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奥林匹克主义的涵义对于奥林匹克主义,有着狭义、广义两种理解。狭义的奥林匹克主义指奥林匹克哲学指导思想,即作为奥林匹克哲学原则的奥林匹克主义。广义的奥林匹克主义则是指整个奥林匹克文化体系,包括奥林匹克思想理论体系和奥林匹克运动的结合和统一。奥林匹克主义的内涵非常丰富:其一,奥林匹克主义是超越竞技运动的,是一种人生哲学、生活哲学;其二,主张以体育运动为载体,通过体育运动对青少年进行身体、心智和精神的教育,培养全面发展和完善的人;其三,通过体育与文化教育的结合,使体育运动为人类和谐发展服务,因此,它的对象不只是…  相似文献   

2.
任海 《生活教育》2008,(7):16-16
奥林匹克运动是以体育运动为基本手段,以人的和谐发展为基本目标,进而促进人类社会和平发展的社会运动。因此,它将教育人、培养人作为第一要务。在国际奥委会制定的《奥林匹克宪章》中,"教育"一词多次出现在不同条款中,如"奥林匹克主义"、"奥林匹  相似文献   

3.
教育是奥林匹克运动永远不变的内涵,《奥林匹克完章》里明确指出,“奥林匹克主义是增强体质、意志和精神并使之全面均衡发展的一种生活哲学。奥林匹克主义谋求体育运动与文化和教育相融合,创造一种以奋斗为乐,发挥良好榜样教育作用并尊重基本公德原则为基础的生活方式。”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奥林匹克主义的中心思想是人的和谐发展,它将体育运动与教育和文化相结合从而使人实现和谐发展。奥林匹克运动最重要的功能是教育,深入理解和践行奥林匹克教育的主旨精神,对优化高校体育教育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奥林匹克宪章》中对奥林匹克主义的定义为:奥林匹克主义是增强体质、意志和精神并使之全面发展的一种人生哲学。奥林匹克主义谋求把体育运动与文化和教育融合起来,创建一种在努力中求欢乐、发挥良好榜样的教育价值并尊重基本公德原则的生活方式。奥林匹克主义的宗旨就是使体育运动处处为人的和谐发展服务,以促进建立一个维护人的尊严的、和  相似文献   

5.
奥运的全称是奥林匹克运动。奥林匹克运动是在奥林匹克主义指导下,以体育运动和四年一度的奥林匹克庆典为主要活动内容,促进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道德全面发展,沟通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在全世界弘扬奥林匹克精神,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社会运动。它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是人类社会的杰作,有效地促进着人类和平进步事业的发展。■一、奥林匹克运动的思想体系1.奥林匹克主义奥林匹克主义是奥林匹克运动思想体系的核心。“奥林匹克主义”一语出现在1991年6月16日生效的《奥林匹克宪章》中,这也是国际奥委会第一次给奥林匹克主义以正式的定义,“奥…  相似文献   

6.
奥林匹克主义是一种“人生哲学”,旨在促进人的全面、和谐的发展.新世纪赋予了奥林匹克主义新的内容:弘扬奥林匹克主义,就是要弘扬绿色体育精神,构建绿色体育明、大力发展大众体育和强化体育的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7.
奥林匹克运动对中国高等体育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体育史学、体育理论等多种学科原理,结合文献资料、综合分析法等,对本选题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显示:奥林匹克的精髓是教育,从一产生就担负起青年培养的社会教育任务.奥林匹克主义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和和平精神,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世界和平美好;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始认识到奥林匹克运动在我国高等体育教育中特殊的教育价值,并努力探索其与奥林匹克运动的融合之路.  相似文献   

8.
论体育与体育方法毛世玉,陈立晖一、体育是全面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我国高校体育理论中有广义的体育(亦称体育运动)和狭义的体育两种说法、广义的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达到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的一种有目的、...  相似文献   

9.
论奥林匹克主义的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林匹克主义是一种"人生哲学",旨在促进人全面、和谐的发展.新世纪赋予了奥林匹克主义新的内容:弘扬奥林匹克主义,就是要弘扬绿色体育精神,构建绿色体育文明,大力发展大众体育和强化体育的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0.
奥林匹克精神就是互相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精神,就是更快、更高、更强。其实质强调以人为本,通过体育手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而创建一种以奋斗为乐,以优秀为榜样的价值。本研究从体育运动和文化教育的结合、进取精神与超越意识、榜样的作用、和平发展的世界观、人文奥运五个方面深刻剖析了人的全面发展与奥林匹克精神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1.
教育是奥林匹克的出发点和归宿,本文主张以体育运动为载体,通过人文奥运理念对学生进行身体、心智和精神的教育,培养全而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12.
奥林匹克精神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奥林匹克宪章》明确指出:“奥林匹克主义是增强体质、意志和精神并使之全面发展的一种生活哲学。奥林匹克主义谋求把体育运动与教育和文化融合起来,创造一种在努力中求欢乐、发挥良好榜样的教育价值并尊重基本公德原则的生活方式。”奥林匹克精神的传播在极大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和谐进步方面,至为本质的是能够巩固和促进人们的正确价值观念的树立,特别是能够对人们的负面的价值取向起到极好的引导和矫正作用。尤其是当代大学生处于较为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中,容易受到各种纷繁复杂的客观因素和社…  相似文献   

