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杨爱君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7,(5):47-48
“剧势”是电视剧叙事过程完成后的状态。电视剧叙事是一种循环且上升的过程,即叙事单元在“蓄”后“转”.在“转”后又“蓄”,经过循环叙事后达到高潮和结局,这种“剧势”表现的形式是“曲”。电视剧依据一定的叙事动力形成“曲”的“剧势”后,目的是为了符合观众的阅读欣赏心理。这里所说的“剧势”是从“文势”这个概念中引申出来的。“文势”是明清小说评点家们评点古典小说时使用的一个概念.基本内涵是作品的内在结构与读者审美心理机制之间的契合。通过对古典长篇小说及电视剧两种艺术形式的比较可以看出,电视剧叙事的“剧势”和古典长篇小说叙事的“文势”的作用和表现形式是一致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小说以其独特的文学特性伫立于世界文化之林,无论是传统的经典名著还是现在流行的网络小说,皆因其本身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而成为近年影视作品的创作来源.本文通过对近年经典小说改编成的电视剧及其特征进行系统的梳理,阐述了小说与电视剧的关系,并对小说改编为电视剧的叙事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电视剧作品与观众之间是一种契约关系,其间存在着一种双向互动的交流过程。创作者与观众相互依存、互为前提。电视剧创作的宗旨就是创造出便于观众理解,即更富观赏性的叙事作品。为提高电视剧作品的观赏性,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问题:叙事结构的开放性;情节发展的非循环性;情节内容的丰富性;情节结构的简洁性。 相似文献
4.
在全国媒体评出的“2003年最值得期待的10部电视剧”中,海岩的作品《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玉观音》名列其中。“海岩”两字的人气指数直线飙升,“海岩剧”也已成为中国电视剧中持续稳定、叫好又叫座的品牌。 相似文献
5.
电视剧是讲故事的艺术,目的是让枯燥的生活变得有意义,所以,编导要学会无事生“非”,这个“非”就包括误会和巧合。中外因误会而生的故事举不胜举。希腊神话俄荻浦斯杀父娶母的悲剧就是缘于一场巧合、误会。同样是误会成就了莎士比亚伟大的悲剧《奥塞罗》。当故事发展到电视剧,编导依然没有忽视误会、巧合在叙事中的作用。《渴望》中罗刚被人追捕,只有几个月的女儿被别人抱走,辗转数日,小芳阴差阳错的落到了燕子的手中《;空镜子》里当孙丽和孙燕正在谈论自己婚前流产的事情,恰恰在这个时候,丈夫张波推门而入,听到了一切他原本不应该听到的《…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以“时间循环”为吸引点的国产剧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在循环结构下,时间不再是单纯地持续和流动,而是呈现出一种“无时间”的纯粹状态,这种主题的剧集正在逐渐走向类型化,同时也呈现出国产剧类型多样化的趋势。在国产影视剧持续发展之际,对于国产剧“时间循环”叙事模式的研究,从叙事架构模式、叙事故事设定模式、角色塑造三个方面进行探讨,有助于探索其创作原理、审美价值和社会意义,还原循环叙事的建构过程,探究国产剧的创新和突破之道。 相似文献
7.
改编自梁晓声长篇小说、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的电视剧《人世间》,以周家近50年的生活碎片为表现内容,全方位地展现了周秉义、周蓉、周秉昆等人所经历的人生故事以及他们的道德意志和精神理想。作为连接艺术真实和生活真实的桥梁,“生活流”叙事的娴熟运用在该剧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创作者力图从生活中挖掘共性,让观众在“生活流”的场景、人物中感生活之真,悟艺术之美,使观众体会剧集对人生的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浙产电视剧创作显现了较强的“建设性叙事”思维。有的农村题材剧敏锐聚焦农村转型的现实矛盾,以“方案逻辑”讲述乡村振兴工作,有的改革题材剧以未来为面向,探索多元主体表达,还有更多垂直题材剧深挖事件背后的语境,赋予观众理性思辨与解读的空间。深耕“建设性叙事”以紧扣时代脉搏、贴近人民生活的内容主题、突出影像功能性的创新叙事方式,深刻践行“两个先行”指导思想,生动讲述了新征程中的浙江故事、中国故事。 相似文献
9.
