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在《写在〈坟〉后面》,鲁迅深情地记下了这样一件事:“还记得三四年前,有一个学生来买我的书,从衣袋里掏出钱来放在我的手里,那钱上还带着体温。这体温便烙印了我的心,至今要写文章时,还常使我害怕毒害了这类的青年,迟疑不敢下笔。”一个隆冬的深夜,先生编好自己一年的文集,不是想到它的问世会给自  相似文献   

2.
妈妈     
五岁以前我对这个词的感受一直是模糊的,我生活里的主要人物是外公和外婆。“妈妈”是个一年之中也来不了几回的客人,每次来都给我买很多东西。这些东西的实际意义就是可以向小朋友炫耀,诸如漂亮的衣服、鞋子;高级的糖果和饼干;以及永远套在塑料袋子里的娃娃。这可能是至今我还  相似文献   

3.
在我的身边,至今还保存着一份发黄的剪报和两封珍贵的信。这是六年前我十四岁上初中时,在《新疆日报》发表的通讯和编辑写给我的信。带着它,我从边疆走到内地,读完了中学,如今正在大学里攻读新闻专业。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我和《新疆日报》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六年来不管身在何处,总是忘不了这张报纸,在大学里走进系报刊阅览室,我总是首先取下《新疆日报》,一版版认真地看,就是细小的新闻条目也不放过。读着报  相似文献   

4.
坚持下去     
在我的柜子里,至今,还珍藏着一条旧毛巾,这条毛巾虽然很普通,但却是我的动力源。每当在我写稿累了、倦了,想放弃的时候,我都会看看这条毛巾,然后就有了劲头。那是去年7月,中央电视台军事频道要在海南拍摄《超级战士》节目。当时,我们一条军舰在海上配合,我有幸前往。  相似文献   

5.
今天是个思想家的聚会,我其实没有发言的资格。但我还是来了,因为觉得机会难得。在人的一生中,能有几次参加111岁长者的寿诞呢?何况,这不是一般的长者,而是一位至今还在观察世界的变化、还在思考人类的命运的智者、圣者!  相似文献   

6.
《中国档案》2006,(4):63-63
这大半生真让我哭成泪人儿的事,第一件便是电影。第一部让我哭得喘不过气来的片子是《白毛女》。那年我才七岁,坐在电影院里,黑压压一片观众,银幕里的喜儿爹,正苦苦哀求少东家黄世仁放过他惟一的闺女。我不知按上红手印意味着什么,反正要发生什么很可怕的事,我心里紧张极了。另一部电影是关于土改的,至今我还诧异片中那个斗恶霸地主的农妇身上鳞片般的布片,是羽毛还是衣服?  相似文献   

7.
我不是个聪明人,也不能说有多笨,证据之一是在同龄人里,用电脑算比较早的,至今已十三四年了。起初只是打字.还谈不到上网。  相似文献   

8.
感动与宽容     
直到现在还经常有人问我:你为什么会从遥远的北方来深圳这座陌生的城市?我常常半开玩笑地回答:我很怕冷!其实真正吸引我的并不仅仅是这座城市四季常青,每一个深圳人的勤奋、执着一直是我向往的人生状态。转眼间,我已经在这个城市里生活了整整三年。  相似文献   

9.
似乎餐巾纸     
方英文 《今传媒》2004,(1):42-42
我最早知道的一份报纸叫《参考消息》,也是我至今读得最多的报纸。我印象里,即使在乱哄哄的“文革”年代,《参考消息》也没有停过刊。我是在我祖父那儿发现《参考消息》的。我祖父是镇上医院里的医生,名闻四方,一旦办公室里没有了病人,他便开始读《参考消息》。我觉得这张报纸并不好看,原因是它上面全是黑压压的文字,没有图片。  相似文献   

10.
深度报道《敌恶还须谋与计》,是我任人民海军随军记者时采写并获得全国性新闻奖的作品。时间虽已过去了十多年,当年意气奋发的海军少校如今已解甲归田,但这篇报道的采写仍给我留下难忘的记忆:是辩证思维方式,帮助我从思想的海洋里捕获了一条“活鱼”。 1993年夏,我到东海前哨海军某歼击机团采访,团领导告诉我们一个令人吃惊的数字:今年来,该团5个月中48人探亲休假,其中11人勇斗歹徒负伤,其中被歹徒连砍10刀和头颅被劈的两名官兵至今仍未脱离生命危险,在医院抢救。“问题比较严重”,我随即就此向十多个部队作了调查,发现每个团级单位都有勇斗歹徒负伤的官兵,有的官兵还为此献  相似文献   

11.
这是一次特殊的抢救,这是一场与死神的赛跑,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这又是一幕人间真情的演绎。这次特殊的采访虽然已经过去一年有余,但至今在我的脑海里依然是那么清晰,让我无法忘怀。  相似文献   

12.
《出版工作》和《读书》上发表了吕叔湘先生批评古籍整理中存在的问题的文章以后,我局领导非常重视。5月3日,我局副总编辑傅璇琮和我为此专门走访了吕先生。对他表示衷心地感谢,并就如何提高古籍整理工作的质量向他请教。吕先生说:“我在《出版工作》第四期写的《整理古籍的第一关》里提的意见,不是只针对中华书局的。中华书局的书,一般都还比较认真,注意质量。近来,不少地方出版社纷纷搞起古籍整理来,这当然也是好事,但这项工作不是轻而易举可  相似文献   

