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ot 《母婴世界》2012,(12):97-99
“涂鸦”是宝宝进行想象的手段,是发展想象力的途径。保护“涂鸦”,就是保护想象,赏识“涂鸦”,就是鼓励想象。面对宝宝的“涂鸦”,不要禁止,不要过早地给宝宝以绘画的“规则”,要知道,想象力要比绘画技巧重要得多,要让宝宝展开想象的翅膀,尽情地去想象。  相似文献   

2.
学生喜欢在校园墙壁上随意“涂鸦”是让管理者特别头疼的问题,对此许多学校要么“围追堵截”,对“肇事者”严格“制裁”;要么“一刷了之”,用原来的颜色盖住“涂鸦”,最终还是无法解决“涂鸦”的问题。学生采用“游击”战术,不断地将作品“发表”到其他地方,涂鸦现象屡禁不止,反而有燎原之势。最近读了一篇名为《“封存鞋印”是一种教育智慧》的短文,顿时醒悟。  相似文献   

3.
“涂鸦”一词最初见于宋人范成大的五言诗《儿时拾趣》:“黄发垂髫儿,握枝向泥沙。似解世人意,信手乱涂鸦。”从诗里可以看出“涂鸦”具有“似懂非懂”和“随手乱画”的特点。对于孩子的“涂鸦”,有些家长感到讨厌、恼火,此举小而言之是挫伤了孩子用画画表情达意的积极性,大而言之是把一个有可能成为画家的人才扼杀于萌芽状态之中。  相似文献   

4.
谷歌涂鸦是谷歌首创在网络主页中,通过将某些特定日子指向的重大事件情节变成特定的情节图案元素与自身的标志结合,形成“标识涂鸦”,以这种系统与方法吸引用户登录网站.文章通过分析谷歌涂鸦的图案形成与组合方式,着力探索如何进行“涂鸦标识”的设计,让具有一定情节性的图像元素以“涂鸦标识”的形式带给传统标志一种新的视觉文化活力.  相似文献   

5.
小班幼儿绘画发展主要处于以涂鸦期为主并逐步向象征期过渡的阶段,这时的涂鸦并非是早期未分化的涂鸦,而是从开始时的一种认识探究活动发展为有意识的命名涂鸦活动。涂鸦显示儿童的感知程度和对于经历的记忆,在早期就能画很多线,有些长,有些短,有些组成圆,这些原文和线条组合起来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他们将这些图形想象成自己所认识的东西,有时会给予“爸爸”、“妈妈”和“我”的名字。  相似文献   

6.
艺术在场     
涂鸦艺术是街头文化的一种,也是表达自我意志的艺术形式,它个性自我的表达方式令无数追捧者为之痴狂。由边缘文化融入主流艺术,涂鸦提倡的“在场”与“即兴”始终挑战着涂鸦者鲜明的立场及视觉度。艺术在场,你,在劫难逃!  相似文献   

7.
洛飞  马卿 《当代电大》2006,(12):45-45
“涂鸦”这个词的最早来源是唐代卢仝的《添丁诗》:“忽来案上翻墨汁,涂抹诗书如老鸦。”千年之后,以“涂鸦”命名的文化在城市蔓延。[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卢小玲 《广西教育》2013,(45):96-96
绘画,是一门艺术。它能开启孩子的心智,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涂鸦”是幼儿特别感兴趣的活动,然而却往往被大人认为是瞎画、胡闹。幼儿在涂鸦时不经意间弄脏衣服、桌椅常常会受到家长的训斥。殊不知,大人的这种做法在无形之中扼杀了幼儿的想象力,抑制了幼儿绘画的兴趣。作为幼儿教师,我们要充分利用幼儿“涂鸦”这一爱好,点燃幼儿绘画的兴趣,让幼儿在“涂鸦”中找到绘画的乐趣,开启幼儿的绘画之旅。  相似文献   

9.
儿童正式的书写总要预先经过一些发展阶段。这是一个完整的过程,了解这个过程对于我们帮助儿童掌握书写技能,顺利地写作是十分重要的。1.在婴儿期,儿童会有一些无意识的手势动作,维果茨基把它称之为“空中的书写”。2.当婴儿长大一些,往他手中塞一支笔,那些无意的手势就可能变成“涂鸦”。3.在幼儿期,有控制能力的“涂鸦”开始出现,儿童也逐步意识到“涂鸦”与写字的不同。  相似文献   

10.
“六一”儿童节那天,儿子很郑重地对我说:老爸,我已经长大了,我们家的“涂鸦墙”可以撤掉了。 儿子已经满14岁了,这个儿童节,是他人生中最后一个儿童节了。我们家那面花花绿绿的“涂鸦墙”,记录了他的成长轨迹。  相似文献   

