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7 毫秒
1.
钱老的学问     
他姓钱,但不爱钱,也不爱所谓的“名誉”、“地位”和“待遇”,对学问孜孜不倦的追求伴随着他的生,他说:“人们记住就是最高奖励!”  相似文献   

2.
我在《孔乙己》的教学中 ,发现鲁迅先生反反复复写到人们对孔乙己的笑 ,孔乙己在人们的嘲笑中出现 ,又在人们的笑声中默默地离去 ,人们对他的笑贯穿了他的一生。因此 ,这个笑也贯穿了全文 ,难道这不是这篇课文的“主旋律”吗 ?鲁迅说 ,写《孔乙己》是要写出“一般社会对于苦人的凉薄”(孙伏园《鲁迅先生二三事》)。而文中的“苦人”孔乙己 ,人们对他的“凉薄”是通过人们对他的笑来实现的。课文也正是通过这样的主旋律 ,通过这样的一条主线来揭示主题的。基于这样的思考 ,我在教学中做了下面三点 :一、让学生找出《孔乙己》中的“主旋律”点…  相似文献   

3.
李贺生前一直都很悲苦,但是因为他的天才,他死后,人们却以“诗鬼”来表达对他的诗歌写作的敬意.他那种字字不放过的镂玉雕琼的诗歌创作,给人以很深的感官震撼.本文试图通过对他诗歌创作的“镂玉雕琼”、“字字求险”的分析,来试图理解他的诗中的节奏,从而透视他的所谓“凄苦”“病态”,和他整体的诗歌风貌.  相似文献   

4.
他被“新教育实验”发起者—朱永新称之为“睿智幽默”的人。曾荣获《中国教育报刊读书周刊》2005年度十大推动读书人物的陶继新这样评价他:“他经常遭遇人们意料不到的困难与挑战。但他展现出来的,总是从容与自信。因为胸有成竹,他总可以运筹帷幄,决胜于人们意料之外。”一位教育专家曾感慨,中国只有少数有独特管理思想的职业校长。而他正是其中之一。他,就是卢志文,江苏翔宇教育集团总校长,掌管苏、鄂两省三个地区8所学校。任中国教育学会管理分会理事,学校管理体制改革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本文向你展现的正是这位职业校长的管理智慧,只观点滴,就足以让人们对“今天怎样做校长”浮想联翩。  相似文献   

5.
本文试图对《雷雨》中的“第九个角色”-“雷雨”的形象进行破解,认为这个“未出场”的角色就是潜藏在人们心灵深处的孤独。正是这“孤独”才积聚成“雷雨”,他才是支配人们行动、冲突的决定力量。  相似文献   

6.
在人们时尚“88”为发发的年头。桑志扬却遭了殃。 1988年是黄土地上卷起“黄龙”,流行“甲肝”一年。人们谈“肝”色变,桑志扬也不例外,打那以后,他患上“恐肝病“。而且越来越利害,这对本来就性格内向、孤独、胆怯、不合群的他无疑是雪上加霜,他变得古怪起来,时不时地洗手,停不停地吐唾液,说是病从口入。有同学曾有意识统计,短短的二十分钟集会,他吐了二十多次“口水”,这怎么行呢?“88、89”年是学校贯彻行为规范最认真的一年,他随地吐口水,当然造成班级行为规范扣分,全班同学恨他,骂他,群起而攻之,他更孤独了。于是  相似文献   

7.
本区有一位“神仙”保安,他肥头大耳。一脸猪八戒长相,最厉害的就是他的“将军肚”,这个“将军肚”又大又圆,像一个大西瓜。他就是朱保安,人们都叫他“猪神仙”。  相似文献   

8.
试论《诗经》“兴”法的产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方学森 《池州师专学报》2000,14(1):47-49,52
《诗经》产生的时代,人们有引用“他物”开头慢慢引入正题的委婉交谈的风习。《诗经》的创作目的不是艺术性的,而是功利性的,是为了讽谏美刺表情达意。为适应委婉表达了习惯和达到委婉讽谏的目的,人们作诗时就常常先言“他物”来引起“所咏之词”,之所以会由“所咏之”联想到“他物”,是因为在人们的心理上,“他物”与“所咏之词”存在着某种对应关系,这样,人们在功利性的自觉创作中,诗歌的一种艺术表现方法--“兴”法就不自觉地形成了。  相似文献   

9.
人们喜爱品评《鸿门宴》中的人物,议论他们的成败得失,但得出的结论却并不相同。例如项羽,有人认为是“千古英雄”,也有人认为是“天下之桀”。对他在鸿门宴上的表现,赞扬者说他“豪爽磊落”、“率直宽厚”,贬抑者说他“刚愎自用”、“自大无术”。再如刘邦,赞扬者说他“忍辱负重”、“多谋善断”,贬抑者说他“虚伪狡诈”、“卑躬屈膝”。  相似文献   

10.
在清朝咸丰年间,出了一位有名的大官僚曾国藩。一百多年以来,人们对他褒贬不一。赞扬者说他是“中兴第一名臣”,把他与诸葛亮、萧何等历史名臣并列;批评者则斥他为“刽子手”、“卖国贼”,是遗臭万年的大汉奸。  相似文献   

