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书法档案是书法活动的历史资料,是传承中华文明、进行书法创作的宝贵资料。本文在阐述书法创作及其特点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书法文化的文化价值与教育功效,阐明了书法档案的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书法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并涌现了许多书法大家。其中在宋代出现了四位杰出的书法大家,代表了宋代书法艺术的最高水平,他们是米芾、苏轼、黄庭坚、蔡襄,并称"宋四家"。之所以这样排列,恐怕是以书法影响大小来论,如果按时间顺序排,蔡襄无疑是米芾、苏轼、黄庭坚的前辈。其中米芾书法以超逸取胜,苏轼书法以气势取胜,黄庭坚书法以诗境取胜,蔡襄书法以古趣取胜。  相似文献   

3.
《收藏界》2012,(8):128-129
赵朴初的诗词、书法在艺术界闻名遐迩,尤其书法影响力非同一般,在海内外享有盛誉。诗词促进书法、书法也需有扎实的文学功底,赵朴初具有丰富的佛教文化思想,其佛学文化是多数学者和书家不具备的。在中国书法史上虽然出现了高僧和名居士书法大  相似文献   

4.
《收藏》2020,(10)
正书法是一门艺术,属于精神层面的范畴。相对来说只是个小圈子,在实用书写趋于式微的今天尤为如此。奢想天下人都来"书法",似全都当和尚谁来种地呢?所以圈内人看书法还是应当客观些。首先,书法就是书法。事物有区别,是因为属性异。事物有苟同,是因为相互之间有联系。书法有自身属性,这种属性决定书法是书法而不是绘画。在继承前提下创新,创新才是有效的,才有意义和价值。书法与相关事物在联系上往往有一个模糊边际,边际相切,缘于吸纳与融合。书法与画国画笔墨纸砚通用,用笔方法、线质线性也颇多相通处,  相似文献   

5.
寇克让 《收藏》2016,(10):36-43
当代书法十分活跃,异彩纷呈、热闹非凡。对于具备辨别能力的专门研究者,这无疑是一个黄金时期,而一般人很容易无所适从,不知所措。为此,出版社约我写本书法学习的指导书,这就是去年以来收到不小反响的《书法没有秘密》。  相似文献   

6.
《体育世界》2014,(12):F0002-F0002
梁新云,又名梁兴荣,男,陕西宁强人,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后入南京艺术学院进修书法专业。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书法院副院长、长安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特聘教授。书法作品入选全国第六届书法篆刻展、全国第六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全国第二届楹联书法展、全国第七届书法篆刻展、全国第八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参加陕西智性书写双年展。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展获“全国奖”、入全国第二届扇面书法展、入编《20世纪陕西书法篆刻集》、《20世纪陕西书法简史》、《百年陕西文艺经典》、《陕西中青年书法家作品收藏提名展》。  相似文献   

7.
陈智 《收藏界》2012,(4):143-143
近几年李斌枞先生的音乐书法在书法界掀起了一股热潮,我想这是当代书法新思路的何益尝试,也是比较成功的艺术试验。 当代书法在全面的传统同归之中,更为关沣的是技法和气息的泥古,这是一种当代风尚。然而我们纵观历代的书家圣手,能领风骚者往往有两类:其一就是有大才而开山立派者;其二就是另辟蹊径,借鉴融合相关艺术形式,别开生面者。前者如下、颇、苏、黄;后者则如太白、怀素、八大、  相似文献   

8.
陈儒斌 《收藏》2014,(10):154-159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不久前举办的美籍华裔企业家杨致远夫妇收藏中国古代书法展览——法迹:观远山庄珍藏书法选是中国书法在美国十多年沉寂之后的一次高调亮相。大都会博物馆上一次举办中国书法展览是2000年9月至2001年1月,题为"The Embodied Image:Chinese Calligraphy from the,John B.Elliott Collection".转身成为收藏家的杨致远,还是保持他一贯的低调风格。没有出席大都会博物馆展览开幕的媒体预展活动。  相似文献   

9.
陈儒斌 《收藏》2014,(19):154-159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不久前举办的美籍华裔企业家杨致远夫妇收藏中国古代书法展览——法迹:观远山庄珍藏书法选是中国书法在美国十多年沉寂之后的一次高调亮相。大都会博物馆上一次举办中国书法展览是2000年9月至2001年1月,题为“The Embodied Image:Chinese Calligraphy from the,John B.Elliott Collection”.转身成为收藏家的杨致远,还是保持他一贯的低调风格。没有出席大都会博物馆展览开幕的媒体预展活动。  相似文献   

10.
黄蔚 《收藏界》2010,(1):87-89
徐悲鸿在艺术创作上多才多艺,绘画与书法均有建树。但长期以来,人们对徐悲鸿在艺术上的定位首先是画家,尤其是奔马,几乎演化成徐悲鸿绘画的代表性符号。由于画名卓著,虽然徐悲鸿在书法上亦有相当的造诣,可书名被画名所掩,并不太为人所知所重,对他书法的研究甚少。  相似文献   