13.
体育文化是体育运动彪炳“和平、友谊、进步”主旨的“排头兵”,是弘扬“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的“冲锋号”。它直接影响着体育运动的普及程度和体育事业的发展水平,促进并推动着人类和社会进步的和谐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4.
现代奥林匹克教育思想秉承了奥林匹克运动悠久的教育传统,在新的时代,要宣传人文精神、和谐思想、和平主义;同时,奥林匹克教育符合时代精神,催人向上,作为构成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和塑造现代人的重要任务,为构建维护人的尊严的和平社会而不懈努力。奥林匹克教育的侧重点之一就是将北京奥运三大理念与奥林匹克教育相结合。北京奥运把体育文化与东方文化结合起来,以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雄厚积累和独特的魅力丰富奥林匹克教育的思想宝库;中国传统体育将以其充满着个性魅力的价值观念、文化观念、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对奥林匹克的教育价值和教育方式产生深刻影响。在中国开展奥林匹克教育的工作必须做到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坚持面向本国、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发展思路,使奥林匹克教育实实在在地进八人们的生活,真真切切地走入人们的心中。  相似文献   

15.
奥林匹克文化是以教育为核心,以体育为载体的文化。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是以人的和谐发展为目的。"人文奥运"理念强调现代体育运动与人文的关系,以人为文化的发展核心。奥林匹克教育与素质教育目标相一致,体育运动必须与教育、文化相结合。  相似文献   

16.
《集宁师专学报》2013,(3):106-108
体育文化是指以人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为目的的身体运动及其相关文化体系,是体育运动与文化、教育相融合的产物,是具有多元性、世界前沿文化特点的庞大的文化体系。随着人类社会的高速发展,体育文化已经成为当今人类文化活动不可缺少的内容,因此,体育文化要不断地改革、发展与创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与时俱进的体育文化,可以为"中国梦"增添色彩。  相似文献   

17.
在高校体育教育中进行奥林匹克主义教育的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奥林匹克主义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体育活动,它始终以教育为核心,提倡的是通过体育和文化及教育相结合,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人.将奥林匹克主义的内容纳入到高校体育的系统教育中去,让身心发展处于最关键时期的大学生接受奥林匹克主义的教育,有利于丰富学生学习内容,开阔眼界,陶冶情操,形成正确而高尚的人生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18.
竞技体育生成于解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矛盾的过程中,竞技体育的历史使命是群落劳动、战争和荣誉的要求。人类的和平期待和共通性赋予了它表达类个体的追求,人对自然的挑战与和解和人与人的和谐。竞技体育的娱人性与示范性激发的职业体育又为个体在竞技体育中找到了意义。竞技体育的历史使命实现进程在当今出现了较大的障碍,主要是竞技体育场域的文化单边、国家至上和过度求利等方面,如何从更高的历史视界来看待竞技体育,改造竞技体育发展模式和提高竞技体育职业化水平,是实现竞技体育历史使命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奥林匹克主义是奥林匹克运动的哲学基础和思想核心。它是伟大的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创始人顾拜旦为现代竞技运动所确定的最高原则和价值体系,其目标在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促进和平社会的建立。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如此辉煌地延伸,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在于它所创立并不断完善的古老文明价值体系和文化思想体系。当我们今天将这一文明价值与思想体系与奥林匹克主义相比较的时候,竟惊异地发现中国传统人文思想体系与近代奥林匹克思想体系同样作为人类文明的精华,在内层结构上有相通性和一致性。  相似文献   

20.
体育,是一项以人体动作为主要活动方式,以发展、改善和提高人体的形态、结构和机能为主要目的,并以身体练习(训练)为主要手段的独立完整的教育学科。伴随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文化物质生活的不断改善,它始终与教育紧密联系着,“是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身体教育亦称体育(指狭义的),它与竞技运动、群众体育等是现代体育的三大组成部分,是全面发展身体,增强体质,传授体育知识技能,培养思想道德和意志品质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活动。它与德育、智育、美育密切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