11.
Hi,everybody!I'm“neither…nor…”,人们都说我的意思是“既不……也不……”。我有两个好邻居:一是左邻“either…or…”,人们都说他的意思是“或者……或者……”,也有人说他的意思是“不是……就是……”;另一个是右舍“both…and…”,人们给他起个外号叫“两个都……”。大家想了解我们吗?请看: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古代作家中,除杜甫之外,陶渊明是最为历代的人们所关注的作家,后代的大诗人几乎都受到他的艺术熏陶。然而,陶渊明又是历史上“歧异”最多的作家。自唐以来,各家对他议论纷纭,看法颇为不一。一九五七年后,在“左”的思潮影响下,陶渊明被斥为“反现实主义的诗人”、“尊儒反法的诗人”,他的作品被贬为“粉饰现实”、“宣扬阶级调和”的毒草。粉碎“四人帮”后,党清除了“左”的流毒,人们的思想获  相似文献   

13.
人们都知道:猪八戒能吃,是“吃”的爱好者。“猪八戒吃人参果”、“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早已广为流传,人们耳熟能详。自从猪八戒跟着师父取经回来,他就觉得在“吃”这方面还大有学问,需要再学习、再“充电”。于是,他带着这个想法,回到了人间。  相似文献   

14.
被埋80d,时后,他被救了出来,就在人们要将他抬上救护车时,他对在场的救援人员说:“叔叔,帮我拿支可乐。要冰冻的。”现场的救援人员都被这句话逗乐了,也“逗乐了悲伤的中国”。这名在地震当中永远失去右臂的17岁少年,就是绵竹市汉旺镇东汽中学的薛枭,他这一简单而乐观的要求,通过镜头,传遍整个悲痛的国度,成为令人温暖的“地震名言”,他也被人们冠以“可乐男孩”的称号。  相似文献   

15.
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常常幽默地对别人讲,他有一个贮藏万物的“百宝囊”。他的“百宝囊”是什么呢?就是笔记本。他从不间断地记笔记,日积月累,厚积薄发,从中变幻出一个又一个动人的形象。无独有偶,被人们誉为“短篇小  相似文献   

16.
责任感: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但“应然”不是“实然”。“应然”转化为“实然”的过程,就是规范转化为师德的过程,就是“德化”的过程、“德性”形成的过程。道德规范能否内化取决于人们对规范的认同,而对规范的认同又取决于人们对自己所在群体和所从事的事业的认同。有了这种认同,他才会形成对学校和事业的责任感,而有了这种责任感他才有可能把师德规范“内化”为自己的“德性”和“德行”,从而成为一个有高尚师德的人。  相似文献   

17.
本年初 ,正当国人欢度新春佳节之即 ,在神圣的首都 ,在庄严的天安门广场 ,发生了却让人胆寒的“法轮功”练习者自焚事件。对此 ,善良的人们不禁要问 :自焚者怎么想的 ?他 (她 )们究竟想干什么 ?李洪志和他的“法轮功”为什么要施展诱人自杀的魔力 ?简答之 :自焚者迷信李洪志和他的邪教“法轮功” ,他 (她 )们要达到李洪志所谓升天的“圆满” ,也以此表示对政府揭露和打击邪教的不满。李洪志是人们灵魂的骗子 ,“法轮功”是人们灵魂的毒品。然而 ,这些以及更多的“法轮功”练习者 ,同我们大多数人一样是社会各阶层中普普通通的人 ,所不同的是…  相似文献   

18.
新近出版的《胡克英教育文集》,给人们耳目一新的感觉。胡克英是我国教育学界的老同志,也是改革开放后最早的教育实验研究的提倡者之一。他提出,“教育科学的生命在于教育实验,提高教育质量,实验必须先行”。他特别重视儿童的个性发展,认为个性就是通常人们说的“有头脑”、“有思想”的人。他对国际上提出的“教育个性化”有自己的解释。他说,“教育个性化”与因材施教不尽相同,“教育个性化”的“战略目标指向:教人因其材(个性),教人尽(充分解放)其材,教人展其材。”胡克英十分重视道德教育。他认为,任何道德准则要内化为道德信念,必然有…  相似文献   

19.
有人说,“明天”像是一位穿着神秘丝绸的女人。一切的一切都是那样奇妙。人们啊,渴望未知。人们啊,渴望得到。人们盼望把握人生,成为“明天”的主宰者。因为他拥有着财富与幸福,他为全世界所期待。然而,明天又像是那样远,真是可望而不可即。有人说,“今天”像是一位穿着透明丝绸的女人。一切的一切都显得那么平淡。女人换上“生活”的装束来面见人们,人们却不加任何理睬,因为“今天”,可以被人们把握,可以被人们接受,也可以被人们藐视和侮辱。对于人们来说,“今天”已不再新鲜。有人说,“昨天”像是一位全裸的女人,一切的一切都那么令人回味…  相似文献   

20.
张浚是南宋初年一度“总中外之任”①的显赫人物.人们对他一直是褒贬参半,褒者誉之为“王导”②、“诸葛”③,把他和岳飞并列,称他是“抗金英雄”④.贬者谓其“无分毫之功,有邱山之过”⑤,“一生无功可纪,而罪不胜书”⑥.我认为,说他“一生无功可纪”不合事实,因他在南宋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