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要使新闻生动,首先依靠生动的事实材料。生动的材料主要依靠深入的现场采访来获得。新闻的生动性,绝不能依靠华丽的词藻,更扯不上依靠“夸张的语言”了。新闻要准确地客观地报道事实,新闻语言的生动性,要服从准确、鲜明、精炼的原则,要力戒那种粉饰雕琢之风。在新闻中堆砌大量形容词和形容附加语之类的东西,会减低说服力,削弱新闻的宣传效果。当然,这不是排斥记者应该在语言文字上深下功夫,我们在这方面  相似文献   

2.
有一位著名学者说:你想让文章写得生动些吗?那最好是少用形容词,多用动词,这确是经验之谈。用新闻术语说,就是:让事实说话,在行动中写人。但少用不等于不用,要说新闻一律不用形容词,那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准确地使用形容词,也能使文章熠熠生辉。不过有一条原则,是宁精而  相似文献   

3.
对于一个电视记者来说,必须具备对新闻事实有准确的判断能力,也就是说,要有敏捷的新闻嗅觉——新闻敏感。[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消息中该不该用形容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息写作中该不该用形容词,是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否认论者认为,使用形容词有悖于客观报道原则,会妨碍新闻真实性。肯定论者认为,使用形容词会增强消息的生动性和可读性,能更生动更真实地反映客观事实。那么。消息写作中究竟要不要形容词,形容词使用到何种程度才是最好的,笔者联系中外消息写作的实际,就此作一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新闻用语要简洁明快、朴实无华,但不是不重文采、不重词藻。简洁明快、朴实无华与词汇贫乏,语言苍白决不是一回事。简洁明快、朴实无华,追求的是语境上的朴素美,这是极高的语言境界。对新闻事实作具体描述时,要多在动词上下功夫,尽量少用形容词,尤其是消息更应避免滥用形容词。新闻作品中必需用形容词时应十分谨慎,防止夸大其词,否则有可能影响新闻的真实性。我曾在七十年代编发过一篇报道我省一艘渔轮在海上遇险的稿件,稿中有这样一句:“渔轮在狂风怒涛的袭击下”。那时,中央电视台还没有海浪预报这一节目,我则以为“狂风怒涛”无非是形容风浪很大,没  相似文献   

6.
人们常说,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而生命是有情感的。作为一个新闻从业人员,要让自己的报道真实准确,除了要有基本的职业素养和技能外,同时还要具有一些最基本的做人品质,例如:诚实——自身的人格标准、勤奋——对事业的追求、爱——对社会  相似文献   

7.
新闻报道需要充分挖掘其中蕴含的新闻价值,而新闻价值的实现要受诸多因素的制约,新闻传播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采写、编辑、传播、接受都会影响新闻价值的实现。对这些关键环节的深入分析与准确把握,是实现新闻价值最大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徐新平  肖俊 《当代传播》2008,(2):110-112
消息写作中该不该用形容词,这是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长期以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否认论者认为,使用形容词有悖于客观报道原则,妨碍新闻真实性.肯定论者认为,使用形容词能更生动更真实地反映客观事实.那么,消息写作中究竟要不要用形容词,使用到何种程度才是最好的.笔者联系中外消息写作的实际,就此问题作一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现在报纸上有些新闻常常不尽人意,读者埋怨可读性差。具体表现在有的枯燥无味,不堪卒读;有的缺少新闻根据,不知道这篇报道为何成其新闻;有的缺少必要的新闻要紊,如时间、地点都没有;有的内容、语言欠准确;还有的缺少信息量或信息不完整,等等。那么,新闻作品一般应具备哪些品格,应该有那些构成要素呢?笔者最近翻阅了第三届“中国新闻奖”报纸、通讯社部分的50篇获奖作品,觉得好新闻有以下几方面的构成要素是不可缺少的。——内容要真实、准确、完整。好新闻最重要的要素是事实的表述一定要真实、准确、完整。凡新闻中涉及的事实,特别是人物的姓名、事件发生的地点、数字、细节等,都要核对清楚,做到准确无  相似文献   

