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文写作离不开模糊概念,模糊概念通过模糊词语进行表达。公文中大量使用模糊概念,根本目的为了更真实、准确反映公务活动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2.
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属性.模糊语言存在于各种文体之中,公文写作也不例外.模糊语言在公文中存在的原因主要由写作人员、公文和语言本身三方面造成.模糊语言的运用并没有违背公文写作的准确性和实事求是的原则.正确使用模糊语言有利于实事求是地反映客观事物,提高公文写作质量.  相似文献   

3.
模糊语言,是指那些词语概念不明确,词语内涵 不稳定、外延不清晰的语言。在公文写作中对语言 的要求是精确,一般认为只有精确的语言才能准确 地反映各类公务活动,满足公文行文的特殊需要,语 言的精确度越高,对公文内容表达的准确性也就越 强,而模糊语言由于它对客观事物表达的模糊性,不 能准确地表达公文的内容,所以在公文写作中应该 尽量避免使用模糊语言。其实这种观点有些偏颇, 客观事物是纷繁复杂的,活动亦具明显的动态性,因 此,公文写作借助模糊语言来准确反映事物及公务 活动本身发展变化的过程,不仅没有妨碍公文内容 …  相似文献   

4.
第Ⅰ卷(共21分)一、(6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一篇短文,完成1-2题。公文模糊语言的实质在公文写作的过程中,人们往往从公文语言的逻辑性、严密性、准确性上考虑,一般注意其与口头语言和书面文学语言的区别。但常常却容易疏忽模糊语言的运用,或者即便使用了,也是在一种潜意识中使用,而没有真正理解什么是模糊语言。让我们试从语言概念内涵和外延的模糊性与所反映客观事物的模糊性,从语言概念内涵和外延的模糊性与表述需要的模糊性两个相对应上来看模糊语言的实质。  相似文献   

5.
我国现有行政公文写作教材的编写大多受2000年《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的影响和约束,存在部分概念缺失、用于计算机的公文制作标准模糊等问题,以致教师教不得法,学生学不得要领,无法满足办公自动化时代公文撰写、印发、处理等工作的需要。根据计算机操作的要求和人类的认知规律,例举了行政公文格式表述中的种种缺陷,提出了行政公文教材编写的相关建议及措施。  相似文献   

6.
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属性。模糊语言存在于各种文体之中,公文写作也不例外。模糊语言在公文中存在的原因主要由写作人员、公文和语言本身三方面造成。模糊语言的运用并没有违背公文写作的准确性和实事求是的原则。正确使用模糊语言有利于实事求是地反映客观事物,提高公文写作质量。  相似文献   

7.
第一编 公务文书 第一章 法定公文 1.公文的概念及特点 2.公文的分类 3.公文的构成要素 4.公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5.命令(令)的用途及其主要种类 6.议案的用途 7.决定的用途  相似文献   

8.
模糊词语在公文写作中被广泛运用,但是不恰当地使用模糊词语给公文的执行带来了很大不便,甚至有可能成为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推卸责任的一种方式。正确使用模糊词语必须处理好模糊与精确、含糊、歧义、概括的关系,把握好模糊词语的模糊度,避免滥用模糊词语。  相似文献   

9.
模糊语言在公文写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恰当地运用模糊语言会进一步彰显公文的语体特点。本文概要分析了使用模糊语言的原因、作用和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第一编公务文书第一章法定公文1.公文的概念及特点2.公文的分类3.公文的构成要素4.公文写作的基本要求5.命令(令)的用途及其主要种类6.议案的用途7.决定的用途8.决定的一般写法(主要是指标题和正文的写法,下同)9.指示的用途10.指示与相关文种的异同11.写作指示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1.
模糊语言主要通过模糊词语进行表达,模糊语言的使用对党政公文准确地反映公务活动的复杂性具有特殊的意义。本文以十八届三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语料,探讨表性状的模糊词语在党政公文写作中的作用以及使用时应当注意的常见问题。  相似文献   

