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种蚕絲养蚕繅絲是我国发明的,我国蚕絲生产有着悠久的历史。目前,我国的蚕絲主要有桑蚕絲、柞蚕絲和蓖麻蚕絲。桑蚕絲起源于黄河流域,到晋朝末年由于文化南移而随着傳到长江流域江苏、浙江等省。現在的主要产地有浙江、四川、江苏、广东、山东、新疆等省。柞蚕絲是我国有名的特产,产量占世界第一位。柞蚕是一种野蚕,因为它放养在柞树林中,以柞树叶为飼料而得名。柞蚕的放养以山东萊州为最早,元朝以后柞蚕事业便逐漸遍布全国十六省,現在的主要产区是辽宁,其次为山东、河南。我国柞林資源丰富,放养柞蚕也不誤农时,是大可发展的养蚕业。蓖麻蚕是解放后由国外引种驯化培育的一种蚕,它以蓖麻叶、木薯叶、臭椿叶为飼料,近几年已在广东、广西利用木薯叶飼养,并大量推广,成为一項新兴的蚕业。  相似文献   

2.
蓖麻蚕,顾名思义,是一种吃蓖麻叶子的蚕。原产印度孟加拉湾沿岸地区。它一生经历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和我们所熟悉的桑蚕一样。但它们并不完全相同,蓖麻蚕是多化性的,在气候适宜,饲料充分的情况下一年到头能累代繁殖不停。而家蚕大都是一化或二化性,它的卵在冬天是休眠的。蓖麻蚕原是野生的。在原产地区,气候炎热而潮湿,有常绿不雕的蓖麻树。农民不用付出多大劳动,就可直接从树上取茧,纺丝织绸,制成衣裳,其质地坚牢耐穿,又很美观。印度民间俗习,常以这种衣服作为传家的宝衣,由祖辈传给子孙;并流传有句古话:“蓖麻蚕是贫民的至宝。”  相似文献   

3.
蓖麻蚕     
我国是蚕丝事业的祖国。远在四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知道种桑养蚕,繅丝纺织,制成衣着。直到现在,我国的丝织品,仍为世界各国所欢迎。除了蚕桑之外,我们的祖先,还想到利用别种能吐丝作茧的昆虫。在汉朝,已经有利用柞蚕的记载;樗蚕的茧丝的应用也是很早的。养蚕缫丝,从来就是我国农民的重要副业。现在我国农业正在向合作化的道路发展,生产力普遍提高,在农村中推广副业生产,对於繁荣国民经济,充裕农民生活,都有很大的好处。中国科学院实验生物研究所的一部分工作同志,在解放以後,进行了对蓖麻蚕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三年来的工作经验告诉我们,种植蓖麻,养育蓖麻蚕,有很好的经济利益,可以成为我国农村中的一项副业生  相似文献   

4.
且说淮河流域淮河是在长江与黄河之间的一条大河。沟通南北的运河,又贯穿了淮水系统而与淮河交叉着。运河的水源主要是承接山东中部的泗水,在泗水之东又有沂河及沭河,它们与淮河也具有本流与  相似文献   

5.
王露  杨海龙  封志明  吕耀 《资源科学》2012,34(1):150-158
木薯是我国的非粮作物,是生产生物乙醇的主要原料之一。广西是木薯的传统种植区域,随着木薯需求量持续增长,其种植潜力问题越来越受到研究机构与政府部门重视。本文从广西木薯种植的气候适宜性、土壤适宜性、地形适宜性和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限制性出发,较为系统地评估了广西木薯种植的自然适宜性和社会限制性,定量揭示了广西木薯种植的土地潜力、可能规模及其地域格局。研究结果表明,广西木薯种植的主要限制因素是地形条件,其次是土壤因素;若不考虑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限制性,广西3/5的土地适宜木薯种植;但考虑到土地利用的社会限制性,广西适宜木薯种植的土地则只有115.5万hm2;与目前已种植木薯22.3万hm2相比,尚有约4倍的土地种植潜力;从地域格局看,广西未来木薯发展的重点将在柳州和来宾地区。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人的传统生活中,清明是节气,也是节日。它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时节,农民种瓜点豆,蚕妇祀蚕神、修蚕具。同时,它又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每至清明,人们祭扫祖茔,也门前插柳,也乡野踏青,也竞放纸鸢……通过这些仪式化的节俗活动,表达着人们现实的和信仰的诸多诉求。  相似文献   

