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备课花絮】 一次,我在听一位老师教学“小数的意义”时,感觉这节课上起来比较吃力,素材比较琐碎,启发学生思考的并不多,而需要讲授的却很多。尤其,学生在三年级学习“小数的初步认识”时,就已经通过米、分米、厘米的互化来感知了,而现在学习“小数的意义”时,教材呈现的素材与方式都是一样的,感觉就是一次重复.只不过多了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  相似文献   

2.
“1千米有多长”是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千米”是学生在认识了米、分米、厘米、毫米及其进率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长度单位。教材通过三个步骤帮助学生体会1千米有多长。第一步:通过学生手拉手站成一排,体会10米大约有多长:第二步:通过全班同学手拉手站成一排和100米大约要走多少步,体会100米有多长;第三...  相似文献   

3.
郑以新 《数学小灵通》2010,(12):37-41,36
一、“认真细致”填一填 1.(1)0.25时=()分 (2)23千米40米=()千米  相似文献   

4.
1.加“1” 例1解方程:x+a+b/c+x+b+c/a+x+c+a/b=-3  相似文献   

5.
一、教学目标 (一)认识与记忆 1、认识计量路程远近的常用公制单位“公里(千米)”。记住1公里=1000米。 2、认识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重量的常用公制单位“吨”。记住1吨=1000公斤(千克);1吨=2000斤。  相似文献   

6.
一、“梳理教材意思”是阅读的基本要求 1.圈画式阅读。如教学小数的性质时,学生先阅读例题.由生活经验懂得0-3元=0.30元.通过阴影部分大小比较,得出0.3=0.30。接着,再让学生看直尺,填一填,比较出0.100米=0.10米=0.1米,从而领会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其结论中的关键词“末尾”,  相似文献   

7.
《家教世界》2013,(12):51-51
最近“数学商店”来了一位新服务员,它就是小“4”。 一天,小“3”到数学商店买了一支铅笔,小“4”说:“你应付1元5角4分。”  相似文献   

8.
“一棵大树高5厘米”“小明的身高130米”“一根火柴长5米”……每每看到这样的作业,不禁让我们又好笑义好气.但同时也让我们不由得对自己的教学过程产生思考: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如何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来避免学生出现这样的错误?带着这样的思考.我们设计并实践了“认识厘米”这一课。  相似文献   

9.
“糟了”,妈妈洗衣服时,把一串钥匙连同脏水一起倒入了厕所的下水管里。妈妈卷起衣袖,试着用手去捞。下水管黑咕隆咚的,有两米多深,怎么办呀?  相似文献   

10.
在功的计算公式W=Fs中,正确选取其中的s值很重要,下面的例题中错在“s”. 例1 一人用100牛的水平推力推一小车沿水平地面前进了6米,松手后小车继续滑行了2米.求人对小车做了多少功? 错解:s=6米+2米=8米W=Fs=100牛×8米=800焦  相似文献   

11.
有这样一道选择题:如果1只羊=2袋米符合等价交换原则,当生产羊的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一半,而生产米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三倍时,则一只羊可换: A、8袋米 B、6袋米 C、12袋米 D、16袋米 答案应选“D”。因为生产羊的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一半时,则每只羊的价值提高一倍,即1只羊=4袋米。又,生产米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三倍时,则每袋米的价值只及原来的1/4。(即理解为:米的价值之所以降低到原来的1/4,是因为生产米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三倍,或“提高到”原来的四倍。)自然,这时一只羊可换16袋米了。 但也还有的学生和教师,未能很好地解决对“提高了”、“增长了”和“增长到”一类表述的准确理解。 数学知识告诉我们,某某劳动生产率或劳动时间提高或增加二倍,应理解为:“提高了二倍”或“提高到”原来的三倍。1992年高考政治题第13题:1双皮鞋=2件上衣符合等价交换原则。当  相似文献   

