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999年 4月间, 1998年度“陕西新闻奖”在宝鸡评奖,我作为评委,被分在通讯组工作。当我得知,《星期天》选报的言论“真心球迷”竟与《三秦都市报》所报一篇也是写球迷的言论撞了车,而该报副主编戴超是言论组召集人时,我认为“真心球迷”没戏了。不料一天饭后在宝成宾馆外的清姜路上散步时,省记协秘书长杨安民却对我说,“真心球迷”写得不错,获奖应该有望。结果,《三秦都市报》那篇言论获二等奖,《真心球迷》获三等奖。大会最后总结时,言论组另一位召集人、宝鸡日报总编辑卢愚特意提到“真心球迷”写得较为精彩、生动。我当时大…  相似文献   

2.
我于1982年开始利用业余时间写言论。十多年来,尽管工作和职务都多次变化,但始终没有停笔,写作水平由“小言论”到“中言论”,再到“杂文”,不断有所提高。这几年平均每年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光明日报》、《工人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各级各类报刊、电台发稿几十篇,并有数十篇言论(或杂文)在征文评选中获奖。前不久出版了杂文集《世象闲品》。回顾十几年的言论写作,确有一些感受颇深之处。今仅将自己粗浅的体会列出一二,请各位文友不吝赐教。一、要有强烈的责任感我在写作中深深感到,作为一名言论作者,首…  相似文献   

3.
我是企业的业余通讯员,撰写言论是我八小时以外的爱好。自1985年以来,先后订阅了《盐阜大众报通讯》、《新闻通讯》、《新闻爱好者》、《新闻知识》、《新闻战线》等新闻业务刊物,不断增强自己的新闻知识。同时,我自觉学习党在各个阶段的路线、方针、政策,掌握要领,领会精神实质,边学边干,抓住“热点”写言论,增强言论的时效性,提高了言论稿件的命中率。  相似文献   

4.
在报纸言论(尤其党报言论)普遍不大景气的今天,研究并评说《大众日报》改版后3版的“城市走笔”言论专栏,我不能不用这个题目——言论园地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5.
读者之声     
辽宁省东港市黄土坎镇广播站孙寅:我是农村镇广播站编辑,过去,我不会写新闻小言论。从1985年开始,我年年订阅《新闻与写作》,我仔细阅读贵刊关于“新闻小言论写作得失谈”等有关文章,也开始写起小言论了。1990年,我根据有些村成立“红白事理事会”组织后并没有真正发挥作用的实际情况,以此为由头写了题为《“红白事理事会”要理  相似文献   

6.
一、“皇甫平”文章应运而生 按照《解放日报》的惯例,每年农历大年初一,都要发表一篇小言论贺新春。1991年春节前夕,我觉得只写一篇小言论不足以宣传邓小平同志改革开放的最新思想。因此。在小年夜我找来了评论部负责人和上海市委政策研究室的一位处长共同商议,决心合作写几篇联系上海改革开放实践,阐述邓小平改革开放新思想的评论文章。开篇就是2月15日(辛未羊年正月初一)发表在《解放日报》头版、署名“皇甫平”的评论:《做改革开放的“带头羊”》。  相似文献   

7.
去年,我采写的一篇言论《踢好“后三脚”》被评为江苏省1999年度报纸好新闻二等奖。至此,我写的言论已连续四年在省报纸好新闻评选中获奖。这些言论之所以能获奖,我个人认为,关键在于挖掘出了改革开放中的“闪光点”,从而增强了新闻评论的焦点,最终聚集了评委们的视点。 从深入采访中挖掘“闪光点” 我们正处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年代,各种新人新  相似文献   

8.
我的《“真抓”与“假抓”》一文,写作于2001年2月17日,发表于2001年4月11日的《河北日报》上。虽然自己已经给报刊写了20多年的言论和杂文,虽然此前也获过几十次这样那样的奖项,但这次能获得第十二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对于我这样一个一直工作和生活在小县城的基层作者来说,确实是个意外的惊喜。什么叫好的言论?我曾作过这样  相似文献   

9.
署名小言论,也称专栏小言论,就是指设在报纸要闻版的短小的群众性言论专栏中发表的新闻性较强的小型言论。一般四五百字,短则二三百字。1978年1月《哈尔滨日报》创办第一个小言论专栏“大家谈”。目前,从中央到地方的各家报纸大都设立了这类小言论,如《人民日报》的“今日谈”、《河北日报》的“群言堂”、《四川日报》的“巴蜀小议”等,都发表了大量读者喜闻乐见的小言论。  相似文献   

10.
57岁的通讯员萧建浓,从1984年10月至1986年10月,在地区、省级报刊上发表了新闻小言论71篇,被同志们称之为“评论家”。问他有何写作的诀窍,他说:是《新闻与写作》使我在小言论的写作上不断进步。该刊新闻小言论写作专栏讲的小言论写作知识,教我选题及说理,还让我养成了勤观察、勤思考、勤动笔  相似文献   

11.
靠言论配漫画的创新形式,《保定晚报&;#183;周末刊》的言论栏目“人间话题”,从1996年每周一篇的言论专栏,壮大到2000年后的言论专版《大家说话》,被誉为《保定晚报》的特色产品,得到了专家的肯定和广大读者的认可与喜爱。  相似文献   

12.
参加工作后,由于我在办公室从事秘书工作,其中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写新闻报道,为了完成领导交给的重任,我不得不加强对这方面知识的学习。为此,我于1987年有选择地订了一份《新闻与写作》。十几年来,一直坚持拜读,越读越感到此刊难得,不仅内容新颖,活泼,有感染力,而且专业知识丰富,实用性强,使我爱不释手。特别是胡文龙先生在《新闻与写作》上发表的“新闻小言论写作得失谈”系列文章,开启了我写作言论稿的理想之门,后来竟自不量力地把言论写作定为自己业余爱好的发展方  相似文献   

