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日常工作中不时碰到一些作者的来信,询问他寄来的稿子收到没有,处理情况如何。有些信言词恳切,极为感人。有的说,我寄去的稿子已有好长日子了,我知道自己水平有限,稿件不一定会采用,但总盼望编辑同志能在百忙中提点意见,有个回音。尤其是一些名不见经传的业余作者和文学青年,对自己牺牲了很多休息时间,花费了许多心血,熬了不少不眠之夜写出来的稿子十分珍惜,从投邮局那天起,就翘首以待,巴望着编辑的回音。然而,多年来我们有些不成文、已成习的稿约制度,却相当严重地束缚了文艺爱好者的积极性。我们常见到的刊物的“稿约”启事,总有那么几条规矩:几千字以下,“稿件一般不退”,“人  相似文献   

2.
诗有诗眼,文有文眼,新闻稿件中的文眼便是新闻中闪光点之所在,它起到画龙点睛,升华主题的作用。因而在新闻稿中应强化“文眼意识”,让“这一点”真正闪出光来。在这方面我体会颇深。 1991年2月,江苏南通县新任县委书记潘宝才、副书记陈德宏到任没几天便去看望“皮蛋大王”王佩恒,他俩和王佩恒倾心交谈,对他在事业上孜孜追求的精神,给予肯定和赞赏,同时对其今后发展计划也提了些建议。回来后我想到这样一个问题:两位书记一到任为什么要去看望王佩恒?我又查阅了一些资料、简报,得知前两任县委书记也去看过王佩恒。我一下子明白了,王佩恒是个体户代表,县委书记和个体户交朋友,不正说明了党对发展个体经济政策不变。体现了政策的连续性。主题想好了,我一口气写完稿件。一看,总  相似文献   

3.
当今市面上“载道之文”行情看跌,处于“熊市”,带“彩”的文章则有污染之赚,但眼见左邻右舍暴富又难免眼红心跳,急中生智,干脆在妻子、恋人、情人身上挖潜,“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么,于是经营起各种隐私性文字,既真实可信,名利双收,又“肥水不流外人田”,岂不妙哉?!  相似文献   

4.
韩工 《视听界》2002,(5):87-87
如今,从省级卫视频道节目编排上看,基本上都是以新闻为“龙头”,集经济、科技、艺和电视剧为一体的新闻综合性频道。而各频道节目的“包装”,则各有千秋。  相似文献   

5.
在当下传媒生态语境下,做官员报道不可能信马由缰。对党报而言,讲究更多,常规性、程序性的官员报道,发在哪、发多大、何时发,通常都有规可循,加之审稿环节的严格把关、版面平衡的诸多限制,可以说留有可供发挥的空间有限,轻易不做大的改动。在此框架下,若要有所拓宽,通常  相似文献   

6.
在去年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送展的一副图书封面(原书未能及时送展)受到许多出版界同行的重视,也得到不少外国书商的青睐。书名是《技术发展的历史逻辑》,作者:王克强,封面设计:王大成。该书封面用门捷列夫半身像及其周期表作底图,书名用中文简体字、中文繁体字、日本汉字拼成一三角书名图案,图内又套排英、德、俄三种文字的另一三角书名图案。此封面设计新颖别致,大大方便了不懂汉语的外国读者对书的了解,以至一阿拉伯书商提出,封面没有阿拉伯文该是一大遗憾!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一篇成功的言论作品,往往取决于是不是抓准了问题。而以一种什么样的视角,来形象地反映这个问题,以牵动读者的视线,使这篇言论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和生命力,这就需要找准“文眼”。  相似文献   

8.
标点杂议     
本来,标点符号的用法有规范性,也有灵活性。标点符号的活用是正常现象。当然,应该特别重视研究它的规范性。本文仅从一些报刊实例中,选录一些标点现象,提出几个问题作初步探讨。请行家指正。一、顿号、逗号与句子结构顿号用于并列词语之间,而逗号有时也是可以用于并列词语之间的,但逗号的级别比顿号高。为了正确显示句子的结构层次,我们通常可根据“。>;>,>、”的点号  相似文献   

9.
杂议书评     
现在对书评往往啧有烦言,认为好的书评不多,倒是那些“内容介绍、梗概之类的文章都冠以‘书评’之名而流行于市,有的还出自名家学者之手,这也降低了书评的水平,削弱了书评的作用,弄坏了书评的  相似文献   

