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人需要理性。没有理性,人将失去自我,变得浑浑噩噩。 社会发展需要理性。没有理性,人类社会将处于毫无秩序的混沌状态之中。 同样,作为反映社会经济生活及经济现象发展动态的经济新闻报道,也需要理性。没有理性,新闻报道就难以反映出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部联系;有了理性内涵,新闻报道才能做到更深刻、更准确、更有力度地透析  相似文献   

2.
人的认识,有理性的,也有感性的,不可能要求所有人都达到理性的认识。把人们的感性认识作为一个客观事实接受下来,并且研究其中的规律,既是评论应有的理性,也是政府行为应具有的理性。  相似文献   

3.
追求真理与争取自由,是理性精神的最高目标。科学作为一种理性的活动,本质上是自由、自主的活动。没有理性的、自由的精神,就不可能有科学的繁荣。理性、学术自由与科学发展有极其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易薇  周呈思 《新闻前哨》2007,(7):108-108
受众认知是感性与理性互相交融的过程和结果。在认知过程中,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是互相穿插与交织的。没有纯粹的感性思维,也没有纯粹的理性思维。感性思维需要上升到理性思维的层次,理性思维必须有感性思维为基础。  相似文献   

5.
感性和理性     
千树 《档案管理》2003,(4):47-47
有一次读《天涯》杂志,里面有一句话让我思考很久。“理性就是功利,理性的人就是功利的人。”应该说,这句话有颠覆的力量。在我的阅读经历中,“理性”始终是一个正面的词。一个人从小时候的幼稚感性到成年人的成熟理性,走的是正常的成长路线。感性固然是人重要的直觉层面,但理性则是人更高的思考层面。感性和理性相互对立。理性是功利性的,意味着感性就是非功利性的。“功利”在一般读书人心目中是负面的词,理性和功利紧密联系在一起让人多少有些不舒服。细想想,这句话却极其真实。理性就是抛弃表面虚泛的各种美好妆饰,直指问题的本质内核。…  相似文献   

6.
《新闻界》2017,(2):79-83
本文将舆论的理性特征放入态度研究框架中,以郭斌事件为例,从认知理性、评价理性、情绪理性和行为倾向理性四个层面入手,构建一系列可操作的指标分析新型网络爱国舆论事件中网民的理性情况。研究发现:网民态度理性总体呈轻微理性状态,其中行为倾向理性程度最高,认知理性程度最低;在侧重当事人评价的舆论中网民态度理性程度最低。建议我们对此类事件中网民的表现要更有信心,媒体对此类事件的报道要更注重全面客观,当事人更要注重网络爱国言论的合理表达。  相似文献   

7.
电视新闻评论既然是评论,理所当然就应该有理性色彩,给人以理性力量。这一点,大家都能认同。那么,电视新闻评论为什么会缺少理性思考呢?笔者认为,造成电视新闻评论缺少理性思考的原因是多种的,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20世纪 30、5 0、80年代曾有过三个图书馆学高扬理性旗帜的关键时期。当前 ,中国图书馆学的发展又到了急需重树理性大旗的时刻。图书馆学理性回归之关键有三 ,即图书馆学理想支柱的塑造、图书馆学人文语境的营造和图书馆学文化的重建。参考文献 8。  相似文献   

9.
农民的理性化与意义世界之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帕森斯社会行动结构理论,任何社会行动背后都有一套支撑该行动的意义体系,理性就是赋予行动意义的能力。在西方,人们对理性有着不同的解释。而最经典解释有两种,一种是古典经济学中“理性经济人假设”,另一种是社会学家韦伯的“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之解释。  相似文献   

10.
有关专家在展望1998年中国股市的走势时说:指数不会有太大的波动,个股行情将异彩纷呈,市场将表现得更为理性。这一理性来自于1997年的大起大落。 1997年的中国股市经历了由狂热到理性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报纸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其价值市场有一般经济意义的消费品市场,又包含了不存在货币交换的理性市场."理性市场"指的是交换消息和意见的言论市场,在这个理性市场中,一种说服的智性力量可提升个人和社会的理性,形成一种克服非理性的盲目、狂热并凝聚理性力量的社会舆论,所以它对社会意识的统一和公共价值的认同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打造一个电视品牌离不开两个基本要素:理性和意志。创建一个品牌首先需要根据电视环境的变化,准确把握市场规律,别出心裁,独辟蹊径。这需要一种建立在广阔的专业视野、足够的知识储备上的理性思维。其次,有了理性的策划,更要有把策划不走形地变成现实的执行力,需要一种在执行过  相似文献   

