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电影《祝福》有一个情节:祥林嫂捐了门槛,仍然被禁止参与祭祀活动,于是拿起菜刀。跑到土地庙怒砍门槛。你觉得增添这个情节妥当吗?写一篇四百字的短文,说说你的看法。点评:本题的切入点极具匠心.不仅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把握人物性格,更体现了阅读的开放性自主性研究性,为师生开展拓展性学习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鲁迅先生在小说《祝福》中,巧妙地把祥林嫂性格的几次重大变化,集中在“祝福”这个特定环境里;并通过人物的肖像描写,尤其是眼睛的刻画,揭示了祥林嫂的悲惨命运及其社会根源。细读《祝福》,不难发现,小说冠以“祝福”这个标题,不仅是为了创造特定的环境,渲染某种气氛,更因为它是小说的中心事件,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人物性格悲剧的历史正是在一次次的祝福中渐次展现的。  相似文献   

3.
电影《祝福》有这样一个情节:祥林嫂捐了门槛,仍被禁止参与祭祀活动,于是拿起菜刀,跑到土地庙怒砍门槛。显然,我们的电影工作者在将小说搬上荧幕时加入了自己的理解,这一情节是否有“画蛇添足”的意味呢?就好比在一片古香古色的建筑物中,矗立起一幢现代的高楼大厦,给  相似文献   

4.
郭其平 《文教资料》2012,(25):18-19
《祝福》通过祥林嫂被迫改嫁、再回鲁镇、捐门槛、临终疑惑等情节,塑造了一个被社会和自我吞噬的女性形象。纵观祥林嫂的一生:贴着"卑贱"的标签,被家庭和别人左右,有过希望,有过挣扎,但都被毫不客气地践踏了。  相似文献   

5.
白雪 《学语文》2004,(11):1-4
鲁迅先生在小说《祝福》中,巧妙地把祥林嫂性格的几次重大变化,集中在“祝福”这个特定环境里;并通过人物的肖像描写,尤其是眼睛的刻画,揭示了祥林嫂的悲惨 命运及其社会根源。细读《祝福》,不难发现,小说冠以“祝福”这个标题,  相似文献   

6.
新年留言板     
《同学》2004,(1)
大家新年好呀,巴哥这厢有礼啦!在2004年的《同学》里,我们将增设留言板栏目,想送祝福的朋友们可以来信或者以在《同学》BBS讨论版跟帖的形式参与,《同学》杂志将把你的祝福刊登出来,送到你想送的人的身边。如果有特别精彩的情节和感人的故事,还有机会为你度身订做歌词一首,在《同学》见面会上表演。这是第一期的留言板,就让我们赶快来看看有哪些朋友收到祝福了吧。  相似文献   

7.
在《祝福》中,柳妈告诉祥林嫂要去土地庙里捐一条门槛当替身,以赎解自己罪名后,有这样两处涉及到钱的描述:早饭之后,她便到镇的西头的土地庙里去求捐门槛。庙祝起初执意不允许,直到她急得流泪,才勉强答应了。价目是大钱十二千。  相似文献   

8.
祥林嫂的反抗一直是小说<祝福>论争的一个焦点话题,而且也往往被赋予过高的精神意义和思想内涵.特别是在被改编成的电影中,居然有了这样一个情节:祥林嫂捐了门槛,仍然不能参与祝福的祭祀活动,她洗刷自己耻辱的希望和努力,被四婶的一声断喝彻底地葬送,于是祥林嫂变得疯狂,抄起菜刀,跑到土地庙愤怒地砍向了自己捐献的门槛.这个情节在小说原著中没有,是电影改编者加上去的,但它的合理性值得我们探讨.祥林嫂是旧中国一个苦难而又愚昧的劳动妇女,她有这样的觉悟吗?她能做出这样的反抗行为吗?……  相似文献   

9.
难忘     
每个人,只要生活在这个大千世界上,每时每刻都会被周围事物所感动。生日里的一束鲜花,孤独时朋友的一个电话,生病时同学亲切的祝福;每一次唱起《丢手绢》,每一次聆听《祝福》,我们总会热泪盈眶。而  相似文献   

10.
罗献中 《学语文》2009,(1):18-18
鲁迅的小说《祝福》里有这样一个情节:祝福时节的一个傍晚。“我”听到鲁四老节家的内室里有人在议论着什么,然后又昕到鲁四老节边走边高声地骂人。“我”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怀疑与自己的到来有关。正在惶惑之际,碰巧鲁家的短工前来冲茶,于是就向他打听内情。短工神态“淡然”地回答了“我”的几个询问。原来是鲁四老爷家里以前的女工祥林嫂在祝福前死了。  相似文献   

