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婴儿的心理和生理发育都很不成熟,他们对成人有强烈的依恋情绪。要让婴儿顺利地从家庭过渡到幼儿园,就得拉近幼儿园与家庭之间的距离。婴儿教养家庭化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婴儿教养家庭化的主要策略包括:环境布置家庭化、班级氛围家庭化、生活环节家庭化等。  相似文献   

2.
家庭教养方式与儿童发展关系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家庭是儿童出生后最初的生活环境,也是实施早期教育的最初环境。家庭教养方式是影响儿童发展的重要因素,已成为现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重点。本拟结合中外有关对家庭教养方式与儿童发展关系的研究做一个简单的综述。  相似文献   

3.
家庭是人一出生就投入的社会文化环境,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养方式是家庭内外众多因素中影响孩子发展的重要中介,它是家长在抚养、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相对稳定的行为倾向.家长通过具体的教育行为,传递着价值观念、行为模式、态度体系、社会规则和道德规范,构成了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  相似文献   

4.
家庭是每个人出生后接触的第一个社会环境,孩子诞生于家庭,成长于家庭,家庭是儿童生活中最重要的文化生态环境。每个人一生中,多数的时间会生活在家庭之中,家庭是人安身立命的基本场所。对孩子而言,一出生接触到的就是父母,父母充当了孩子的照顾者和玩伴的角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他们教导儿童在各种情境下合适的行为,向儿童灌输社会礼节、行为规范及自我控制,保护儿童,呵护儿童,帮助他们健康全面的成长。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四-六年级儿童说谎行为及其与家庭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选取小学四-六年级共6个班儿童为被试,采用自编数学测验和家庭教养方式问卷为实验材料,在自阅卷情境中了解四-六年级儿童说谎行为的差异,并探讨其与家庭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四-六年级的儿童对考试说谎行为的认知和判断已经基本形成;在影响儿童考试说谎行为的三个因素上,自阅卷情境对四、五年级儿童的说谎行为并不存在显著影响,对六年级的儿童有显著影响。五年级或许是影响儿童说谎因素发展的一个关键期或转折点;家庭教养方式的不同因子对儿童说谎行为的影响有所不同。父亲教养方式中的惩罚严厉或是拒绝否认,以及母亲的家庭教养方式中的过分干涉和过分保护,或是不偏爱儿童,都更容易导致儿童说谎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浅谈家庭心理环境与儿童心理健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未来社会的人才应该是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人,不仅具有高智商及丰富的知识,而且还应该具有高情商.即心理健康、社会化程度高、具有健康的体魄。而心理健康和社会化程度是关系到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关键。有专家研究报告表明:婴儿早期的经验与婴儿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关系。简单的说,家庭生活的情绪气氛和教养方式决定了人类的儿女是否将从一个个体的婴儿发展到一个社会化的成人,或者是否他将保留一定程度的婴儿的不成熟性,这将阻止他与更大的社会结合。因此.适当的家庭教养方式和健康的家庭氛围为儿童社会性发展奠定了基础,也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发展和稳定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婴幼儿的个性是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逐渐形成和发展的。一、婴幼儿性别的影响婴儿的性别可以决定全家对这个婴儿降临的愉快与否。有的父母可能原指望生个男孩,结果如愿以偿,那自然会欣喜若狂;有的父母可能希望生个女孩,结果生了男孩,因而愁眉不展。同时男孩、女孩在社会作用和个性方面的发展也往往大相径庭。所以婴儿的性别一经确定,那么性别就决定了他从出生的第一天起将受到何种待遇和教养了。著名的精神病学者库夫勒曾经说:“从出生那天起,孩子就被划归为这个或那个性别了,社会也就开始在孩子身上培养起适合他或她的性别的动机、兴趣、技能和态度。”社会是这样对  相似文献   

8.
千百年来,人们一提到教育指的都是学校教育,却往往忽视对人的一生影响最大的家庭教育。家庭是人出生后最早的生活环境,是幼儿最早接触的生活天地,也是他们成长的主要场所。他们与父母在一起的时间最长,在父母所营造的环境中生活,受父母的知识、价值观念、生活习惯、教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这些都会直接、间接影响儿童日后的发展与成就。  相似文献   

9.
国外现代亲子关系理论观点回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鲍姆林德关于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父母教养方式是家庭内外影响儿童青少年发展的众多因素的重要中介。美国心理学家鲍姆林德(D.Baumrind)对父母的教养方式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提出了自己的理论观点。她以“父母控制”为中心维度,以构建的方式建立了评价父母教育方式的体系。受社会学习理论、生态学和家庭系统理论的影响,鲍姆林德认为亲子交往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即在父母行为影响儿童青少年发展的  相似文献   

10.
一、“控制”:适度理性的家庭教养,促进儿童自我的满足美国心理学家凯根认为:“在新的文化植入的过程中,只有当父母重建的关心与儿童自己新建的文化达成一致时,父母才能成为儿童所沉浸的文化的组成部分。”对儿童社会能力发展教养环境的第一个功能是承认或证明一个人。一个养育环境必须有控制,不是监督或看管,而是只支持一个人去实施他自己的行为。有控制但不是去迫使,也许是养育中的首要任务。但是在我国,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和大量存在的独生子女家庭的特殊情况,家长对儿童的管理往往存在两种极端,即溺爱和放任。因此,在家庭教养中保持适…  相似文献   