13.
我是个农村教师,新闻写作爱好者。在教书之余,酷爱阅读、收集小言论。 爱读各种报纸杂志,《人民日报》的“今日谈”,《工人日报》的“小论坛”、“随感录”,《农民日报》的“大家谈”,《中国青年报》的“新语丝”等报刊的言论文章吸引了我,每篇文章我都要认真地读上两三遍,有的剪下,有的抄写,放  相似文献   

14.
从1988年2月起,《河北日报》要闻版开设了一个署名“杨柳青”的言论专栏,编辑部领导决定由我担任主笔。从那时以来,已经16年了,发出文稿近700篇。1998年2月,作为这个专栏10年汇集的《“杨柳青”》一书,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徐光春同志在“序言”中说:“一张报纸的头版,特别是一张省委机关报的头版,办一个言论专栏,由一个人主笔,坚持了10年(他们有决心继续坚持下去),这在我国报纸史上,似还没有先例。”1998年3月,中国记协以“杨柳青”为研究对象举行了全国性的“新闻言论改革研讨会”,中国记协负责同志,兄弟省、市、区党报负责人,大专院校…  相似文献   

15.
台州日报编辑部林维横同志撰写的《来而不往亦有理》这篇言论,在台州日报5月18日《集思广益》专栏中见报后,农民日报(见1987年7月13日二版)、浙江日报(见1987年8月31日二版)、人民日报(见1987年9月7日一版今日谈专栏)均作为花边言论登载。从我接触到的一些读者看,他们对这篇言论也点头称好。一篇只有4 70多字的“豆腐干”言论,引起了读者的叫好,这无疑是一篇成功之作。成功在哪里?本文作个浅析。党报的新闻具有指导性,言论的指导性则更  相似文献   

16.
杂感式专栏言论是专栏言论中又一种重要形式。它属于务虚型富有文艺色彩的轻型的言论文体。它的名目繁多,散见各报刊的辟有随笔、随感、漫笔、杂谈、漫谈、札记、时评等等专栏,似可统称为杂感式专栏言论。从广义上说,都可称之为杂文。在我国,这类言论专栏较早见诸报刊且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有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面世的《新青年》“随感录”、“湘江评论”“放言”、《政治周报》“反攻”、《向导》“寸铁”,以及于三十年代初期业经改革后的上海《申报》《自由谈》和由韬奋主编的《生活》周刊、《大众生活》周刊的“漫笔”专栏等。新中国成立后的四十多年来,办得较有影响的杂感式言论专栏,有作家个人主持的专栏,如邓拓于1961年3月19日《北京晚报》开设的“燕山夜话”、林放(即赵超构)于上海《新民晚报》长期开设的“未晚谈”等;有  相似文献   

17.
春节前,我给《新华日报》投去一篇关于放爆竹录音磁带的言论稿子。没过几天,就被该报2月1日头版《细流集》专栏以《放“爆竹录音磁带”及其他》为题刊登了出来。一周之后我又意外地收到新华日报给我寄来的  相似文献   

18.
我与小言论     
本人酷爱阅读小言论,《人民日报》的“今日谈”,《工人日报》的“小论坛”、“随感录”,《河南日报》的“纵横谈”、“偶感录”,还有其他报刊的“群言堂”和杂文,只要我能看到,就要认真地看上两三遍。从题目、结构、造句、用语等方面字斟句酌、细细品味,收益不少。天长日久,多读多思,提高了自身的理论功底和独立思考能力,也学会了用辩证观点分析问题。由爱看小言论开始写起小言论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近年来,我先后在《人民日报》、《河南日报》、《党的生活》等报刊上发表  相似文献   

19.
做为一名通讯员,新闻行当的“十八般兵器”样样会用,才能使自己在实际工作中得心应手,才不至于面对问题束手无策。 因此,平时我不仅写消息、通讯,而且写言论、随笔等。比如针对一些煤矿工人思想上安全意识不浓、工作上麻痹大意的现象,我写出了《不能把“救生圈”当累赘》、《矿工要爱护自己的“眼睛”》、《经验主义危害不浅》、《能人与“熊包”》等一组言论发表于多种报刊,有的还在全国煤炭系统好新闻评比中获了奖。根据群众反映的煤矿安监队伍中存在的某些不正之风,在经过调查核实后,我写出了言论《这个人情送不得》,见报后立即引起局、矿领导的高度重视,对全矿安监队伍来了个大整顿,有力地促进了安全生产。根据社会上愈演  相似文献   

20.
台州日报编辑林维横同志撰写的《来而不往亦有理》这篇言论,在台州日报5月18日《集巴广益》专栏中见报后,农民日报(见1987年7月13日二版)、浙江日报(见1987年8月31日二版)、人民日报(见1987年9月7日一版今日谈专栏)均作为花边言论登载,从我接触到的一些读者看,他们对这篇言论也点头称好,一篇只有470多字的“豆腐干”言论,引起了读者的叫好,这无疑是一篇成功之作.成功在哪里?本文作个浅析. 党报的新闻具有指导性,言论的指导性则更强,更明晰.《来而不往亦有事》这篇言论,旨在配合宣传中纪委发出的立即刹住用公款请客送礼、吃请受礼之风的通报,指导性无疑是强的.但指导性不同于指令性.报纸的言论是通过摆事实、讲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