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吴周文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4)
诗,是郭枫散文审美追求的目标,也是其散文艺术美所集中追求的一个理想。郭枫在编选《台湾艺术散文选》时充分披露了他的散文观,他在该书的《序言》中说得更为明确:“文学性散文是定位在艺术基础上的,所以,以‘艺术散文’命名文学性散文,恰能标示其艺术本质。”显然,他把文学性散文界定为“艺术散文”,表明他十分重视散文本体的审美属性。事实上,他数十年来坚持着这一个审美理想,寻觅、探究个人散文艺术世界的营造。当我们探究郭枫散文诗意的时候,读者必须承认这样一个确定的事实:郭枫本来就是一位诗人.品味他的全部散文,读者会感到这不是小说家的散文,不是剧 相似文献
3.
张华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18(1):43-48
《美食家》中呈现出的荒诞感一直以来被忽视,实际上人们对其“糖醋现实主义”的解读已在无意中暗示了荒诞感在中的生存。这里有关其荒诞品格的论述正视了本中勃动的现代性特征。 相似文献
4.
在对日本传统文化的继承和批判中,芥川对武士道精神不仅没有丝毫赞誉,而且对其所强调的忠君、向死都置予了怀疑与否定,并在作品中对其进行了荒诞化的表现,折射出武士道本质的虚伪和对生命的践踏.这反映出芥川对生命的尊重,在芥川看来,人的存在要具有意义,而不是盲目地被蛊惑和被替代. 相似文献
5.
写生,作为绘画训练的最基本手段,随着各种思潮的涌现,曾经几度被冷落,又几度升温。然而,每一次摇摆、反复都给“写生”注入了新的血液和生命。对于从事绘画专业的人来说,从年轻学徒到专业画家,在艺术发展的各个阶段都离不开“写生”这样一种训练手段。写生拉近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画家只有走进自然、感悟自然、融于自然,才能真正提升绘画水平和增强创作锐气。既然写生是最熟悉、最常见的专业术语和专业行为,那么如何正确认识写生的概念和意义,对艺术的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影响。随着自身创作和教学工作经验的不断积累,在学习和工作中逐渐对“… 相似文献
6.
写生,作为绘画训练的最基本手段,随着各种思潮的涌现,曾经几度被冷落,又几度升温。然而,每一次摇摆、反复都给“写生”注入了新的血液和生命。 相似文献
7.
章继光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3):17-19,70
白沙精神的文化品格主要体现在两方面:身心修养上对儒家精神的发扬,学术上对“自得”之学的提倡。前者表现为仁民爱物、发愤忘忧、行孝至谨、笃守志节等,同儒家文化进步传统一脉相承;后者表现为学贵知疑、求之吾心、以自然为宗等,凸现白沙学术精神的开放品格。 相似文献
8.
《承德师专学报》1989,(4)
萧涧秋作为一个处身于半殖民地的统治摇摇欲坠、中国民主主义革命激流风起云涌的时代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却游离于时代的革命浪潮之外,只怀着一颗人道主义的心追求个性解放,在寻求“世外桃源”中以失败的结局告终。从这个意义上讲,他曲折的生活道路和悲剧性的结局呈现的是一种萧零落寞的灰暗的色调,这正是那个特定时代在那种特定地位的一部分知识分子共同的生活基调。然而萧涧秋这一形象真正震撼人心的地方却在于他这种黯淡的生活底色中那种对人生时时隐现的闪光的追求。 萧涧秋身上这种进取的变革的精神,最为突出地表现在他对陶岚和文嫂的态度上,也就是他对待爱情婚姻和受苦受难的人民大众的态度上。 相似文献
9.
10.
王素华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2):66-67
近年来,国内的贝克特研究日渐繁荣,尤其是新世纪贝克特百年诞辰以来,贝克特研究又掀起了一个新高潮,他的小说作品逐渐进入学者们的视野。实际上他的小说和戏剧比起来更加成就斐然,主题上深层探讨人类尴尬的生存境遇,表现无序和荒诞不堪的混乱现实,形式上对传统小说的结构模式和语言进行了最大胆的实验创新,内容和形式完美地结合直指存在的虚无、荒诞和意义的缺失。 相似文献
11.
《教学月刊(中学下旬版)》2014,(Z2)
<正>荒诞作为一种文学思潮,被用来表现世界与人生本质上的荒诞性。荒诞派文学是西方二十世纪现代主义文学的重要流派之一,它采用荒诞的手法,表现了世界与人类生存的荒诞性。具有荒诞特色的文学在小说方面的代表作家有阿尔贝·加缪(《局外人》《鼠疫》),萨特(《恶心》),马尔罗(《西 相似文献
12.
屈小鹂 《常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23(4):68-71
“荒诞”是二十世纪现代主义文学最重要的创作主题之一。也是卡夫卡小说最显著的特征。区别于其他荒诞文学的哲理表达,卡夫卡在小说创作中体现的荒诞感更多地与他的个人生活、心理状态联系在一起。在表现手法上,他采用“变形”手法来凸现陌生感和隔离感.用漫画手法来凸现世界的无生命状态和机械性。 相似文献
13.
王杰泓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93-100
大众艺术是当代审美文化留下的一道难题。笔者力图探讨与这个概念相对应的“大众艺术”观念的历史变化和当代内涵的同时,突出大众艺术内在性拥有的一种“居间”于艺术性和商业性的精神与品格;这种品格与精英艺术一样,实质同样地指向人类的感性精神本身。 相似文献
14.
15.
16.
他清贫,却又十分富有;他富有,却又甘于清贫。这就是我心目中的刘让贤。刘让贤是清贫的:朴素的蓝布衣服,平常的茶水馍馍,狭小的办公室,简陋的住宅。然而,他也是富有的:慷慨解囊,给学校添置电视机;出手大方,办起少先队活动室;先后资助学生的钱达九千元,拥有少先队工作卡片一万多张。假如把节约的工资有入银行生利息,假如用十万元奖金装修自己的住宅,刘让贤何至于如此:“寒修’。但他偏要超凡脱俗,宁肯自己穷,也要让山里人的孩子都能读书,让土族山乡有更多的识字人、中专生和大学生。“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为人师者,如… 相似文献
17.
陈伟宏 《思想理论教育(上半月综合版)》2021,(5):47-52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培育并形成了一系列彰显党的性质和宗旨、体现人民和时代要求以及凝聚社会各方力量的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建党时的红船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源头和起始,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中形成的多种精神形态,都与红船精神有着渊源关系.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展示了开天辟地、坚守信念、敢于牺牲... 相似文献
18.
19.
宫科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1):147-148
油画发展的历史条件奠定了油画的写实倾向。写实油画的精神品格是现实主义得以广泛传播并被接纳的根源,也是一个艺术家应有的精神品格。写实主义传统是由人文精神支撑起来的,其中的精神品格是衡量艺术价值的永恒标尺,写实主义艺术的力量也正是在于它呈现了特定时代中人的精神本质。 相似文献
20.
刘祥辉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6,21(3):82-84
对文学创作主体的关注,一直是人们在文学研究中所涉及到的重要话题之一。任何一个作家在其创作中的主体性发挥得如何,甚至怎样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家特有的、内在的精神品格。当代文学的困境重重,在相当程度上可以说正是创作主体精神品格的缺失造成的,因而重塑创作主体精神品格无疑是当代文学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