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神话的悲剧原型中,原始先民的实践力量还不足以征服自然,人类的主观愿望与客观力量之间是不协调的,人们的实际力量不能够帮助其实现自己的愿望,这就造成了理想同现实之间的矛盾冲突。在神话时代,人的本质力量尚处于对象化的萌芽期,人性力量的异化还不能同化自然,二者之间的较量常以人类的惨痛失败而告终,这就是悲剧原型的实质。神话中的悲剧原型演变为现代悲剧。现代悲剧是人类中心主义的极度膨胀和人类本质力量的过度对象化所导致的。现代悲剧首先表现为人类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从而导致人类生存空间的恶化;其次表现为人的自我异化,人成为物欲的奴隶而蜕变为单维度的畸零人。现代悲剧是人类不遵循自然规律所招致的惩罚。  相似文献   

2.
本文勾勒了嫦娥奔月神话的现代变形 ,分析了“嫦娥奔月”原型的特点 ,探讨了“嫦娥奔月”原型在现代复现的原因 ,并指出“嫦娥奔月”原型实际上反映了一个妇女解放问题 ,其出路在于 :获得经济上的独立和抛弃依附思想。  相似文献   

3.
媚俗的爱情神话——从《北极风情画》到《塔里的女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名氏是继徐讦之后在40年代出现的又一位具有轰动效应的畅销小说作家。他的前期小说《北极风情画》和《塔里的女人》以其对传奇故事的深挚关注、对香艳华美的浪漫情调的刻意营造以及紧扣时代脉搏的精神内核,反映了浮躁动荡的都市社会心态,适应了当时市民读书界的普遍素质和审美心理,同时,对哲理意蕴的自觉追求也造就了不仅仅属于40年代的一大批读者。  相似文献   

4.
汪明月 《文教资料》2014,(29):27-30
中国文学作品中爱情悲剧里的女性形象分为三种类型:一类是在面对自己的婚姻爱情的时候,不敢大胆地追求,听凭家长的安排和看重世俗的眼光,最后在无爱的婚姻牢笼里郁郁而终。这一类就姑且命名为听天由命型;第二类女性形象敢于争取自己的爱情,积极主动地追求爱情,勇于反抗不合理的压迫,但是最终面对爱情的破灭时仍不能彻底地反抗和争取,这一类即为积极反抗型;第三类女性性格最为不屈,敢于为爱而生为爱而死,不顾任何礼教的压制,最后在爱情破灭的绝望中不惜一切大胆诅咒报复,这一类且命名为始终抗争型。  相似文献   

5.
曹禺在《雷雨》中精心塑造了一个受五四个性解放思想影响并在灵魂深处燃起反抗与追求自由的呼声、且最具有“雷雨”式性格特点的悲剧命运色彩的一个新时代女性形象.同样是悲剧性人物,老舍在《骆驼样子》中描绘的虎妞形象也让人深表同情,她是悲惨可怜的,她对爱情的执着追求让人在嬉笑中产生一种敬畏之情.  相似文献   

6.
托马斯·曼的小说《威尼斯之死》因其扑朔迷离的神话色彩成为一部光芒璀璨的经世之作。许多批评家都从神话原型对艺术家的悲剧进行分析。但是大部分评论文章都简单地把艺术家悲剧的原因归咎于情感与理智的失衡,没有对艺术家悲剧的源头进行分析和论证。文章运用神话原型批评对小说中的神话元素加以分析,论证了艺术家的悲剧是他们追求唯美主义的必然结果,这一悲剧是注定的。  相似文献   

7.
苟妍 《海外英语》2012,(13):171-172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是福克纳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小说中的主人公艾米丽是一位悲剧式的人物,她的一生充满悲剧色彩。该文用叙事学的行动元模式分析艾米丽的爱情悲剧,从主体与客体,帮助者与反对者,发送者和接受者这六个行动元的角度对艾米丽的爱情悲剧进行诠释。得出造成艾米丽爱情悲剧的根本原因并不是男主人公赫默对爱情的背叛,而是世俗的传统观念。  相似文献   

8.
《飘》是一部以南北战争为背景,描写女主人公斯嘉丽曲折人生的小说,其中,尤以斯嘉丽的爱情最引人入胜。作者玛格丽特·米切尔围绕斯嘉丽的爱情主要刻画了三个人物。一个人的爱情悲剧,其实,也是三个人的爱情悲剧。  相似文献   

9.
戏剧作品《阴谋与爱情》是德国作家席勒的代表作之一,可以从所展现的费迪南、露易丝二人的爱情悲剧主题出发,结合他的理论著作,讨论席勒的创作思想与理念中的“道德”与“悲剧”的关系,从而研究“道德”在戏剧人物形象与情节中起到的内部影响与推进作用,并对整部作品的悲剧形成进行一定程度的讨论。并结合“道德”与“自然”两组目的性的对立,对作者笔下的激烈冲突与矛盾,有一个全新的把握与理解,最终得以探究“狂飙突进?运动时期的青年席勒独具匠心的文艺思想,与饱满鲜活的创作激情。  相似文献   

