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晓明 《广西教育》2008,(19):85-85
小学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音乐家,不是让学生认识一两条音乐艺术规律,也不是学会一两种音乐技能,而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文化素养及审美能力。这是一种与美的感动相结合的教育,是渗透于人的心灵的情感教育,可使学生情操得到陶冶,人格得以完善,成为全面发展身心和谐的人。  相似文献   

2.
梁寒 《儿童音乐》2013,(12):47-49
音乐课程改革以来,面对从结构到体制都全新的新课标,音乐教师欣喜的同时又感到有些无从下手。小学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音乐家,不仅仅是让学生认识一两条音乐艺术规律,也不仅仅是学会一两种音乐技能,而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文化素养及审美能力。这是一种与美的感动相结合的教育,是渗透于人的心灵的情感教育,可使学生情操得到陶冶,人格得以完善,成为全面发展、身心和谐的人。  相似文献   

3.
中小学音乐教学必须围绕审美活动这个核心。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对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审美教育的核心,是审美的要点”。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音乐教育是中小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阵地之一。从美育的角度观察、研究音乐教育行为的理论,就是音乐审美教育。因此,音乐审美教育也应是音乐教育学中的不可忽视的重要研究课题和组成部分。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与其它学科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青少年心理研究和教学实践证明,对学生进行音乐教育和开展艺术实践活动中,在培养和提高…  相似文献   

4.
美育是人类美化自身的学科,是人类认识世界并按照美的规律改造世界、改造自身的重要手段。音乐教育的本质是音乐审美教育,音乐审美教育的关键是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使人们获得更好的审美享受,提高音乐审美意识和音乐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5.
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一方面要加强美育、音乐审美教育理论的学习,正确地认识音乐审美趣味的作用,一方面在教学实践中要重视对学生审美趣味的培养,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艺术素质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6.
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一方面要加强美育、音乐审美教育理论的学习,正确地认识音乐审美趣味的作用,一方面在教学实践中要重视对学生审美趣味的培养,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艺术素质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7.
苏燕 《教育革新》2007,(10):80-80
音乐艺术教育的重要价值应该是对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因为,音乐艺术教育的基本目标是育人,而这种育人的目的是通过美育的方式实现的,这种美育的音乐教育过程本身也就是一种自觉地审美过程。  相似文献   

8.
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高中音乐欣赏课以审美教育为中心,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音乐教育是让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引、自己对音乐的聆听、理解音乐的内涵、认识和感受美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音乐教育是美育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的任务是: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与爱好;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继承和发展本民族及世界各国的优秀音乐文化;通过音乐教学,启迪学生智慧,陶冶高尚情操和优良品格,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和集体主义精神,使之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目前,在普通的音乐教育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学生随着年级的增高,学习音乐的学习兴趣降低,乐百增多,我认为这是由于我们采用不适…  相似文献   

10.
音乐教育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通过音乐的艺术形象去激发学生的美感。音乐教学过程当中教学方法和技巧是体现美的色彩,要让学生从内心去感受音乐的美,把自己的情感和音乐的美感融合在一起,使学生在创造美的实践中受到音乐启迪,获得审美能力,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普通音乐教育是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音乐教育,  相似文献   

11.
刘玉 《中小学电教》2007,(11):53-55
音乐是小学进行美育的一门基础学科,是以审美为核心、以音乐的形象性、情感性、愉悦性等独特形式来表现艺术美的。《面向21世纪上海市中小学音乐学科教育改革行动纲领》指出:“音乐教育其本质就是审美教育,它不仅具有其他学科所共同的认识功能,更为鲜明的是以其‘直指人心’的审美价值而具有不可替代的美育功能。”由此可知,音乐学科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第6条的美育任务指出:“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尽快改变学校美育工作薄弱的状况,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2.
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情感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本文作者提出三点可供参考的意见。  相似文献   

13.
高师音乐教育是推行素质教育,实施美育教育的先导和重要因素,也是进行人的全面的素质培养的重要手段。然而具有美育性质的音乐教育应该是一种浸透人文精神的美育教育范畴,而不应成为音乐艺技教育的专业训练。本文从师范教育的人文精神角度,倡导高师音乐教育应重视人的人文教育将音乐的人文与艺技教育相结合,以推动基础教育中的音乐的审美教育,而不是音乐的艺技教育。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社会对核心素养重视程度不断加深,德、智、体、美、劳教育已成为考核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必要因素。其中,美育更是提升现代学生审美水平的重要教学内容。高校音乐教育是反映审美教育的重要教学课程之一,即高校音乐教育实施过程中,具有多样化美育功能。审美教育的有效实施能大大提高学生审美水平,加强其对音乐理论的实践应用能力。分析高校音乐教学中的美育意义,研究可有效促进美育与  相似文献   

15.
音乐教育是学校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职能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中学音乐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中学音乐课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由于音乐教育在实施美育方面具有多功能的特点,因此,音乐教育在全面教育中就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与价值,但作为一门美育课程,其本质与核心理应是它的审美功能。所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通过音乐教学实践与观察,结合教育学、心理学、美学等有关理论,就音乐教育对学生审美情趣与审美能力的培养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6.
从审美教育的角度把握音乐教学活动,并进行卓有成效的教学实践,是音乐新课标提出的重要教育理念。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音乐是培养人的高雅审美情趣、优化人的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审美能力的培养离不开音乐教育。一、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树立正  相似文献   

17.
随着素质教育在全国的广泛开展,美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音乐教育是以审美为核心的,它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和健全人格。音乐教育作为实施美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也就成为落实审美教育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随着素质教育在全国的广泛开展,美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音乐教育是以审美为核心的,它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和健全人格.音乐教育作为实施美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也就成为落实审美教育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审美教育即美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的表现形式之一.而审美教育又是音乐教育的核心所在。小学音乐教育在于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激发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在掌握一定音乐知识技能的基础上,逐渐提高审美能力,让音乐这门艺术,带给他们审美的愉悦、情感的共鸣及心灵的净化,使他们成为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的人。就目前音乐审美教育的改革,我做了一些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小学音乐教育是学校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一方面要加强美育、音乐审美教育理论的学习,正确地认识音乐审美趣味的作用,一方面在教学实践中要重视教学方法的优化,教学质量的提高,加强对学生审美趣味的培养,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