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期,网络上报道了几起学生漠视生命自杀的事件,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只要有这样的事情发生,我们的社会和媒体就会把矛头指向当今的教育,特别是当今的教育体制问题,其次指向学校和老师。因为有了这样的指向和舆论,所以学校和教师往往被推上了风口浪尖上。作为一名政协委员和一名教育工作者,引发了我的思考:这一系列事件的背后,到底我们的教育缺失了什么?学校作为教育的主体,该如何施教?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又该何去何从呢?  相似文献   

2.
近期,网络上报道了几起学生漠视生命自杀的事件,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只要有这样的事情发生,我们的社会和媒体就会把矛头指向当今的教育,特别是当今的教育体制问题,其次指向学校和老师.因为有了这样的指向和舆论,所以学校和教师往往被推上了风口浪尖上.作为一名政协委员和一名教育工作者,引发了我的思考:这一系列事件的背后,到底我们的教育缺失了什么?学校作为教育的主体,该如何施教?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又该何去何从呢?  相似文献   

3.
当今新课程的改革,有两个基本指向:一是指向人,力图通过课程改革,改变校长和教师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归根到底,是要改变教育中的人的生存方式,促使每一个人都能够主动发展和完善自身。显然,这是一场从知识回归生命本身,具有生命性的改革。二是指向文化。新课程不仅要改变人,而且要改变文化。对于学校而言,新课程的改革,带来的绝不是某一领域、某一局部、某一点的变革,而是整体性的学校文化的变革。简而言之,新课程是一场文化性的改革,它试图从文化的根基上重塑中国基础教育的内涵与品质。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场改…  相似文献   

4.
当今,教育科研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科研对教师的成长和学校的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让科研不流于形式,切实推动学校的发展和教师的成长,笔者有如下体会。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特色,由于办学基础和培养目标的差别,学校教育科研的价值取向是不同的。依靠教育科研要解决学校的什么问题?每个学校都必须做这样的追问,这样的教育科研才有针对性。比如,我校确  相似文献   

5.
正事物的发展因其因果相循而绵延不绝、因其前后相继而推陈出新。"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纵观各国健康教育发展的过程,均是从学校开始。当今健康教育的重点人群更是指向了儿童和青少年,学校健康教育已经成为健康教育的一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拟对我国学校健康教育的历史传承作一粗略的梳理和评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当前我国学校体育的"健康教育化"趋势进行论述,以期为我国学校健康教育的开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生命教育实践的困境与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今,生命教育是学校所不可忽视的内容之一,但如何开展,人们对其有不同的看法,实践中也遇到了许多问题。学校在开展生命教育时需要明确以下几点:生命教育不应该只作为解决社会问题的工具,而应该指向人的整体发展,成为全人教育;生命教育不应该只是学科渗透式的,而应该独立设置课程;生命教育课程不应该以知识逻辑组织,而应该以活动来组织,成为综合活动课程。  相似文献   

7.
提高质量是教育领域一个永恒的话题,但不同时代又有不同的内涵要求,因此它又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当今时代,已是科学技术上升为第一生产力的新时代,教育质量又有了新话语。党的十七大所指向的创新人才的培养水平明显提高的目标,已引领教育站到新的历史起点上。江苏省惠山中等专业学校的师生创新团队自主研  相似文献   

8.
学校,是一个美好的词汇。学校的诞生使更多的人更有能力、有思想、有智慧成为可能。但是,今天学校教育所面临的困境,比如那些被严重量化的教育结果,那些被严重物化的职业理想,正在遭遇越来越多的诟病。现代学校教育制度正像一只章鱼,似乎让所有的人都成了俘虏,难以逃离其触手。教育永远是指向美好,使人成为人的。但学校教育未必能准确完成这样的使命。如果让我们来重新想象学校,学校会是什么样的呢?  相似文献   

