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史晓风 《中国教师》2006,(11):33-34
旅途学地理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一个春天,我随去南方,坐的是火车。我随身带了本地图册,饶有兴味地对照铁路线和站名及其地形地貌阅览。叶先生称赞“是个很好的学习方法。”我说,小时候学地理,没有地图册,“纸上谈兵”,枯燥乏味。现在有了地图册,渐渐有了兴趣,但不知平时该怎么学。叶先生说,平时最好结合时事学。哪个国家宣布了独立,哪个地区发生了地震,哪里在修一条新的铁路,哪里发现了稀有矿藏,哪里出土了重要文物,等等,都可以查查地图,既了解地理位置,又估量事件的意义和后果。还有一个很有趣的学习方法:摊开一幅大地图,捉一只蚂蚁来,让它…  相似文献   

2.
阅读老舍先生的作品就不难发现,比喻是他运用得最多。也是最得心的一种修辞手法。老舍认为“干燥、晦涩、无趣,是文艺的致命伤”,“比喻是生活知识精巧的联想”。因此,他提出:“我们的文学需要精辟的比喻,不是长篇大套的叙述。”因而在他的作品中总是自觉地运用精辟精当、新奇传神的比喻,使作品增色生辉。  相似文献   

3.
陶行知先生一生写过不少诗歌,特别是他为孩子们写的儿童诗,朴素如话,朗朗上口,细品却深富哲理。我每次在组织学生进行童谣创作时,总是把他那些风趣的歌谣拿来作范本,供学生创作时临摹参  相似文献   

4.
陶行知先生一生写过不少诗歌,特别是他为孩子们写的儿童诗,朴素如话,朗朗上口,细品却深富哲理。我每次在组织学生进行童谣创作时,总是把他那些风趣的歌谣拿来作范本,供学生创作时临摹参照,点燃学生对诗歌创作或再创造的灵感引信。 其中有一首名字叫《为何只杀我》的歌谣是我和学生们的最爱:  相似文献   

5.
我们知道,在作文中如果能恰当地运用一些精彩的"比喻",无疑会为文章增色不少。可是很多同学在作文时,却往往因为文章里缺乏"比喻",语言不够形象、生动而得到"语言苍白""想象匮乏"等评语。  相似文献   

6.
鲁迅先生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鲁迅先生一生著述颇丰,留下了近千万字的各类作品。在这些浩如烟海的作品中,有一些关于如何写作的精妙论述。下面摘选的五句话,仅仅是先生众多著述中的沧海一粟。  相似文献   

7.
闫晗 《新读写》2023,(5):53-54
<正>我经常会想起鲁迅文章里写景的句子。鲁迅先生的小说或散文中写景的文字不算多,却出手不凡,字字珠玑,可谓大师手笔。首先,鲁迅写景的色彩感极佳,显示出他在美术上的造诣,用色很“高级”,搭配如名画。比如《故乡》中写对少年闰土的印象画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  相似文献   

8.
民初"苏南五中"盛绩的缔造者童伯章校长积极倡导作文教学改革,大胆尝试"下水作文"法,采用一题多作的方法激发学生思维。童伯章一题三作,对于现今"下水作文"有很多借鉴意义,可以解开教师下水写作的身份、学生作文表述的角度、写作文体等等的"结",最终达到随心所欲、一挥而就的自由写作境界。  相似文献   

9.
叶老是中华职业教育社的常务理事,是黄任老的老朋友,是中国职业教育事业多年的热心支持者。我和许多后辈青年一样,小时候读过叶老的《稻草人》,中学时代成了《中学生》的忠实读者,叶老和夏丐尊先生合著的《文心》,把我引导进了做文字工作的胜境。对于叶老的风仪,我是早就景仰不已的。但见到他,已是1942年了。1942年5月初,叶老在菁园和任老、卫老晤叙。那天,任老谈到当时时局严重,为抗战五年来所未有,  相似文献   

10.
不幸叶圣陶先生去世了!我蒙先生知爱深,自然更加悲痛。哀悼先生,更加怀念先生的工作作风,怀念先生的教育方面的遗言。 人民教育出版社初成立,先生以出版总署副署长(后来是教育部副部长)兼任出版社社长、总编辑。社里的老同事大都知道先生审阅  相似文献   

11.
古往今来,我国有很多杰出的教育家,但是,恐怕没有一位教育宗能够象叶圣陶先生一样,同广大中小学教师的心贴得这么近。当教师们怀着崇敬而亲切的感情说起叶老的时侯,都理所当然地把他看成自己的前辈、导师和精神上的父亲。我们语文教师,比起任教其他学科的同行来,这种感情更深一层,这不仅因为叶老是我们语文教师的骄傲,更因为他博大精深的语文教育思想,直接、间接地哺育  相似文献   

