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廖为萌 《小学生》2012,(8):72-72
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的今天,外来文化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由于受西方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影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在中小学生中也有所表现,穿衣讲“牌”,花钱讲“款”,聚会讲“潮”,勤俭节约、文明礼貌等美德在学生心中比较淡薄,学生思想品德现状提醒我们,“五育”并举必须德育为首,而要提高德育效果,必须从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抓起。  相似文献   

2.
德育内容问题是德育管理的核心问题,中小学德育是为人的一生打基础的,这个基础就是教学生“学会做人”。如何做人,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标准,如果我们所进行的教育是五、六十年代的教育内容,学生就会感到我们是“老古董”、“老八板”,持抵制的态度。虽然优良传统必须发扬,但也要根据时代发展增加新的内容。德育内容必须符合时代要求、未来社会要求、学生心理特点。要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德育内容必须强调以下几个方面:(一)教育内容要具体,强调一个“小”字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中小学生,因此必须从中小学生年龄特点出发,从小事做起,以…  相似文献   

3.
我国有专门的德育课程,有专设的德育机构,还有专管德育的各层次的负责人,但学生的道德状况仍然存在严重的问题,可谓“有为难治”;美国的学校没有“德育”概念,不承认有“德育”工作,可是学生的文明素质却比我们要好,可谓“无为而治”。由此而见,我们的德育必须做深入性的思考和根本性的改革。  相似文献   

4.
呼唤学校德育的人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育创新并不是在“废墟”上重建,而是摈弃那种不重实效的“形式德育”、不重体验的“言语德育”、不切实际的“主旨德育”和不重学生的“单边德育”。我们必须在德育的理念、内涵、载体等方面有所创新,以适应社会发展对德育提出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5.
《中国德育》2009,(6):86-86
高校德育问题既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在理论上,我们需要对德育本身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明确高校德育应定位在一个什么位置之上,即“德育何在”;在实践上,我们需要探索德育有何种可操作性,即“如何德育”。为此,我们必须首先解决“德育为先”的问题。我们必须弄清楚何为“先”,为什么是“德育为先”,如何将“德育为先”贯彻实施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6.
德育三题     
一  “以德治校”是贯彻落实江总书记“以德治国”方略的重要举措。学校作为育人的阵地 ,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公民 ,必须坚持育人为本 ,实施“以德治校”。1.“以德治校”必须坚持德育为首 ,把握人才成长的正确方向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对智育、体育、美育及劳动技术教育具有导向作用。从提高国民素质的角度讲 ,“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坚持德育为首 ,首先要更新教育观念 ,拓宽德育思路 ;其次要认真探索德育规律 ,贴近学生生活和…  相似文献   

7.
德育中有一种现象:正面教育就只讲正面的。换句话说,就是只讲好的。这其实是片面的。讲“古代四大发明”,讲“祖国地大物博”,讲“今日中国成就辉煌”,这自然会激发起受教育者的民族自豪感。但笔者认为,如果“只讲”这些或“讲多了”这些,在激发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的后面,便会潜滋暗长出一种自满骄傲的情绪,磨灭人们奋发向上的斗志。那么,德育中还应讲些什么呢?我以为还要讲一些“正面”之外的东西。譬如:既讲“地大物博”,也不要忽  相似文献   

8.
魏国海 《辅导员》2009,(11):46-46
“人本德育”,即以人为本的德育,也就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的德育。在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发展前提下,针对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我们实施了低重心、生活化的教育,制定了“礼、孝、和、责、诚、勇、毅、俭”八个德育细则,作为“人本德育”的培养目标。建构“人本德育”模式是个系统工程,已实践的具体做法有:  相似文献   

9.
波及全国许多省市的1986年和1989年两次学潮,一方面反映出广大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他们中不少人在政治观、人生观、民主观、法制观、道德观等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从而暴露出学校德育工作中的薄弱环节。近些年来,在高等学校德育工作中,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德育代替论”、“德育从属论”、“德育淡化论”,“德育悲观论”等消极观点,严重冲击和削弱了大学生德育工作,这是值得我们深刻反思的。我们必须  相似文献   

10.
刘阳 《现代教育科学》2001,(5):54-54,42
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是思想政治课改革的基本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要求和考核要求应当一致。二者不一致,甚至相矛盾,就会导致学生的“知行分离”和“言行不一”。从大教育观的角度讲,考试不仅具有教学的导向功能,而且也有德育的导向功能。以往我们往往只重视考试的教学内涵,而忽视其德育内涵;只注重从知识传播的角度去研究考试的结构和价值,很少甚至根本不从德育的角度去构筑考核的模式。这是造成学生的双重人格的主要原因。因此,思想政治课的学业考核必须以知识能力、思想…  相似文献   

