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7世纪初期哈姆莱特被解读为"悲情英雄,"18世纪被解读为"浪漫主义英雄,"19世纪被解读为"悲情浪漫主义英雄,"20世纪的哈姆莱特具有"恋母情节"。哈姆莱特身上的时代精神、对未知世界的不断探索、对生与死的不断思考使哈剧经久不衰。  相似文献   

2.
文艺复兴时期的戏剧大师莎士比亚在其悲剧《哈姆莱特》中成功刻划了世界文学人物画廊的不朽典型——哈姆莱特。不同的眼睛看出了不同的哈姆莱特,故有“一千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之说。本文仅就“哈姆莱特之延宕是一种历史性延宕”进行力所能及的解读,以期解开其人物性格发展的“司芬克斯之谜”,并力求推断其悲剧的主要根源。  相似文献   

3.
12世纪丹麦作家萨克索写作的《哈姆莱特复仇记》中的主人公,表现了古代北欧英雄对父亲的忠诚、行动的迅捷和复仇手段的残忍,这恰恰是血缘维系时代英雄的本质体现。而在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莱特,则体现出了血缘维系方式向社会契约维系转折时期诸种矛盾交织情况下的英雄新特征,即长于思考、目光开阔的鲜明特点。他们都是特定时期的历史文化巨人。  相似文献   

4.
《风暴眼》是197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澳大利亚当代小说家帕特里克·怀特的代表作。小说中的主人公伊思自始至终在现实与想象之间游弋徘徊,不能审时度势,而是顽固地抱守着虚假的自我认同:英雄主义、骑士精神和浪漫情结。将伊思这一形象置于英美新批评派代表人物维姆萨特提出的“意图谬见”理论镜像中,读者可以看出:被经典批评加冕为“悲情英雄”的伊思事实上毫无英雄色彩可言,称其为“英雄”,乃是对这一人物形象的经典误读。  相似文献   

5.
"悲情"内涵作为一种浪漫主义特有的风格范畴,也是肖邦音乐里最为宝贵的深刻的人性意蕴体现。本文从肖邦"悲情"内涵的源头追溯出发,结合作品特殊复杂的曲式结构对肖邦音乐中的悲情性内涵进行分析,同时力求站在"悲情"内涵这一富有哲学意味的审美把握中解读肖邦音乐。  相似文献   

6.
哈姆莱特是人文主义者吗?李玉莲哈姆莱特是一座宝藏,一座丰富的采掘不尽的宝藏!多少年来,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人们在这里采掘着为他们各自所喜爱的瑰宝。英国著名的浪漫主义作家柯勒律治认为哈姆莱特是一个环境需要他勇敢,而他却犹豫不定的人,“他由于敏感而犹豫不...  相似文献   

7.
莎士比亚的戏剧在全世界被公认为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恩格斯都对莎士比亚和他的戏剧创作作出了高度评价,认为莎士比亚是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之一。 通常认为,在莎士比亚的全部戏剧中,以悲剧成就最高。而莎氏的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瑟罗》、《李尔王》和《麦克佩斯》——中,《哈姆莱特》(写于1601年)一向被评论家认为是莎氏最重要的作品。别林斯基称莎氏为“戏剧诗人之王”,而《哈姆莱特》则是莎氏“灿烂王冠上面的一颗最光辉的金刚钻”。 《哈姆莱特》一剧的基本情节取材于丹麦王子哈姆莱特  相似文献   

8.
茅盾的代表作《子夜》历.来被认为是30年代左翼文艺的代表,现实主义文学的经典,但作品在其创作倾向上充满了浪漫气质,体现在题目、塑造人物形象等方面,作者创造了一段浪漫的传奇故事,一个浪漫主义的英雄、骑士、王子形象吴荪甫。在引导当代学生解读这部作品时,如果仅仅以阶级分析观点去看待,恐失之偏颇,所以解读作品需要从一种更人性化的角度出发,这也符合不断发展着的现代社会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9.
雨果被称为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其浪漫主义文学创作主张,轰动了19世纪欧洲文坛。在其浪漫主义文学创作主张中,“对照原则”是其美学思想的核心。文章结合他的创作实践论述了“对照原则”——理论基础、创作方式、艺术与思想魅力等。  相似文献   

