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狭邪小说有一个显见的发展演变过程,大致可以咸丰为界,分为前后两个阶段、三种不同类型。之所以有此变化,与其创作的社会背景有必然的联系,但根本原因是作者的思想感情有较大差异。狭邪小说既是一部通俗的晚清社会妓女生活史,也是一部形象的末世文人心态演变史。  相似文献   

2.
"通广""侷狭"门是等韵门法中较为重要、也较为复杂的一种。它主要反映了韵书中的"重纽"问题。然而各个韵书对于这一门之收字有不同的记载,这固然是有不同时代语音发展本身的原因,同时也有后世韵书或韵图审音不精的因素存在,但更为重要的是因为在唇、牙、喉音的很多韵之三四等本来并无实质的区别,其在韵图中的三四等分列具有一定的偶然性。这样就导致了后世的等韵门法书在对这一门的归字中出现种种混乱,但只要明白了其实在意义,便会发现这只是由于不同韵图在处理"重纽"字时的不同方式所导致,并无多大神秘之处。  相似文献   

3.
论文从曹禺早期的创作实践出发,论述曹禺早期作品中“狭之笼”的总体意象,从场景和冲突揭示“狭之笼”对人的压制,并从“门”和“窗”的意象解释人物的精神突围。最后着重阐述剧作家的审美感受与“狭之笼”的关系,从而进一步说明这一意象在曹禺创作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窄式阅读指学习者通过阅读同一风格、同一主题或某位作家的多部作品来提高阅读能力的一种策略。其理论基础为输入假设和图式理论。教师在教学内容的设计过程中可以引入窄式阅读的方法,采取专题性原则。这种专题性原则同样适用于教材的编写。此外,窄式阅读可用于增加学习者阅读的趣味性,使输入的语言材料既有趣又相关,有利于语言的习得。  相似文献   

5.
"般"由动词"(小舟)盘旋"发展演变为量词,经历了由专指到泛指、由行为域到对象域再到物量域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石锓先生的理论成果为基础,通过文献统计法分别探究"纷纷""扬扬""纷扬"在古代文献中的历时使用情况。"纷纷扬扬"是明代出现的一个形容词的AABB式,由"纷纷"和"扬扬"叠加而成,"纷纷"和"扬扬"在组构AABB式的过程中起的作用不同。这表明虽然从汉语史整体的发展脉络看,元明清时期单音状态形容词叠加式逐渐萎缩,但通过个例研究可见此时单音状态形容词叠加式仍在不断产生新词,并尝试以四字格的形式保留在汉语中,由此可见形容词AABB式发展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7.
"鸡卵"、"鸡子"、"鸡蛋"的产生与发展经过了历时替换过程。先秦两汉,"鸡卵"、"鸡子"使用都很少。汉末到唐初,"鸡子"使用渐多,在口语性较强的作品中,"鸡卵"被替换较为明显。由于固定短语使用的延续性,晚唐到元代史书中"鸡卵"使用仍较多。"鸡蛋"一词在元代产生,但用例很少;"鸡子"则在清代产生了新义。元、明尤其是清代以后,"鸡蛋"占优势并最终完成历时替换,"鸡卵"、"鸡子"只在部分方言中使用。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表“相遇、遇到”一组词的考察,观察它们在历史上演变发展的过程,认为从先秦至元明清时期,表示“相遇、相逢”这一义位主要由“逢”和“遇”来承担,二者在历史上的使用是相对稳定的,可以说既是常用词,又是汉语基本词汇中的一员;表示“相遇、相逢”这一义位的“碰”则出现相对较晚,大约在清乾隆年间才出现;通过对“碰”字使用情况的调查,为《古本水浒传》可能是后人伪作提供了旁证.  相似文献   

9.
现代汉语空间形容词"宽、窄"不仅有维度义,而且有面积义。面积义表示事物展开或覆盖的空间,是维度义转化而来的,具有"方位性、方向性、延伸性"等语义特征。与面积义"宽、窄"搭配的事物通常具有二维表面。  相似文献   

10.
晚清狭邪小说上承"人情小说"的叙事传统,下启民初的社会、言情小说创作,由言情而入谴责,由溢美转向溢恶,在文学传统上处于一个承上启下的位置.晚清时期科举制度、文人和青楼之间的关系变迁,是影响狭邪小说类型发生变化的重要原因,青楼成为晚清文人情感投射的一个隐喻空间,喻示着其中传统文人权力的日渐丧失,狭邪故事教化效用的可信性也随之被颠覆.  相似文献   