12.
对叶圣陶先生有特殊的感情。不仅是因为他是我们的苏州老乡.不仅是因为他是我们民进中央的老领导.也不仅是因为我现在居住的地方可以看到他曾经读书的学校,而是因为我从内心深处敬佩他的思想、他的人格。读过先生的许多书.也知道先生的许多故事。叶圣陶先生原名叶绍钧,生于江苏苏州的一个平民家庭。父亲在地主家作账房,家境清苦。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在学习期间发表了第一篇教育论文《儿童之观念》。毕业后就走上了从教之路,先是在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的尚公学校教国文,并为商务印书馆编小学国文课本,后来又应聘到吴县角直县立第五高等小学任教。  相似文献   

13.
一个璀灿绚丽的星空,一个跃然于精神世界的人群,一种传承不绝的文化接力,一种播种文明的耕耘。走近名家,领略他们多彩的生活经历;感受他们的人格魅力和深邃思想。走近名家,你会日渐丰富自己;你会日益向往崇高;你会沉淀思想学会思考。  相似文献   

14.
(一)一九七二年一月二十八日功炎先生大鉴: 昨接惠书,承时常想念,感不可言。知移家稷山,儿女渐长,自此浙人而为晋人矣。所撰尊稿数种,展读固甚愿,商论则实所不逮。非所谦辞,确为写实。幸赐明察。至于出版问世,今恐无多大  相似文献   

15.
张中行 《山东教育》2003,(25):58-59
叶圣陶先生于1988年2月16日逝世。记得那是旧历丁卯年除夕,晚上得知这消息,外面正响着鞭炮,万想不到这繁碎而响亮的声音也把他送走了,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参加遗体告别仪式之后,总想写点什么,一则说说自己的心情,二则作为纪念。可是一拖延就三个月过去了。依理,或依礼,都应该尽早拿起笔来。写什么呢?这有困难。一是他业绩多,成就大,写不胜写;二是遗体告别仪式印了《叶圣陶同志生平》的文本,一生事业已经简明扼要地说了;三是著作等身,为人,以及文学、教育、语文等方面,足以沾溉后人的,都明摆着,用不着再费辞。但纪念文还是要写。为了不…  相似文献   

16.
叶圣陶先生从事过很多职业,在众多领域都取得了重大成就,但他更钟情教育编辑工作。他在长期的教育编辑生涯中体现出来的读者意识、创新精神、敬业精神和严谨作风值得我们学习。  相似文献   

17.
矽:麦笔生:上司:十三.目手f导拉i毛遵杪f.争向叠三{7寸三、a F’.、1.、喾借告艮困沐.矸一目蓄‘赏园林新画固殊诈貌寓祗神摹卧造容我孪靖娱 佳榛盛褥雷四代名圉藐欲钫善买拈、毫凳一舆在新手浣谣吵 、 , .. . . 功炙先生绘县中图扯.. 丧,巷晁始印乏不棱毵 咖訇一首奉酬富作雨牵 工魄如矢.,九七二年II一月十-.一日: 荣套舭稀叶圣陶先生书翰手迹  相似文献   

18.
叶圣陶先生──教育界一代宗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圣陶先生──教育界一代宗师张志公叶圣陶先生在许多方面都有卓越的成就。他从很年轻的时候起,就参与当时的进步社会活动。他很早就从事文学创作,写过童话、散文。短篇、中篇和长篇小说。他很早就同若干位志同道合的朋友组织“文学研究会”,自成一派:崇尚写实,即写...  相似文献   

19.
叶圣陶先生和教材建设·刘国正·叶圣陶先生是“五四”以来杰出的文学家、教育家和出版家,他的影响是巨大的,深远的,无愧于“一代宗师”的美誉。叶老自从走上教坛,即开始探索教育的革新,终生不懈。他的教育实践的一个主要方面是从事教材建设。本世纪初,我国废科举办...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语文》2007,(4):1-1
国文教学自有它独当其任的任,那就是阅读与写作的训练。……这种技术的训练,他科教学是不负责任的.全在国文教学的肩膀上。所谓训练,当然不只是教学生拿起书来读,提起笔来写,就算了事。第一,必须讲求方法。怎样阅读才可以明白通晓,摄其精英,怎样写作才可以清楚畅达.表其情意,都得让学生们心知其故。第二,必须使种种方法成为学生终身以之的习惯。因为阅读与写作都是习惯方面的事情,仅仅心知其故,而习惯没有养成,还是不济事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