报告文学创作的灵魂。  相似文献   

13.
游戏精神是儿童文学的基本美学精神之一,它对儿童文学创作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在具体的创作过程中,创作主体应保持孩子式的游戏性心理,少一些道学气的说教,而这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具体的心理依据有文化原型的积淀、童年经验、创作思维等。在大力张扬游戏精神的过程中也要避免纯粹“快乐主义”的倾向,同时要特别注意游戏精神和教育主义的关系.应打破那种认为二者绝对对抗的认识,从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两方面来手求二者的协调发展,推动儿童文学进入一个良性的发展阶段,并获得广阔的创作空间。  相似文献   

14.
游戏精神是儿童文学的基本美学精神之一,它对儿童文学创作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这一点可以从儿童的思雏和心理特征得到证实。所以在具体的创作过程中,创作主体应保持孩子式的游戏性心理,少一些道学气的说教。在大力张扬游戏精神的过程中也要避免纯粹“快乐主义”的倾向,同时要特别注意游戏精神和教育主义的关系,应打破那种认为二者绝对对抗的认识,从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两方面来寻求二者的协调发展,推动儿童文学进入一个良性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5.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卓然屹立于世界文坛颠峰的伟大小说家。对痛苦的独特人生体悟使陀思妥耶夫斯基把人的精神存在看成是世界存在的核心本质,充满激情而理想地"刻画人心深处的全部奥秘"是他创作的最高追求。虽然超越了现实主义文学某些外在的条框,但陀思妥耶夫斯基仍然始终以自己的角度坚守着直面现实、审视现实、解剖现实这一现实主义创作的本质原则。  相似文献   

16.
距今一百年前成立的南社,是中国文学史上人数最多、范围最广、活动时间最长的社团。是近现代中国的一个独特存在。当年,它以笔为武器,高举革命文学大旗,以昂然的激情唱响了中华民族觉醒的劲歌。它是民间组织,靠同仁们不言衰的激情和力量从事文学活动。它的革命文学的特性以及在发展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精神操守,对当时及后来的中国文学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南社文学现象是我们研究南社、探讨未来文学之路的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7.
泰华文学是泰国的华侨华人用汉语进行的文学创作.虽然泰国政府的华侨华人政策和我国的华侨政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所变化,但泰华作家坚持以汉语创作的姿态,却鲜明地表现出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身份的建构.因此,泰华作家在不同时期与祖籍国的联系并不是一种简单的精神还乡,而是在不同历史时期对自身身份的文化表述.  相似文献   

18.
沈从文的文学思想既超越了“血泪”控诉式狭隘功利的现实主义,同时也不同于“为艺术而艺术”的纯艺术论者,他关注的是现代社会中人的精神世界和生命价值,追求的是“为生命的文学”。这种文学观源于他独特的生命价值观,并充分体现在他的创作理念和创作实践中。  相似文献   

19.
距今一百年前成立的南社,是中国文学史上人数最多、范围最广、活动时间最长的社团,是近现代中国的一个独特存在。当年,它以笔为武器,高举革命文学大旗,以昂然的激情唱响了中华民族觉醒的劲歌。它是民间组织,靠同仁们不言衰的激情和力量从事文学活动。它的革命文学的特性以及在发展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精神操守,对当时及后来的中国文学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南社文学现象是我们研究南社、探讨未来文学之路的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20.
论不朽     
人的肉体是会死亡的,人的灵魂也并不能轮回,那么人能否不朽呢?当然能!那么什么东西能使我们不朽?精神!个体的人不断死亡,但人类却长存。在人类存在的过程中,精神、知识、真理被世世代代传递下去,那些创造了精神、知识和发现了真理的人们,因此便在这种传递过程中而得到不朽。唯有精神才能够被后代传递下去,因此人生的意义便在于精神的创造。由此可见,自我的不朽只能在他人中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