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因社会和家庭方面的诸多因素,弱势群体的子女特别是中学弱势群体子女的教育也成了问题。久而久之,他们的性格变得自卑、孤僻、暴躁,甚至有些孩子青春期很叛逆,如果长期这样发展下去,状况会很糟。针对此情况,有必要引起社会对这个群体的关注,即时给予疏导和治疗。  相似文献   

2.
弱势群体及其子女的有关问题越来越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加强弱势群体子女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整个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与社会稳定。本文结合文献资料分析了弱势群体子女的成长环境及环境对其影响,探讨了弱势群体子女的心理特点,并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杨金 《天津教育》2020,(17):6-7
所谓弱势群体,就是指徘徊在社会边缘的群体,也指经济条件、权利与权益、社会声望等处于弱势地位的群体。在新时代,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党和政府也出台了大量关于帮扶弱势群体的政策。在学校教育中,教师要加强对弱势群体子女的关注度与重视度,尤其是弱势群体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基于此,下文详细分析了新时期农村中学弱势群体子女存在的心理问题以及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4.
一、弱势群体子女的心理特征弱势群体子女学生的心理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自我意识迅速发展,但又带有盲目性,对自我评价往往是自尊伴随着自负,自卑又总是同固执、孤僻交织在一起。②成熟感产生日益强化,在独立意识发展的同时,存在幼稚、偏激的一面。③情绪不稳定,易消沉、暴躁或洋洋自得,常外显为冲动性的过激行为。二、弱势群体子女形成不良心理问题的几个因素造成弱势群体子女产生不良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有外因和内因。外因即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各  相似文献   

5.
随着弱势群体在我国的出现,校园弱势群体也随之产生.这个群体主要由下岗职工子女和父母离异、贫困户、父母残疾等家庭的子女组成.这些子女由于家庭贫困,自然就是贫困生.但是仅仅是贫困生并不十分可怕,可怕的是,这个小群体已显现出双贫--经济贫困加心理贫困.经济扶贫对我们的社会来说,已不是件难事,而且各级组织及各类社会团体已做了大量工作,且形成了较完善的社会扶助体系.那么,心理贫困呢?无疑对我们教育工作者形成了一大挑战.在本文中,笔者所探讨及关注的焦点,主要是贫困地区重点中学中弱势群体子女所表现出的心理问题,以及我们所采取的一些措施.这个小群体中的学生既有一般贫困生所具有的共性问题如自卑、冷漠、内心敏感、脆弱、孤僻、不交往、焦虑、多疑等,还有其特殊点.例如外表高傲.因为重点中学中的贫困生都是学习成绩较优异者,他们有骄人的成绩作为炫耀的光环.但光环遮不住他们内心的脆弱.还有极度挑剔、不包容、更不宽容,对教师及周围同学很挑剔,容不得别人半点差错等类似表现.虽然他们的这些外在表现表面上看没有什么严重后果,也好像没有影响他们自己或周围同学的学习,更没有给教师、学校添什么大乱.但推行新课改以来,关注学生的人格健全发展已成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新课改要求我们要关心重视学生人格的陶冶,求得每个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因此,在此形势要求下,我校根据自己学校及学生的特点,制定了经济扶贫和心理扶贫相结合的有效措施,采取积极的态度和方式对这部分学生进行了种种有效的双扶贫,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弱势群体子女是每个学校每个老师都要面对的问题,如何做好弱势群体子女心理问题是每个老师都在思考的问题,笔者从弱势群体子女存在的心理问题着手,探索他们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并采取正确有效的教育方法,为培养合格健康的青少年而努力。  相似文献   

7.
社会弱势群体作为一个需要社会援助和扶持的特殊困难群体,其子女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加强弱势群体子女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整个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与社会稳定。文章结合相关调查资料分析探讨了弱势群体子女弱势心理产生的原因及制约于此的因素,并建设性的为改善弱势群体子女的弱势心理提供一些相应的教育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类型、成因及解决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效减少和解决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是摆在民族高校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在了解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种类、成因的基础上,提出解决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对策,将有效减少和解决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9.
10.
进城务工人员遍布全国各地,几乎每一个学校都有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推进教育和谐公平,调查进城务工子女的心理问题,做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工作,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本文试图探讨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心理问题形成的因素与对策。主要策略有:建立档案,重视家访,家校联系,尊重学生人格,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开展活动,激励教育,积极引导,讲究教育方法等。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的开放,离婚这个词已经变得不那么敏感了,离婚很普遍;单亲家庭也越来越多,因此,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如何去解决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问题是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2.
《学周刊C版》2016,(20):228-229
单亲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越来越成为以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共同面对的难题。对于家庭来说,要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给子女,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孕育着无私的爱,孕育着力量和坚强,培植着智慧和才能的。对于学校而言,要制定出相关的教育管理对策,让单亲家庭子女和父母多沟通,建立合理化的教育体系。对于社会而言,要给予更多的支持与帮助,政府要从中协作,各社区要加强对单亲家庭子女的照顾和慰问。  相似文献   

13.
当今,繁重的学习生活,使青少年承载着不应承载的压力,这些压力远远超过了正常儿童的心理负荷,超载的心理负荷使他们的心理发生了种种扭曲,这种连正常儿童都承受不了的心理负荷,对中小学生中的弱势群体,更是雪上加霜。如果我们教育工作者不加以重视和及时疏导,后果将不堪设想。新课程指  相似文献   

14.
王玉娥 《考试周刊》2011,(30):206-206
大学生弱势群体问题是一个社会和谐的重要问题。文章通过研究找出扶持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对策措施,从而激励和引导处于弱势的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对自己的人生价值重新定位,建立自信,逐步从阴影中走出来,这对于促进大学生弱势群体全面发展和高校的稳定乃至整个社会的稳定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我国自2016年1月1日起实施全面开放二胎政策,这对于计划生育政策是一项非常重大的改革,对于我国今后的人口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单独二胎和现在的全面二胎政策的实施,很多家庭面临着对第一胎子女心理教育的问题,也出现了很多家庭悲剧。针对社会上对生育二胎之后对长子女的心理问题如何解决进行深入探讨,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6.
17.
农村中学弱势群体子女因为家庭环境、生活环境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心理上多多少少都存在一些问题。在教学中,教师深入研究这些学生的心理健康以及存在的问题,并采用有效的措施缓解、消除他们存在的心理问题,提高其心理品质,使其形成健康的心理具有较高价值,并且意义也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当中的弱势群体有着自身的特点及成因。从现状看来,大体可分为经济贫困、学习困难、心理脆弱或心理问题、执拗偏执以及就业困难等类型。其成因则在于家庭、社会、学校以及个人等方面。对此,应积极研究对策,促使他们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19.
流动人口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起社会的关注。本文从分析流动人口子女常见心理问题出发,探讨了问题形成的原因,提出了解决的对策。希望教育工作者都来关注流动人口子女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弱势群体的成因及解决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大学生弱势群体的成因来自家庭、社会和学校等多个方面,为此,应相应采取以下解决策略:政府要制定援助的政策和建立法律体系,加快推进高教改革;要扩大社会资助的广度;家庭要营造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氛围;要发挥学校的主导和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