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8 毫秒
1.
随着新课程的推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观察、操作、猜测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通过综合与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这些已成为小学数学教育界的共识.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课程的推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观察、操作、猜测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已成为小学数学教育界的共识。作为数学课程标准四大版块之一的“实践活动”,以其鲜明的教育性、科学性、实践性、思考性、趣味性、开放性、层次性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创造能力、发展数学思维和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3.
杨秀凯 《贵州教育》2008,(20):44-45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与推行,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想方设法地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让学生感悟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并通过观察、实践、猜度、推理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数学的核心是学生'再创造',即由学生把自己要学的数学知识创造或发现出来……"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这样认为.确实,一个人思维能力的强弱,不仅与知识理论水平有关,更重要的是与思维方式有关.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启迪与培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正>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大力倡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教师的课堂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掌握知识的层面上,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观察、分析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使所学数学知识富有生命力,更好地服务于实际生活,真正实现数学的价值.那么,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呢?一、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数学应用意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一般是以生活实践为基础,通  相似文献   

5.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培养学生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间的数量关系和形体特征的兴趣和意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这里提出的"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是指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看问题,用数学头脑想问题,增强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我们知道,数学来源于实践,高于实践,又用于实践。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19,(49):79-80
新课程重视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创新能力及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而数学建模作为连接现实世界与数学知识的一座桥梁,能使学生在建模活动中切身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文章论述了新课程背景下有效实施数学建模教学及培养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的几点思考。学生如果掌握了建模方法,就能将所学的数学知识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建立对应关系,从而快速解决问题,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数应用意识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课程的推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已成为小学数学界的共识。在数学教学中强调让学生"做数学"比让学生知道数学更重要,而探究性活动课就是"做数学"的具体体现。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与探索,谈几点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8.
数学“应用问题”,源于实际,它具有社会、科技、经济、生活等实际背景,贴近学生生活,融科学性、思想性、趣味性于一体,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新课程改革中强调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就是加强对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数学应用能力是指能正确理解实际问题,会对问题蕴涵的相关信息进行提炼、加工,找出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从而运用所学知识和数学方法建立数学模型,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一、培养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重要性1.我国教育大变革的要求在国际教育改革浪潮的冲击下,我国进行了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课程…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下的初中数学教学主体要求从教师转变为学生,要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当中,同时,又能把实践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形成数学意识。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必须抓住新课程的特点,结合初中学生的理解能力、知识结构及兴趣,有针对性的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10.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并提出了“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总体目标。可见,新课程标准把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摆到了特别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越来越深入,对数学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方式和理念,数学教学要联系社会实践活动,以教材内容为基础,密切的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采取各种数学教学方式和方法,总结和优化教学手段,加强学生数学社会实践锻炼,使学生所学有所用,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指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思维方式,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是培养学生养成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来发挥出学生主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数学知识能力。  相似文献   

12.
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小学数学课程目标之一。因此,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着眼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践经验,开启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从而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从生活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相似文献   

13.
实践活动是学生发展成长的主要途径,也是学生形成实践能力的载体。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通过观察、操作、猜测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主动参与意识和勇于探索创新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4.
修订后的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作为更重要的方面来要求。如大纲(试用修订版,下同)在教学目的中指出:“使学生能够探索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又在教学要求中指出:“培养学生观察、认识周围事物间的数量关系和形体特征的兴趣及意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观察、操作、猜测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  相似文献   

15.
实践活动是儿童发展成长的主要途径,也是学生形成实践能力的载体。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通过观察、操作、猜测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主动参与意识和勇于探索创新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6.
实践活动是儿童发展成长的主要途径,也是学生形成实践能力的载体。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通过观察、操作、猜测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主动参与意识和勇于探索创新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7.
实践活动是儿童发展成长的主要途径,也是学生形成实践能力的载体。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通过观察、操作、猜测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主动参与意识和勇于探索创新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8.
实践活动是儿童发展成长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学生形成实践能力的载体。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通过观察、操作、猜测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主动参与意识和勇于探索创新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9.
数学实验既为学生提供了一条解决数学问题的全新思路,又给学生创造了主体参与、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勇于创新的学习环境。在数学教学中运用数学实验,既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深入探究所学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发现数学规律、创新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教学中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应用问题”,源于实际,它具有社会、科技、经济、生活等实际背景,贴近学生生活,融科学性、思想性、趣味性于一体,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新课程改革中强调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就是加强对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数学应用能力是指能正确理解实际问题,会对问题蕴涵的相关信息进行提炼、加工,找出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从而运用所学知识和数学方法建立数学模型,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