13.
我是1956年来河北电台作播音工作的。那年,我在北京上高中三年级,还没有毕业,中央台就把我们从学校里找去,办学习班。他们用速成法,仅仅一个多月的时间,就把我们栽培成播音员了。那个学习班里有二、三十个人,是吴新老师从那个速成班里把我挑出来,弄到河北电台来的。我要谢谢吴新老师,他从那么多人当中看中了我,今天想起来仍然感到十分荣幸。如果我把自己比作一棵树,那么我就是在河北电台这片树林中成长起来的。  相似文献   

14.
《开封日报》创刊不满两个月,就迎来了一九四九年元旦。这是开封解放后的第一个新年,是一个有历史意义的欢乐的新年。当时欢乐的情景和有意义的往事,至今还令人振奋,发人深思……一九四八年十二月三十日,雪花漫天飞舞。瑞雪伴着新年来,给欢乐的喜庆气氛增添了吉祥的色彩. 夜班工作开始了.编辑室里炉火通红,暖融融的象春天一样温和.刚着手处理稿件,电台的同志送来新华总社预发重要稿件的通知。我立即去到收报房,守候在收报机  相似文献   

15.
妞妞     
本书初版至今已整整十年。十年来,有许多人为它流眼泪,也有个别人朝它啐唾沫。书有自己的命运,决定这命运的首先是读者,最终是时间,惟独不是作者。我自己的感觉是,随着岁月的流逝,这本书离我越来越远,它不再属于我。也许正因为如此,我反而能够跳出来,比较平静地面对读者的反应。我想对流泪的读者说:在人世间,每天都有灾难发生,更悲惨的还有的是,请不要为书中讲述的十多年前某个小家庭的悲情故事流泪了。十多年前,我初为人父,偏偏遭遇和自己亲骨肉的生死之别,这使我对父女亲情有了刻骨铭心  相似文献   

16.
《兰台世界》2014,(Z3):19-22
<正>我是生在中国阴历牛年的腊月二十八日与公历1938年1月29日相接的时刻。大概我身上所沾的牛味事就从这儿来的。因为我生在旧社会,所以该上学时却放了牛。新中国成立后,我这个放牛娃得以上学,我就拿出牛劲来学习、促成长。我念小学时就入了团、当了团干部,在70多人的班级里考第一名,还当上了模范学生。到了初中就当上了班级里的团支部书记,到高中还  相似文献   

17.
“小骂大帮忙”这顶十分沉重的政治帽子压存《大公报》头上,已经半个多世纪了,至今还流传于人口。几个月以前,还有人写文章,指责《大公报》反共。一个多月以前,还有人在文章中叹息说:“‘文革’开始至今三十余年过去了,某些人硬加给《大公报》的‘小骂大帮忙’的帽子至今还没有摘下去”。可见并不是我危言耸听,而是众口铄金,积重难返。现在是该彻底摘掉这顶帽子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18.
我对科学是最相信的,最崇敬的。卫星上天,机器人讲话,这些科学的尖端成果,在我心目中简直是神圣得不得了的事情。就是在单位里,谁订了一本科技杂志,谁能读懂科技报刊,谁搞了一个小发明,谁能鼓捣着修个电视机,我就觉得他们不简单、心生几分敬意。这大概是我的科技知识贫乏所致。不过我相信,许多人和我是有同样感觉的。 科技骗子、科技贩子,搞假科技、伪科学的人看准了这一点,利用人们渴求科技的心理,用践踏科技的卑劣手段,达到自己赚钱的目的。我至今还记得家乡的父老乡亲被假科技坑害而痛哭流涕呼天喊地的悲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广播新闻改革成效显著。当前,面临其它新闻传播工具的竞争,特别是电视的挑战,只有不断提高广播新闻的质量,才能吸引更多的听众,取得更好的社会效益。 革除“八股”刻意求新 革掉新闻八股,这已经不是一个新问题了。但是至今,新闻八股也还远未革净。无论是报纸上,还是在广播、电视里,每天都有“八股文”、“八股调”、“八股片”,仅就广播而言,不少广播新闻都按某种固定格式来写,导语是抽象的,接着是概念加举例,最后  相似文献   

20.
“淅淅沥沥的秋雨,蜿蜒起伏的山岭。”我很可能终生都不会忘记这诗一般的语言,《风流才女——石评梅传》的开篇首句。接触这部作品是在1986年,我们全家还在外地。每天中午放学回来,和父亲一起收听一个小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节目成了我们没有电视机的日子里的“黄金时间”。那天“午间半小时”一曲悠扬的乐音接下来的,恰好是这部传记的开播。几天后,《光明日报》开始与其同步连载,从此必定每期不落地剪下,与刊登的相关资料后来辑成厚厚的一大本,至今成为我珍藏物件中的最爱。收听完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和父亲还深深地被作品中的那个飘摇年代、风雨人生和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