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不再陌生,为了更好地发展我国的广播事业,就应该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来提升我国广播发展水平。要想提升我国的广播技术,最关键的就是提升广播信号的接收和发送,而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能够提升广播信号的处理水平,因此应该重视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广播信号中的应用。本文主要论述的就是目前我国广播信号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情况。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进步,我国的各项科技水平处于稳步阶段,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各项娱乐活动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由此加快了广播事业的发展,广播不仅可以为人们带来知识的同时,还通过各种各样的广播频道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姿多彩。但在正常的使用当中,中短波广播接收信号受周围一些信号的干扰作用,导致广播在正常的收听时受到一定的影响,下面针对中短波广播接收信号的干扰问题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3.
随着广播事业的飞速发展,对播出系统的安全性、播出质量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播控中心是广播电台的一个重要部门,播出过程中的一点故障、失误都会造成节目信号的停播,给听众和社会造成无法挽回的影响。正是由于播控中心的这种不可反复和不可间断性,设置应急播出才能使播出故障的出现概率降低,将停播损失减到最小。  相似文献   

4.
广播是现代社会中重要的舆论载体,随着我国相关技术地发展,对广播的要求也随之提高。随着我国无线电广播覆盖范围越来越广,不法分子对广播的信号进行干扰的次数也随之增多,这就造成了我国广播站工作不能正常进行。主要研究了广播音频插播监测系统的设计方案,以及该监测系统中各个模块的组成部分和相关工作步骤。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广播事业不断发展,当今中波广播技术水平也得到了明显改善。中波广播发射技术主要是通过电磁波发射信号和接受信号,地面为传播的标准面,电波为垂直形态,从而提升了电磁波传播的稳定性,很少会受到环境因素影响。基于此,分析中波广播发射技术原理及现行的主流中波广播发射技术,提出相应的维护措施。  相似文献   

6.
路平 《科技创业月刊》2009,22(10):117-118,121
广播作为信息时代的主要传媒工具之一,在社会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促进广播新闻人对广播节目的创新与开发,将带给社会更多的精神产品,但是,如果社会失去了对精神产品的法律保障,广播节目的不断创新将是无法实现的。试图结合"舞林大会"被控版式抄袭,深入探讨广播组织在节目版式创作和节目内容创作(即,二度创作)中所应当关注的法律问题,从版权保护的角度审视我国对广播组织保护的特殊性,为促进广播组织依法进行节目创新、繁荣社会文化生活提供相应的法制思路。  相似文献   

7.
现代化技术的迅猛发展,极大地促进着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广播事业的发展也迎来了新的机遇,中波广播发射系统为促进广播事业的发展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对中波广播发射系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了其发射系统的结构组成,以及如何对其进行日常维护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人们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几乎都涉及到广播,广播在社会生活中,为人们的生活、知识以及出行等很多条件带来了非常多的方便。但伴随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飞速发展的经济,人们追求广播的知识内容以及质量的方式也有了更多的条件,随着调频广播发射机成为在广播事业中发展的重点,广播事业越发被人们重视,本文对调频广播发射机目前的国内市场发展形式以及技术特点进行了分析,更深层次的说明了在现在生活中对调频广播的重视,在此基础上,开展和预测了调频广播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马欣 《学会》2013,(10):57-60
PA系统(Public Address)即公共广播系统的简称,指在有限的范围内为社会公众服务的一类广播.一般情况下,公共广播信号都是通过布设在广播服务区内的广播线路进行传输,多数是一种单向的(下传的)有线广播.目前,这类广播主要设置在社区、机关、部队、企业、学校、超市及包括科技馆在内的各类公益性场馆之内,主要用于发布新闻和内部信息、发布作息信号、提供背景音乐以及用于寻呼和强行插入灾害性安全事故紧急广播等,已经成为现代都市中几类公众聚集的公共场所必须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依照目前广播技术发展规模进行探析,涉及中波广播在相关知识、民生信息的宣传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效用,因此针对内部场强覆盖范围进行科学探测便成为当前广播事业改造的中心任务。本文具体联合现场收测信息以及标准数据进行有力钻研,争取联合国家统一规范标准进行信号传播实效的鉴定,为后期相关结论内容的整编灌输延展力量,避免阶段瓶颈限制危机效应的扩散。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极大的促进了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繁荣和进步,而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广播电视微波传输技术也得到较大的进步,在此基础上,广播电视事业的各项监测技术也逐渐的完善。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广播电视事业的信号质量要求也逐渐的提升,因此需要相关管理部门加强对广播电视微波站技术维护工作的重视,并采取有效的维护技术保证广播电视微波站的正常运行,满足人们对电视广播信号传输的较高要求。现本文就如何做好广播电视微波站技术维护进行探究,仅供交流借鉴。  相似文献   