9.
张娜 《教育革新》2009,(7):38-38
新课程改革,是顺应教育形式的不断变化,切合教育规律的教育革新。它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自身的发展。其根本指向是注重人的发展、个性的张扬。同时培养有独立意志,有创造才能,有健全人格的新时代建设者。因此,新课改从实施起就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多维”学习方式。要达到这样的要求,就必须从以往孤立封闭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建立起新型的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0.
攻击性是一个人生来就具有的一种内在的攻击倾向。随着人生理心理的发展,这种攻击倾向可能会指向一些有意义的目标,朝这个方向发展的“攻击性”,会变成人心理中的积极成分。但是如果这种与生俱来的攻击倾向指向一些不被社会赞许的目标,这种攻击性就是有害的。本次调查侧重于小学生对社会有害的攻击性。调查结果表明,小学生有害攻击性行为的形成与家庭、学校和社会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希望这样的结果能引起家长和学校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温家宝总理指出:“要提倡教育家办学,鼓励更多的优秀青年终身做教育工作者。”我们不妨先回过头来思考:当今国内有多少教育家?从小学、中学到大学,从公办学校到私立学校,从中高职院校到普通高校有多少学校?虽然办学者能算得上教育实践家、教育理论家的不少,但真正被人们誉为教育家的可以说凤毛麟角,这样一来,寥若晨星的教育家和数以万计的学校比例悬殊就不言而喻了。在中国这样大的国度里,要实现“教育家办学”何以可能?要实行“教育家办学”到底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2.
对终身教育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在,无论是刚刚迈入社会的学生还是已经在工作岗位上磨练了许久的人,都有了这样一个共识:当今中国经济面临着空前的发展机遇和不断加剧的国际竞争,正是知识更新速度大飞跃的时代,如果仅仅依靠在学校期间的知识积累,就根本没有办法立足于当今社会,更无法保持自己的竞争力.每个人必须时常进行知识的补充和更新,也就是说,持续教育和终身教育已成为人们生存的需要和历史的必然,而一次性教育终身受用的观点在当今的时代已经被证实是不可行的了.我国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现状更是让我们不得不正视这个问题--终身教育正在挑战传统教育,持续教育正在代替一次性教育.  相似文献   

13.
学校需要创新。扎实的学校创新,一定会造就名校。这样的名校具有教育思想丰厚的校长,扎实勤奋的教师,丰富多彩的学校文化,业内认同的管理方式,经得起时间检验的教育质量。九层之台,起于累土。真正的创新与发展,绝不追求声名鹊起,轰动一时,而是几十年甚至上百年  相似文献   

14.
音乐教育与社会发展关系之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音乐教育和人类社会发展关系的分析,论述音乐教育在当今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我国当今民众人文精神的缺失,主要是由于历史上多种原因所造成的人文教育不足所致。要提高民族的人文精神,就要广泛地既要从孩提时代影响人的人文素质的学校的人文教育入手,又要从全社会抓起,特别是要从会直接广泛影响大众的各种媒体的导向入手,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提高民族的人文精神和人文操守。  相似文献   

16.
林小 《宁夏教育》2012,(3):42-42
现代学校教育是否已经赶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了呢?几个月前,美国新闻集团董事长默多克曾在法国的一次论坛上作了《教育:最后需要开垦的地方》主题演讲。他这样说道:当今科技发展是如此迅速,如果50年前有一个人沉睡醒来,他将完全不能相信他今天身边发生的事情。  相似文献   

17.
在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学校变革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只有教师成为学校变革的积极支持者和变革动力,学校才能走上具有生长性的持续变革轨道。支持教师成为变革动力的最重要途径是教师学习。教师学习具有传递经验、促进学校成员间融合与创生新知识等功能。指向支持学校变革的教师学习,要根据学校的变革需要精心设计教师学习活动,要引导变革阻力在教师学习活动中积极转化,要倡导指向教学研究的教师学习活动,要通过培育教师学习小团队建设合作的组织文化。  相似文献   

18.
教育软暴力的出现不能简单地归咎于应试教育体制,这样的认识推卸了教育者应当承担的责任,容易隐蔽教育软暴力产生的真正原因。教育软暴力现象将教师专业提升的问题再次推向前台,对教育软暴力的消解必须最终指向于教师专业水平和能力的提升。学校应当尝试建立教师专业伦理标准,开通教育软暴力投诉渠道,营造立足于提升学生校园生存状态的学校发...  相似文献   

19.
观念创新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本研究了高等职业教育观念及其创新的主要特征和指向。在发展战略上,高等职业教育观念创新指向“战略投资”和“知识产业”;在发展目标上,观念创新指向“需求型发展”;在发展规模上,观念创新指向规模必须服从质量;在人才培养上,观念创新指向开发“看不见的知识”;在管理模式上,观念创新指向“知识管理”。  相似文献   

20.
实验东校构建起一个由学校管理团队、教师和家长共同构成的,基于平等对话与协商的社群。并寻求兼顾公共教育属性和个人发展诉求的学校教育决策与实践。上海市实验学校东校位于浦东新区碧云国际社区内,学校周边有收费昂贵的民办学校和全部吸收外籍学生的美国学校,一所公建配套的九年一贯制学校能有什么办学优势呢?偏偏就是这样一所学校,于2011年迈入了上海市第一批新优质学校的行列。回顾七年多的办学经历,不仅感慨万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