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学经典在泛娱乐时代日趋边缘化,需要另辟蹊径才能重回读者视野,以中国经典文学形象作内核,借助影视艺术载体,并输入新的审美特性,才不致束之高阁。在互文性视角下看待经典文学形象动漫改编的指涉性和独创性,从而寻求新的对话可能,并总结动漫创作经验。  相似文献   

2.
文学经典的构成及命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观点认为文学经典的建构是一种选取性、排他性的文学价值评价行为,尽管评价主体与评价标准存在差异,但真正的文学经典具有内在的自足性和穿越历史时空的超时间性.文化研究者则认为文学的经典化与解经典化蕴含着文化领导权的斗争.在后工业社会文化氛围下,图像作为与语言相对的一种表述力量的突起与消费文化思潮使文学经典的中心地位遭到放逐.  相似文献   

3.
文学经典问题值得人们认真思考。它大概缘起于人类学的依据、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现时代的要求等三个方面的原因。文学经典的创造是文学经典文化化的过程,建构与重构是其主要环节。文学经典的创造过程一般包括前经典化、经典化以及后经典化三个阶段。文学经典通常有文化性、典范性、主题思想的多调性以及文本结构的开放性等特点。文学经典的功能往往是综合性的、复杂性的。它对于现时代的意义也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4.
文学经典的时尚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易中天品三国》和《于丹〈论语〉心得》为例,分析了消费文化语境下文学经典被时尚解读的原因及意义,对文学经典的当下命运究竟能走多远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5.
文学经典阅读在当代大学生中备受冷落,人文素质教育日渐萎顿。当前大学的人文素质教育要强化经典意识,首先要明确文学经典的意义与价值,重建大学生经典阅读的兴趣;其次应该改变教育理念,知识与素质并重;学校可以采取具体的措施重建文学经典阅读,如以必修课或选修课形式将文学经典阅读加以制度化,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等,建设经典阅读书目,回归原典,强调文本细读。  相似文献   

6.
《史记》作为中国文化史上一代文学经典著作、史学鸿篇巨制,除本身具备与众不同的深邃文学价值之外,还是中国文学经典建构过程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拥有着极高的历史地位与意义。《史记》的文学经典建构始于汉代,历经唐、宋、元、明、清以及近现代诸个历史时期,其文学经典建构过程清晰可见,其文学经典地位逐步确立,其文学经典意义与价值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7.
随着文化研究的不断发展,关于文学经典的争论越来越激烈,表现在对权力支配下的文学经典的质疑和对开放经典的要求,在消费时代大众文化的蔓延和视像文化的影响下,出现了文学经典被忽视的危机。所以,处理好文化研究与文学经典的关系,回归文学经典才是中国当代文学生产的真正归途。  相似文献   

8.
文学作品价值的大小以及它能否成为经典,向来不是某一个人的权力,而是文学制度共同运作的结果。文学制度掌握着判断文学作品价值量大小的权力,然而,由于文学制度本身固有许多不可避免的缺陷,所以它在创造大量文学经典的同时也生成着许多文学"伪"经典。本文深入分析考察文学制度本身,从文学制度中的意识形态因素、市场因素和大学因素三个方面去揭示文学制度与文学伪经典生成之间的内在关系,从而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文学制度,提高文学经典的鉴别能力。  相似文献   

9.
作为文学经典问题域中的一个子问题,文学经典化问题主要侧重于研究文学经典的形成与建构。当前国内外学界对于文学经典的概念与特征,文学经典的形成,当代文学经典化问题,以及文学经典和政治权力、传播媒介、大众阅读、学校教育等要素之间的关系开展了多方面研究。作为一种理论风潮,文学经典化研究近年来渐趋平静,各种已经阐明或未明的观点暂时被搁置,文学经典化研究作为方法论的意义则凸显出来,以之作为方法对文学作品及文学现象的经典化历程进行研究逐渐成为新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0.
文学经典的建构与文学价值的取向密切相关。1950-1970年代,中国文学经典在高度集中的政治权力、文化权力下确立,赋予文学经典较多的政治内涵。1990年代以来,文学经典的确立在多元化语境中进行,这一方面使文学经典有了自主性,另一方面使文学经典泛化。当下文学经典的规范和重构在此情形之下显示出了必要性,文学经典的确立既要尊重文学发展的客观规律,又要对其进行适当的规范。  相似文献   