10.
李白是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一生是充满悲剧的一生,他的诗歌表现了他一生怀才不遇、与黑暗现实和权贵格格不入的悲情浪漫主义精神。本文试从李白的悲剧人生和浪漫人格,及其诗歌中表现出的失意以及对黑暗现实的不满,揭示李白诗歌的悲情浪漫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1.
莎士比亚是英国艺复兴时期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家。他的作品《哈姆雷特》是最伟大的悲剧之一,剧中人物哈姆雷特是一个悲剧性人物,主要是通过他的拖延复仇来表现的。冲突的主题是曲折复杂的。作通过一个宫廷复仇故事,从各方面反映了整个社会和时代的特性。在《哈姆雷特的拖延复仇分析》中,作主要从宗教道德和心理两方面浅析了造成悲剧的原因。从而提示了哈姆雷特这个矛盾人物的内心世界,以及造成拖延复仇的真正原因所在。《哈姆雷特》在世界学史上是颗永不衰落的恒星。它的成功之处一直被后人所模仿,是一部优秀的典范之作。  相似文献   

12.
<正>IThe Scarlet Letter was tragic love story.The love story between a clergyman and a married woman in the 17th century was doomed to be tragic.The destinies of Heroine—Hester prynne and hero Dimmesdale were ended with tragedy.Although  相似文献   

13.
对于哈姆雷特的悲剧,历来说法不一,但若从原初文本入手,紧扣主人公在剧中的表现,我们不难看出,哈姆雷特悲剧的根源乃在其自身,是其自身性格的缺陷所造成的。哈姆雷特聪明过人而又迂腐可笑,理性节制而又不乏感情用事。这截然相反的性格竟统一在他一个人身上,而最终也正是这一性格的缺陷将他定格在古今中外悲剧人物的长廊里。  相似文献   

14.
悲剧一直都是艺术家们创作的永恒主题,而拉赫玛尼诺夫作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罗斯最具有影响力的浪漫主义指挥家、作曲家和演奏家更是将悲剧性在作品发挥到了极致。动荡的社会、忧郁的民族特征、曲折的个人经历以及姊妹艺术的影响是其悲剧性产生的原因,而作品中的“钟声”形象、“死亡主题”、忧郁的旋律、动荡的节奏节拍、暗淡的和声、忧伤...  相似文献   

15.
环境造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呼啸山庄》男主人公希斯克利夫在18世纪英国资本主义畸形社会的成长环境中备受身心折磨和摧残,因而形成了极其偏执的性格特征,也正是这种偏执性格为其悲剧性的命运埋下了种子.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小说主人公陆焉识的细致分析,本文认为,在20世纪这样一种悠远阔大的历史背景下深刻地思索表现一代知识分子的悲剧命运,进而展开对于知识分子精神困境的挖掘、审视与表现,乃是《陆犯焉识》最突出的思想艺术成就所在。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美国著名小说家菲茨杰拉德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表面上讲述了一个悲剧的爱情故事,实则揭示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及其冲突导致美国梦幻灭的必然性。作者运用了象征等诸多艺术手法刻画人物形象,本文拟从色彩运用角度分析,探讨在刻画主人公形象时颜色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和前提。在解构主义视域下,以《哈姆莱特》为例,自历史传统视角可以观察其人文主义者的反思主题,自观众审美的视角可以发现惊心动魄的复仇主题,自道德批判的视角可以讨论其对罪恶欲望的抨击主题,自古典主义的视角可以了解其悲剧英雄的抗争主题,自现代哲学的视角可以体味其人类本体的认识主题,自心理分析的视角可以考察其恋母情结主题。高中语文的文学教学在主题确定上可以有很大的拓展空间,教师的话语权威应让位于学生的自体认识。  相似文献   

19.
丁美杰 《海外英语》2012,(1):193+195
Wuthering Heights is the only masterpiece by the English eminent critical realist Emily Bronte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In the novel,there appeared one "other",who is Heathcliff,a colored man probably from the eastern world.The research proceeds from the tragic fate of the protagonist and connects his fate with the Victorian age,trying to analyze his identity of "other" in the novel and the profound effect it has on the tragic fate and regrettable love of the hero and heroin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