11.
教养是人们在日常行为中道德修养与个人素养的行为表现,尤指在家庭中从小养成的行为的道德水准,它关系到一个人的心境与未来,更应从小培养。幼儿期是教养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对万事万物也处于一种积极接受的状态。培养幼儿的教养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多个方面的共同培养,本文即通过分析幼儿的成长特点,着重介绍了培养幼儿教养的方法与策略,希望能对各位家长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通过对重庆市主城区138名0-3岁婴儿及其带养者的调查与访谈发现,该地区剖腹产率高于自然分娩率;母乳喂养率较高,但喂养时间短;其他类型教养率高于亲子教养率;0-3岁婴儿社会适应性较强,但同伴交往少。晚婚晚育和主动放弃自然分娩,妇女就业率激增,对母乳营养的片面认识,独生子女家庭和封闭的居住环境等是导致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家庭教养方式是影响个体孤独感的核心因素,同时也是影响个体亲社会行为的主要因素。本文以在校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随机分层抽样的方法,对大学一年级到四年级的学生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性别在孤独感、亲社会行为、家庭教养方式上并不存在差异;不同的家庭教养方式在大学生的孤独感、亲社会行为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父母的文化程度会影响其教育理念,进而影响大学生的亲社会行为、孤独感;通过父母教养方式、亲社会行为,能够准确预测大学生的孤独感。进而可知,性别消解与群体再制是三者互构的机制原理。社会分工引发的社会性别消解了群体的生理性别,代之的是极为相似的社会性别。家庭教养方式中父母的教育理念、参与程度等都会再制着孩子的理念,进而影响其社会身份的认同和社会结构中的格局序列。  相似文献   

14.
健康不仅包括身体健康,也包括心理健康。家庭学校的情感体验和教育方式以及教养态度,决定了人类的儿女是否从一个个体的婴儿发展到一个社会化的人,或者是否将他保留一定程度的婴儿不成熟性,这将阻止他们更大社会的结合,导致他们中的部分人存在学习困难、情绪不稳定、孤单胆小、惧怕挫折、缺乏毅力、惰性懦弱、自私等现象。为此,我在多年的工作实践和社会调查中,看到和谐教育给孩子带来的生机,同时看到心理健康教育不光是靠几个专家和老师就能完成的,还应当靠家庭共同参与。  相似文献   

15.
一、“控制”:适度理性的家庭教养,促进儿童自我的满足 美国心理学家凯根认为:“在新的文化植入的过程中,只有当父母重建的关心与儿童自己新建的文化达成一致时,父母才能成为儿童所沉浸的文化的组成部分。”对儿童社会能力发展教养环境的第一个功能是承认或证明一个人。一个养育环境必须有控制,不是监督或看管,而是只支持一个人去实施他自己的行为。有控制但不是去迫使,也许是养育中的首要任务。但是在我国,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和大量存在的独生子女家庭的特殊情况,家长对儿童的管理往往存在两种极端,即溺爱和放任。因此,在家庭教养中保持适度的理性才能促使儿童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英国的研究人员对12个城市的3400名7岁的孩子进行了标准化测试,这些孩子来自社会地位和经济条件不同的家庭,他们没有一个是早产的,而且很多婴儿出生时的体重超过5.5磅。结果发现,新生婴儿的体重直接关系到其7岁时的智商。一般来说,出  相似文献   

17.
于汉强 《辅导员》2010,(6):31-31
健康不仅包括身体健康,也包括心理健康。家庭学校的情感体验和教育方式以及教养态度,决定了人类的儿女是否从一个个体的婴儿发展到一个社会化的人,或者是否将他保留一定程度的婴儿不成熟性,这将阻止他们更大社会的结合,导致他们中的部分人存在学习困难、情绪不稳定、孤单胆小、惧怕挫折、缺乏毅力、惰性懦弱、自私等现象。为此,我在多年的工作实践和社会调查中,看到和谐教育给孩子带来的生机,同时看到心理健康教育不光是靠几个专家和老师就能完成的,还应当靠家庭共同参与。  相似文献   

18.
家庭是每个儿童最初的生活环境,也是其接受“人之初”熏陶并伴随其终身发展的教育场所,家庭教育由此成为决定学前儿童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的不可替代的重要影响力量。具体分析来看,制约家庭教育的基本因素有家庭生活环境、亲子关系、家长教养观念与教养方式等,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进入21世纪,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不断提高,人们对学前儿童身心发展日益关注加之家长的认识观念逐渐转变,势必对以往家庭教养模式带来冲击和影响,而制约家庭教育因素的特点和内涵也会随之发生着变化。那么,新时期学前儿童家庭教养的现状将呈现出哪些新的特点?有何发展趋势?该如何应对?基于对这些问题的思考,进行本调查研究,以期把握和分析新时期学前儿童家庭教养现状和动态趋势,为全面实施我国《家庭教育“十一五”规划》,为协调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之间的联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沈雅婷 《知识文库》2023,(6):190-192
<正>本研究对鲈幼某中班幼儿园家长进行调查发现,教育者的年龄、受教育水平、地域差异等,造成了家庭教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差异,从而直接影响着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本研究通过调查分析得出,家庭教养方式分为典型的四种类型,针对不同教养方式下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的表现,从家庭、教师两个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1研究背景幼儿的教育离不开家庭,家庭是幼儿成长最自然的生态环境,儿童的社会性首先从家庭开始。家庭教养方式是家长的教养观念、教养行为及其对儿童的情感表现的一种组合方式,这种组合方式是相对稳定的,不随情境的改变  相似文献   

20.
家庭对作家思想、情感、性格、教养及人生道路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茅盾的家庭对他的影响,同鲁迅的家庭对鲁迅的影响和郭沫若的家庭对郭沫若的影响,同样是很大的.茅盾在乌镇有两个家庭,一个是他出生的沈家即本家,另一个是他母亲的陈家即外家.沈家和陈家的长辈、平辈、小辈以及亲朋故旧和佣人,他们的言行、生活对童年、少年的茅盾都产生了或大或小的影响,在他的思想、性格形成中留下了或深或浅的印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