12.
贾利勇 《科技风》2011,(14):146
传统经济体制否定市场交易方式,否定社会专业合理分工,所有问题都在企业内部解决,只能选择企业内交易方式,企业建立齐全的机构和部门"一条龙服务"。如果用现代主流经济学的交易费用理论审视传统工程项目建设管理模式,将遗憾地得出结论,传统方式的交易费用较高。本文将针对工程项目建设管理模式中的存在的问题进行一下阐述。  相似文献   

13.
在广播发射射频系统的运行过程中,信号冲突会对广播信号的发射与接收产生很大的影响,导致广播发射射频系统不能稳定的运行,广播不能够正常传播信息。首先对广播发射射频系统出现信号冲突的原因进行分析,基于相关理论提出新型的预防射频系统出现信号冲突的算法,主要是通过使用捎带检测技术预先对信号的间隙进行调节,进而减少出现空闲间隙,消除信号冲突现象。并对该算法实施仿真验证的研究,最终结果发现,通过该方式能够有效的实现广播发射射频系统的传输,保证传输过程中信号的完整性与不间断性。  相似文献   

14.
在现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我国对广播的重视程度也有很大的提升,针对于这种情况,就需要采取合理有效的技术手段提升我国广播技术的发展,保证其在社会上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目前我国进行的广播技术提升,主要采取的方法就是实施有效广播卫星技术,但是在不同区域内设置卫星技术还存在一定问题,针对于相应问题的出现就需要建立有效的卫星接收机,保证广播卫星在我国广播事业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现阶段,随着社会科技水平的提高,短波广播频率的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在社会生产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短波在发生传播的过程中,主要途径是天波,短波信号由天线发出后,经过电离层反射回地面,又由地面反射回电离层,但是天波是很不稳定的。本文将简要分析,短波广播频率短期预报方法方面的内容,旨在更好的分析短波广播频率短期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16.
《科技风》2016,(9)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数字广播逐渐成为了广播电视事业的新发展方向,并且也是广播事业转型创新中所必须关注的一个课题。在新的发展形势下,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同时也铸就了数字广播的发展,为我国广播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发展动力。本文就对于我国数字广播的现状和发展进行了分析和探究。  相似文献   

17.
我国广播最早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发展至今,不论是在信息传播还是节目的形式上都有着独特的优势,能够使节目主持人和听众在广播节目中进行双向的交流,不仅丰富了剧目的内容,也大大增强了节目的可听性,拉近了广播节目与观众的距离。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技术的浪潮已经席卷了社会的方方面面,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广播电台的技术需要进行革新,转变传统的模拟技术,应当朝向数字化、信息化技术方面发展,利用数字化技术处理好音频的信号,从而更好的促进广播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现代社会及科技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各类媒体竞争日趋激烈,中短波广播作为媒体传播的重要手段在现代信息科技的发展中逐渐面临众多发展问题及巨大挑战,故对于此,主要以我国中短波广播发射台为主体,对相关电磁干扰问题进行分析,后在此基础上实现对抗干扰措施的研究,不断促进我国中短波广播的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19.
基于对广播信号传输技术的研究,阐述了广播信号传输技术现状,分析了广播信号传输技术应用的重要作用,介绍了广播信号传输技术的应用,其中包括数字微波技术应用、宽带数据传输技术的应用、卫星传送技术的应用及Ku波段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以及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被广泛的应用,这使得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满足。但是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计算机技术的更新换代也在不断的加快,信息量也在不断的增加,这就导致传统的检索信息的方法已经逐渐不能使当代社会需求得到满足,人们越来越需要多媒体技术来进行信息的检索。在广播的发射系统中,当存在识别信息产生冲突的问题时,就会出现信息通道拥堵的现象,使得发射系统的正常运行受到影响。从广播发射系统中信号冲突问题的产生入手,分析了广播发射系统中信号冲突的影响以及其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