11.
3~4岁幼儿正处于涂鸦阶段末期,象征阶段初期,刚刚开始尝试从无目的涂鸦进入有目的涂鸦,在本阶段教师如何“艺术”地激励幼儿画画的关趣;“艺术”地激发幼儿的形象力“艺术”地引导幼儿实践,感知世界的美丽,让幼儿从“老师让我画”过渡到“我自己要画”,体验绘画过程中的自主感与成功感,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真正成为画画的主人.首先是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逐步递增难度.其次是采用丰富的教学形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最后是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学习基本技能.  相似文献   

12.
孩子的“创造”最富有情趣,请看一首描写孩子“涂鸦”的古诗:“黄发垂髫儿,握枝向泥沙。似解世人意,信手乱涂鸦。桥畔流水淌,树梢日影斜。口口呢喃语,兴尽忘归家。”不是吗?当孩子抓起树枝在地上乱画时,那画是多么的无拘无束,典型的天马行空,典型的自由自在。自然,在某些“成熟”了的大人看来,“涂鸦”既无章法又无意义———他们显然忘了,他们小时候也曾如此这般地“涂鸦”过!他们更不曾发现,以大人的“成熟”嘲笑孩子的“幼稚”,这本身就是一种幼稚。请细品老舍先生的一段话:“看小女儿写字,最为有趣,倒画逆推,任意创…  相似文献   

13.
心理画中话     
你想了解自己吗?你想知道自己属于哪种性格吗?一幅信手涂鸦的简笔画就可能会泄露你的心理“密码”哦。根据我们提供的测试题目,画出你的“涂鸦”作品,让“心灵大使”为你“解密”吧!  相似文献   

14.
小孙女美美同许多儿童一样,三四岁时拿到什么笔就爱在纸上、地上、墙壁上随心所欲地“涂鸦”,画出的圈圈点点谁也说不出是些什么物象。对此我从没有横加指责,因为我懂得这是幼儿美术的最初萌芽,是儿童在“涂鸦”中感到情绪  相似文献   

15.
高庆 《四川教育》2008,(2):82-82
涂鸦(Graffiti)这个词源于希腊文的“Graphein”。在中国,“涂鸦”一词原是唐朝卢仝用来形容其子乱写乱画的顽皮举动,典故出自《玉川子集·云添丁》。卢仝有个儿子叫添丁,喜欢乱涂乱写,常把卢仝的书册弄得又脏又乱。卢仝因此写了一首诗“忽来案上翻墨汁,涂抹诗书如老鸦”,把儿子的顽皮和自己的无奈描写得惟妙惟肖。后来,人们便从卢仝的诗句里得出“涂鸦”一词,流传至今。  相似文献   

16.
傅清冰 《福建教育》2011,(7):102-104
每一位幼儿都是从“涂鸦”开始接触美术活动的。他们用涂鸦的方法认识世界,从涂鸦的乐趣中逐步发展和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涂鸦作品色彩鲜艳而奔放、形式多样而自由,其表达方式既符合三四岁幼儿的情感、行为表达方式,又能充分挖掘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是,如何去欣赏、感受涂鸦作品中存在的美。让幼儿尝试用简短的语言、  相似文献   

17.
儿童涂鸦的心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涂鸦的心理分析黄进任何一个发展正常的幼儿,只要拥有“作画”的条件,都会作出各种形态的涂鸦。涂鸦确是儿童发展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活动,它从身体到心理反映了儿童发展的历程,并为儿童从自发走向自觉的艺术活动作出了最基础的精神和物质上的准备。一、儿童涂鸦概况...  相似文献   

18.
幼儿的注意力、自控力较差,绘画水平还处于涂鸦阶段。涂鸦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重要方式。这跟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有关。幼儿因为年龄较小,手部的肌肉力量还很弱,动作协调性还比较差,不够灵活。涂鸦意味着幼儿绘画的目的并不明确。他们只是把绘画当游戏,任随自已的兴趣和想象涂抹。但是,正是在这样的涂鸦中,幼儿的心理品质得到了培养和发展,个性开始萌芽,得到了张扬。幼儿美术教学要重视幼儿的“涂鸦”,努力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19.
孩子的“创造”最富有情趣,信手“涂鸦”即是。不是吗?当孩子抓起笔在纸上乱画时,那画是多么的无拘无束,典型的天马行空!老舍先生说:“看小女儿写字,最为有趣,倒画逆推,任意创作,兴之所至,加灭笔画,前无古人,自成一家,至指黑眉重,墨点满身,亦其淋漓之致。”瞧!在老舍笔下,小女“涂鸦”的情景是多么的美不胜收!  相似文献   

20.
涂鸦教室     
点评:画的感觉非常不错!眼睛很有神采。但是,手画得太粗糙哦!星级:★★★欢迎踊跃给“涂鸦教室”投稿!信箱是:chm69813@sohu.com涂鸦教室@利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