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为实现具有鲜明中国民族特色和时代精神,具有国际知名、国内一流水平的高等音乐学府的发展目标,近年来,学校党委高度重视人才建设工作,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人事人才工作创新。学校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的方针,提出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坚持“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党政管理干部、专业技术人才两支队伍一起抓”的人才建设思路,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提升人才队伍素质,为学校发展提供人才保证。  相似文献   

2.
郑向群 《课外阅读》2011,(4):11-12,32
高等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开展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自身建设、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以人为本做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以人的全面进步和发展为本,把学生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和中心,结合学生的志向、爱好、特长和合理需求进行关怀、引导和教育,以满足学生的需求、提高学生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品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确保高等学校为国家建设培养和输送各类人才的根本任务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3.
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高等学校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和人才观,树立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的观念,努力开发国外、国内两种教师资源,全力打造促进创新人才成长的软、硬环境,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高校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就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和以人才为本,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德育教育,树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坚持以教师为主体,强化教师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5.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是新时期高等学校发展的必然趋势。坚持以人为本,首先以教师为本,走人才强校之路:坚持以人为本,还应坚持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要正确处理好以人为本与规章制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玉珍 《江苏高教》2007,(6):133-134
教师是学校的办学主体,师资队伍建设是学校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的保证,也是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针对目前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作者提出坚持以教师为本,进一步强化教师的主体地位;加强师德建设,树立教师良好的人格形象;引进与培养相结合,促进教师队伍结构的协调发展;建立良性机制,优化教师成才的环境等对策.  相似文献   

7.
准确把握学校定位 推动学校全面快速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高等教育蓬勃发展的形势,高等学校的定位这个作为对高等学校的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问题,越来越迫切地凸现出来,受到高等学校的举办者和管理者的高度关注。准确把握学校定位,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改革促发展,高等学校才能不断增强学校的生机、活力与核心竞争力,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一、找准学校定位是高等学校发展战略规划的核心内容办学定位是高校举办者和管理者关于大学办学目…  相似文献   

8.
我校自1983年创建以来,坚持以改革开放总揽全局,坚持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和实事求是的办学指导思想,积极建立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办学体制,使学校初步发展成为一所具有地方特点的,为地方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地方高等学校。 一、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深化教学改革 我校是一所地方高等职业学校,在办学服务面上,主要为连云港市培养人才。学校的发展与本地经济的发展戚戚相关,只有很好地为地方服务,培养本地急需的人才,才能得到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支持,学校才能更好地发展。因此,我们从学校  相似文献   

9.
提高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教学改革最核心的任务,而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是要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桂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在近年来的发展中,紧密围绕学校发展的战略目标,结合学校第二次党代会确立的"育人为本、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的战略理念,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契机,落实人才汇聚、人才激励、人才善用等措施,使得教师队伍的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同时,通过产学研和创新项目等教学实践,有力地提高了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世界教育信息》2006,(1):F0003-F0003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自1978年10月建校以来,经过28年的建设和发展,已经成为一所以工科为主体,管理、艺术学科为两翼的多科型高等学校,为上海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应用型的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为上海的两个文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近年来,学校以中外合作办学为途径,  相似文献   

11.
《湖北教育》2007,(12):F0002-F0002
湖大附小是一所武汉市办学水平先进学校。几年来,学校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办学思想,坚持"以德立校、质量强校、科研兴校、管理优校"的办学思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坚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实践的主体以及自我完善发  相似文献   

12.
大学理念是大学的灵魂与核心,对于大学的建设发展起着重要的价值导向、群体凝聚、规范约束、心理建构、社会辐射等功能。科学发展观是发展的普遍规律,是高等学校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重要保证。高等学校要以科学发展观的视角来审视大学理念,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发展理念,以师生为本的管理理念,质量第一的教育理念,特色强校的办学理念,以先进的理念引领学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思想,而不是以学校为本办学。"以人为本"办学就是坚持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本,充分突出师生员工在学校的主体地位,把调动师生的工作和学习积极性、  相似文献   

14.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积极构建和谐校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大学和谐校园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以人为本作为高等教育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内核,贯穿在高等教育的方方面面。以人为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校办学以人才为本,教师是主体。二是学校教育以学生为本,学生是主体。建设和谐校园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5.
《湖北教育》2009,(3):4-6
高等学校深入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在解放思想中转变观念。更新思路,务实创新,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面对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新形势与新要求,武汉科技大学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质量求生存,学术上水平,特色显优势,创新促发展”的办学思路,坚持“育人为本,质量立校”的办学理念,在学校改革发展中,紧抓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及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工作,用发展凝聚人心,用发展开创新局面,用发展增强核心竞争力,不断促进学校又好又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16.
校园文化是学校师生员工的课外文化活动,是学校长期形成并为全体人员所认同的校园精神以及培养这种精神所需要的文化环境的总合。"阵地化",就是加强阵地建设,形成阵地依托,建设和确立一批可持续利用的工作阵地。高等学校是施行高等教育的机构,首要任务是育人,通过育人来为政治、经济、社会等服务。保持和发展校园文化的先进性,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创新和特色,是实现"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工程"阵地化的有效途径;建设先进的校园文化,实现"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工程"阵地化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论述了高等学校教育环境建设中学校环境与社会环境、环境与养成教育和思想教育、环境与主体实践等几个关系问题,并就要不要坚持和如何坚持学校环境的先进性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全国知名的中小学培养目标的价值分析,结果发现:学校制定的培养目标体现了全面发展以及品德和创新能力发展的要求,但基础性、阶段性和学校特性不够突出;学校培养目标体现了为国家政治经济利益服务的工具主义价值和为社会人才选拔和分层服务的精英主义价值,与教育改革纲要提出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价值相冲突,不利于国家发展和学生身心发展.因此,应坚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基础,不主张培养“偏才”、“怪才”;应坚持反映中小学的基础性,学生的发展性、未完成性和差异性的要求;学校培养目标的价值创新应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目的和出发点.  相似文献   

19.
嘉兴学院地处“长三角”地域中心的浙江省嘉兴市。学校自2000年3月联合升本以来,把“建设成为一所以本科教育为主体,多学科协调发展、办学质量较高、办学特色鲜明的地方性综合大学”作为目标,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兴校、科研强校”的发展观,坚持“办学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人才培养以  相似文献   

20.
校园文化是学校师生员工的课外文化活动,是学校长期形成并为全体人员所认同的校园精神以及培养这种精神所需要的文化环境的总合."阵地化",就是加强阵地建设,形成阵地依托,建设和确立一批可持续利用的工作阵地.高等学校是施行高等教育的机构,首要任务是育人,通过育人来为政治、经济、社会等服务.保持和发展校园文化的先进性,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创新和特色,是实现"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工程"阵地化的有效途径;建设先进的校园文化,实现"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工程"阵地化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