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验告诉我,在文学领域谈论“大师”是件危险的事儿,“大师”是文学界的一只火药桶,碰一点火星子就爆炸.工艺美术大师、魔术大师、非物质文化传承大师、汽车技能大师……此类“大师”尽可以封号,但“文学大师”“语言大师”这类与文学搭钩的“大师”不能随便封号——要不有人会跟你急——这说明了什么呢?说明了写作者和读者在乎,说明了在人们心中“文学大师”这顶桂冠象征着文学至高无上的尊严,同时也说明了文学的模糊性和丰富性让共识成为奢侈.所以,“文学大师” 这顶桂冠只配极少数人佩戴,那些众望所归的、那些经历了时间检验的、那些征服了无数读者的作家才拥有这份幸运.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大师毕竟就是大师,他们有的是观念,有的是智慧。人们效仿大师,并非简单模仿,需与大师建立良好的对话框,进而习得大师教学之良策。与语文大师对话,成自身课堂活力的思考有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相似文献   

3.
[编辑小语]走近大师。顾名思义,就是近距离地聆听大师,解读大师,思索大师。从大师的足音里寻找当今语文教学的理性支撑和力量源泉。在其中你可读、可听、可叙、可忆……抬头看时,大师可能就在你身边!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大学非常重视"大师"的培养。为了培养优秀的"大师",除提供研究条件以外,还给以更高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利益上的重奖,这种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取向成了培养大师的基本路径。培养少数个体大师并不难,难的是个体大师背后缺少团队大师的支撑,以及团队大师背后的制度体系及其文化与精神,这些才是制约中国大学难以产生大师的根源。  相似文献   

5.
<正>经验告诉我,在文学领域谈论"大师"是件危险的事儿,"大师"是文学界的一只火药桶,碰一点火星子就爆炸。工艺美术大师、魔术大师、非物质文化传承大师、汽车技能大师……此类"大师"尽可以封号,但"文学大师""语言大师"这类与文学搭钩的"大师"不能随便封号——要不有人会跟你急——这说明了什么呢?说明了写作者和读者在乎,说明了在人们心中"文学大师"这顶桂冠象征着文学至高无  相似文献   

6.
时代呼唤大师,也奢望自己有朝一日忝列“大师”行列。近日偶读民国大师们上课开场的逸闯趣事,竟然得窥大师百炼成钢的捷径。  相似文献   

7.
时代呼唤大师,也奢望自己有朝一日忝列“大师”行列。近日偶读民国大师们上课开场的逸闯趣事,竟然得窥大师百炼成钢的捷径。  相似文献   

8.
《教师博览》2008,(12):F0002-F0002
他的教育博客的特色是:中国经典与西方经典并重,徜徉在中西方思想与文化的海洋里,探寻哲理的人生与生命的智慧;走进大师的世界,听大师演讲,与大师对话,学大师思考,与大师辩论。  相似文献   

9.
有个年轻人跟一位玉雕大师学了九年手艺。 当初,年轻人之所以要跟大师学艺,不仅因为大师的名气,还因为据说大师有家传的绝技。年轻人想像师傅那样,成为玉雕行业的大师,因此他必须学会师傅的绝技。  相似文献   

10.
有个年轻人跟一位玉雕大师学了9年手艺。当初.年轻人之所以要跟大师学艺,不仅因为大师的名气大,还因为他听说大师有家传的绝技。年轻人想像师傅那样,成为玉雕行业的大师.因此他必须学会师傅的绝技。  相似文献   

11.
刘自匪 《教书育人》2002,(16):35-36
有人说,大学就是大师,这话很有道理。由是,谈论大师的话题便越来越多起来,这一方面说明人们开始逐渐认识大师对于大学的重要,另一方面也表明我们的大学在大师方面的匮乏,以及由此而生的对大师的渴望和敬慕。由大师问题进而引出另外一个相关的话题,那就是大师课的问题,因为大师首先是师,而师的价值和意义则首先体现在课的上面,因此大师与大师课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我认为,以上这些讨论都是非常重要、非常有意义的。首先,既然大师是大学的重要内涵和表征,是大学的“形象大使”,所以关于大师的认识,实际上也包含着对大学的…  相似文献   

12.
欧洲文艺复兴盛期的提香和伦勃朗两位大师都有灿烂辉煌的绘画成就.我们观赏大师们的著作,品评大师们的造诣,同时我们也思考大师们的人生由此产生很多的人生感悟.  相似文献   

13.
读了梁衡老师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匠人与大师”一文,感悟颇多,受益匪浅。梁老师把匠人与大师的区别归纳为:匠人在重复,大师在创造;匠人在实践层面,大师在理论层面;匠人较单一,大师善综合。他把大师比为  相似文献   

14.
古印度有位国王,把自己的爱子送到了一位在森林里隐居的智慧大师那里,希望大师收王子为徒,并悉心教导他成为一名伟大的君主。当王子来到大师的隐居之处后,大师在森林中为他独辟了一处居所,要他在此独居一年,然后回到大师的居所,描述出森林的声音。一年后,王子回到大师身边,如数家珍地向大师描述了他在森林中听到的所有声音:"大师,我听到了百灵美丽的声音,树叶沙沙的响声,还有蟋蟀唧唧的鸣叫……"听了王子的话,大  相似文献   

15.
时文选萃     
大师要不要高学历这些年,随着钟敬文、张岱年、陈省身、费孝通、启功等一个个大师的离去,关于大师的话题也多了起来。人们在追慕大师辈出的那个时代的同时,不禁发出了这样的慨叹:为什么今天的大师这么少,什么时候我们才能再次迎来大师喷涌?  相似文献   

16.
读了梁衡老师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匠人与大师”一文,感悟颇多,受益匪浅。梁老师把匠人与大师的区别归纳为:匠人在重复,大师在创造;匠人在实践层面,大师在理论层面;匠人较单一,大师善综合。他把大师比为辉煌的里程碑,把匠人看作是可贵的铺路石。得出社会需要大师也需要匠人。  相似文献   

17.
一位酷爱书画的年轻人欲做书画大师的弟子,他带着自己花费了整整一年时间才画成的一幅瀑布画去求见大师。大师看了那幅画,轻轻摇头说:"还好,只是没能画出瀑布的声音!"这位年轻人一年后再次求见大师,将一幅自以为更好的瀑布画捧给大师。大师看了那幅画,再次轻轻摇头说:"遗憾,还是没有画出瀑布的声音!"  相似文献   

18.
<正>学术大师代表了一个时代的大气象。"大师"是"在学问或艺术上有很深的造诣,为大家所尊崇的人"。大师的学术高度是自己创造的,也是时代造就的。大师是一个互动性、接受性的存在,单有高深的学问而无众人的尊崇,很难称得上大师。他们  相似文献   

19.
任继愈、季羡林两位大师相继去世了。他们是20世纪20、30年代大师辈出时代仅存的硕果。大师的远去使我们不得不承认以下的事实:我国的所有大师都是外国和旧中国培养的,这是让人们尴尬的事实。  相似文献   

20.
梁宏达 《教师博览》2014,(11):23-25
最近几年,社会上一些“培训大师”“国学大师”“宗教智慧大师”被业界疯狂炒作,很多中小企业主,不少公司的管理层,看到培训大师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便顶礼膜拜趋之若鹜。为什么大家会轻易被“大师”唬住?他们的真实身份您了解吗?这里面的水分有多少?著名媒体评论人梁宏达为您揭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