7.
仇倩倩  梁栋 《大众科技》2012,14(4):187-188
木薯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作物,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其收获后遗留的大量茎秆处理问题,已成为制约木薯规模化生产的重要环节。文章探讨了当前开展木薯茎秆再利用研究的意义;论述了我国木薯茎杆再利用的发展现状和现有的木薯茎秆的处理方式及存在问题。针对我国目前的技术开发情况,介绍了符合国情的处理方法和措施,并对未来木薯茎秆再利用的前景做出预测。  相似文献   

8.
王志 《百科知识》2012,(12):42-43
正京杭大运河,北起北京,南至杭州,沟通了东西流向的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江河,流经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6个省市。全长约1800公里,是苏伊士运河的10倍多,巴拿马运河的22倍,亦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流和最古老的运河之一。济宁市是镶嵌在京杭大运河岸畔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位于山东省西南,因济水南会泗水、北会汶水,它居  相似文献   

9.
正在自然界里,有一些天生的纺织能手,蚕和蜘蛛就是其中翘楚。丝其实是一种蛋白质,在蚕和蜘蛛的腹中是一种胶状物。当蚕和蜘蛛吐丝时,那胶状物便经由一种特殊的管道变成了丝,形成了固体的纤维。蚕和蜘蛛吐丝的目的是不一样的:蚕吐丝是为了结茧,那是保护它们的"房子",而蜘蛛  相似文献   

10.
夏代以前己存在蚕的家养,从桑树害虫中选育出家蚕,创造了养蚕技术。商代设有“女蚕”,为典蚕之官。甲骨卜辞中以蚕神与上甲微同祭,对蚕事极为尊崇。当时有杯蚕(臭椿蚕)、棘蚕、栗蚕、蚊蚕四种,家蚕亦称螺蚕。野蚕和家蚕都是多化性,逐步演变而成二化性和一化性,并以三眠蚕为主。周代有“亲蚕”制度,天子和诸侯都有“公桑蚕室”,夏历二月浴种,三月初一开始养蚕,对浴种、出蚁、蚕眠、化蛹、结茧、化蛾等蚕的生长形态,已有一定认识。对养蚕工具曲(箔)、植(蚕架)、筐(蚕匾)、蓬(芦席)等都有记载。从西周到春秋时期主要养一化性蚕(春蚕),  相似文献   

11.
蚕蛾破茧     
农村许多人家每年都要养几熟蚕,其间的辛苦不必多说。我也曾尝试养过一回蚕,主要是图好玩而已。今年春天,我用纸盒在家养了几条蚕,每天都采桑叶喂它。经过近一个月的辛劳,它们竟都吐丝结茧。以后我也没多在意结了茧子的蚕儿的情况。过了一段时间,在某个周日,我隐隐听到了从纸盒里传来的“悉悉簌簌”的声音。我感到很奇怪,这是怎么回事呢?我赶紧跑去打开了纸盒。一看,啊!原来是几只可爱的白白胖胖的蚕蛾破茧而出了。它们把蚕茧的一头已经弄出了一个个黄豆大的小洞。我看着眼前扑动翅翼的小蚕蛾,非常纳闷:它们是靠什么打洞钻出来的呢?难道是用…  相似文献   

12.
木薯产业发展动态及展望前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木薯产业国内外现状分析,木薯属非粮资源,是重要的工业原材料,随着能源工业、淀粉工业和饲料工业的迅速发展,国际市场对木薯的需求逐年大幅度增长,据预测到2020年世界木薯需求量将从目前的1.7亿吨增加到2.7亿吨.  相似文献   

13.
木薯淀粉深加工产品概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姚丹  梁智 《大众科技》2012,(2):114-116
木薯是广西的一大经济作物,是"三薯"作物之一。木薯的块茎是做淀粉的主要原料,木薯淀粉以其特有的特性,制淀粉和深加工制变性淀粉,具有优势,应用也十分广泛。除此之外,其它衍生物产品应用广泛,不断研究出新的产品。  相似文献   

