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编往来     
《集邮博览》2012,(1):3-M0002
和《集邮博览》说上几句话 2011年,我有两篇文稿经贵刊编辑精心编发,见于“我说邮票选题”,我很开心。第7期的样刊和稿酬很快寄达到我手上,但第9期迟迟不见样刊和稿酬。为此,我发去邮件询问,被告知样刊已寄,没收到可能是丢失了,并答应补寄,而不寄发稿酬则是因为文稿的短小。我发表的文稿虽然不多,但比这短小的也有,报刊社都寄发了稿酬。10元、20元虽然不多,却是对作者的肯定和激励。希望你们能够改变。  相似文献   

2.
读编往来     
《集邮博览》2012,(10):3-M0002
两幅配图有误 第9期第31页《自是花中第一流人去词存传不休》一文的倒数第二段,“2004年正值李清照诞辰920周年,为纪念这位杰出的女词人,山东省邮政局特印制李清照个性化邮票”,附图却是“1983年山东省首届邮票展览”纪念张。下面“首都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欧阳中石先生创作了《一剪梅》纪念一代词人李清照”,但附图是郭沫若的一幅题词。  相似文献   

3.
读编往来     
《集邮博览》2012,(6):3-M0002
“专题”早预报好 我比较关注每期的专题文章,如2011年的:雪、生肖、北京园林、花卉、做邮集的门道、儿童画等。每期专题,重点突出,很具典型性、系统性,图文并茂,令人喜读爱看。  相似文献   

4.
读编往来     
正虽说快到9月份了,但感觉上今年已经接近尾声了。作为一本月刊,我们读者会在当月月底或下月月初收到《集邮博览》,每次我收到杂志后都会边欣赏内容,边想象着编辑们筹稿、编辑内容的情形,因为对于编辑来说,他们的时间要比我们早一个月。掐指一算,等9期杂志一到手,距第12期也就不远了。编辑们在编辑当月内容的同时,又要为明年作策划了。《集邮博览》在风格不变的情况下,每年都在创新,都有新变化,这也是她受到越来越多的读者喜爱的原因之一吧。每到这时候,我也总在想,明年,《集邮博  相似文献   

5.
读编往来     
《集邮博览》2013,(10):M0002-M0002
读,专号带我参观博蓖会 收到《集邮博览》第9期“2013中国国际集藏文化博览会专号”,我从中读出了中国邮政以邮票引领收藏的理念,才会有第一届的中国国际集藏文化博览会的诞生。  相似文献   

6.
读编往来     
周乐国 《集邮博览》2012,(8):3-M0002
编辑老师:《集邮博览》内容广博、图文并茂、印刷精美,是一本受广大读者喜爱的杂志。我们也特别企盼她以超群的魅力,在百花盛开的期刊园中独领风骚,因此我们对她的要求也更加苛刻。在2012年6月号中。第58页文艺廊征联里写道:“应征联将则优刊登”,其中的“则”应为“择”。这虽然是一点小小疏忽,但作为一本优秀期刊,又让读者感到惋惜。  相似文献   

7.
读编往来     
《集邮博览》2013,(4):M0002-M0002
得知贵刊出版了增刊《中国当代集邮展览资料大全(1983-2012)》,很是高兴,立目口向杂志社咨询,并订阅了一本。继贵刊出版一系列高质量、史料性较强的增刊后,“大全”又是一本数据全面、翔实,让读者喜欢、称赞的好刊。此刊梳理了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成立以来在我国举办的世界邮展、国际邮展及历届全国邮展信息,还有我国集邮者参加的在国外举办的国际邮展的一些信息。虽然我只是一个“草根”集邮者,没有编组邮集,  相似文献   

8.
读编往来     
《集邮博览》2015,(3):110-112
台湾邮刊介绍《集邮博览》《今日邮政》(Postal Service Today)是我国台湾"中华邮政公司"主办的一份集邮月刊,1958年1月创刊,至今已有57年的历史。该刊2014年12月总第684期(图1)发表了台湾著名邮学家潘安生(笔名:晏星、封翁)的大作《从大清邮政到中华邮政一以贯之的不脱色铅笔》,其中特别提到了《集邮博览》2014年第10期所刊《"大清邮政"专用铅笔》相关情况(图2),并采用了该文中的插图,成为两岸邮政和集邮交流的最新成果,有关内容也是对《集邮博览》文章很好的补充和延伸。  相似文献   

9.
读编往来     
《集邮博览》2014,(10):M0002-M0002
正博览通联做得好我是《集邮博览》的老读者,偶尔也给杂志投稿,杂志社每次给作者惠寄样刊都很及时,稿费也及时发出。近日我在整理《集邮博览》时,发现杂志社每年给作者惠寄样刊的红色戳志不一样。2010年和2011年是八边形"集邮博览样刊致谢作者",中间两边还有笔尖和@形图案;2012年是"集邮博览敬赠2012感谢作者",图案是书本杂志形,中间系着花形结;今年又变成折叠卡状"集邮博览感谢作者",从上边这些细节可以感受到博览杂志通联工作做得好。(辽宁邵茂庆)  相似文献   