刘震云的长篇小说《手机》在2003年和2010年分别被改编成电影和电视剧。电影和电视剧二者都是主创阵容强大,大牌明星云集,但与观众见面后引起的反响却迥然。电影《手机》以700万投资斩获5608万票房成为2003年度国产票房冠军,引爆了当年的贺岁片市场,并成为一时的话题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电视剧虽然由具有强大收视号召力的陈道明与王志文担纲主演,在业界也获得了不错的评价,但观众却不买 相似文献
10.
叙事学本来是一个古老的哲学命题,20世纪80年代中叶,西方叙事学与新批评、意识形态分析、心理分析、接受美学等西方文艺美学方法论涌入我国,乃至于掀起了一场不大不小的方法论热。由此,艺术理论界 相似文献
11.
12.
在社会转型期的多元语境下,单纯造神或渎神的英雄叙事文本都不再为受众所青睐。近年热播的新主流电视剧绘就多元色域的英雄光谱,实现了政治诉求、艺术表达和商业逻辑的整合与共赢,完成了对英雄形象的合理重塑,满足了当代观众的认知逻辑与审美取向。遵循英雄原型的历时性特征,新主流电视剧复刻了受众深埋于潜意识的英雄情结,并借助影像建构的集体记忆将受众整合成“想象的共同体”,强化了其对主流价值观和国族身份的认知。新主流电视剧在类型化创作上开辟出新的叙事范式和传播模式,英雄叙事的影像传播在当下呈现出更多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继《奋斗》《我的青春谁做主》之后,赵宝刚的新剧《婚姻保卫战》一经北京、天津等五家省级卫视首播便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成为话题焦点。事实上,自1998年《牵手》火爆荧屏以来,婚姻话题就成了电视剧的热门题材。《中国式离婚》《新结婚时代》《金婚》和《双面胶》等剧相继热播,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种混合了电视剧、纪录片和竞赛节目等节目类型的新型节目,真人秀的叙事形式自然是将以上各种类型节目的叙事方式融合在了一起,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叙事方式。在真人秀节目的叙事过程中,叙事的纪实性、冲突性、娱乐性以及互动性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并且起到了互相弥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电视剧的核心竞争力--电视剧的审美价值是建立在"故事"这一基础之上的,而"故事"才是观众对于电视剧最基本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广播剧是在剧本的基础上,以演员演播为主体,以广播媒介为载体的一门听觉艺术.广播剧的特征是运用声音手段塑造人物、烘托环境和展现剧情,受众则是在听觉与思想情感的转换中理解剧情,是"线性的想象的艺术".三集广播剧《迎春花开的时候》,自从2015年底以来,陆续在天津人民广播电台、河北人民广播电台、邯郸人民广播电台播出并将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陆续播出,引起了社会上的广泛热议,获得了很高的评价,不仅作为主旋律精品,也称得上是艺术精品. 相似文献
17.
宏大叙事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创作和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房伟在中国现代性悖论语境中,通过20世纪90年代长篇小说现象和典型文本的研究,从再启蒙叙事和民族国家叙事两个维度,论述启蒙与革命、与世俗化之复杂纠缠以及史诗型长篇小说的时空塑形,揭示了宏大叙事在20世纪90年代暧昧整合与艰难再生的状态。这一论述对理解文学史和思想史脉络中的20世纪90年代文学和20世纪中国文学的现代性问题,有着积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各卫视频道纷纷抢占市场的大背景下,省内的本地频道依然可以依仗着自己的"地缘"优势,与之形成抗衡。
首先地面频道的受众较为单一,编播的节目更贴地气,更易做到有的放矢。这也是外来卫视很难撼动本地频道的重要原因。同时,凭借着本地民生新闻等地域化特点明显节目的带动,本地频道已经分类型地聚集了一大批收视习惯类是、审美趋向相同的电视观众,而良好的观众引入能明显拉动电视剧的收视率。 相似文献
19.
20.
江苏电视台的爱国化名人“人物传记电视剧”,从《徐悲鸿》、《秋白之死》、《朱自清》、《刘天华》到《戏梦人生》,在全国都产生过较大的影响。我有幸担任了以中国现代话剧的奠基人之一,中国电影的先驱——洪深先生(1984—1955)的生活经历和创作经历为原型,以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风云变幻的中国历史为背景,展示洪深先生在建国前二十多年独特人生经历的10集人物传记电视剧《戏梦人生》的导演。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