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千烟洲森林生态系统的重建与养分循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飞 《资源科学》1998,20(7):41-48
在地处红壤低丘的江西泰和县中国科学院千烟洲试验站利用小区试验(1983年-1987年)和天然小流域(1991年-1995年),通过封山育林和人工造林重建了森林生态系统,并对其矿质元素积累、分布、迁移、运转等养分循环特征进行了研究。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封山育林是亚热带红壤丘陵山区重建森林生态系统的有效途径之一,而在人工造林中应以针阔叶混交林作为构造森林生态系统的主要植被类型。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研究了吉泰盆地1950年-1985年人口增长与土地利用关系的演变特征及其形成的原因之后认为,吉泰盆地具有较典型的内陆地区经济发展滞后的特征,城市化进程缓慢;人口增长以自然人口增长为主,流动人口主要以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外转移的形式出现;政府政策与人口增长是影响土地利用变化较重要的两个驱动力,由它们引起的诸如毁林、水土流失等环境退化,还可在政策的干预下得到控制和一定程度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贺庆棠 《资源科学》1980,2(3):64-71
森林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太阳辐射能被森林生态系统的吸收、固定、转化与消耗的物理化学过程,以及能量的收支状况。它直接影响到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演替和生产力。因此,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对于提高森林生产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台湾山地雾林带的水分与养分循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回顾台湾扁柏森林生态系的养分及水分循环研究现况。研究样区位于台湾宜兰县栖兰山区,海拔高度1400m~1800m,为一个台湾扁柏天然下种更新林,树龄在50年以下。在此长期生态系研究的初期阶段(2002年~2005年),研究项目主要为生态系基础数据的建立,包括气象数据、生物量、养分存量、大气养分输入量、枯落物量、土壤水养分输出量、及蒸发散量的监测。在大气养分输入研究中,云雾水分以及养分的沉降量估算,是研究重点项目。除了基础监测项目外,本样区也进行了枯落物控制实验,以探讨台风对土壤养分输出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且是通过做功来完成的这一转化过程。目前,世界上的发动机等动力机的能量转换是恒等的,本文阐述一新发明的能量转换机械原理、初步构造和初步技术,是能量转换一新的发现。  相似文献   

6.
一、前言半干旱区是指干燥度介于1.5—2.0之间、年平均降水量250—500mm的雨养农业区,我国半干旱区的面积占国土面积的21.7%。地处甘肃中部的定西地区是典型的半干旱区。该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20mm,年际间与年度内降水分布不均。变幅在30%以上;基本上没有灌溉条件,农业生产靠自然降水,作物产量低而不稳。长期以来,由于周期性与偶发性干早  相似文献   

7.
河北省曲周县农田生态系统碳循环及碳效率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田生态系统在全球碳循环中具有突出地位,研究农田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掌握地区碳收支情况,对挖掘农田多功能性、发展低碳农业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为制定农业生态补偿提供依据。本文综合分析农田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并根据实际情况修正核算了碳排放系数,从碳输入、碳输出、固碳三个过程对曲周县农田生态系统碳源和碳汇以及碳效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11年曲周县农田生态系统碳平衡值为-3.30万t,当年可固定碳17.61万t。土壤呼吸、农用机械以及氮肥、磷肥的使用是造成碳排的主要因素。各乡镇农田生态系统碳源和碳汇情况有所差异,曲周镇等乡镇由于高投入低产出导致当年系统为碳源,而候村镇、河南疃镇等乡镇由于低投入、高产出导致当年系统为碳汇。曲周县农田生态系统虽整体表现为碳源,但仍具有较强的碳汇能力以及较高的碳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可弥补碳排放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村域农田系统能量投入产出特征比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乔家君  丁鹏飞 《资源科学》2004,26(5):139-146
对比分析了3个不同类型村域农田系统各类物质总能量的投入水平、投入结构及产能特征:吴沟村以有机能投入为主,结构单一(有机能占88.17%),具高投入、低产出特征;滹沱村能量产出结构多样化,效率较高,但投入结构欠合理(劳力投能比例偏高,占总投能1/3以上);孝南村机械化程度高,为低投入、高产出、高效率系统.用农业熵评判了3个调研村域农田系统的产出效率:吴沟村<滹沱村<孝南村;产投比依次为0.50:1,2.41:1,7.92:1.3个调研村中,玉米的产投比均大于小麦;但3村差异显著:吴沟村>滹沱村>孝南村.接着分析了4类农田系统的投入产出特征:各系统能量产出、产投比依次为:水浇地>菜地>旱平地>旱坡地;而能量投入则以菜地最高,旱坡地、旱平地次之,水浇地最小.研究建议:对山地村要遵循禁止不如替代原则,变治理环境为农民自觉行为;平原村分散地块不利于现代化生产技术的发挥,应发展适度规模生产;工业村农田应发展菜篮子工程、乳业工程.  相似文献   