12.
公文特别强调语言的准确性。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中明确规定:用词用字要准确、规范。然而由于客观事物具有的模糊性,作为表现事物性质特征、现状和思维逻辑的物质外壳——词语,就有了准确与模糊之分。事实上,不仅是公文,一切言语交际都离不开模糊语  相似文献   

13.
现代公文写作作为一门智能与技能高度融合的课程,在院校专业基础课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如何帮助学生能举一反三、全面系统准确地把握各类公文的概念以及基本写作要求,并从中找出写作活动的规律,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这是现代公文写作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在公文课教学实践中,逐步摸索出开放式教学的路子,在构建公文写作训练体系、改革教学方法上积累了一些经验,期望得到专家的指正.  相似文献   

14.
准确是公文语言的生命力,但准确的语言在公文写作过程中,不应理解为每一词、每一句都直接对应。具有直接对应意义的词、句,仅仅是局部的准确,当一份公文要涵概更多的内容,要清楚的表达某一过程和范围时,使用一些外延界限不确切的、具有游移性质的模糊语言形式(它不同于含混语言)效果会更好,这种模糊语言形式恰当的使用,会使公文内容更加简明和灵活。模糊语言的运用,增加了公文的简明性。人类即将迈进21世纪,信息社会使原本复杂的世界更加纷繁多变,语言的本身又存在表层信息和潜层信息,有时很难用有限的非模糊词概括清楚完整…  相似文献   

15.
公文语言有它自身的特点.当前,不少秘书写作专著和有关公文语言的专论都一致认为,公文的语言必须做到“明确、简洁、平实”.这三者确是对公文语言的基本要求,也是它的主要特点.但是,从大量的公文作品,特别是从比较规范的公文作品(古代公文作品中的名篇,中共中央、国务院及其所属部门下达的文件)看,是否还有其它特点呢?我以为,公文的语言,既要明确,有时也需要“模糊”;既应力求简洁,必要时也可以作一些“铺排”;既追求平实,也不排斥“生动”.后者与前者似乎是“对立”的;而这种对立却是“相反相成”的,都“统一”到更为有效的表达上来.  相似文献   

16.
现代公文写作作为一门智能与技能高度融合的课程,在高职院校专业基础课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如何帮助学生能举一反三、全面系统准确地把握各类公文的概念以及基本写作要求,并从中找出写作活动的规律,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这是现代公文写作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公文语体风格作了较全面的论述。全文分两大部分:一、公文语体风格的主要内容:简要明白、平易朴实、庄重准确。二、实现公文语体风格的手段:在词语方面经常采用行文和介词结构惯用语。“的”字结构,双音词和词组的节缩;在语法方面经常采用介宾词充当定语、状语,联合词组充当句子的各种成分,“非名词性”词语充当宾词,文言句式,省略句子成分,共用与并列成分的含说方式;在修辞方式上,主要使用消极修辞,也适当运用积极修辞;在逻辑方面论述了公文中模糊词语的概念、种类及其作用;在章法结构方面指出了公文语体都有一定程式,其正文大都分层列项。  相似文献   

18.
杨友娥 《文教资料》2008,(12):133-134
<应用写作>初学者在学习行政公文十三类公文的写法过程中,不但要明确各自的含义及用法,更重要的是要学会横向比较这十三类公文有五组需要明确辨别的概念,包括请示与函,公告与通告,决定与通报,请示与报告,通知、通告及通报.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公文与美学无缘”是一种认识的误区。文章从公文的“庄重美”、“准确美”、“简赅美”、“朴素美”、“模糊美”等几方面论述了公文语言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20.
龚培智 《文教资料》2013,(35):62-63
“公文”一词虽然古已有之,然而南北朝以前,文坛处于杂文学概念之下,所谓“文章”,并未将文学作品与应用文学进行区分,文史哲一体,公文与文学也处在混为一谈的状态.至南朝时“文笔之辨”提出,文笔始分,尽管纵观中国的整个封建史,流传的古代公文中仍不乏大量的优秀文学作品,但是自文笔之分后,公文已逐渐作为一种与传统意义上的文学相独立的文体出现在人们的视线当中,自此各类文体也蓬勃发展,不仅形成了后世的文学繁荣,公文也开始自成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