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改编是一种再创作,影视剧对名著的改编是对名著解读的一条途径,而名著改编失败的原因需要科学地予以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2.
电视剧文学名著改编水准良莠不齐,过犹不及,必须把握合适的度或标准。名著改编既不能脱离名著自身的美学特征,又须切合电视剧艺术自身的传播特点,把握受众观赏时的审美心理。基于上述要求,现代文学的名著改编应该很好地把握适度原则。本文通过现代文学名著《围城》、《雷雨》改编的案例从正反两方面具体分析了适度原则。  相似文献   

3.
目前,由文学名著改编的影视作品数量日渐增多,然而质量却鱼目混杂.如何以声画语言诠释原著的文化意蕴,如何以现代化的意识烛照作品的审美风格与主题思想,确实是摆在当代电视人面前无法回避的问题,本文以电视剧《金粉世家》为例,从文化内涵、剧本重构、审美风格三个方面分析其改编策略,旨在为名著改编成影视作品提供一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文学名著改编成电视剧,近年来,颇引人注目。由于之前已拥有大量书迷,再加上重量级导演和演员的诠释演绎,这些电视剧从开始拍摄直至上映,都受到广泛关注。如四大名著,如巴金的《家》,老舍的《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曹禺的《雷雨》,钱钟书的《围城》等。以名著为电视剧的创作素材,过去、现在、将来都会是一个不可  相似文献   

5.
本年度改编自张爱玲小说的电视剧《倾城之恋》热播后,引来一片争议之声。争议的焦点仍然是围绕着电视剧生产领域的一个老话题,即如何进行名著改编以及如何评价和审视改编自名著的电视剧剧作的问题。在本文中,笔者将以电视剧《倾城之恋》为个案样本,以此探讨衡量名著改编是否算成功的三个标准。  相似文献   

6.
让名著走进生活——读《名著的阅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王余光教授致力于阅读文化研究,先后出版了几部颇具影响力的著作,<名著的阅读>是其研究成果之一.是书面向普通大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易于引发人们的阅读兴趣,同时亦是阅读学研究的入门著作.在此,笔者不揣浅陋,作一简评.  相似文献   

7.
电影《湄公河行动》取材自社会真实新闻事件,自上映以来口碑与票房双收,成为主流商业电影的标杆力作。它融合了新闻与影视两者优势,彰显出新闻改编电影的现实意义与社会价值。从形式层面看,影片整合了社会资源,完善行业结构;从内容层面看,影片实现了国家形象的书写,促进政治传播;从整体视角看,影片弘扬主流价值观的思想贯穿始终,实现了对人民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8.
朱晓婉 《出版科学》2021,29(5):122-128
援引建构主义理论,将《四库全书》在近代社会各种文化场景上的应用,解释为相关各方对传统文化遗产的符号化运作.重点围绕《四库全书》的影印过程展开,主要考察在新的印刷技术条件下,中外政府所投入的影印计划及相关行动,说明传统文化符号在国家国际格局中的生产与再生产,是"自塑"与"他塑"两方面力量交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陕西档案》2014,(4):1-1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强调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共同承载着人类社会的文明。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一个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和文化意识,是维护文化主权和文化身份的基本依据。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深层次文化基因,它是中华民族的魂与根。  相似文献   

10.
古典也流行     
张秀梅 《数字图书馆论坛》2006,(12):F0002-F0002
悠悠岁月,中华民族创造了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然而千百年来这些蕴涵中华民族特有精神价值、思维方式和丰富想象力的智慧结晶在战乱中被梦毁丢失,也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而成为尘封的记忆。当今天我们面对三岁顽童琅琅上口的“诵经”活动中一幅幅充满稚气的面孔时,不禁感慨自己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缺失一代的残缺和遗憾!  相似文献   

11.
刘业焱 《档案天地》2020,(12):59-60
传统村落是指村落形成较早,拥有较丰富的文化与自然资源,具有一定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经济、社会价值,应予以保护的村落。传统村落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维系着华夏子孙文化认同的纽带,是农耕文明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传统村落作为文化遗产,体现了文化多样性的重要元素,已逐渐形成一门保护领域中的研究专业。  相似文献   

12.
周以洲 《大观周刊》2012,(32):88-89
在我国各地,以旱船、高跷、花车、跑驴以及快板、表演唱、地方戏等土色土香的文艺表演形式均属乡土文化范畴,这也是中华民族代代传承下来的极其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人们在长期的劳动和娱乐中不断发现、提高、凝练出来的精神产品;是净化心灵、愉悦身心的重要载体。特别是在一些重大节庆活动中,敲上一段铿锵锣鼓,来上一台精彩表演.可以起到烘托气氛、寓教于乐的积极作用。然而对于一些地方干部来说,乡土文化不仅很难GDP挂钩,  相似文献   

13.
民族精神深刻影响民族行为,是民族竞争力的基础。经典是人类优秀精神的载体,在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给人以启迪。深刻认识经典阅读的作用,对民族精神的形成,尤其是对中华民族的竞争力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媒体十分关注民生新闻报道。就业、教育、分配、社保、稳定等现实民生问题常常见诸报端。其实,百姓文化精神层面上的民生问题也值得新闻媒体关注。  相似文献   

15.
田媛媛 《新闻世界》2013,(2):136-137
随着社会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广大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日益迫切。面对新形势,社会群众文化事业必须与时俱进,继续坚持“立足阵地、面向群众、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工作思路,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重点,开展多层次、多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满足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促进群众文化事业健康稳步地发展。而做为社会公益性机构的基层文化馆、站,是群众性文化活动的“龙头兵”,更是任重而道远。如何加强专业和业余的文化骨干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各类文化活动的质量?如何将馆办活动与社会性的群众文化活动有机地融为一体、使之更具广泛性和持久性?如何以新视角和新手段挖掘整理民间传统文化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并弘扬地方特色文化?如此等等,都给基层文化馆、站提出了新要求、新课题和新任务。由此,仅就本地区及笔者的工作实践,谈几点个人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读者是图书馆服务的主要对象,图书馆传递科学技术情报的职能、开展社会教育的职能、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职能、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的职能,都是通过读者  相似文献   

17.
2020农历庚子新春,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节日的喜庆气氛。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形势,宁夏全区各级公共图书馆严格贯彻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工作要求,实施临时闭馆措施,暂停到馆读者服务和展览、讲座等各项读者活动。临时闭馆期间,免除外借文献逾期费用。虽然馆区服务停止了,但各图书馆积极创新服务方式,利用互联网开展各类线上文化惠民活动,做到闭馆不“歇业”,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疫情期间的精神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18.
陈方 《大观周刊》2012,(12):I0001-I0001
四月的乡村中国多少弥漫着一些忧伤,清明来临,祭奠、缅怀、追思、感恩……发轫于悠远历史深处的清明文化,饱含着国人对生死的哲学思考,成为我们精神生活中弥足珍贵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奥运图书出版的观察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诞生百多年来,曾经苦难深重、积贫积弱的中华民族一直期盼的百年梦想即将实现--2008年8月8日,第29届奥运会即将在北京召开.  相似文献   

20.
作者师从沈从文、宿白,是当今历史和考古学界的权威大家。本书以渊博的知识底蕴、晓畅的文笔,把五千年辉煌的中国古代物质文化成就系统总结阐释,复原岁月侵蚀下生活场景的脉络变迁,不仅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与时代意义,而且对普通大众读者也有着极为可贵的普及价值。作者亲绘的数百幅线图、精美的装帧更为本书增添了收藏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