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编辑部语录     
●《课·高》全体小编祝辛勤耕耘的教师们节日快乐,您们辛苦了!编叨编侃:第22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全体小编向辛勤工作的教师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这些见习编辑们简直就是训练有素的天才记者,不可不防啊!编叨编侃:大量编辑部成员的照片被《课·高》见习编辑们偷拍,然后被贴到新课堂论坛上,阿Sir在专门召集各小编召开的“反偷拍联席会议”时语重心长地说。●刘翔和姚明让上海男人站起来了。我要“移民”上海!编叨编侃:飞人刘翔以12秒88打破世界纪录,被称做“超人”,一个刚刚年满23岁的上海小伙儿,与同样来自上海的姚明撑起了中国男人的血性,…  相似文献   

2.
看了这个题目,大家一定很奇怪:这世界上有歌迷、舞迷、书迷,哪里还有“侃”迷呀?不瞒大家,我就是一个“侃”迷。我爱看书看报,而且爱搜集那些珍闻奇事。再加上我又特别爱说,久而久之,我就成了个“侃”迷。我“侃”的内容很多,什么“飞碟”、“野人”、“刚果怪兽”,真是天下之奇,尽出我口。数学老师管我的“侃”叫“侃大山”,大概就是这缘故吧。我有好几个朋友,他们既是我的“侃友”,又是我的热心听众。其中知识面最宽的要算吴志平了。一次,我到他家去玩,看见他在屋里看书。我走过去一看,原来他正在看《世界五千年》。他见我来了,高兴地说:…  相似文献   

3.
且说“匆匆”当年,中国人活得很不“匆匆”,万事都舍得花时间。开不完的会,发不完的言,任何一个空洞口号都可发挥出几小时的喋喋不休;闲来无事串个门,访个友,坐下来便漫无边际地闲侃,大街上偶然相遇,随即使纵情交谈,一连几个小时也乐此不疲。这样的年代,这样的...  相似文献   

4.
无论是绿荫下的交心,还是与人闲侃,耳畔总能听到“班务工作难搞”、“班主任难当”的慨叹。初为人师时,我也有过这样的困惑。但那时的我,怀揣着一颗为祖国教育事业倾尽心力、让自己的学生个个成才的热心,没有考虑太多,总相信在自己细致的管理之下,即使是枯木,也会吐出新绿的。因此,班上的事不论大小,我都要作详尽的安排,有时甚至还要自己亲自去办,成天陷入班级繁杂、琐屑的事务之中。人累不说,收效甚微。于是,我开始重新审视班上的每一位学生。一个秋日融融的日子,我无意中赶上了学生们的一堂游戏课。我站在教室窗外,悄悄看…  相似文献   

5.
为什么要让每一个学生成为课堂亲历者 近日,听了一节公开课,内容是高中《经济生活》中的“消费心理面面观”。 课的开头是生活场景再现。两个男同学一见面就侃起最近花200元做了一个时下流行的“鸡窝头”,又相互比谁的衣服是名牌,谁的鞋子是某球王穿的牌子。  相似文献   

6.
编辑部语录     
●胡戈没侵权,因为他没有商业动机和商业行为,改编是自娱自乐;陈凯歌侵了胡戈的权(人身权),因为他骂人了。编叨编侃:面对网上风生水起的胡陈案,阿Sir终于站出来主持“公道”。●请同学们放心,人家不会来的,除非是特差生。编叨编侃:清华北大等大陆一流高校今年又计划在港澳地区特招新生,因涉嫌地区公正、地域歧视、挤占名额等问题,很多同学忿忿不平。到香港进行报刊交流的Sunny小编在“课高QQ群”上如是说。●我看中国队以后不用训练了,去寺庙烧香磕头就行了。编叨编侃:亚洲杯小组赛,中国足球队又抽到了“上上签”——与巴勒斯坦等弱旅分在…  相似文献   

7.
编辑部语录     
●不要再挤了,再挤就发生核聚变反应了。编叨编侃:办公大楼的电梯超级拥挤,阳光“挤”出来这么一句耸人听闻的话。●我们无力改变世界,改变环境,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编叨编侃:阿Sir教导小编们不要死等电梯,那样会迟到的,而且对健康和环保都不利。不过,这话怎么这么像风哥大作《当佛遇到魔》里的某句名言呢?英雄所“说”略同。●电梯像个铁棺材,塞进多人不自在;楼梯曲径通幽处,呼儿嘿哟爬上来。编叨编侃:为响应阿Sir等男同学爬楼梯既绅士又身材的倡议,某跟屁虫在课高论坛上作打油诗积极跟进。●要是比尔兄借点钱给我就好了,我就可以创办一…  相似文献   

8.
教思想品德课时,有些老师往往上成说教课:枯燥乏味,平淡无奇.学生不愿意听,容易产生逆反心理,这样的课当然就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教思想品德课采用何种教学方法,才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呢?笔者认为“寓教于乐”是很好的一种方法.“寓教于乐”方法很多,形式多样.在教学中,我建立了”学生论坛”,让学生讲事实、说道理,在乐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思想教育,潜移默化,水到渠成.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效果较好.小学高年级学生,在低、中年级说话课、作文训练课的基础上,已具有一定的表达能力,这是建立”学生论坛”的基础.“言为心声”,让学生去说、去讲,在学生“侃了一通大山”之后,老师及时加以引导,并归纳总结出一些道德规范和要求,用以指导学生的行动.我主要采取了这些做法:  相似文献   

