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种多样的社区”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第二课的内容,是对第一课社区知识的进一步拓展与延伸。认识社区是认识社会、进行生活的起点。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从认识身边熟悉的社区开始,逐步了解更多更广泛的区域,发现其相互之间的关系,使学生认识社区丰富多彩的生活,融入其中,激发他们建设美好社区的愿望。  相似文献   

2.
所谓"三生教育"就是通过教育的力量使受教育者接受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从而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的主体认识和行为过程.也就是通过整合学校教育,激发学生的主体认识水平和行为实践,最终达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生命教育,使教育者认识生命、珍爱生命、敬畏生命,不但认识自然生命,还要认识社会生命、精神生命;生存教育,使受教育者认识生存,提高生存的适应能力、发展能力、创新能力;生活教育,使受教育者认识生活、热爱生活、奋斗生活、幸福生活.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8~39页.   教材简析:通过上一节"角的初步认识"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会如何辨认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并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否为直角.本节课,旨在使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能够根据锐角和钝角的概念并利用直角判断一个角是哪种类型的角.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可以使用更准确、更具体的数学化语言描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并进行数学交流.另外,学生对直角、锐角和钝角概念的掌握,可以为进一步学习角的度量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单元综合探究课"的设置,是新教材的一大特点."单元综合探究课"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与所在单元有密切的联系:或是对某个单元知识的升华,或是对某个单元中热点问题的深化,或是对某个单元知识的拓展应用.它能使学生体验探究问题的过程,培养与发展探究问题的基本素养,并逐步形成对社会生活的现象、事件及问题进行主动、积极、科学探究的习惯.下面笔者以<经济生活>为例,对"单元综合探究课"的特点和实施技巧进行一些探究.  相似文献   

5.
一、看一看,让学生学会了解生活 学生的世界是一个具有他们自己的独特兴趣和心理表现的世界,他们有与成人不同的生活需要与特点.品德课教学要从学生能感受到的多彩的、活生生的生活出发,来引导学生观察各种事物,加深他们对生活的认识和了解.在教学<感受村民选举>一课,我就与我们学校的所在地--全球"500佳"河横村的选举活动相结合,带领学生到选举现场去看一看,与村民、村干部交谈,采访候选人,了解相关的选举程序和法律依据,至始至终参与全过程.  相似文献   

6.
初中历史与社会"体验型生态对话"教学课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菊秀 《文教资料》2008,(11):127-129
本文试图通过课堂教学模式的初步探讨,对历史与社会"体验型生态对话"课堂教学课型的特征、基本策略、基本环节进行总结."体验型生态对话"教学课型对历史与社会学科的课堂教学是通过学生课前的自主学习,课前、课中、课后的合作学习,使学生与文本信息、与人交叉立体体验达到张扬个性和生命的多元,以促进学生自主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李海林老师在<生活化与语文化>一文中提到:语文教学要打破学科本位,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要与社会生活相联系.在以语言为载体促进学生心智成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如何依托生活设计教学,让语文"介入学生的生命活动、心灵活动"[1]281,从而使"语文生活化"成为一种可能?笔者现以<品质>(苏教版必修三)一课的三个教学设计片段为例,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8.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均来源于生活,是一门经验性、实践性的综合课程。要求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自我在内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与良好的个性品质。这说明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课堂不仅仅是在教室里,而应该扩大到自然和社区。但是教学中各种问题也会接踵而至。比  相似文献   

9.
年、月、日是小学数学中的一个教学重点,认识平年和闰年是这部分知识的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完成这部分知识的构建呢?在充分研读课标的基础上,我尝试应用表格的方式,借助生活中的素材,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推测、计算归纳等能力,让学生自己主动地生成"平年"和"闰年"的知识点.  相似文献   

10.
一、教材分析 "多民族大家庭"是上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第一学期第四单元"中华一家"中的一课.这一课的教学目标在于让学生了解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能够说出我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并在地图上指出一些民族的主要生活区域,同时了解我国各族人民在共同创建中华文化中形成了中华民族,感受多民族大家庭的温暖.  相似文献   

11.
吴宁 《贵州教育》2007,(5):40-41
新课改的品德与生活课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为目的,在教学中,我注重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班级实际,在低年级品德与生活课中渗透"一言一行"养成教育,即让学生学好每一课,并从中明白一个道理,养成一种良好的行为,逐步形成习惯,内化素质.  相似文献   

12.
时下风行的"生本教育"是根据儿童认识事物的规律与方法提出来的,其核心是在教学过程中高度重视儿童,全面依靠儿童,让学生"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不教而教".而这一特点正与<品德与社会>课所坚持的理论性与实践性高度统一相吻合.我从前年起尝试改"师本观"为"生本观",运用"生本教育方法论"改进<品德与社会>课教学,虽然实验的时间不长,但三年来我的<品德与社会>课教学发生了积极的变化,得到了同行们的好评.  相似文献   

13.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课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走出学校,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以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我校地处闽南沿海经济发达的乡镇,外资企业、乡镇企业和个体经营业推动了社区经济迅速发展。学校周边的资源也为学校参与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提供了有利的场所。实施新课程以来,我校充分利用社区优势,稳步实施“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课程,扩展了学生学习和成长的资源,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4.
<正>对于人民币,一年级学生已有一些生活经验,但是缺乏一定的社会经验。"认识人民币"这节课的教学要让学生通过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了解元、角、分之间的进率,并能解决购物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感悟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于是",付款方式的多样性"成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那么,怎样让学生经历"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呢?我进行了以下尝试。一、为什么要有人民币——价值再现爱因斯坦说过:"要使学生对价值有了理解并产生出热烈的情感,那才是最基本的。"那么,怎样让学生理解生活中人民币的重要性,引发认识人民币的需要呢?课始,我  相似文献   

15.
教学目标: 1.从生活中学生熟悉的事物引入,使学生认识圆. 2.使学生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掌握圆中半径与直径的特点、半径与直径的关系,并能画规定大小的圆. 3.通过练习使学生能应用圆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16.
作文课程不应局限于课堂,要不断开发、充分利用学校、家庭、自然、社会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使作文课真正成为学生不断创新的综合实践课,真正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7.
"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绪言课旨在引导学生概览该模块的主要内容,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该模块的基本视角——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采用问题驱动方式,进行"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绪言课教学是切实有效的尝试;结合教学案例,分析深化认识该模块绪言课基于问题驱动的具体设计,启迪中学教师重视并创造性地开展该模块绪言课教学.  相似文献   

18.
数学课程改革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数学教学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但由于一些教师认识上的绝对化,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时强调实践,处处联系生活,甚至用"生活味"取代了数学教学应具有的"数学味".作为一节数学课,究竟该如何把"生活味"和"数学味"融为一体,防止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这里试图借助两位教师对<认识人民币>一课的不同教学实践,谈一点体会和思考.  相似文献   

19.
"金课"建设是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形势与政策"课具有紧贴社会现实、内容变化快、师资队伍构成复杂不稳定、学科支撑弱等特殊性.建设形势与政策"金课",要从认识和实践上回答好"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谁来教""如何评"这几个根本性问题,并从制度层面构建"金课"培育机制.  相似文献   

20.
浅析"说课"与"讲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说课"与"讲课"是教学活动中的两种形式:"说课"是一种课前行为,属于教学活动的前期准备部分; "讲课"又称"上课",是教学活动的执行过程,是"说课"内容的具体实现."说课"与"讲课"两者之间既有必然的联系,又有本质的区别.本文就"说课"与"讲课"谈几点浅显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