11.
文学是时代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语言形成的主要推动力,语言与文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大学英语教学现状,探究英美文学经典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意义,分析英美文学经典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路径,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构建新型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2.
文学教育历来被视为培养人文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文学经典犹如文学深海里的宝库,散发着迷人的芬芳与魅力。文学教育应该以文学经典为中心,本文从文学经典是文学流传的基本要素,深刻地体现着人类文明的精、气、神两个视角阐明文学教育以文学经典为中心的原因;进而,从阅读文学经典,领悟文学经典内在的精、气、神,将阅读文学经典上升为自觉行为以及结合现实、与时俱进四个方面,论述了以文学经典为中心,促进文学教育发展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13.
文学经典代表了一个民族的文学成就,是经过历代读者长期反复地阅读、鉴赏而筛选出的诗意的文化结晶。张爱玲和路遥的作品自诞生以来,就伴随着审视与重估,呈现出一条较为清晰的“经典化”路径。而在大众文化繁荣,传播方式日渐出新的情境下,接受主体逐渐成为影响文学经典化的关键因素,大学生作为接受群体中较特殊的一类,在文学经典化的接受与改造中发挥了他们的独特作用,并实现了当代性意义。  相似文献   

14.
由于“全球化”浪潮冲击着人们的思想观念,作为人类文化代表形态之一的文学经典,当前正面临着被冷落、瓦解的危险。当代文学接受机制,主要是指文学研究机制、文学传播机制、文学教育机制等,它肩负着继承、发扬、重建文学经典的历史重任。文学研究机制应该以整个人类文学作为思考背景,不断重建文学经典;文学传播机制应该有意引导、培育文学接受群体;文学教育机制应该强调对文学经典文本的细读。  相似文献   

15.
经典文学是能经受住历史和时代考验的作品,具有权威性、思想性和特殊性的时代意义。经典文学能够体现丰富的传统文化要素,人们通过阅读经典文学可以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大学生学习经典文学,是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基础,将经典文学阅读与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进行融合,更好地推动高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更好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6.
阅读文学经典能以审美的方式给人以智慧的启迪、心灵的陶冶和人格的构建。在当今的"读图时代",中学生阅读文学经典减少,不利于提高语文素养和进行人文精神教育。文学经典具有教育性,阅读文学经典是激励青少年通往成功的重要途径。文学经典具有人文性,阅读文学经典可以传承民族精神,启迪学生智慧,帮助学生寻找精神的家园。文学经典具有工具性,阅读文学经典,能增强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7.
文学经典的重译是个世界性的文学现象。在市场、时代环境以及文学的开放性、可译性变化等内外因多重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国内的外国文学经典重译近年来持续升温,空前繁荣,但也出现了一些劣译、滥译甚至剽窃等不良现象。当前,需要采取自律和他律等多种手段来规范重译行为,保障经典重译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文学经典凝聚着先贤圣哲对社会人生的深度思考,是被历史证明的文化精髓,是超越时空的精神存在。培养高中生阅读文学经典的能力,要提高学生对文学经典阅读意义的认识,明确不同体裁作品不同的阅读目标,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思维规律,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为学生制订科学的课外阅读计划。  相似文献   

19.
经典文学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是历代传承下来的永恒的、神圣的具有独特价值追求的内容。可是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生往往浮躁,难以沉淀,更不会专心致志完成一本经典作品的欣赏,而是一味追求考试成绩。大量的习题训练和补课、兴趣班等占据了学生的时间,对经典文学较少涉猎,或者品读不深。那么,如何才能做好高中经典文学教学呢?一、经典文学教学的问题及成因1.经典意识的缺乏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于事物的接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文化剧烈变革时期的结束,旧经典又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昔日的魅力,新经典也继续受到人们的推崇——这种现象说明,尽管在文学经典的谱系中会常常出现新成员,但原有经典却很难被完全遗忘。随着文化历史语境的变迁,文学经典的地位迟早会受到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