13.
《视听纵横》2006,(1):9-13
中国广电协会副会长张振华: 浙江广电集团推出的这个纪实报道,可贵之处有两点,一个是报道取向上的理性回归,一个是报道理念和报道方法上的理性回归。  相似文献   

14.
人们只是习惯性地认为,在喜庆节日时应该听到点响声,应该闻闻那种气味,脚踩在纸屑上也有一种愉悦感。理性显然无法衡量这种气氛、味道,因此,用财产损失的统计数据、用国际惯例等等科学理性的依据禁止燃放鞭炮这样的习俗,显然是给理性安排了它无法承担的责任  相似文献   

15.
曹鹏 《新闻记者》2003,(12):30-31
传媒业是需要理性的行业,但是,国内传媒市场的现状是大家都在忙于事务,而疏于理性思考,因此,对规律性的东西、法则性的东西,了解不够、认识不够,往往是跟着感觉走,这使得中国的传媒业大呼隆、跟风现象严重。因此,有必要提醒业内人士,我们需要更多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6.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对于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群众会反映出不同的认识、态度和要求。其中,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正确疏导消极因素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注重加强解读性报道,引导群众理性认识事件,理性面对现实,理性诉求和维权,  相似文献   

17.
1996年5月,中央电视台推出大型深度报道栏目《新闻调查》,力图“就领导重视、群众关心、涉及面广泛的问题,进行深层次的剖析,更有效地、有说服力地引导舆论”。《新闻调查》自开播之日,就明确提出要以自己节目理性的深刻性与观众冲撞共鸣,提出“调查是手段,理性是目的”,实现感性形象思维与理性逻辑思维的协调、融合、统一,使整个栏目透射出理性的光芒,对那种认为电视不能进行深度报道,无法达到理性思维高度的观点予以反悻。为了追求理性认识的获得,《新闻调查》综合运用了多种理性思维方式,而其中以承认事物的整体性、复…  相似文献   

18.
杜萍 《中国出版》2016,(5):48-51
随着媒介技术的飞速发展,大众媒介在社会中的影响日益扩大。媒介有信息传播、舆论监督的一面,也有接受公众评判的一面。当网络日益成为社会公众发言的便捷工具,它便为社会公众提供了更为民主、自由的批评平台。文章主要阐述了当前社会公众的媒介批评在一定程度上"散化"且缺乏理性,分析了社会公众媒介批评应具备的理性表现,提出了社会公众媒介批评的理性的运用。  相似文献   

19.
在人的精神世界中,存在着感觉、知觉、表象、概念、判断、推理等理性因素和理性活动。与理性交织在一起的还有无意识、直觉、灵感、情感、情绪、意志、信仰等非理性因素及其活动。 新闻实践作为人类精神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渗透着理性和非理性的双重因素,是理性与非理性的统一。本文把直觉、灵感、情感等单独抽出来阐述,一方面是因为这些非理性因素在形成、表现和作用等方面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性,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更方便地说明非理性因素在新闻实践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东西方传播观的差异“我思,故我在!”没有比笛卡尔的这句话更能一针见血地概括西方近代社会的特点的了。“我思”意味着我们人类是理性的存在,西方的近代社会可以说是人的理性能力得到高度发挥的社会。追溯西方近代社会,人们都用理性的目光去理解世界,其结果带来了科学和技术的飞跃性的发展。在人类所具有的理性和感性两个特点当中,西方的近代社会更加肯定和重视了理性这一特点。自从有了笛卡尔的这种豪迈宣言以后,西方社会的发展一直是以人的合理性为中心的。即,绝对地信赖人所具有的理性,以此为基础,把历史的发展和进步视为理所当然,进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