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本民生事业是民生事业中最基本最突出,且与群众生活联系最直接,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促进基本民生事业发展是公共财政建设的现实选择。当前,我国基本民生事业存在就业、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收入分配、住房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政府的公共财政政策着力点应在扩大就业,改善就业结构;增加教育投入,重点在于基础教育;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建设,促进基本社会保障体系完善;支持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撑起人民健康的保护伞;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缩小贫富差距;利于百姓居者有其屋等方面,以促进基本民生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提出,"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使全体人民得以获得更多更公平改革发展成果。审计部门要根据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聚焦民生问题,着力加强民生审计,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这既是新时期赋予审计机关的光荣使命和重大职责,也是对审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3.
摘要:为充分发挥大型体育赛事惠及民生的社会效应,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科研方法,以近年来我国举办的大型体育赛事为研究对象,在探究其对改善民生双重影响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大型体育赛事举办与改善民生耦合的路径:1)建立大型体育赛事举办与改善民生耦合的社会支持网络体系;2)注重赛事投入与民生投入的协调发展,着力解决好人民最迫切最需要的民生问题;3)注重大型体育赛事与全民健身的协调发展,增强人民的健康水平;4)努力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做好政府办赛惠民科学决策;5)强化体育赛事举办与改善民生耦合的社会举证制度。对规避我国大型体育赛事举办的盲目性及办赛惠民的低效性,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从新中国成立直到1962年北戴河会议期间,陈云长期负责党和国家的经济工作,面对着新中国的一穷二白和百废待兴,特别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的严峻经济形势,陈云始终高度关注民生问题,在民生建设方面做出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和思考,对这一历史时期民生水平的改善以及经济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陈云关于民生问题的思考主要有三个层次的重点:民生问题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将解决民生问题作为基本国策;民以食为天,将粮食问题作为解决民生问题的核心环节;反对平均主义,将提高群众积极性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方法。陈云有关民生建设的思想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5.
胡锦涛学有所教、力有所劳、劳有所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居有所安的民生思想,对中国会计文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加快了社会主义民生文化建设步伐.同时也丰富了中国会计文化建设的内涵。  相似文献   

6.
民生新闻是近年来发端于都市类报纸、成就于电视新闻的一个重要新闻概念。虽然,目前民生新闻发展势头强劲,但是,由于人们对兴起于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民生新闻的认识还存在着诸多争议及困惑,如传播理念上的"自然主义"、不当的价值取向导致的民生新闻日趋琐碎化、庸俗化、娱乐化等。着力于对民生新闻的生成语境、特点进行梳理,对其内涵和外延进行界定,并展开辩证思考,既充分肯定民生新闻的成功经验,又就目前民生新闻操作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理性剖析,以期对人们正确认识民生新闻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治国方略,也是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体现了"人民主体"的情怀。十九大报告明确了"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目标,首次提出"幼有所育"的要求,把学前教育纳入民生工程体系并且定位为其中的短板要求尽快补齐,可以预见,在党中央的关怀下,学前教育作为惠及百姓的民生工程必将会实现跨越式发展。一、学前教育是重要的民生工程  相似文献   

8.
沙占华 《保定学院学报》2012,25(6):42-45,49
提升改善民生的效率是加快推进改善民生进程的重要前提。社会组织作为准公共组织,非营利性、非政府性、独立性、志愿性、公益性等特征使其在改善民生方面具有高效率;社会组织也能有效提升政府改善民生的效率,包括提升规模效率、分配效率和运用效率。重视社会组织的价值,推动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有利于加速民生问题的解决进程。  相似文献   

9.
民生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长远性指导意义。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和关键所在,它是社会建设的首要内容,是全目标之一。解决好民生问题,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全局性、根本性和中国要持续稳定发展就必须不断改善民生。  相似文献   