9.
谚语 《四川教育》2002,(11):15-15
湖南师大附中初二年级每周开设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聊天课”,选择当前初中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轻松的对话式讨论。学生们可以侃大山,也可登台演讲,没有书本,没有限制,在轻松的状态下,丰富的信息源源不断地汇集到课堂,信息渠道由单一变为多向,学生视野得到拓展,思维得到激活,新的想法、新的观点在充分的碰撞中不断生成,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交际能力、语言能力,学生的成绩也有了提高。“聊天课”突破了无书不成课和教师上课、学生听课的传统灌输模式,使学生成为教育活动中的主动者,这种方法值得推广。“聊天课”…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的聊天艺术●哲理聊天艺术聊天,北京叫“侃大山”,东北叫“聊天儿”,陕西叫“椽子”、四川叫“摆龙门阵”,可见,聊天是全国有之,可称之为“大众爱好”。聊天有文野之分,雅俗之别,高低之异。古人对聊天有过精彩的议论:“居闲之乐,无逾于友;友集之乐,是...  相似文献   

11.
可怕的风景     
那是我去青岛“石老人”游玩时发生的一件事。驶往“石老人”的豪华旅游车上坐满了游客,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闲侃。我悠闲地听着音乐,透过车窗欣赏着一路的风景。那苍翠欲滴的树木,幽深的带有几分神秘的高山,如一幅水墨画展现在我眼前。伴着蔚蓝色的大海那雄壮的歌声,洁白的海鸥  相似文献   

12.
上课了,陈耀拿了张凳子坐到学生中间,侃起了“大山”:“我有两个爱好,一个是爱打听,一个是爱胡思乱想,谁想把我这两个爱好换一种表述?”  相似文献   

13.
小学语文教学,特别是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常要求学生“把话说完整”。例如,老师问:“这一课我们学了几个生字?”学生答:“十一个。”老师便说要“把话说完整”,然后重新找人回答,直到答出“这一课我们学习了十一个生字”,才算符合要求。这个要求有无必要呢?  相似文献   

14.
马兴 《甘肃教育》2011,(6):24-24
所谓“三闲”,就是闲话、闲事、闲思。在十几年的班级管理工作中,笔者发现,凡学习不好的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不是他们控制了“三闲”,而是“三闲”控制了他们。不止学生,就连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算得上有自控能力的教师,也常常无所作为,明知有许多事可做,但不知不觉地或很不情愿地任脑子闲思。  相似文献   

15.
3月28日,在邀市旅游局局长助理陈秉辉为学生讲完课后,一起到下吕浦的上岛咖啡馆喝茶聊天。茶话间,自然谈起温州旅游业,彼此兴致勃勃,两个半小时过去,仍觉得未尽兴。这里,将言犹未尽的片断作一小记,并借此作为“温州旅游论坛”栏目的引子,愿有更多的共鸣者和我们相约一起继续“侃”。温州旅游有侃头。  相似文献   

16.
苏军 《山东教育》2005,(14):60-60
高三学生花1/6的时间上一些在家长看来与高考根本无关的“闲课”,上海师大附中推出的这一大胆做法,实施之初曾遭家长强烈反对,而结果却是升学率的上升。  相似文献   

17.
凡英 《现代语文》2004,(2):47-48
鲁迅进出教室都极为迅速,爱穿玄色衣服,一身的“黑”。一开始讲话,教室很快就安静下来。讲课侃(kǎn)侃而谈,幽默风趣,每一句话都充满感情和力量,使学生感到意味深长。有一回讲到《红楼梦》,鲁迅先生笑问学生:“诸君喜欢林妹妹否﹖”一位学生大胆地站起反问道:“请问,先生喜欢否﹖”鲁迅先生答道:“我可不喜欢林妹妹。”“为什么﹖”“我嫌她爱哭哭啼啼,小心眼儿。”他知识渊博,讲课时能深入浅出,旁征博引,需要时信手拈(niān)来,不用时挥之即去。沈从文沈从文26岁那年第一次登上讲坛,竟一句话也说不出口。呆了10分钟,才径自念起讲稿来,仅10…  相似文献   

18.
《我们爱老师》(第一册)一课要理解的词有“辛勤”、“关心”等。课堂上老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理解这两个词: (为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课前教师可带学生到公园参观。) 师:“辛勤”是什么意思? 生:“辛”就是辛苦。 师:那么“勤”呢?  相似文献   

19.
闲读课文具有半独立阅读的性质,它的教学任务主要是指导学生把在讲读课上学到的知识和方法用于读书实践,鼓励学生自学课文,培养学生“自能读书”的兴趣和能力。为了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我们的做法是:1.独立自学,适当引导阅读课教学不同于讲读课,没有识字任务,词、句、段的训练低于讲读课。教学中可以凭借课后“思考·练习”中的问题,也可设计少量思考题,布置学生阅读、思考,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集中就几个重点问题进行检查、讨论,作适当引导。如:在闭读课文《陶罐和铁罐卜文的教学中,教师可抓住要正确理解放事的寓意这个难…  相似文献   

20.
勤作诱导     
成绩较差的学生,一般都怀有一定的自卑感,只是各人的表现形式不同罢了。这种自卑感在课堂上的反映,是不敢发言或不愿发言。因而,我们常常会见到这种情况,举手发言的一直是那么几个学生,其他学生就这么“闲”着,于是,各行其是,或睡,或说话,或做小动作……好象整个一堂课就是讲给那几个学生听的。但是,也会有“反常”现象。一位语文老师在一个班上课,教的是《分马》这篇课文。他提出一个问题后,针对这个班原来课堂气氛沉闷的情况,说了如下一番鼓动的话:“上次课上,大家发言都很热烈,尤其第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