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巴塞罗那奥运会上,一批名将落马,三十次打破世界纪录的撑杆名将布勃卡在预赛中未能过关,羽毛球冠军赵剑华没有进入决赛,中国女排只得了一个第七名……。落马,对名将本人来说是痛苦的,但是,对于整个体坛来说,名将的落马必然有新人取而代之,有的还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推动了体育运动事业的前进,这又是可喜的。试想,如果因为这些名将曾经创造过纪录,作出过贡献而处处加  相似文献   

2.
每天都有大量来稿涌向各级新闻单位,这对办好报纸和电台节目,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因此,各新闻单位在给通讯员回信时,往往少不了这一句:“请多赐稿”。来稿多,这是好的一面,但也带出另一个问题:用稿率极低。地市级新闻单位用稿率,一般在30%左右,省级新闻单位不到10%,中央级就更低  相似文献   

3.
每天都有大量来稿涌向各级新闻单位,这对办好报纸和电台节目,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因此,各新闻单位在给通讯员回信时,往往少不了这一句:“请多赐稿”。来稿多,这是好的一面,但也带出另一个问题:用稿率极低。地市级新闻单位用稿率,一般在30%左右,省级新闻单位不到10%,中央级就更低了。因为不管来稿量多大,而报纸版面和电台节目  相似文献   

4.
说“转载”     
前一时期,人民日报先后转载了文汇报,解放日报,河南日报、新民晚报等地方报纸上的文章。细读之后,心中有两种感觉:一是新鲜感。这几年,报纸转载别人的文章太少了,除地方报转载人民日报社论外,其它的几乎看不到,所以,乍一读,犹如清风扑面;二是可以从一张报纸上看到更多的好文章。这样的转载是值得大力提倡的。  相似文献   

5.
说“转载”     
前一时期,人民日报先后转载了文汇报、解放日报、河南日报、新民晚报等地方报纸上的文章。细读之后,心中有两种感觉:一是新鲜感。这几年,报纸转载别人的文章太少了,除地方报转载人民日报社论外,其它的几乎看不到,所以,乍一读,犹如清风扑面;二是可以从一张报纸上看到更多的好文章。这样的转载是值得大力提倡的。  相似文献   

6.
何力 《青年记者》2006,(7):21-21
这是一个微妙的时刻——我们开始关心版权问题。当美国的报业同行正在为要不要对自己新闻网站的用户收费而犹豫不决时,中国的报纸领导人感到不平的是,商业网站既不经许可也不付钱就使用他们辛辛苦苦采编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2009年9月12日的北京某报,在转载河南某报的一条消息时,在一版刊出导读<豫醉驾肇事者再次被判死刑>.见到这一"导读",不禁令人打个寒战:一个罪犯怎能两次被判死刑呢?待看了刊于七版的消息全文,方知此题是编辑在移花接木、故弄玄虚.  相似文献   

8.
据2月1 5日《江西日报》,2009年12月1 7日,庐山综合垦殖场退休职工秦永言,在庐山花径公园用自己的摄像机进行了长达一个半小时的佛光摄录.当天下午,秦永言将他剪辑的4分47秒录像视频,交给庐山电视台编辑部负责人蔡某.在蔡某拟写佛光文字稿件时,电视台几名工作人员在编辑室内,将秦永言的录像带拷贝到电视台电脑中.事后,庐山、九江和江西电视台相继播出了 12月1 7日庐山惊现佛光的消息,画面暑了蔡某和秦永言的名字.  相似文献   

9.
我是一名基层的新闻爱好者,与周围一些同伴共订《新闻记者》已两年。今年报刊提价,我还是坚持定了《新闻记者》。这里,我想在新的一年即将到来之际,谈一点我们的看法。我们这些基层的同志之所以订《新闻记者》,旨在提高自己的新闻写作能力,可我们在一起议论时,总感到《新闻记者》给我们这些层次的人开辟的栏目少了,因此我们有个小要求,能否在新的一年里多开辟  相似文献   

10.
随着报纸、广播电台、电视台的增多,各个新闻单位顾及自己的兴衰存亡,争发“独家新闻”的劲头愈来愈大。这种竞争意识的增强,对我国新闻事业的进步与繁荣是十分有利的。可是,在此进程中,笔者也看到了其中的一个不好现象,即有些全国性的报纸,不声不响地通过其派驻的地方记者,截获当地报纸已经刊出的新闻。地方上的同志,把这类依靠转抄、改编  相似文献   

11.
随着报纸、广播电台、电视台的增多,各个新闻单位顾及自己的兴衰存亡,争发“独家新闻”的劲头愈来愈大。这种竞争意识的增强,对我国新闻事业的进步与繁荣是十分有利的。可是,在此进程中,笔者也看到了其中的一个不好现象,即有些全国性的报纸,不声不响地  相似文献   

