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教学渗透人文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具有浓烈的文化氛围和民族色彩,如何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培育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2.
刘惠芬 《语文天地》2010,(11):86-87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从这里可以看出:以人为本,体现教师对学生的真正的人文关怀,是语文课的灵魂。  相似文献   

3.
<正>人文意识包含个人观念、自由观念、人本观念,是民族精神的重要构成部分。英语属于人文学科,是高中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实施人文意识渗透的重要载体。高中学生正处于三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能有效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三观,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本文对此做了分析。1.氛围营造  相似文献   

4.
在大力提倡改变教师教学观念、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今天,反思一下,我觉得我们的作文教学,时时处处、点点滴滴无不存在着传统训练方法、传统指导思路、传统命题方式的盲点。 盲点一:盲目性.随意性——训练目标茫然 中学阶段写作能力的要求,语文教学大纲中只有一个大概,而各年级各学期应该达到的目标和训练的文体却没有明确的提出。因此许多教师在进行作文训练时就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随  相似文献   

5.
生命意识是指人为了适应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依据先天的基因.加上后天的教化而形成的具有对客观事物进行摄取、解读、表现和改造的潜在能量的灵智和欲求。在教育论的范畴里.学生的这种生命意识就是优良的品格、聪慧的悟性、丰富的情感和敏锐的感觉。  相似文献   

6.
在多年的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我真切地体会到识字教学是奠基教学,是小学低语教学的中心和重点。识字教学比较单调枯燥,蕴含着艰辛和耐力,容易产生厌倦感。但人的感情是丰富的,思维是敏捷的,只要抓住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抓住识字教学的关键环节,运用灵活新颖的教学形式,不断渗透独特的创新意识,就会产生料想不到的最佳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在环境保护越来越引起人们高度重视的今天,怎样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培养人们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观念和分析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是教育面临的时代任务,是我们每一个化学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时代责任.  相似文献   

8.
语教材具有极其丰富的内涵,对一个人的意志、品质、情感以至理想、信念、世界观的形式,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小学语学科不仅要使学生获得一些基础的科学知识,还要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认真观察思考的习惯,向学生进行科学自然观和科学态度方面的教育。一个学生一旦对学科学、用科学发生了兴趣,他就会积极地从事这种活动,参加活动越多,活动范围越广,形成的兴趣就越广泛,获得的启发就越多。因此,通过语教学要让学生养成爱观察、爱提问、爱研究的习惯,逐渐渗透创造意识。在语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良好习惯已引起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生命意识是指人为了适应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依据先天的基因,加上后天的教化而形成的具有对客观事物进行摄取、解读、表现和改造的潜在能量的灵智和欲求。在教育论的范畴里,学生的这种生命意识就是优良的品格、聪慧的悟性、丰富的情感和敏锐的感觉。人的生命是教育学思考的原点  相似文献   

10.
11.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不仅仅局限于传教文章遣词造句、段落结构、修辞与写法等方面,只是让学生获得基础知识这浅层面的教育,而应比其他课程承载更多人文熏陶.不管课堂教学如何改革,我们的语文课堂都应注重人文教育的渗透,培养学生优良的个人修为,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12.
人文教育的目标就是“教人做人”,它培育学生对人类、对民族命运的关注和责任意识,培育学生高尚人格和健康心理素质。当代教育思潮强调“以人为本”、力求在教育活动中做到“科学”、“人文”与个性化“创造”的和谐统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把我们带到了一个信息空前丰富的教育信息化时代,同时也是一个充满人文忧患的时代。科技发展代替不了人文教育,崇高的人文价值,不应随着技术的发展而受到损害。在加强科学教育的同时,还要加强人文教育,二者缺一不可。因此,在信息技术时代,作为教育者,我们更需要对深层的人文价值问题给予足够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积极的人文渗透是语文课程的本质特征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只有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并在教学过程中灵活选用教法,创设情境,才能真正有效地进行人文渗透。  相似文献   

14.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有不少从小学到初中阶段就被视为"差生""没出息",在老师和家长的漠视,甚至是歧视中成长,心里也产生一种自暴自弃的念头.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不能为任何不相干的利益而牺牲这种幸福,这一点当然是毋庸置疑的."因此,职业学校教育要以学生为本,利用语文课的机会,渗透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使学生在尊重,激励,和谐,愉悦,民主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相似文献   

15.
人文教育的目标就是“教人做人”,它培育学生对人类、对民族命运的关注和责任意识,培育学生高尚人格和健康心理素质。当代教育思潮强调“以人为本”、力求在教育活动中做到“科学”“、人文”与个性化“创造”的和谐统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把我们带到了一个信息空前丰富的教育信息化时代,同时也是一个充满人文忧患的时代。科技发展代替不了人文教育,崇高的人文价值,不应随着技术的发展而受到损害。在加强科学教育的同时,还要加强人文教育,二者缺一不可。因此,在信息技术时代,作为教育者,我们更需要对深层的人文价值问题给予足够…  相似文献   

16.
高中语文教学如何适应时代的要求?这是每个语文教师都思考的问题.我深有体会.我们的语文教学在困惑与苦恼中前行。很多有识之士,在这方面有很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相当好的成绩,尽管如此,仍然有很多值得研究的地方。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我谈谈自己的教学所得.以便使工作做得更好。  相似文献   

17.
刘向东 《考试周刊》2014,(54):128-128
<正>中学历史教学承载着重要的育人功能,即通过历史教学使学生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进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正如蔡元培先生所说:"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然而在应试教育时代,这一功能长期未引起足够重视。在看重中、高考成绩的氛围中,历史教学目标只是一味地追求如何提高学生的分数,弱化历史教学的育人功能。笔者认为,历史教学要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长远目标,就必须将教学目标定位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方面。  相似文献   

18.
小学数学教材中有大量的人文内容,教师应努力挖掘人文知识,建构数学人文精神的体系,加大对学生的人文教育力度,提高他们的人文修养。一、挖掘数学教学的人文底蕴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教育存在着严重的唯知识现象,数学科仅仅被视为一种知识的集合,而不是由人创造和为人服务的知识。其实,数学科蕴含着一定的人文因素,关键是教师要用心去发掘。  相似文献   

19.
计算机学科的教学与人文学科教学有明显不同,技术性多于其人文性。在教学中渗透人文意识虽然有难度,但也是可以实现的。笔者注重“以学生(人)为中心”,尝试在计算机教学中渗透现实化、形象化、生活化的人文意识。一、巧用多媒体,体会多感觉,凝聚注意力1. 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学生对动画或图片印象深,笔者就自己制作或上网下载美丽的图片或卡通动画,用作引导、背景与装饰,在上课时展示给他们。使用这些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视觉刺激串联所学知识效果较好,视觉引起的心理愉悦不但有利于消除学生学习的疲劳,还可以让他们容易回忆、愿意回忆。素…  相似文献   

20.
学科教学人文意识渗透的价值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科教学人文意识渗透的价值功能如下:各学科丰富的人文内涵可以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可以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可以培养学生的人生智慧。教师应通过教学把人类积累的智慧精神、文化精粹与阅历经验传授给学生,使他们能洞察人生、完善心智、理解人生的意义与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