14.
《科学与文化》2011,(8):43-43
今天,德国的男女青年享有充分的恋爱自由,这一点同西方现代国家没有什么不同。不过在择偶方面,德国有一些风俗很有趣。 橡树当月老 在德国的杜道森林布里德格罗姆有一棵远近闻名的老橡树,人们称它“橡树月老”。关于这棵老橡树,有一段美丽的传说。相传六百多年前,一位王子遇险,被一位美丽的姑娘救起,王子与姑娘一见倾心,为报答姑娘的救命之恩,王子在森林中种下了这棵橡树。  相似文献   

15.
论务川仡佬族哭嫁歌所蕴涵的女性情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登云 《大众科技》2013,(6):339-341
务川仡佬族哭嫁歌是仡佬族灿烂民族文化中一朵璀璨耀目的奇葩。它是仡佬族自由婚姻被封建包办婚姻取代以后,仡佬族出嫁姑娘对封建包办婚姻不满而衍生出来的一种婚俗文化。这种婚俗文化蕴涵着厚重的女性情怀,在此种婚俗文化中,仡佬族出嫁姑娘抒发了对封建包办婚姻无奈之叹,倾诉了兄弟姐妹骨肉分离之亲情,表达了对未知新生活的惶恐和不安,充满对至亲好友美好生活的祝福等。  相似文献   

16.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著名女作家简·奥斯汀的处女作,它讲述了乡村姑娘伊丽莎白与贵族青年达西之间的浪漫爱情故事。只不过,他们的爱情并非水到渠成,相反,因为青年的傲慢与姑娘的偏见,两个人差点错过彼此,直到误会消除,他们才真正地走到了一起。在这个故事当中,我们发现,伊丽莎白对达西的偏见几乎是从一开始就存在的。很多人认为,是  相似文献   

17.
"预测爱情"的昆虫 传说古代的普罗旺斯乡下,年轻的姑娘们常常到花园里捕捉一种神奇的昆虫,用它来占卜自己的爱情。她们把这种小小的昆虫放在竖起的手指上,然后根据它们起飞的方向,来判断她们即将到来的爱情是否顺利。如果昆虫向教堂的方向飞去,那么就意味着姑娘的恋爱不太如意,如果昆虫向相反的方向飞去,那么就表示姑娘不久就会成为美丽的新娘。  相似文献   

18.
<正>在神话故事里,龙是一种神秘的存在,可上天可入海,威严又勇猛。所以怎么看,龙似乎和昆虫都不相干。不过,龙的头部很大,尾部上翘,身体细长,还有很多脚,如果把它缩小再缩小,就很像鳞翅目昆虫的幼虫了。这也难怪很多昆虫爱好者认为,龙的原型没准就是鳞翅目的某种昆虫,比如蚕。我国古有“伏羲化蚕”、嫘祖“教民养蚕”的传说。在商朝的甲骨卜辞中,已有桑、蚕、丝、帛的象形字,还有祭祀蚕神的记载。据此推测,中国大约从商朝开始人工栽桑养蚕;西周时,中国北方地区的蚕桑生产已初具规模;战国时期,人们已采用蚕丝纺织品制作衣服,并掌握了高超的织造、印染、配色技艺。作为一种经济昆虫,蚕被认为是上天的恩赐,有“天虫”的美称。  相似文献   

19.
提到巴西的美食,人们第一个就会想到香喷喷的巴西烤肉,但是有着巴西“食谱之根,生命之根”美称的却不是巴西烤肉,而是由巴西印第安人发现的木薯。刚到巴西时。巴西朋友请我吃巴西烤肉。看到服务员端来小碟,里面放着粉状的东西,我心中生疑。朋友说:“这是法罗法,用木薯粉和鸡蛋做的。是最好的解油腻食品。”朋友告诉我,木薯是巴西人最普通、最典型的食物之一.巴西人吃什么都能和木薯搭配.吃什么都离不开木薯。  相似文献   

20.
蚕从,鱼凫,传说中的古蜀王诗仙李白在一生中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篇,其中一首《蜀道难》中,有这样一句: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蚕丛、鱼凫,说的是什么呢?开国何茫然又是什么意思呢?李白的这句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说的就是蚕丛、鱼凫两位国王建国的事情。因为两位国王先祖是谁、由何而来、如何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