10.
民生问题关系到民众幸福、社会和谐与发展的重大问题。池州市及各县区对民生工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笔者将池州市改善民生、社会和谐的现实梳理呈现,并将深入城乡基层了解的有关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一些合理的切实可行可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由于自然环境恶劣,民生问题和生态问题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宁夏西海固山区陷入了民生与生态问题的恶性循环。为了使宁夏南部西海固山区的人民尽快摆脱生态环境恶化与民生贫困的两难困境,国家在宁夏西海固山区实施了生态移民的扶贫政策。西海固山区的生态移民工程在环境治理与保护以及改善居民生存状态和质量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但在移民生产用地落实和生产方式转变、移民安置资金和生产启动资金以及对移民的后期帮扶和对特别困难移民的经济支持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生态移民工程的实施质量和效果。因此,生态移民工程需要根据地区发展规划统筹安排;不但需要进一步认真落实相关政策措施,还需要有完善的后续支持,才能保证生态移民的质量及其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12.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是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重要途径。劳动就业问题关系到城市的协调发展与社会劳动力自身的发展。通过对洛阳市区1 000名从业人员的问卷调查,从劳动时间、劳动关系、就业状况等3个维度探究洛阳市劳动就业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十八大指出要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就如何更好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应以提高认识为前提,以创新体制机制为举措,以改善民生为核心,以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为保障。  相似文献   

14.
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和医疗制度等民生问题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由于地处内陆思想观念落后、经济发展水平低等原因,民生问题尤为严重,因此,应着力解决人民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健全公共财政体制,转变政府职能,针对实际统筹规划,促进地区民生事业发展,使人们的生存、发展和生活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在继承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的基础上,吸收中国传统民生思想与民本理念的优秀成分,借鉴西方人本主义与人文精神的合理内核,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民生建设实践相结合,逐步确立了以人为本为核心理念的、独具中国特色的民生理论体系。中国共产党民生理论体系经历了革命、建设和改革不同历史时期发展,形成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民生宗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民生目标、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民生价值、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民生理念,具有深远的理论渊源、丰富的思想内容和鲜明的时代特征,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16.
托育服务供给体系的构建事关婴幼儿健康成长,是实现"幼有所育"、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本研究在"三孩政策"背景下开展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了解平顶山市托育服务供给体系现状,建立平顶山市托育服务供给体系理论框架,构建平顶山市托育服务供给体系模型,并提出平顶山市托育服务发展的建议.进一步推动平顶山市托育服务供给体系...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有其鲜明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实践特色,就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立足于实践,突出了实践先行的品格,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在改革开放中推进民生建设。理论特色,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重视理论总结和理论创新,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民生,怎样建设民生”这个主题,形成了一个与时俱进的科学的理论体系。民族特色,就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的基础上,结合中华民族的民族属性和民族历史发展,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具有了民族内容、民族形式和民族风格。时代特色,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反映了时代精神,是在总结国内外改善民生的历史时代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  相似文献   

18.
生态文明建设与民生建设虽然属于两个不同的建设领域,在诸多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别,但二者有着密切的联系,生态文明建设是民生建设的前提和基础,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在民生.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民生建设,坚持民生建设的生态导向,是提升民生水平的内在要求,是提升政府改善民生的效率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中国梦的内在要求.坚持民生建设的生态导向,就是要将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和生态要素融入到民生建设中去,努力实现教育、就业、收入分配、医疗卫生等的生态化.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自编态度问卷对961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显示,大部分高师学生对心理健康有所了解,但有待加强,情绪与人际交往问题成为高师最关注的问题。应该从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环境建设以及学校的设备建设等方面着手培养大学生心理健康意识。  相似文献   

20.
当前民生档案建设和管理还存在诸多问题,如没有统一、准确的范畴界定,没有统一的规范和标准,管理权限高度分散,管理水平亟待提高等。这些问题若不尽快解决,将影响民生档案服务民生的效率和质量。为此,首先要界定民生档案的范畴、内涵和外延,制定科学的业务规范标准,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理顺其管理体制,明确权利责任。还要建立民生档案资源体系,构建资源共享共用平台。同时还必须加强民生档案法制建设,用法律的手段保障档案管理依法进行,这样才能确保民生档案及时造福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