11.
词义演变基本按照扩大、缩小和转移发展。"危"其义项的发展、演变对于古代汉语词义研究与探索有着重要意义。文章把"危"字词义演变的历时层分为五个时期,运用历时语言学的研究手段,根据各种古代文学史料和古文字考据成果和"危"字词义从先秦至元明清时期在不同史料文献中使用频率来研究"危"字词义在各朝代的演变过程和引申义项。  相似文献   

12.
“示”在先秦是一个独立成词的自由语素,在清代变成了不自由语素。“示”句法自由度的降低,是它的句法语义变化的结果,经历了从高及物动词向低及物动词演变的过程,动性由强变弱。上古汉语中,“示”是个三价的双及物动词,东汉已由三价动词变成了二价动词。唐代“示”单用的比例大幅下降,单用时受限;到清代,“示”已经发展成了不自由语素。  相似文献   

13.
正"后浪"一词成为时下的流行语,是由于今年五四青年节前夕,哔哩哔哩弹幕视频网(下文简称B站)推出的一部献给新一代青年的演讲视频《后浪》于网络上的爆火,随后央视新闻转载这则视频,光明日报、新京报、中国青年报、澎湃新闻等媒体联合推介此视频,继而被媒体网站、微博、朋友圈等高频次转发,点赞,评论,使其成为时下脍炙人口的词汇。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北京大学汉语语料库,旨在从历时角度考察"上上"连用的语义、句法功能及其演变。研究发现:第一,"上上"的语义始现于周朝,发展于元朝,明清小说之中使用频率增多,在当代有表示"次序靠前的"这一新用法;第二,"上上"连用具有补语、定语、状语、主语和谓语等五大句法功能;第三,人们对"上上"的认知次序总体遵循空间域社会域时间域。  相似文献   

15.
考察从明清至今“打秋风”的词义演变,发现其类型减少;民国时部分“打秋风”的“白得”语义弱化,辞书中当释为“假借各种关系或付出少量劳动来索取财物”较准确;二十世纪末起“打秋风”可泛指各种占便宜且近年来常带有褒义性,辞书中需另加一义项释作“泛指各类占便宜,有时带有亲昵色彩”。分析“打秋风”词义演变的原因,主要是受社会背景变化的影响;分析在使用过程“打秋风”排挤“打抽丰”的原因,主要是受词汇生动化和雅化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溢美"型狭邪小说是晚清小说史上的一个特殊现象。这类小说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将青楼生活理想化,主要表现为将妓女形象佳人化,嫖客形象才子化。它们在创作上受到了《红楼梦》等作品的影响,同时也与当时的创作风气、社会文化有一定的联系,主要表现了文人对前朝风流的想象和追忆。这类小说之所以能在晚清时期盛行,还与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以及作者的个人经历有关,它们是末世的一种白日梦。  相似文献   

17.
汉语介词在汉语语法体系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虽只有几十个,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以汉语介词"依""据"为研究对象,对介词"依""据"的历时演变进行探究。"依"作为动词的用法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并使用,后来随着其引申义的大量使用,发展出"依赖、依靠"义,到魏晋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依"作为介词的用法,南北朝之后更是广泛应用。"据"的本义也为"倚靠",但在春秋时期就已出现在连动结构中,汉朝时的"据"在连动结构中已可以没有"而"或"以"的连接,可见,"据"的介词用法开始萌芽,魏晋南北朝时期"据"的介词用法使用频率有所增加,至隋唐时期已开始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8.
举”、“抬”二词是表示“托物使之向上”的同义词。先秦至东汉。只有“举”在常用词范围。时始见,东汉至宋元的用例都很少,没有进入常用词范围。宋元时期与“举”的竞争始见端倪。明清时期,对象分工明显,出现的文献界域划分,“抬”适用范围很广,但是尚未进入常用词范围。现代汉语中“举”、补。都成为常用词。“括”自东汉“抬”、“举”“抬”分布互  相似文献   

19.
"冠军"一词始见于秦朝,论文以时间为线索,从训诂学的角度,运用分析归纳、参考文献的方法,考释了"冠军"的语源,分析了"冠军"从短语演变为词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作为古文献中极为常见的两个字,"说"与"悦"时常同时承担着表"喜悦"意义的任务,对此一般存在三种解释,即此二者为异体字,通假字,古今字。通过考察文献,发现先秦时期,用来表达"喜悦"这一义项多为"说",极少用到"悦";两汉时"悦"开始与"说"平分秋色;魏晋南北朝"悦"在这一义项上渐渐取代"说";直至唐宋,基本都采用"悦"而舍弃"说"。进而得出"说"为"悦"古字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