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代残疾人教育思想产生于西方,由传教士及绅商传入中国。传教士基于平等、博爱理念,在传播宗教的同时,提倡发展残疾人教育,促使残疾人的救济模式由传统的养转变为近代的教。绅商从社会和人权出发,强调残疾人作为社会的一员,理应与身体健全者一样享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勉励残疾人掌握一技之长、自谋其生;并要求国家制定法律,保障残疾人接受教育的权利。残疾人则从自身的角度提出通过接受教育,自立自强,服务社会。在批判轻视和歧视残疾人教育的错误思想斗争中,残疾人教育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近代100年间,传教士、绅商、知识分子、残疾人创办残疾人学校,教育培养了一批残疾人,促进了近代残疾人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为当代残疾人教育事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近代西方来华传教士在尽力播撒"上帝福音"的同时,对西北地区的医疗卫生事业颇为关注.他们积极兴建医院、诊疗所,培育地方医疗人才,治病救人不遗余力,甚而一些传教士为医疗事业献出了生命.传教士的行为多少改善了近代西北地区缺医少药的状况,减轻了民众痛苦,且一批西式医院和医疗人才的出现,将新的医疗技术和医患理念输入西北,为构建近代西北地区的新型医疗卫生体系作出了一定贡献.不可否认,传教士积极参与医疗事业有笼络人心,扩大教会影响,劝导民众入教之目的,但传教士秉持基督博爱惠施精神,努力治病救人所取得的成效应予以肯定.  相似文献   

3.
浅析中国近代绅教的冲突与磨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残疾人蓝皮书: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报告(2019)》于2019年12月出版,并于12月29日在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对《残疾人蓝皮书: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报告(2019)》的撰写背景、内容结构、核心观点、报告价值进行全面解读,有助于加强人们对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现状的了解。  相似文献   

5.
詹艳 《文教资料》2006,(26):83-84
鸦片战争之后,伴随着传教士的到来,一些西方优秀文化不可避免被夹带进来,影响了中国教育的发展变化传教士的活动对于中国近代的教育体制的改革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这个意义上说,在中国教育的近代化过程中,传教士充当了不自觉的工具。  相似文献   

6.
来华的基督教各教派,几乎都经过宗教改革和资产阶级革命的洗礼.资产阶级自由、平等观念使得他们时中国近代妇女问题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他们不仅广泛宣传兴办女学和废除缠足等男女平等思想,而且还将这些主张付诸于实践.这些活动,对近代妇女运动起到了一定的启蒙、示范作用;当然,囿于"布道"的宗旨,来华传教士对妇女问题的关注行为,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鸦片战争之后,传教土大批涌入中国,除从事宗教活动外,还大力开办教会学校。文章介绍了我国在民国时期教会女子学校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后来开办女子高等教育,派遣女子学生到国外留学等活动,简单分析了女子教育对当时国内社会上一些陈旧封建现象的影响。这表明西方传教士对我国女子起初教育活动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大大改变了妇女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当基督新教在第十九世纪传入中国时,正值中国面临千古不曾有的巨变。西方国家挟着工业及科技革命带来的船坚炮利的优势,以压倒性的力量冲破了中国的大门。随之而来的是被我们长久以来称之为“文化侵略”的大量传播基督教教义以及西方思想著作的广泛出版,在这一时期,伴随着传教士的来华,中国近代出版业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图书、期刊借西来的先进印刷方式而大量出版,那么,传教士与中国近代出版业的发展具有什么样的关系呢,本文拟就此问题探讨西方来华传教士对中国近代出版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从明清之际西方传教士来华译著介绍西方图书馆,引进西方文献.创建新式图书馆和设立图书馆学专科学校四个方面,论述了西方图书馆模式和图书馆文化在我国的传播途径.以及由此对中国近代图书馆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近代以降,在不平等条约的庇护下,西方传教士大量来华,从事游历、传教等各种活动,客观上对中国近代入境旅游、出境旅游、国内旅游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加速了中国旅游的近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1.
近代中国教会女学的兴起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会女子学校是近代中国女子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会女子学校在中国的兴办因有其特殊的社会背景和宗教目的而存在一定的弊端,但它在开启近代中国女子学校教育道路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却是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12.
西方传教士因传教之需要而将幻灯、电影等电化器材与知识技术引入中国,并经由书刊发布、集会演讲、学校应用等方式为中国人所认识和接收.在推动现代媒体技术与学校教育联结的过程中,促进我国传统教育手段的更新与现代化,使借助科技新成果而兴的电化教育开始在近代中国社会乃至学校中萌蘖、生发和成形,中国近代电化教育因是而兴.  相似文献   

