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全面理解"两型社会"科学内涵的基础上,用5个一级指标、29个二级指标开创性地构建了"两型社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各指标权数以及所要达到的期望值做出了合理界定,对"两型社会"建设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借助这一指标体系,还观察了武汉市2001~2006年间的"两型社会"建设情况,指出武汉市经济社会发展离"两型社会"还有很长距离,必须进一步发挥政府部门的作用,大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继续深化产业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2.
目前,城市两型化建设是时代所趋,关于此方面的研究很多,可是关于其建设测评体系的研究却不多。根据城市两型化建设的内涵和学者专家的现有研究,构建了城市两型化建设测度指标体系,确立了权重以及对数据进行了标准化,并以武汉市为实例运用了该指标体系,指出该测度指标体系是可以有效测评城市两型化建设的。  相似文献   

3.
构建两型社会建设绩效评级体系,并进一步通过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武汉城市圈2006年至2011年"两型社会"建设成效进行综合评价,并进一步基于STIRPAT模型对影响"两型社会"建设的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和技术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论显示,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总体水平明显提高,但圈内各城市"两型社会"建设不均衡,武汉市对城市圈两型建设贡献较大;在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影响因素中,国民收入、城镇化水平、综合能耗、废弃物综合利用、高新技术产业、碳排放强度等都会显著影响建设成效。武汉城市圈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着力提升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提高居民人均收入,减少城乡收入差距;优化城市圈产业结构,发挥武汉集聚辐射作用,加快圈内其它城市发展;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加快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主要利用指标体系进行分析,选取指标时遵循针对性、综合性、科学性和代表性等可获得性的原则,把新农村建设的五方面内容作为一级指标,在五个一级指标下选取22个二级指标,构建了武汉市新农村建设水平测度的指标体系.通过标准化处理,分析了武汉市新农村建设的水平,农村发展的优势和劣势,针对劣势提出了以后武汉新农村建设重点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伴随“两型社会”改革试验不断推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并不断收获民生希望。为了更好地分析和评价“两型社会”建设的现状,文章从民众个体受惠的角度,运用民众满意度理论,遵循科学性、目的性、全面性、代表性和可操作性等原则,将客观指标与主观指标相结合,从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四个方面,设计包含6个一级指标和37个二级指标的“两型社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构建绩效评价模型,以期能够对“两型社会”建设进程更为科学、合理和有效地评估。  相似文献   

6.
基于社会结构视角的环境友好型社会评价(Ⅱ):方法与案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燕锋  吴玫玫  林逢春 《资源科学》2010,32(12):2377-2383
在前文建立的基于社会结构视角的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及相应的分级标准基础上,提出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相结合的指标赋权法,以及区域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模糊综合指数评价方法。以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且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实践取得较大进展的上海市闵行区为案例区域,对2000年-2005年时期内该地区的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情况进行回顾评价和动态变化趋势分析。评价结果表明闵行区人对环境友好度呈显著增加趋势,但环境对人友好度变化相对缓慢,环境友好型社会综合指数由"中等"级别提高至"良好"级别。分析了闵行区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环境对人友好和人对环境友好两个维度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为闵行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同类经济快速发展区域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吴玫玫  张燕锋  林逢春 《资源科学》2010,32(11):2100-2106
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其科学内涵、框架与相应的评价体系尚待深入探讨。环境友好型社会包括人对环境友好和环境对人友好两个维度,人对环境友好是指人类生产生活应保持在区域环境承载力范围内,而环境对人友好是指环境可以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足够且良好的环境资源和服务。本文基于社会结构视角,对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整体框架进行了系统分析,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科学内涵出发,将环境视作与人并列的内在因素统筹考虑,尝试引入"人对环境友好度"和"环境对人友好度"作为环境友好型社会评价的一级指标,初步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及相应分级标准,提出采用环境友好型社会综合评价指数表征区域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8.
武汉都市农业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武汉都市农业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生态安全总体状态、安全等级和障碍因素的分析,笔者发现武汉市都市农业生态安全由改善中的不安全系统向安全系统转变,主要障碍因素是资源环境压力和资源环境状态因素,生态环境保护整治能力的障碍度逐渐下降.武汉市应该以"两型社会"建设为契机,继续推进环境保护的相关政策,以缓解武汉都市农业的资源环境压力,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整治能力,使资源环境状态的恶化趋势得以扭转,从而保证武汉都市农业生态安全稳定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9.
战略性新兴产业评估指标的实证遴选及其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结合战略性新兴产业自身的特点和主导产业评估理论,初步遴选出了27个指标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理论评估指标.基于专家问卷调查,采用模糊数学隶属度思想和重要性分析方法,对理论评估指标进行了实证遴选,形成了以"产业全局性"、"产业关联性"、"产业先导性"、"产业动态性"为一级指标,共13个二级指标的评估指标体系,最后依据层次分析法确立了指标权重,充分体现了指标体系的主、客观性.本文以湖南省10大典型产业为例,检验了评估体系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一个较新的生态化创新理论,并基于对"两圈"两型社会的建设现状分析,得出通过生态化技术创新可以实现两型社会建设的双赢目标,实现生态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并给出了在"两圈"区域内促进生态化技术创新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生态哲学是可持续发展时代的重要产物,"两型社会"建设是中国在新时期建设中的重要实践.生态哲学思想中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人与自然的平等性和整体性等观点深刻地影响着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在生态哲学思想引导下的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是探索中国城市建设的新模式,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两型社会的内涵,构建了两型社会建设综合评价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对中国30个省市区2003-2008年的两型社会建设进程进行了测度和分析,对环境规制在中国两型社会建设中的作用进行了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两型社会建设进展迅速,但存在严重的区域失衡现象,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对两型社会建设至关重要;(2)要促进中国的两型社会建设,应该从提高环境行政执法力度、进一步强化经济规制手段、加强对环境的舆论监督和指导、积极引导企业的自愿性环境规制行为、强化公众环境参与意识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3.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抢抓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和省部共建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新机遇,建设特设高职院校,是摆在区域内高职院校面前的新课题.为了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与"两型社会"建设的有效对接,高职院校要主动在学院建设、人才发展等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和改革.课程改革作为高职教育改革的重点,在"两型社会"视野下,其改革主要表现为课程建设产业化、课程编制职业群集化、课程结构模块化、课程内容注重关键能力的培养大力开设"两型社会"相关课程.  相似文献   