10.
注释杂议     
把新近出版的《毛泽东选集》第二版与第一版相对照,发现新版本的主要变化在注释上:对原注中一些错讹的史实、不准确地提法和偏颇的评述,作了订正和修改;并且新写了一部分注释,其中有的是对人物、事件等作了注释,有的是纠正了正文中个别有误而不能直接改动的史实,有的是提供了重要的解释和说明。粗略算了一下,现在这个版本中的注释共有一千二百多条,十六万字左右,显然是占了相当的份量。为前人的书作注,在中国是  相似文献   

11.
新闻通讯写作中,文眼通常见诸于议论部分。优秀的新闻通讯作品中,事实的叙述往往因有了精彩的议论而生辉;议论则由于揭示了事实的本质意义和内在联系而成为神来之笔,耐人寻味。所以在新闻通讯写作中,学会巧用文眼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期刊广告发展一直处于举步维艰的境地.这主要是广告客户更热衷于快速显像、立竿见影的电视、广播、报纸等广告传播媒介,而把出版周期相对较长的期刊冷落一边.随着广告业的发展,人们发现期刊作为广告传媒工具,与其他媒体相比,有许多无可比拟的优点.首先,期刊便于保存,没有阅读时间的限制,使广告在时间上有一个较长的传播周期.其次,期刊直接面对的是读者,  相似文献   

13.
二、新与旧改革,顾名思义,是要改掉旧的,创立新的。咱们宣传改革,就是要热情讴歌新事物,为它的萌发而呐喊;冷眼批判旧事物,为它的消亡而笔伐。在这里,首要的问题是要善于识别事物。何者为新,何者为旧;何者在彼时彼地为新,何者在此时此地为旧;何者是货真价实的新事物,何者是乔  相似文献   

14.
15.
中国书展在香港获得了很大的成功。新闻舆论界纷纷评论,这次书展不仅是香港有史以来最具规模的大型书展,而且在全国、甚至全世界来说也是空前的一次大规模的中文书展。有的赞扬这次书展才是真正的书展。展品多,水平高,过去的书展与此次书  相似文献   

16.
17.
巧设文眼     
所谓文眼,是指文章中驱策全篇的一两句话,关键性的词语或精心描摹的中心,也即揭示全文主旨之处。文眼好比人的眼睛,眼睛能传出人的神情,文眼能传出一篇文章的精神。  相似文献   

18.
一、热与冷“热”与“冷”是一对矛盾,它们又对立,又统一,紧密结合,相互渗透,这可说是这对矛盾运动的规律。人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得到预期的效果,就不能背离热冷结合这一客观规律。我们搞新闻工作的,想改革,写改革,更要遵循这一规律。改革,是党中央的决策,是全国人民的  相似文献   

19.
杂文这朵花,近几年来,在各报刊杂志上,日见繁茂。为了让这朵带刺的玫瑰开得更加鲜艳,研究一下杂文的写作,似并非无益。在读书、写作之余,拉杂记下了下面这些杂文的杂感。最早的杂文关于杂文的释义,在古代一些文学评论著作中,也偶尔有所论及。刘勰的《文心雕龙》,曾有专门一章论述杂文。刘勰认为杂文是“文章之枝派,暇豫之末造也”。“暇豫”,是闲适安乐的意思;“末造”,则是等而下之的别称。在刘勰看来,杂文不过是文章的末流,或是文人学士们的安适之作。他还具体考察了杂文包括的范围:“详夫汉来杂文,名号多品。或典诰誓问,或览略篇章,或曲操弄引,或吟讽谣咏,总括  相似文献   

20.
有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相当一部分新闻稿件为了突出一件事情的意义,往往使用高级形容词以及大段的议论等等,使读者明显地看出这是作者自己亮出来的观点或硬加上去的词句。这种不费思索的便捷的表现方式,有人还认为它能揭示新闻意义,增强新闻色彩。殊不知,作者的这一美好愿望并不符合客观实际,因为这种明显的宣传腔,早已在读者心中埋下了不信任的种子,有可能使你的报道前功尽弃。人们习惯于根据自己的经验、知识水平来判断事物的臧否是非,不愿别人将观点强加在自己身上。报纸刊登的新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