10.
弗莱的神话原型批评理论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西方文论界兴起,对文学批评理论和方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而,运用神话原型理论进行文学批评的实践也层出不穷。但是,文章认为,将神话原型批评只限定在运用“神话原型的交际作用”来找出文学作品中的意象、主题等是不够的,还应深入神话文本进一步探讨这种神话原型意象的本质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原型范畴理论为指导,对英汉“爱情”进行了认知原型分析,由此可知,英汉情感概念“爱情”是以人类身体体验为基础,以原型为认知参照点,通过隐喻认知机制而逐步形成的。  相似文献   

12.
中华民族是一个爱月、恋月的民族,对月的依恋已经深入到我们民族的心灵深处,凝结为最难以割舍的情结。月亮本身的特点和形象,暗合了中国文化的本质和要义,因而也便和中国人的人格、精神、气质、心理相融相通,  相似文献   

13.
在东北亚地区分布的阿尔泰语系诸民族与阿伊努族中均流传着月亮阴影神话,并可将其分为“祈求型”、“攫取型”和“惩罚型”等三个类型;而阿尔泰语系诸民族月亮阴影神话分别容括于“祈求型”和“攫取型”之中,阿伊努族月亮阴影神话则包括于“惩罚型”之中。这三个类型中,“攫取型”比较接近于月亮阴影神话的原型,因为其中出现母亲诅咒女儿——原始人的语言信仰,男性的月亮攫取人间少女——原始社会抢婚习俗的反映,少女及其水桶等成为月亮阴影——原始人对月亮阴影的猜想等与人类社会早期思想观念相关的神话母题。在这三个类型中,“祈求型”和“惩罚型”月亮阴影神话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但三者显然来自相同的神话原型。  相似文献   

14.
人狐恋小说产生的文化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探讨狐意象的内涵、发展过程及人狐之恋小说产生的文化渊源,以此来揭示时代、作家的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15.
五十年代婚恋题材小说既反映又建构了一种心理和价值观:即恋爱、婚姻不是个人性的事件,而是具有重大政治意义的社会事件。政治因素以政权的方式改变了婚姻的外部条件,也改变了社会对于两性关系的评价标准,并且重新安排了人们的社会地位。爱与不爱的自由不是出自个体内心的需求,而是一个无法选择的社会规范和集体价值观。而一种新的社会意识形态要内化为一个时代社会青年男女择偶的审美心理,必须得到传统心理的支持。  相似文献   

16.
当前社会生活中关于爱情在观念与实践层面广泛存在的种种疑问,本文对此论证了这些现象与我们相关理论的滞后具有某种一致性。笔者在梳理有关爱情的各种理论,详细考察爱情的静态结构及相关因素的复杂互动关系的同时,探讨了爱情发生与发展的自然过程及规律,指出爱情概念的内涵及其特征,重新对爱情作用更为确切的定义,并就爱情教育的重要性及基本方法给出了提示和思路。  相似文献   

17.
约翰·邓恩是 17世纪英国玄学派诗歌的创始人 ,其诗歌具有典型的玄学诗风。对于他的爱情诗中运用的隐喻 ,众说纷纭。用Searle的隐喻理论对约翰·邓恩爱情诗中典型的爱的隐喻进行分析 ,可以阐明其隐含的意义不符合常规关系 ;然后再用荣格的“原型”理论 ,在诗人对爱进行的隐喻描述与古希腊神话中描述的爱的原型之间进行对比 ,可以论证约翰·邓恩爱情诗中所运用的隐喻之精妙  相似文献   

18.
安德烈·莫洛亚著名作品<爱的气候>的主题内涵,阐释了作家通过几位人物的爱情婚姻悲剧所揭示的当代复杂奇特的爱的方程式,批判了爱的掠夺者,主张消除自私、冷酷,提高精神生活质量,从而使我们的人生更加美好.  相似文献   

19.
民国时期,由于各种家庭问题与社会问题的不断出现,婚姻问题也逐渐进入人们改革的视野。婚姻中的爱情要素被国人赋予了神圣而崇高的意义,人们猛烈批判旧式无爱的婚制,呼吁恋爱革命的到来。但是因为当时的中国处于新旧过渡的时期,一般知识青年的思想一方面接受了新学说的启蒙,另一方面又不可避免地受到传统旧观念的影响。通过对民国时期关于“爱情定则”大争论的考察,可以清楚地看到,一般知识青年是如何糅合新旧观念,构造出怪异的具有双重爱情选择标准的爱情观。  相似文献   

20.
“爱情”在文学作品中是一个长盛不衰的主题一直被奉为神话。而池莉却用自己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对爱情进行了瓦解。她认为初恋源于对异性的好奇,一见钟情来自欲望冲动,爱情的最终目的——婚姻充满了功利,而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孤独抗争证明了男性的不可信任,浪漫爱情只存在于诗里,现实社会中是不可能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