14.
武汉城市圈是国家发改委确定的“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而“两型”政府在“两型”社会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有必要借鉴国外“两型”政府建设的先进经验,来促进武汉市“两型”政府建设。  相似文献   

15.
寇明婷  程敏  杨媛棋  张丽 《今日科苑》2021,(12):1-13,25
构建北京市"三城一区"动态监测指标体系对指导现阶段北京市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主平台,促进北京市产学研互动、南北城协调发展,进一步实现人才战略调整和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型具有深远意义.本文基于"三城一区"规划发展现状及相关规划区的横向比较,通过深度梳理国内外创新指标体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采用共性指标与特色指标相结合的方式构建了评价"三城一区"规划目标完成度的动态监测指标体系.具体而言,借鉴典型创新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遴选确定共性指标,结合各区战略定位和自身发展规划确定各区域的特色指标,并同时考虑了"三城一区"的协同联动.北京市"三城一区"动态监测框架能全面反映规划区域创新能力水平,为北京市创新优劣分析以及完成度评价提供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在武汉城市圈建设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示范区的背景下,主城近郊农村如何开拓城市化进程,自然地成为了一个新的课题。武汉市花山生态新城作为打造两型社会先行先试示范区,通过树立科学先进的建设理念和跨越式发展的运作模式,避免了以往城市扩张、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浪费资源和破坏环境的现象,从源头上杜绝以往城市扩张和农村城市化进程中一些弊病的出现,让城中村及城中村改造等现象成为历史。  相似文献   

17.
在探讨数据库评估现状的基础上,从"用户中心"的视角,将数据库划分为学习型、研究型和学习研究型3种类型。针对这3种类型数据库,提出并构建了适用于高校图书馆的数据库评估指标体系,对数据库评估指标体系中各一级指标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进行了阐释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在梳理相关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循环经济的制造业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尝试构建"树型结构"评价指标体系,从目标层、控制层、状态层和指标层四个方面对制造业企业的经济效益、资源环境效益和社会发展效益进行综合评估,充分体现循环经济的3R原则。  相似文献   

19.
对我国各省市两型社会协调发展进行了实证研究,剖析了北京、上海、湖北、湖南、四川等典型省市两型社会协调发展状况,提出了两型社会协调发展对策建议,对我国区域两型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地质公园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效益耦合协调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平  方世明 《资源科学》2014,36(1):206-216
定量评价地质公园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效益的耦合协调度对完善新一轮地质公园规划修编、指导地质公园建设管理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理论意义。本文将耦合协调度理论引入地质公园这一微观研究领域,得到了如下成果:①分析了地质公园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效益耦合协调度的内涵和作用机理,在借鉴相关领域评价指标体系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对多处世界级和国家级地质公园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现状的实地考察,从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两大子系统构建了地质公园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包括2个子系统层和14个评价指标层,详细说明了每个指标选取的内涵和意义以及数据如何获取和测算;②为了更准确地评判地质公园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效益的交互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借鉴物理学中的容量耦合模型,构造了耦合协调发展系数评价模型,制定了耦合协调发展的类型划分和评判标准,将地质公园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效益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划分为耦合与不耦合2个大类、6个小类和18个基本类型;③以嵩山世界地质公园为例,对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的合理性进行检验,研究结果比较全面客观地反映了嵩山世界地质公园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效益耦合协调发展的演化趋势,表明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对地质公园耦合协调度评价具有良好的普适性和合理性,耦合协调度研究为地质公园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分析与反馈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