10.
读编往来     
《集邮博览》2008,(5):5-5
我是《集邮博览》的老读者。杂志复刊后,因未能及时查找到复刊的信息,以致耽误订购时间,后来还是从《集邮报》上得到了复刊信息,在我打算买《集邮博览》时,想起了我们"安庆快乐集邮沙龙"的11个成员,我在一次周会上介绍了此信息,大家欢呼雀跃,纷纷表示要集体购买。于是由我牵头一次订购了8套2007年的杂志。虽然几经电邮联系和询问后,才迟迟看到寄来的刊物,但还是很庆幸的。  相似文献   

11.
读编往来     
《集邮博览》2008,(4):5-5
我是一名《集邮博览》的新读者,复刊后的每一期杂志,我都认真去读。总体来讲,《集邮博览》是一本非常优秀的集邮类杂志,已经成为指导我继续提高集邮水平的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12.
特3-2001《中国入世》的画面由天安门前华表和北京的世贸中心建筑物,以及世贸组织徽志和祥云组成,其中前两是能够较理想地分别制作极限片的题材。  相似文献   

13.
读编往来     
《集邮博览》2010,(12):3-3
不要用褒义词介绍违规邮品2010年第11期刊出《实寄封上的"个性化"邮资》,该文介绍的实寄封中有违规邮品。邮资片上的邮资图不能剪下使用已有明确的规定,那么是否将邮资片粘贴在信封上就可充做邮资呢?虽然并无明确的规定,但是邮资片的邮资是用以邮寄明信片的,邮资片贴在信封上,即片与封同时邮寄,邮资图付了片的邮资,而封并没有付邮资,显然违规。  相似文献   

14.
读编往来     
《集邮博览》2008,(7):4-5
6月4日收到第6期《集邮博览》,一见到封面,就给我以强烈的心灵震撼!黑夜笼罩下的汶川地震灾区,废墟上的抢救场面,满目疮痍。一枚硕大的"特7—2008"邮票首日封,寄往中国汶川,并以杂志社及全国读者的名义。邮票上鲜血般的红色,冲破了黑白色的强烈对比,在黑暗中看到了希望!这个封面的策划与设计独具匠心,让人刻骨铭心。紧接下来封二的大  相似文献   

15.
读编往来     
《集邮博览》2008,(3):5-5
近日收到订阅的《集邮博览》第2期,十分欣喜地阅读了"欢欢喜喜过大年"专题,该专题以春节邮品设计;春节邮集编组;春节年画欣赏等等,向人们展示了邮品上的过年情结。春节期间阅读此文,给集邮者增添了春节的别样风情。贵刊每一期紧跟读者生活推出一个专题,使一本杂志有了自己的灵魂。无庸讳言,现今正式出版的集邮杂志都为综合性刊物,涉及邮界的方方面面,可谓全而杂,任凭读者各取所需,重复雷同现象在所难免。而贵刊以专题创新了集邮类杂志  相似文献   

16.
读编往来     
《集邮博览》2009,(12):4-4
新邮不新每当我拿到《集邮博览》,看到"新邮前沿",总有一种说不出的不舒服,因为它来的太迟,已经起不到新邮预告的作用了,还白白浪费了版面。作为一个集邮爱好者,制作极限片或首日封等,都急切地想尽早知道新邮的发行情况,如发行  相似文献   

17.
读编往来     
《集邮博览》2009,(2):4-4
一封一卡一片情在收到2009年第一期《集邮博览》的同时,还收到编辑部赠送的一份特别礼物—一枚《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开馆》纪念邮资封和一枚"贵宾VIP"卡。这枚邮资封和  相似文献   

18.
读编往来     
《集邮博览》2010,(8):3-3
不是斯威士兰是纳米比亚贵刊今年第七期第26页"服饰之俏:精妙绝伦的头饰"一文中的图7和图8,其发行国不是文中所说的斯威士兰,而是西南非洲。两枚邮票是1982年10月15日由当  相似文献   

19.
读编往来     
《集邮博览》2008,(10):4-4
第9期《集邮博览》是"残奥专辑",在"我和你一家人"的标题下,我们读到了贾俊起、任廷民、张跃武、李少华等几位残疾人集邮者写的文章,这些文章短小精悍,生动感人,拉近了"我和你"的距离,使人深深体会到残疾人的确和我们是"一家人"啊!  相似文献   

20.
读编往来     
《集邮博览》2008,(6):9-9
收到《集邮博览》第5期,感觉特别厚重,取出一看多了一本增刊,因见过上期预告,不然肯定喜出望外。向订户赠送增刊,《集邮博览》堪称国内集邮报刊第一家。近年来集邮报刊出版增刊较多,但不管是读者还是作者都得自己掏钱购买,不但耗费时间,还得搭上汇款、邮挂等费用,稍不留神增刊就擦肩而过。《集邮博览》此举无疑拉近了杂志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使我等订户、读者和作者倍感温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