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原动力,正确把握矛盾尤其是主要矛盾是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发展的有力武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然发生变化,然而,我国始终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仍然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准确认识"变"与"不变",是解决我国未来发展方向的内驱力。  相似文献   

2.
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做出新判断、新概括,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内容,也是这一思想赖以形成并确立的实践基础和理论根据。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并没有改变我国仍处于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也没有改变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因此,要从变与不变、部分质变与总体量变的辩证统一中,正确理解我国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与初级阶段国情没有变之间的关系。为此,党的十九大围绕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了一系列战略安排和重大部署。  相似文献   

3.
杨鹏 《学习之友》2006,(3):50-53
主要矛盾的转变:从私人品匮乏到公共品匮乏 目前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迄今为止,仍然没有摆脱改革开放初期和中期的认识。这个认识是:目前我们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其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因此,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只要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其他问题就能得到根本解决。这种认识曾经符合当时中国的国情。  相似文献   

4.
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有其曲折过程,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形成和存在有其客观原因,解决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有效方法和根本途径是发展生产力。  相似文献   

5.
《矛盾论》告诉我们说:矛盾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改革开放前我国的主要矛盾是解决十几亿人口的温饱问题.如今,三十多年过去了,我国早已解决了温饱问题,人民的生活状况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之而来又产生了新的矛盾.  相似文献   

6.
关于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学课本中是这样表述的:“随着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可以说这是对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高度概括。然而,如果我们仅仅拘泥于课本的表述,就无法解决教学中的一些问题,还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关于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我觉得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去把握。  相似文献   

7.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并强调要紧紧围绕社会主要矛盾推进各项工作,这为我们研究解决社会主要矛盾与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提供了根本指引。实现共同富裕与解决社会主要矛盾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一问题的不同侧面,都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出的科学判断与决策,都需要聚焦当前我国社会发展所面临的突出问题,都需要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进行谋划和实施,都需要紧紧依靠人民伟力来解决,目的也都是为了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新发展阶段要求全面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加注重解决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问题,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为导向,以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着力点,坚定不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高发展的平衡协调和包容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发展过程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通过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不断解决来促进和推动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失业人口问题的现状、成因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失业人口问题已经成为当前所面临的最为严重的经济、社会问题之一。本文就中国当前的失业人口和真实失业率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考察和研究 ,探索了我国失业人口产生的深层原因和特点 ,对中国失业人口的社会效应从正面和负面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解决当前中国失业人口问题的有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有其曲折过程,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形成和存在有其客观原因,解决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有效方法和根本途径是发展生产力。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推进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的进步做出的准确判断。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为解决社会主要矛盾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成为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具有阶段性特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发生变化,这是一个长时段历史上的阶段性质变。正因为是阶段性质变,所以这一变化并没有改变具有长时段历史特征的基本国情与社会主要矛盾的逻辑关系,基本国情仍然规定着社会主要矛盾的两个方面:社会主义规定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而实现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初级阶段规定着要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根本任务,从而解决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是经过4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既顺应了我国人民更加广泛和丰富多样的生活需求,又符合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  相似文献   

12.
(一)以解决社会主要矛盾为目标,是中国决策科学最突出的特色。新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落后的生产力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要之间的矛盾。要解决这一主要矛盾,就要把发展经济作为富国的第一要务。科技兴、教育兴,才能国家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相似文献   

13.
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表现的科学认识和正确解决,是邓小平创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邓小平对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贡献,一是作出中国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即不发达阶段、社会基本矛盾集中表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主要矛盾)的正确判断和科学分析,二是作出了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科技教育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三项解决主要矛盾,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大决策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人口适度,是我国社会要解决的、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我国古代部分学者在对于“人口剧增所带来的危害”、“人口增长与资源相适应”,甚至就“实现人口零增长”的探究中,都提出了一些不可多得的见解。深究其中,对于研究当代中国人口问题,把握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互动的内在运行机制,促进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是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大科学政治论断。此论断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高度概括,是对我国社会客观现实的深刻反映,更是掷地有声地向世界宣告,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实现完美嬗变。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任何社会的主要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仍是社会基本矛盾的外部体现,人民需要的满足仍受到生产力水平的制约。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坚持五大发展理念,在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相似文献   

17.
善于抓住社会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带动全局工作,是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积累的一条重要历史经验。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系统总结了党在四个历史时期面临的主要任务和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判断。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围绕时移世易,抓住主要矛盾、完成历史任务、推动社会进步、发展社会主要矛盾理论学说,从中得出深刻的经验启示。正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必须坚持科学理论指导,坚持认清基本国情,坚持人民至上根本立场,坚持把握民族复兴主题主线,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这些有益启示对于新征程上进一步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坚持运用唯物辩证法实事求是地分析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提出了一系列运用唯物辩证法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国家管理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重大问题的方法:即通过改革来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既坚持对外开放,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两个文明一起抓""、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实现祖国统一的创造性构想等。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成果,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不仅指导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而且对我国今后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还仍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八大”的历史性贡献是根据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作出了党的工作重心转向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决策。“八大”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内容和实质的论断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它的现实意义在于给邓小平形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以很大的启迪。邓小平把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与我国社会所处的发展阶段联系起来考察,在揭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基础上找到了解决这一主要矛盾的根本道路。  相似文献   

20.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首要的问题是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或者说认清中国社会所处的历史阶段。赵紫阳同志代表党中央在党的十三大上所作的报告中明确指出,“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是我们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和政策的根本依据”。 建国三十多年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说明,哪个时候,我们对中国社会所处的历史阶段的认识正确了,我们的建设事业就较为顺利,反之,就会遭到挫折。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从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出发。那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和基本特征有哪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什么?解决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又是怎样的?本文就这些方面谈谈自己学习党的十三大报告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