12.
在餐桌上,只有烹饪活蹦乱跳的鲜鱼,那味道才够鲜美。写新闻也和烹饪一样,只有善抓“活鱼”,才能写出好的新闻。笔者在采写《唐村矿探索改革中思想政治工作新形式》这篇消息中,对此体会尤为深刻。山东兖州局唐村矿是一个衰老矿井。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后,该矿被局确定为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先行单位。面对发展市场经济的新形势,部  相似文献   

13.
这几年,有些报纸喜欢刊登和转载“奇闻”。下面举一个典型事例。 1980年9月,我在陕西省第五次故事会上,听到汉中地区群众艺术馆周竞同志讲的故事《王奶奶的小枕头》。这是他根据民间传说创作的一个儿童故事。1982年,浙江日报、甘肃农民报、太原日报先后以新闻体裁报道了这一  相似文献   

14.
一名新闻记者,几乎经常性地处于被邀请采访的状态;至于“不请自来”,主动出击进行新闻采访,更是一种恒常状态。在被动接受邀请和主动不请自至的循环往复中,  相似文献   

15.
(摘自《中华读书报》2 0 0 3年 8月 1 3日 )时下 ,“转载率”是学界文坛人见人爱的名词。似乎谁的作品或论文被转载 ,谁就高出了一分。然而 ,“转载率”真的越高越好吗 ?这个问号 ,压在心上已有好长时间了。如今写出来求教于大方。以我不算太肤浅的观察看 ,答案很可能是否定的。理由有三———首先 ,文摘类报刊尽管以荟萃精华为己任 ,每期从全国大量报刊上遴选佳作 ,但它首先也是报刊的一种 ,它也要走向市场 ,接受读者群的检验。这就毋庸讳言 ,它的转载别人 ,很大程度上总是带有“应时效应”的。客观地分析 ,你的东西被转载 ,很可能首先不是…  相似文献   

16.
穆卫东  黄炜 《青年记者》2010,(13):61-61
“羊群效应”,也称“从众效应”,是指人们经常受到多数人影响而从众跟风的心理或行为,跟风就容易导致盲从,而盲从往往会掉进陷阱或遭到失败。其实,这种盲目地跟着他人一哄而上的现象在当下的新闻传播——尤其是转载新闻中同样屡见不鲜,须引起媒体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学术质量的评比废除了早期的主观评比法,而代之现在的“客观”的(按文献转载率来确定期刊的学术质量)评比标准,但是,在这种客观的评比标准中仍然存在“不客观”,不准确的东西。 1.社科期刊的学术标准一般都是以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全国文科高校学报文摘》等几家文摘刊物转载复印的比率来确定的。但是,这些  相似文献   

18.
我写稿养成了一个习惯,写好后,爱请周围同志看,让大家“挑刺儿”,获益匪浅。人们往往有敝帚自珍的心理,自己的稿件总觉得很完美,有时认真溜上几遍,一些不该出现的错别字都找不出来,但对别人的文章一眼就能挑出“刺儿”来,这大概就叫“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事物是复杂的,一个人看问题往往是站在一个角度,盯一个方面,很难认识事物的本来面目。所以请人看稿,大家便会从不同角度进行审视,就可以发现诸如语句不通、逻辑错误、事实不准等好多问题,使稿件消灭纰漏,使稿件逐步成熟完美。  相似文献   

19.
在新闻领导机关干了多年与记者打交道的工作,觉得当记者蛮吃香,尤其是电视台的记者,许多会议是主持人不见扛摄像机的,不宣布开会。近年到基层新闻单位直接从事记者管理工作,方知电视台的记者们也有许多难言之处。譬如一种“请记者”,倒让你多少有些害怕。怕什么?一怕“党政机关请”。新闻单位是党的喉舌和舆论阵地,理应为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在党委和政府需要的时候,应该积极服从,主动配合。但也不能忽视新闻规律,逢会、逢领导有活动或下基层,都让新闻单位去宣传报道。时下在一些地方就存在这种倾向,四套班子领导活动、各…  相似文献   

20.
湖北襄阳报是一张以农民为主要对象的小报。为了把报纸办到农村干部和社员的心坎上,近几年来,我们想了一些办法,如在农村建立评报点,提倡编辑人员和农民交朋友等。这些,办法对于加强报纸和农民的联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由于点少、面窄、联系不经常,我们对农民读者的愿望还不真正了解,因而宣传上时常出现“有心栽花花不发”的现象。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变成农村干部和社员的自觉行动,今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