11.
传统德育是以“说教”和“灌输”为主,这种教育方法抑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在德育改革中,我们必须将德育目标层次化与学生创新品质培养目标层次化结合起来,确立主体性德育思想,加强个性教育,发展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促进学生创新品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一、与教学为中心的关系我们常说“以教学为中心”,是指学校的教学工作在时间的分配、空间的布局等方面,始终处于中心位置,教学工作是学校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德育为首”和“教学为中心”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统一的。德育教育要贯穿在各门学科知识的传授过程中。而各门文化知识、专业知识都必须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因此,“德育”和“智育”根本无法截然分开,绝不能孤立地、单方面地只讲其一,忽略其二。指导广大教师正确理解和处理好“德育为首”和“教学为中心”的关系问题,对实施素质教育有很大的促…  相似文献   

13.
教育者都认为德育是教育机体中对社会气候变化感受最敏感的部分,是最难把握的环节。然而德育又是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起着主导作用。德育的这一特殊性,决定着德育必须有时代气息的新方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学生思想发展的变化,已往传统的教育方法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一是“空”,说教式多,就课本讲课本;二是“限”,消极地限制,制订许许多多条条框框,强制学生只能这样,不能那样;三是“惩”,动辄指责、惩罚;四是“告”,向家人告状,让家长施以体罚;五是“滥”,不切实际地胡乱搬用。以上种种不仅收效甚微,而且使师生之间产生对立情绪,严重制约着学校德育的顺利进行。因此德育方法必须有新的创造。  相似文献   

14.
几年来,一汽集团公司技工学校坚持在学生中实施“德育系统工程”,初步形成了德育工作运行管理机制,为一汽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德才兼备的新一代汽车工人。 一、“德育系统工程”的提出 一汽技工学校在注重抓学生技能培养同时,坚持对学生的德育工作常抓不懈。在对学生思想行为的分析中发现,学生的思想品德主流是好的,但也存在许多不良倾向,主要表现有:缺乏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远大理想,进取精神不强,是非观念淡薄,好动手打架,爱讲脏话、粗话,缺乏正确的审美观和道德修养,纪律性差,缺乏自我约束力,不爱工人职业等。为了改变他们这些不良习惯和思想作风,提高他们整体思想素质和道德水准,我们在总结了长期在学生中开展的“思想品德系列教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德育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5.
“百年教育,德育为先”,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自然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新课程目标明确要拓展德育阵地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增添德育渠道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丰富德育形式以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但要重视数学教学,也要抓住数学学科的特点,在数学课中自然地、有效地进行德育渗透。  相似文献   

16.
《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指出:“德育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的教育,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导向、动力、保证作用。”这一界定使广大的德育工作者具体明确了德育的内涵,同时也确立了“德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位置以及德育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的决定性作用。此外,也使我们广大的德育工作者认识到德育的要求更高了,必须更新原来的观念和方法,才能适应新的更高的德育工作要求。   农村小学与城市小学相比,具有明显的环境差异,但也有许多开展德育工作行之有效的途径。 …  相似文献   

17.
德育应贯穿学校工作的始终兴安盟教育学会王志成德育是党的教育方针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四有”新人的奠基工程,是塑造学生心灵的必须。德育在我国有悠久的传统,社会主义德育在各级各类学校中积累了宝贵经验。但是,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势下,我们必须...  相似文献   

18.
德育,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四有”新人的奠基工程。德育在我国有悠久的传统,社会主义德育在各级各类学校中也积累了宝贵经验。但是,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势下,我们必须进一步克服德育政治化、简单化顷向,把德育作为生命线贯穿学校全部工作的始终,形成全方位德育,以保证学校德育在促进学生社会化过程中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必须“讲”,这是真理,但为什么有时我们又是那么讨厌“讲”,反感“讲”呢?一言以蔽之,我们有时迷惘于到底应当“讲”什么?我们讲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要从学生学习的需要出发,要从学生探究的需要出发,要从学生发展的需要出发。我们的“讲”要将学生引进一个创新的情境  相似文献   

20.
现代教育倡导以人为本,提升学生的德育素质。要达到这样的目的,转变德育观念,改变德育课堂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现在的德育课不能再“老师讲、学生听”地满堂灌,而应是一种有组织、有目的、学生主动参与的“活动化、生活化、自主化、情感化”的新型教育活动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