12.
分数应用题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 ,是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教材的重要学习内容。学生在解分数应用题时 ,常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列举一些错例 ,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 ,有利于提高学生正确解答分数应用题的能力。一、把抽象的分率当成具体数量例 1 一块花布长 9米 ,剪去23 又23 米 ,还剩多少米 ?错解 :9-23 -23 =723(米 )分析 :把抽象的分率“23 ” ,当成具体数量“23 米”。“23 ”与“23 米”表示的实际意义并不相同。“23 ”是指“9米的 23 ” ,它是 9× 23 =6(米 ) ;“23 米”就是指“23 米”。正确解法 :9-9× 23 -23 =2 13 …  相似文献   

13.
教学第五册“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师应引导学生在掌握“米”和“厘米”两个长度单位的基础上认识另外两个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及它们的实际长度;记住“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会用毫米和分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提高实际测量能力与水平。为落实这些教学要求,教师应准备好不同厚度的硬纸片3块(分别编为1、2、3  相似文献   

14.
一、知识结构(1)测量基本工具:刻度尺。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由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决定。(2)测量所用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米。常用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1千米=1000米1米=1000毫米1毫米=1000微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3)测量方法①先根据测量要求,确定好需要达到的准确程度,再据此选择合适的刻度尺。②测量时,要先确定“零”点位置(可任意选定,一般是:刻度尺的O刻度线或某一整数刻度线)。然后使“零”点位置与被测物体的起始边对齐。③测量时,应将刻度尺有刻度进贴近被测物体,不要歪斜…  相似文献   

15.
同学们在初学物理时 ,比较普遍出现的问题———单位换算不过关。很多同学对数字后面带有单位 ,并让这些单位参与运算感到不适应 ,常出现单位换算过程中书写错误。比如 :例 1  78千米 =78千米× 1 0 0 0米 =780 0 0米。例 2  50毫米 =50毫米÷ 1 0厘米 =5厘米 ;   50毫米 =50毫米× 11 0 =5厘米。在初二物理学习过程中首先要习惯在数字后带单位 ,紧接着进行单位换算时 ,为了避免出现上述错误 ,应弄清单位换算的实质。例如 :78千米可以看成是“78”这个数乘以“1千米” ,即 78千米 =78× 1千米 ,又因为 1千米 =1 0 0 0米。所以 78千米 =7…  相似文献   

16.
我校的“全程助学法”是以“全程助学单”为载体,从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的一种教学组织彤式(教学结构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7.
1电解质溶液——“3”个守恒 1)电荷守恒 电解质溶液呈电中性,即所有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数与所有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数相等.例如在NaHCO3溶液中c(Na^+)+f(H^+)=  相似文献   

18.
希敏 《甘肃教育》2011,(7):37-37
例:在第十四届亚运会女子100米蛙泳比赛中,名将罗雪娟不孚众望,以1分06秒84的成绩刷新了新的亚洲纪录,并且为中国队再添一金。  相似文献   

19.
学生在解答分数应用题时,经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分析造成这些错误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有利于帮助学生防错,提高解答分数应用题的能力。一、把抽象的分率当成具体数量例1:一块花布长10米,剪去35又35米,还剩多少米?错解:10-35-53=8.8(米)产生以上错误的原因是:把抽象的分率“35”当成具体数量“53米”。“35”与“53米”表示的实际意义并不相同。“35”是指“10米的35”,它表示10×35=6(米);“53米”是指实际数量。正确解法为:10-10×35-35=3.4(米)或10-(10×35+35)=3.4(米)。为了防止学生出现这样的错误,教师应帮助他们弄清一个分…  相似文献   

20.
例1某工程队修一条公路,已修米数和未修米数的比是1∶3,如果再修300米,则已修米数和未修米数的比是1∶2。这条公路长多少米?分析与解答:这道题中有三种量,其中“已修米数”和“未修米数”是两个“部分量”也是“变量”,而“公路全长”则是一个固定不变的量。以此定量为标准,不难得出两次“已修米数”与“公路全长”之间的倍比关系:第一次已修米数占全长的14,第二次已修米数占全长的13,第二次比第一次多修了全长的13-41=112,正好是300米。因此,求公路全长可列式为:300÷112=3600(米)。例2某校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6∶5,后来又转来10名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