10.
硬新闻,并不等于硬面孔,要有新闻味,而不是“报告”味。一个精彩感人的新闻细节,胜过一大堆没有灵魂的事实和一长串空洞的形容词。同时,细节会使故事鲜活起来,不然故事就只能是漂亮文字的堆砌,不能表达任何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新闻界》1994,(1)
抓好稿“六”字诀重大事件、重要情况,促进人们去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真─—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写稿的基础。要尽可能地少用形容词写新闻,防止失实。新──主题新,内容新,角度新。要锐意“出新”。快─—时效性强,写得诀,发得诀要求是当日新闻、昨日新闻、...  相似文献   

12.
去掉形容词会使新闻更具美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志东 《记者摇篮》2005,(11):49-51
大家都知道,形容词是一种修饰语.可以起到美化的效果,那么在新闻写作中将形容词去掉,还谈何美感?谈这个问题前,我们先看看新闻方面的专家学者怎么看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硬新闻,并不等于硬面孔,要有新闻味,而不是“报告”味。一个精彩感人的新闻细节,胜过一大堆没有灵魂的事实和一长串空洞的形容词。同时,细节会使故事鲜活起来,不然故事就只能是漂亮文字的堆砌,不能表达任何意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初学新闻写作,总要涉及语言的应用问题。新闻语言,要求简炼朴实、清新活泼。新闻语言的简炼朴实和清新活泼这两者是密切联系的。有的人认为,要写得清新活泼就必须藻饰,似乎文字越华丽就越好。于是大量堆砌形容词,结果华而不实,芜杂冗长。其实,  相似文献   

15.
夸饰是汉语重要的修辞手法,主要用于文学创作.但即使是文学创作,也要用得恰到好处,否则就违背了事理,正像刘勰说的"饰穷其要,则心声锋起,夸过其理,则名实两乖."新闻不是文学,新闻是报道事实的,讲究客观、中立、不带倾向性,教科书上还建议尽量不用形容词.应该说新闻要远离夸饰才是,可是"夸饰"手法在报道中十分普遍.喜欢夸张事实、拔高人物、放大影响;热衷小题大做,将小有成绩的事情夸张渲染,大话、形容词、豪言壮语无所不用其极……好像不如此拔高夸大,仅仅单纯地陈述事实不足以将新闻事实报道出来.  相似文献   

16.
抓出发点——新闻选择的角度 新闻工作者要有“选择意识”。这种选择意识用于新闻工作,通常包含这三部分: ——增强新闻选择的自觉性,克服随意性和盲目性。 ——掌握新闻选择的尺度,选择要有标准。 ——要检验新闻选择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写新闻:多用动词少用形容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新闻写作存在着不注重动词的运用甚至依赖形容词以求生动的现象,笔认为,这是对动词和形容词在新闻写作中的作用没有深刻理解的结果,因此,对两类词汇的性质作一对比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8.
周骥  忻志伟 《新闻实践》2012,(2):81-I0001
生动、简洁、精炼、准确——这是几个经常被用来形容优秀新闻作品的词汇,也常常被视作是对新闻写作特别是消息写作的基本要求。看似简单的词语。对于一名记者来说。要想每篇报道都能“达标”。也非易事。  相似文献   

19.
新闻从业者要对社会形势有敏锐的洞察力,对客观事物的新闻价值要有判断力,对报道对象要具备迅速而准确的反应能力,要有新闻鼻和新闻眼,具备高度的新闻敏感。  相似文献   

20.
报纸如何优化社会新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新闻向来是市场化报纸特别是晚报、都市报的重要粮食,随着读者对社会新闻的口味变化,需要我们不断优化社会新闻的品种,让其成为优良品种。这里要谈的是优化社会新闻的必要性——用优化的社会新闻增强报纸厚度;优化社会新闻的方向——优化社会新闻就是要让社会新闻有用;优化社会新闻的方法——优化社会新闻的三个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