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与尊严     
尊严一词成为2010年最重要的词汇之一。在2010年春节团拜会上,温家宝总理首次提出: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温总理又在《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重申: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  相似文献   

2.
"有尊严的生活"命题的提出和强调,顺应时代发展趋势,为提高个人幸福指数、创建和谐社会提供了重要的价值导向。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无一不和人民群众的尊严密切相关。在制约人的尊严实现的诸多因素中,提高人口素质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缩小贫富差距、化解社会老龄化问题分别构成人的尊严得以实现的基本条件、当务之急和社会前提,这也是人的尊严在当代中国实践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3.
育残成才 任重道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把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定位在坚持以人为本、凸显人的价值上,那么教育就应该与人的成长、成功、成才联系起来,与人的幸福、自由、尊严联系起来.在现代社会,教育不只是为了让人获得生存的技能,它同时应该提升人的需要层次,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体现人的尊严和价值.  相似文献   

4.
正"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掷地有声的承诺温暖人心,让人振奋。尊严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标志,是人的"精神之盐"。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教育的目的是使人更有尊严、更幸福  相似文献   

5.
【引子】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段话,意味着维护公民的尊严与保障百姓的生  相似文献   

6.
正"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国务院总理温家宝3月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尊严"。这是2010年以来温总理第三次提到"尊严",也是"尊严"一词首次在中国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  相似文献   

7.
人类一切努力的目标就在于获得幸福。"幸福"已成为我国社会当下的高频词,让人民生活得更幸福、更有尊严,已成为各级政府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和创新点,也已经成为学校德育工作关注的热点话题。那么,究竟什么是幸福?幸福从哪里来?如何创  相似文献   

8.
王啸 《教育学报》2009,5(1):94-101
道德教育是关于生命尊严与幸福的言说与实践.这表明了道德教育是自由的领域.由此出发,从权利的视角把握道德教育,有助于捍卫人的尊严与幸福.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权利的内涵非常丰富,它确定了个人对社会和他人的要求的正当性质与合理界限,突出了个人尊严.权利视野中的道德教育包括三个方面的内涵,即在价值论上把人作为最高目的,在社会与个体关系上真正尊重个体权利,在内容上关注人权与正义主题.  相似文献   

9.
本期话题有尊严地生活 在今年"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明确提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有尊严地生活"成了2010年一个温暖的热门词汇。尊严闪射的是人心最亮丽的光芒,它并不借助其他事物而灼灼,其本身就是一个发光体。  相似文献   

10.
教师的尊严是一个陈旧的话题。,随着国家和社会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教师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有了很大的改观,幸福指数也有了明显提高。但面对社会的飞速发展、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许多教师还是找不准人生的正确坐标,抱怨、失落、牢骚……一句话:就是活得不如人,没尊严。我觉得,教师的尊严关键还是靠自己实现。  相似文献   

11.
由于现代社会理性和科技文化的过度张扬,现代学校教育也随之全方位受到科学化和技术理性化的影响,教师职业被简化为知识、技能的简单传递,教师的教育教学生活背离了教师对惬意与幸福的应然追求,无法让教师真正体验到所本应体验到的个体尊严和幸福。教师如何过上一种有尊严的幸福教育生活?需要具备哪些必要的条件,存在哪些可能的路径,有尊严的幸福教育生活才能成为现实?显然,这需要重构教师的教育生活,让"人真正成为教育的目的",给教师创造"自由和正义"的学校制度环境,还教师以全面丰富的生命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12.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春节团拜会上讲了一句让人肃然起敬的话,他说:“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幸福,更有尊严。”“幸福”这个词听得多了,“尊严”却比较陌生。我们终于可以谈论人的尊严了。  相似文献   

13.
幸福     
幸福无处不在。读书是幸福,思考是幸福;牵挂是幸福,欢聚是幸福;收获是幸福,付出是幸福……幸福是一把无形的尺.丈量着我们生命的丰富和尊严。  相似文献   

14.
让学生享受卓越教育 成就卓越人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入21世纪以来,科学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已经成为我国社会文明和进步的主旋律,其中始终贯穿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和理念,人的幸福、尊严和美好人生成为社会的心声。我们的教育正是遵循着这个根本原则,为每一个学生创造美好人生,为每一个学生家庭创造幸福,为我们的  相似文献   

15.
高职院校幸福文化建立在幸福的基础上,幸福如果用一个公式来表示:健康+待遇+情感+精神=幸福,换言之,健康、待遇、情感、精神是幸福的四大核心要素,健康是幸福的保证,待遇是幸福的基础,情感是幸福的尊严,精神是幸福的灵魂。高职院校幸福文化是以"快乐、和谐、仁爱、民主、平等"为取向,是统领高职院校发展的核心价值观。高职院校幸福文化的本质是尊重人、关爱人、培养人、发展人,即以人为本。高职院校幸福文化建设,院长的领导力是本,实践共同体的构建是基,师生的全面发展是根。  相似文献   

16.
一个人拥有了财富和健康后,却不一定能获得幸福。幸福的基础除了财富和健康外,还有另一样必不可少的东西——尊严。尊严同样是人生存的基本需求。人没有尊严,就不可能成其为人。台湾作家柏杨写的《我们要活得有尊严》一书开篇说:“人,之所以为人,第一要自己有尊严;第二要尊重别人的尊严,而且是诚挚的尊重。”  相似文献   

17.
杨槐 《中国教工》2010,(5):15-17
在举国高擎“工人伟大,劳动光荣”的伟大旗帜。大力弘扬中国工人伟大品格。热烈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之际,不由得让我们想起温家宝总理前不久充满激情、感人至深的讲话:“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更加幸福、更有尊严”的生活,是人们不懈追求的理想和目标。也应该成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本刊刊发《知识型劳动者尊严探析》和《高校教职工幸福指数实证解析》两篇文章。力图为读者进一步了解知识型劳动者群体的“幸福状况”和“幸福追求”,提升他们的“幸福指数”,提供一些理性思考和现实参照。  相似文献   

18.
教师的幸福离不开对教师尊严的维护。而一些经典的教师隐喻却遮蔽了教师尊严。改善这种情况,需要从维护教师作为一个人以及作为一种职业的内外尊严着手。  相似文献   

19.
杜峰 《教育与职业》2007,2(33):73-75
人们要选择真正使自己受到鼓舞、真正感兴趣的职业,选择一种有尊严的职业。如果在选择职业时受虚荣心和攀比心理的支配,就会遭受挫折和失败。由于社会因素的制约作用,人们不能总选择自认为最适合的职业。选择职业应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自身的完美,选择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马克思的择业观对于青年人尤其是大学毕业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王廷连 《留学生》2011,(4):41-41
科学发展观下的社会发展不再仅仅关注经济的增长.而是切实回归以人为本的层面.关注民生问题.关注人民的感受。幸福、尊严这样的心理感受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衡量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