9.
<正>在青藏高原的三江源区,因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形成了独特的高原生态环境。这里分布着特有的11种土壤类型、8种植被类型、73科390属1700多种种子植物和1000多种中藏药材、48种两栖和爬行动物,以及147种鸟类和76种兽类,是目前我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天然湿地,也是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自然保护区之一。滥采偷猎活动严重破坏了三江源区生态系统近年来,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内滥采偷猎等活动严重破坏了原本十分脆弱的植被系统。自  相似文献   

10.
简要阐述了国内外关于氮素在农田生态系统中损失过程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今日科苑》2014,(7):21-22
近年,农业对环境的影响引起国内外的共同关注。全球特别是华北氮过量问题已经引起各国科学家的高度关注。肥料的过度使用和不恰当的施用时机和方法导致了低养分利用效率和环境污染,特别是高产区。全球平均氮回收率为59%,而我国部分地区小麦的仅28.2%,玉米26.1%,甚至仅10%左右。过量的氮磷通过淋溶和径流损失,导致饮用水污染,导致湖泊、水库、河口、沿海地带富营养化、地下水污染、饮用水中硝态氮浓度升高。  相似文献   

12.
气候变化包含地球历史上发生的各种或冷或热的变化,但目前所讨论的气候变化主要是指自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等气体所造成的全球变暖现象。全球变暖问题是指大气成分发生变化导致温室效应加剧,使地球平均气温异常升高并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环境、经济等问题。大气温室气体浓度增加与陆地生态系统碳氮等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紧密关联。  相似文献   

13.
全球变暖已经成为人类面临的一大挑战。以气候变暖为标志的全球变暖已经发生,已经并将继续影响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如何减缓全球变暖的不良影响,已经引起各国政府、科学家及公众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基于能值分析的农田生态系统服务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凤娇  刘金铜 《资源科学》2014,36(9):1949-1957
农田从供给、调节和支持三个方面为人类提供生态系统服务的同时也消耗着其他系统和人类经济社会对其投入的资源,并且农田还提供了很多无益甚至有害的负服务。本文构建了基于能值分析框架的农田生态系统服务评估体系,以河北省栾城县为代表的农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从其消耗的资源、生态系统正服务、负服务产出3个方面分析农田生态系统的投入和产出情况;并构建基于生态服务的综合评价指标来探究农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情况。结果表明:农田消耗了大量的资源(2.75×1020sej),其中人类的不可更新工业辅助能最大(2.52×1020sej);农田提供的正服务(6.40×1020sej)主要是供给服务(3.70×1020sej),负服务供给中(2.02×1020sej),调节负服务比重最大(1.83×1020sej);能值可持续发展指数远小于1,且逐渐降低,综合评价农田属于严重的消费型系统。  相似文献   

15.
土地整理后海宁市农田土壤养分空间分布格局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GIS和地统计学方法相结合,以浙江省海宁市为例,分析了土地整理之后水稻田土壤pH、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空间格局现状,绘制各要素的空间分布图.研究结果可以为了解土地整理项目实施环境影响评价以及当地的精确农业管理和防治农业非点源污染提供科学的决策咨询.  相似文献   

