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独秀与五四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陈独秀不仅是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而且是五四运动的领导者:新文化运动呼喊民主与科学,为五四运动准备了思想条件;新文化运动培养了一批青年领袖和文化精英,为五四运动准备了组织条件;陈独秀自始至终以各种方式参与并领导了五四运动  相似文献   

2.
《文人陈独秀》从文化视角研究陈独秀,开拓了一片新领域。但陈独秀“首先是文化领袖,其次才是政治领袖”这个看法还可商榷。陈独秀在近代中国所担负的主要角色是政治家和革命家的领袖,文化领袖是服务于这一主角的配角。  相似文献   

3.
谁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一种说法是陈独秀,一种说法是李大钊。从广义的五四运动来看,陈独秀、李大钊二人都是总司令。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引领着那个时代的发展,引领着当时全国一大批先进的知识青年,也是当时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最主要的阵地。1915年9月至1918年6月这个时间段的总司令是陈独秀。在1918年7月至1919年4月间,陈独秀的思想落后于李大钊,这期间的李大钊应该是总司令。  相似文献   

4.
成庆 《政治思想史》2012,(2):191-195
(2012年2月-2012年4月)今年是陈独秀逝世70周年,迄今尚未见到学界有重大纪念活动,这位《新青年》的创始人、新文化运动的先行者似乎已经被遗忘。笔者虽以近现代思想史为主业,但惭愧的是,对于这位五四运动的思想领袖,过去常将其视为  相似文献   

5.
新文化运动自1915年9月始,至1920年8月,共经历5年,陈独秀自始至终都是运动的领袖。他的贡献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领导新文化运动不断发展,1915年9月至1916年底为初始阶段;1917年初至1918年底,新文化运动进入重要发展阶段;1919年初至1920年8月,因与五四运动合流,新文化运动迅猛发展;1920年夏,陈独秀成为共产主义者,改《新青年》为共产党机关刊物,而社会主义运动成为时代潮流,新文化运动遂告结束。另一方面,陈独秀又是新文化运动各项具体内容的引导者,除在思想、道德、科学方面外,其革命文学的主张奠定了他是白话文学运动主帅的地位。陈独秀得人和、地利、天时之利,推动了新文化运动。明显的空想性,个人色彩太浓,是新文化运动主要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6.
今年是陈独秀逝世70周年,迄今尚未见到学界有重大纪念活动,这位《新青年》的创始人、新文化运动的先行者似乎已经被遗忘。笔者虽以近现代思想史为主业,但惭愧的是,对于这位五四运动的思想领袖,过去常将其视为“思想简单”的人物而轻易打发,以至于今年春节期间走进安庆的“独秀园”才突然发现,这位近代思想史上的弄潮儿,于我而言,其实是一位“熟悉的陌生人”。  相似文献   

7.
陈独秀,作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和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尽管在一些重大问题上犯过错误,但这磨杀不了他的历史功绩,他为中国革命可谓是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毛泽东曾经在党的七大上评论说:"关于陈独秀这个人,我们今天可以讲一讲,他是有过功劳的。他是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大革命失败后,他被撤销总书记职务,成为反对派领袖,领导中国"托派"组织运动。他一生五次被捕,监押时间时间在五年以上,在狱中,他为理想和救国而不停抗争,即使在自己的同志对他有很大误解时,仍然坚守了自己的原则,没有出卖革命,表现出了大义凛然、视死如归、不为名利所动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在这里,我们主要以第五次被捕为例,来略谈一下这位狱中斗士。  相似文献   

8.
创刊于1918年12月,由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发起的<每周评论>,在五四运动前和五四运动中发表的大量文章,为五四运动的爆发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支持、指导了五四运动.  相似文献   

9.
五四运动是20世纪初叶中国发生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事件,从此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五四运动无论是作为一场爱国政治运动,或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还是一场文化革命运动,都对此后半个多世纪的中国社会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北京大学与五四运动有着浓厚的渊源关系。北大是五四运动的策源地、发祥地,从被毛泽东同志称为“五四运动总司令”的陈独秀,到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李大钊,到新文化运动的主将鲁迅,直到在五四运动中冲锋陷  相似文献   

10.
在中共三大前,陈独秀对民初政党政治以及国民党的认知与评判大体是求实的。他认为在威权主义思想氛围中,民初的政党政治不可能真正实现。作为思想家的陈独秀,判定国民党是一个失败的资产阶级的革命党是基本正确的;作为中共领袖的陈独秀为执行共产国际的决议而认定国民党为全民党、国民革命的领袖党则是完全错误的。  相似文献   