13.
美国大学模式在近代中国的导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美国大学模式的模仿、借鉴和融合,是近代中国大学发展的重要方面。梳理美国大学模式导入中国的历史进程,分析导入主体和导入内容的演变,揭示其特点,可为正在走向世界的我国高等教育提供历史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残疾人事业不是慈善的事业而是社会必须履行的职责和义务,二者存在本质的区别。本文从慈善的内涵及慈善视野下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本质、残疾观的社会建构转向、平等人权的必然要求、社会代价的视角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五个方面论述了残疾人事业的社会责任性。在此基础上,着重探讨了残疾人事业社会责任性本质的回归对我国残疾人教育事业本质认识和残疾人教育事业发展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晚清西方来华传教士是当时中国社会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把创办学校教育作为在华传教的重要辅助手段,客观上对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文章以晚清来华西方传教士与中国近代高等教育作为研究对象,得出如下研究结论:传教士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示范者;传教士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参与者;传教士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推动者.  相似文献   

16.
高慧斌 《教育史研究》2009,(3):38-40,45
宗教与科学的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进步,宗教与科学之间相得益彰。当传教士踏上近代中国的领土,为了更好地传播教义,他们创建学校、担任教师、翻译西书、创办报刊,不经意间从事着科学教育活动。传教士所从事的科学教育,在近代中国科学知识的普及、科学知识观的形成、科学知识体系的确立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学子》2004,(2):62-63
外国传教士在中国开办的最早的学校是马利逊学堂。早在1818年,英国传教士马利逊曾在南洋马六甲开设一所英华学校。目的是宣传基督教。为纪念马利逊,1839年11月。美国基督教徒布朗,在澳门创办了一所小学,叫马利逊学堂。1842年,该校迁至香港。校长为布朗,还请中国人教汉文。第一批学生有容等6人,课程除宗教外,还有中文、算术、代数、几何,生理学、地理、历史、英文、化学等。  相似文献   

18.
残疾人事业的伦理学辩护及其限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0年来,我国残疾人事业在各个方面(就业、教育、社会交往、公共设施和康复等)都取得了今世界瞩目的成就。残疾人事业可以得到各种一般原则的辩护,但也还具有不充分性,因此,我们将一般原则降解为实际境况之具体策略,但在具体实践中,残疾人事业仍存在种种限制。  相似文献   

19.
试论传教士报刊对中国近代报业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近代中国,伴随着西方殖民者对华侵略活动的不断扩张,西方传教士也纷纷接踵而来。作为传教手段,从19世纪初到19世纪末,西方传教士在中国先后创办了近二百种中外文报刊,其发行范围扩及全国各省及沿海和内地各主要城市。传教士报刊是近代中国新式报刊的先驱,开中国近代报业之先河,在中国新闻史、报刊史及出版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0.
传教士与中国近代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60年以后,西方传教士开始大规模到中国从事宣教活动。随着传教的深入开展,一些教会学校应运而生。传教士在华开办教育初期,教会学校主要集中在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香港和澳门,通常为附设在教堂里的洋学堂,规模很小,程度均为小学。这些学校不仅免收学费,并且还提供一切膳宿生活甚至路费,学生主要为贫苦教徒子弟或无家可归的乞丐。教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一般来说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宗教教育。课程主要为《圣经》,重点在创世论、赎罪论和耶稣生平等教义上。此外,学生还参加各种宗教活动,如祷告、礼拜等。二是中国传统的儒家经书。一般包括《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