16.
信息生态系统与知识生态系统在产生的背景、内涵、研究内容和功能等方面有所不同。它们的联系在于二者具有相同作用,重视人和相关环境,二者有共同的发展起源,通过两者的对比分析对于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生态系统呼吸在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中占有重要地位,是碳循环中仅次于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的第二大通量组分.除温度和水分外,生物因子对生态系统呼吸也有着重要的影响.生物因子往往与温度、水分有着相似的季节变化,并且温度还对这些因子有重要的影响,这加深了探讨生物因子对生态系统呼吸影响的难度.复种农田生态系统中生物因子与气象因子季节变化的非同步性为探讨生物因素对生态系统呼吸时间变异的影响提供了有利条件.利用华北平原冬小麦一夏玉米复种农田LAI的季节动态与温度的季节动态存在非同步性这一天然试验条件,本研究通过该农田生态系统连续两年的涡度相关通量观测数据,分析了温度和生物因子对该农田生态系统呼吸季节及年际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冬小麦和夏玉米的各个生育阶段,其夜间生态系统呼吸都受到土壤温度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在作物不同的生育阶段有所差异,尤其当土壤温度与叶面积指数(LAI)的季节变化非同步时,LAI会改变土壤温度对生态系统呼吸的控制.基于直线回归方程,LAT能分别解释2003年和2004年冬小麦生态系统参考呼吸(10℃下的生态系统呼吸速率)变异的97%和74%,能分别解释夏玉米生态系统参考呼吸变异的85%和42%.华北平原冬小麦一夏玉米复种农田的生态系统呼吸呈"双峰"季节动态模式,且与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及LAI的季节动态模式相一致,两次峰值分别出现在冬小麦的LAI和夏玉米的LAI达到最大时.冬小麦农田生态系统呼吸的最大值在2003年和2004年分别为6.6 gC/(m2·d)和5.5 gC/(m2·d),夏玉米农田生态系统呼吸的最大值在2003年和2004年分别为7.7 gC/(m2·d)和6.9 gC/(m2·d).冬小麦农田生态系统在2003年和2004年2个生育期的总呼吸量分别为402 gC/m2(累计220天)和486 gC/m2(累计232天).夏玉米农田生态系统在2003年和2004年两个生育期的总呼吸量分别为557 gC/m2(累计131天)和48l gC/m2(累计107天).冬小麦及夏玉米生育期生态系统呼吸的年际差异受土壤温度和受LAI影响的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的协同作用控制.冬小麦秸秆还田引起的生态系统呼吸底物的增加以及夏季降雨对土壤湿度的改善都促进了夏玉米生长前期生态系 .统CO:排放量的增加.相对于自然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受到更多的管理措施的影响,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应加强农业管理措施以及人类活动对农田生态系统呼吸影响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软科学》2019,(12):13-22
基于生态能量学和知识管理论将知识进行生态学解构,系统论述了知识能量的内涵和表征;提出"知识能量流动"概念,分析了知识能量流动的情境和机理,采用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了不同情境下知识能量流动的特征与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知识具有生态能量学特征,知识势能、知识动能和知识内能共同决定知识能量结构;技术替代是知识能量流动的必要条件;知识能量结构是影响知识能量流量和流向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9.
从能量转换入手研究林地蒸发散内部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蒸发散能源是太阳辐射能,即日辐射量。但不是日辐射量的全部都是蒸发散能源,作为蒸发散能源的是-净辐射量Rn,而Rn=λE+S+G林地蒸发散发生在三个不同的蒸发面上,+J+B,其蒸发散机制不同,其中截留水的蒸发机制与众不同,只要有小小的饱和差(es)就能蒸发,所以即使在降雨期间也有截留水的蒸发。  相似文献   

20.
生态系统呼吸在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中占有重要地位,是碳循环中仅次于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的第二大通量组分。除温度和水分外,生物因子对生态系统呼吸也有着重要的影响。生物因子往往与温度、水分有着相似的季节变化,并且温度还对这些因子有重要的影响,这加深了探讨生物因子对生态系统呼吸影响的难度。复种农田生态系统中生物因子与气象因子季节变化的非同步性为探讨生物因素对生态系统呼吸时间变异的影响提供了有利条件。利用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复种农田LAI的季节动态与温度的季节动态存在非同步性这一天然试验条件,本研究通过该农田生态系统连续两年的涡度相关通量观测数据,分析了温度和生物因子对该农田生态系统呼吸季节及年际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冬小麦和夏玉米的各个生育阶段,其夜间生态系统呼吸都受到土壤温度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在作物不同的生育阶段有所差异,尤其当土壤温度与叶面积指数(LAI)的季节变化非同步时,LAI会改变土壤温度对生态系统呼吸的控制。基于直线回归方程,LAI能分别解释2003年和2004年冬小麦生态系统参考呼吸(10 ℃下的生态系统呼吸速率)变异的97%和74%,能分别解释夏玉米生态系统参考呼吸变异的85%和42%。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复种农田的生态系统呼吸呈“双峰”季节动态模式,且与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及LAI的季节动态模式相一致,两次峰值分别出现在冬小麦的LAI和夏玉米的LAI达到最大时。冬小麦农田生态系统呼吸的最大值在2003年和2004年分别为6.6gC/(m2·d)和5.5gC/(m2·d),夏玉米农田生态系统呼吸的最大值在2003年和2004年分别为7.7gC/(m2·d)和6.9 gC/(m2·d)。冬小麦农田生态系统在2003年和2004年2个生育期的总呼吸量分别为402gC/m2(累计220天)和486gC/m2(累计232天)。夏玉米农田生态系统在2003年和2004年两个生育期的总呼吸量分别为557gC/m2(累计131天)和481gC/m2(累计107天)。冬小麦及夏玉米生育期生态系统呼吸的年际差异受土壤温度和受LAI影响的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的协同作用控制。冬小麦秸秆还田引起的生态系统呼吸底物的增加以及夏季降雨对土壤湿度的改善都促进了夏玉米生长前期生态系统CO2排放量的增加。相对于自然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受到更多的管理措施的影响,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应加强农业管理措施以及人类活动对农田生态系统呼吸影响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