11.
我们在教授鲁迅先生的小说《祝福》时,常常会找来越剧《祥林嫂》的视频资料,在课前放给学生看一遍,使他们产生一点感性的认识,也给他们留下一个初步的印象。其实。这样做既有利也有弊。因为小说《祝福》和改编的戏剧《祥林嫂》在故事情节和主题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虽然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就有机会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但却导致戏剧的情节先人为主代替了小说的情节,  相似文献   

12.
留言板     
《同学》2005,(1)
大家好,新年第一期的《同学》留言板又和大家见面了,在新的一年里,巴哥要祝所有的好朋友们可以心想事成,处处顺心,学习再好一点,朋友再多一点,身体再棒一点,还有,喜欢巴哥也再多一点啦。好了,闲话少说,我们还是赶快来看看本期有哪些朋友的祝福被刊登出来了吧。所有想送祝福的朋友们都可以来信或者以《同学》BBS讨论版跟帖的形式参与,《同学》杂志将把你的祝福刊登出来,送到你想送的人的身边。如果有特别精彩的情节和感人的故事,巴哥或许会为你送上特别的祝福哦。  相似文献   

13.
真情十五年     
岁月如歌真情难忘在《少年天地》创刊15年这个可喜可贺的日子里,广大新老作者、读者寄来了他们对《少年天地》的关心与祝福。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祝福》的情节与结构特征常因它的倒叙手法而倍受教师的重视,并以此为作品写作上的教学重点。经过多年的教学,我觉得《祝福》在情节结构上的布局安排另有一番独特之处。《祝福》含有两个故事情节,它们是相对独立的。一是“鲁镇的新年祝福”;二是“一个妇女的不幸遭遇”。前者包括作品中的第一分行部分和最后一部分,占全文篇幅的三分之一略强。从“我”回到故乡即腊月二十三写起,直到除夕之夜的祝福为止,比较完整地记叙了祝福习俗的全过程,反映了辛亥革命时期仍处在封建思想文化桎梏中的社会现实,塑造了顽固保守的封建思想文化的代表人物,表现了“我”与鲁四老爷在思想观念上的矛盾冲突。这段故事情节紧扣标题,是全文的母体情节。“一个妇女的不幸  相似文献   

15.
郭永珍 《现代语文》2009,(10):57-57
祥林嫂是鲁迅小说《祝福》中的一个经典形象。作者通过情节的构思和环境的构造,塑造了一个受封建礼教迫害的妇女的形象。对这个人物形象的理解把握,我们可以从文中几次对祥林嫂神态的描写入手。  相似文献   

16.
鲁迅短篇小说《祝福》曾多次被改编成各类戏曲作品并广泛传播,但学界对其进行分析的文章却并不多见,相关研究多集中于对越剧《祥林嫂》的探讨。通过对比不同版本的《祝福》戏剧改编作品,能窥见鲁迅小说《祝福》在进行戏剧改编时出现的情节嬗变、主题偏移及时代烙印等现象,这为鲁迅小说的改编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留言板     
阳春三月,春暖花开。季节的更替总是给我们带来惊喜。版里的朋友们却多少有些淡淡的惆怅,是因为刚刚失去美丽的严冬吗?可暖洋详的日子正是大展拳脚的时机啊,吸一口清洁的空气,赶紧说出祝福吧,早早许下个愿望,温暖的季节会满足你的,留言板的参与方式依旧是来信给我们或者在《同学》BBS讨论版上跟帖,然后我会把大家的祝福在《同学》杂志上刊登出来。如果有什么特别的故事和感人的情节,请也和我们一起分享,小雪会为你送上特大号的祝福:)  相似文献   

18.
鲁迅小说《祝福》中的“我”,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形象。争议的产生,是由于“我”在小说里有着复杂状况。从小说所反映的悲剧发展过程来说,“我”是悲剧的见证人;从小说情节的构思艺术来说,“我”是故事的线索人物。然而又不仅如此。若说以第一人称的“我”把主人公的片断的生活故事织合起来,并借此让“我”作为见证人而与读者相见,在鲁迅小说里也不乏其例。《孔乙己》里的酒僮也是起了这样的作用的。但是,这个酒店学徒在曲尺形的柜台里观察咸亨酒店所发生的有关孔乙己的事件,闻见酒客所讲  相似文献   

19.
对于“我”在《祝福》中具体作用的分析,大多只是认为“我”是文中的一个角色,祥林嫂的三次到鲁镇,并被步步紧逼,求生不能,求死不敢,直至凄惨地倒毙在雪地里等,都是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来引出和展现的。正是作为全部事件的见证人,在情节线索上起着贯串情节的“串场”作用,从而大大加强了故事的  相似文献   

20.
一、下列各题的四种答案中至少有一种是错误的,请将错误答案的序号写在后面的括号里。 1、《祝福》①选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②在祥林嫂身上,概括了中国劳动妇女在封建礼教封建迷信统治和毒害下的悲惨命运;③在情节结构方面,通过祥林嫂的“半生事迹”来表现主题,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