11.
在中共三大前,陈独秀对民初政党政治以及国民党的认知与评判大体是求实的。他认为在威权主义思想氛围中,民初的政党政治不可能真正实现。作为思想家的陈独秀,判定国民党是一个失败的资产阶级的革命党是基本正确的;作为中共领袖的陈独秀为执行共产国际的决议而认定国民党为全民党、国民革命的领袖党则是完全错误的。  相似文献   

12.
陈独秀(1879——1942年)字仲甫,安徽怀宁县人。他一生的历史波澜起伏,特别是在五四运动前后,随着国际国内革命形势的剧变,其思想发生了巨大变化。目前,党史界一般把陈独秀五四时期的思想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15年他创办《青年》杂志到五四运动以前,第二阶段是从五四运动以后到1923年。关于他在第一阶段的政治思想,人们基本上认为他是急进民主主义者和爱国主义者。而关于第二阶段的政治思想,无论过去和现在都有不同的看法。其分歧的焦点是:陈独秀是否曾经是一个社会主  相似文献   

13.
陈独秀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思想家与政治家,二十世纪初期他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发动、领导了新文化运动,创建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中国共产党的主要缔造者之一。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陈独秀虽然在思想上、路线上与中国共产党发生了极大的分歧,以至分  相似文献   

14.
陈独秀是大家熟悉的人物。五四运动前,他主办《新青年》,亨有很大的声名,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是有很大影响的急进民主主义者。五四运动后,他又成了有很大影响的社会主义宣传者,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是党的一大到五大的总书记,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他一直是党的主要负责人。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陈独秀叛党成  相似文献   

15.
李乔 《学习之友》2008,(5):50-51
陈独秀 原来说是托派、汉奸、右倾投降主义分子,似成铁案;但现在,汉奸的帽子摘掉了,托派问题也得到合理的说明,“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先改为“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再改正为“右倾错误”(而这一错误的形成,共产国际也要负责任)。《毛选》中关于陈独秀的注释得到了修改。毛泽东所说的“陈独秀是五四运动时期总司令,创党有功,  相似文献   

16.
2009年,欣逢陈独秀、李大钊、瞿秋白三位中共早期领导人的130、120、110年诞辰纪念年。江苏陈独秀研究会等学术团体,早就筹备对陈独秀的纪念活动,却以种种缘故,斯人斯事竞无法进入纪念之围。一年后,有识之士借助书画展的形式,为陈独秀这位伟大启蒙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旗手、中共创始人和中共第一代领袖,献上一瓣心香,是谓迟到的纪念。  相似文献   

17.
1932年10月15日下午7时,陈独秀在上海被国民党当局逮捕。这是他第5次被捕,也是最后一次被捕。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此次也是作为“共产党领袖”被捕的。  相似文献   

18.
陈独秀是一位在近代中国政治史和思想史上都有重要影响的人物,他的政治思想和主张几经变化,早期信服民族主义,新文化运动时推崇宣扬自由主义,五四运动后转向了社会主义。本文探讨的是五四运动后陈独秀由自由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后,他对民族国家、民主自由的重新认识,以及他的思想认识中存在的矛盾。  相似文献   

19.
陈独秀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个非常重要而又极其复杂的人物。无论是中共党史,中国政党史,近代政治思想史,还是“五四”以来的新文学史、教育史,戏曲史,文学学等诸多学科都要涉及到他。而要研究中国现代的报刊编辑史,则更不能不研究陈独秀了。他主编《新青年》影响之广大、之深远,是空前的。毛泽东在《“七大”工作方针》一文中对陈独秀有过一个中肯的论价,他说:陈独秀“是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整个运动实际是他领导的。他与周围的一群人,如李大  相似文献   

20.
多年来相继看了一些论述我党创始人陈独秀功过的文章,总的给予我这么一个不可磨灭的印象,这就是党对陈独秀的定位是不够公正的;同时,在某些重大关键问题上,对陈独秀的态度,也是不够正确的,显然存在着这么一种倾向,就是有意无意抹煞陈独秀在中国共产党党史上应有的地位。我这里所说的“地位”,与功劳不是同义语,对陈独秀在五四运动中以及后来在宣传马克思主义,在创建中国共产党过程中的功劳,是无法也很难一笔抹煞的,但是对于陈独秀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应处于一种什么样的地位,却存在着一笔抹煞的形势;然而如果不肯定陈独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