11.
中国书法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它的艺术魅力是通过富有弹性的毛笔表现汉字的各种造型,抒发作者的性情而产生的。两千多年前,书法就装饰在陶器上,经过历代匠师的艺术耕耘,陶瓷书法装饰创意新颖,形式多样,给人以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12.
《收藏》2018,(12):54-57
书法是一门抽象艺术,其鉴定、鉴赏是有门槛的,不仅需要丰富的经验作为支撑,掌握足够的书法理论,还要动手实践。书法家寇克让在新书《条条大路通书法》中对鉴赏问题有所涉及,本刊也就此采访了寇克让先生,希望通过更为细致的剖析为读者提供一些可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赵祖雄 《武当》2015,(1):32
太极拳与书法,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瑰宝,是各具艺术魅力的不同表现形式。实践证明,把太极拳同书法结合起来一齐习练,能取得最佳的养生效果。从太极拳和书法的起源而言,太极拳始于明末清初,后来逐渐形成了陈、杨、吴、武、孙等流派。太极拳融汇武术、易经和中医经络学于一体,兼具技击与养生两大功能,是我中华武库的一大瑰宝。而书法也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经过了上千年的发展演变,生生不息,也逐渐形成了篆、隶、楷、行、  相似文献   

14.
气功与书法     
书法是我国历史悠久的线条艺术,从秦汉的甲骨文到篆隶、章草、行书,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气功则是几千年来人们作为强身健体的一种养身法。将气功用于书法,可谓源远流长。唐代大书法家徐洗曾曰:“气贯全身,意在笔端,”宋朝的苏轼,元朝的赵孟頫,他们也都讲究意在笔先,体现了书法必须要入意境,意到法随。随着书法艺术的继承和发展,气功运用于书法也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实践证明,气功用于书法,对于练气功为主的同志,即能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又可学到一手很好的书法;对以学书法为主的同志,结合气功,以书写入境,增加笔力,久而久之,力透纸背,正可谓有入木三分之感。在这一点上我颇有感受。我从小喜爱书法,六岁习书,也曾泛临过颜、柳、欧、赵体。后在上海同济大学念书期间,受教于著名书法家沈尹默先生五年之久,特别是近二十年来,在摸索把气功运用于书法上,坚持不懈,收到了良好  相似文献   

15.
赵长青 《收藏界》2012,(10):143
李斌权简介李斌权,1965年生,籍贯山西,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艺术发展中心主任。他长期致力于书法与音乐结合的研究、创作,希望通过书法音乐会的形式,向世界传播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书法艺术,被评论者认为是"中国音乐书法第一人"、"第一位走进维也纳金色大厅的中国书法家"。  相似文献   

16.
叶辉 《收藏》2012,(2):94-95
谈起当代书法,"中原书风"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作为书法重镇,河南的"中原书风"曾经横扫全国,中国书协现任主席张海就来自河南书协。不过,让人奇怪的是,在收藏市场上,河南书法家近年的市场影响力却越来越小,与河南书法在全国书坛的位置极不匹配,这究竟是怎么了?  相似文献   

17.
《收藏界》2012,(11):142
李斌权,1965年生,籍贯山西,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艺术发展中心主任,中国音乐书法的倡导者和奠基人。被誉为中国音乐书法的先行者与创造者,也是打通音乐与书法节律的成功实践者。作品先后在保利、瀚海、荣宝、传是等各大拍卖公司拍卖,被奥地利、美国、英国、日本、香港、台湾等海内外团体和个人广泛收藏、反响强烈。  相似文献   

18.
张建强 《收藏》2010,(7):90-91
2009年是书法大家于右任先生诞辰130周年,早年林语堂曾叹:“当代书法家中,当推于右任先生的书品为最好模范,于先生有今日之地位,也半赖于他书法的盛名。”此言不虚。品读右老的书作,我们每每感受到其书中弥漫的那股天地正气!  相似文献   

19.
曹淦源 《收藏界》2011,(2):92-96
文徵明书法以清雅俊秀的风格享誉书坛。平常其大字行楷均用黄庭坚笔意,这是我们熟知的文氏书法"显"露的一面,偶尔也纯用苏轼笔法的书体,是其内蕴"隐"藏的一面。关于文徵明书法之"苏"体"隐"而"黄"体"显"的两面,向来很少有人关注,特作短文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王永贵 《收藏界》2012,(8):90-94
这篇文章带有点"书法绝学"揭秘的味道,透过王献之《洛神赋》"玉版十三行",揭示一下魏晋书法奥秘,顺便领大家看一看王献之"徒子徒孙"们的伟大"业绩"。王羲之和王献之的书法区别在于:王羲之笔法"内",王献之笔法"外拓"。这是破解王羲之和王献之笔法基因的关键,也是管窥王羲之家族的"独门秘笈"的唯一通道。在了解王献之小楷的特征之前,我们先厘定这两个书法术语。在古代书论中,在谈到二圣之间的区别时,总说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