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程业清 《科教文汇》2009,(27):270-270
本文对海子的著名诗歌作品《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进行了解读和翻译,并就翻译过程中的选词问题进行了解释说明。  相似文献   

2.
正"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源自诗人海子1989年创作的抒情名篇《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一名句现在几乎成为幸福生活的代名词。有或住在一所面朝大海的房子,海天一色,春花绚烂,心里充盈着"幸福的闪电",这是无数人的梦想。笔者的个人经验是,要想美梦成真,在大陆,你可以选择去三亚、厦门;在台湾,首选是位于台湾本岛最南端的垦丁。  相似文献   

3.
乐生 《世界发明》2010,(10):94-94
音乐最能表达人的心情,比一切艺术形式都表达的更深刻——当然,如果这音乐配上了诗歌,就能触摸到人心最柔软的地方  相似文献   

4.
昔日,当人们漫步于旅游胜地英国北海之滨时,扬帆在海面上无数只白色的渔舟,像一把散落的白色珍珠点缀在海面上。在岸边,渔民们将卸下捕捞到的堆积如山的鱼虾和蛤蜊,就地在这些渔场销售。有几艘救生艇在不远的海面上穿梭游弋。成群的海鸥在空中翩翩起舞,不时发出尖细的鸣叫。海浪在随风起舞,亲吻着蓝天、海滩,向人们亲切微笑着……  相似文献   

5.
《科学大众》2011,(3):26-27
"睡得好香啊!"太阳高高升起,大胡子揉了揉惺忪的眼睛便起床了。看到还在船舱沉睡的披风和黄尾鸲,他想起了昨晚的事情,大胡子穿好衣服走到船舱外面。不过这是怎么回事?原本在港口的渔船漂在了大海中间。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的科研界,有这样一个从事基础科学研究的群体。他们默默无闻,却在自己的领域钻得很深;他们不夸夸其谈,却是我们国家真正的栋梁;他们用他们艰苦的奉献,筑牢了我国科技的基石;他们不图名利,却是我们未来的希望。  相似文献   

7.
商伟凡 《百科知识》2011,(23):57-59
在防川“一眼望三国”——图们江右侧属朝鲜,跨江铁路大桥为朝、俄所有;左侧远处及左下湖,泊属俄罗斯;近处灰白色建筑物处于我国珲春领土南端;图们江远去尽头即日本海。  相似文献   

8.
宫乃斌 《百科知识》2010,(18):24-26
如果说潮汐是大海的呼吸、海流是大海的血脉、波浪是大海的喧闹,涡旋便是大海的舞蹈——狂热旋转大步滑移的探戈。换言之,大海的涡旋正如原始野性的探戈,是一股圆柱状水团恐怖、疯狂的旋转,能量巨大、有排山倒海之势。自古以来,卷入旋涡就被人们视为灭顶之灾。  相似文献   

9.
对于《雅典的泰门》的传统解读主要侧重于讨论该剧的未完成性、其语言风格,缺乏戏剧紧张冲突和对主人公内心的深层探索等方面,但是如果从弗洛伊德视角来解读该剧可以为欣赏理解该悲剧提供一全新角度。如果从弗洛伊德视角来看,我们可以认为是泰门的死亡本能促使泰门走向自我毁灭。在剧中的后半部分泰门心灵的死亡本能淹没了其生命本能,其外在表现在于泰门的泰门的穴居、恶毒咒骂人类、自虐和他虐以及最后的自杀。  相似文献   

10.
这绿色的爪子是什么?它不是树枝,也不是鸟爪,而是世界第四大河密西西比河的河口三角洲时间、气候和人类活动都会改变河流三角洲的形状,在过去的1万年中,密西西比河入海口在320千米范围的海岸线上不断变向,并向大海深处延伸,图中伸向左下方的河道是最近30年才形成的。  相似文献   

11.
顾芸 《科教文汇》2014,(34):113-114
马克·吐温在其名著《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运用了大量的死亡意象。通过这些意象,马克·吐温表达了他对当时美国社会的痛恨,希望它能随着死亡逝去。但从另一方面看,死亡又意味着重生,因此,这些死亡意象同时也表达了马克·吐温对新社会、新理想的追求。然而,面对当时特定的社会环境,马克·吐温虽然表达了他的愿望,但是这个愿望是否能够实现,他对此也陷入了矛盾和迷惘之中。  相似文献   

12.
汪迎春 《科教文汇》2007,(7X):160-160
弗兰纳里奥康纳的《好人难寻》是评论家们的宠儿。有的评论侧重文中的艺术特色,如怪诞,诙谐等。有的评论从奥康纳关注的暴力出发,揭示作者的独特视角。本文作者认为,暴力,死亡在奥康纳的笔下通过冷峻,诙谐的笔调令人震惊,二者统一与宗教救赎,反映了奥康纳对人生和社会和宗教的独特理解。  相似文献   

13.
陈育和  孟伟 《知识窗》2008,(1):49-49
目前企鹅在世界上共有16种,而且都是生活在南半球.如:南极、澳大利亚、新西兰、南美洲和南部非洲等地方。其实,在北半球也曾生活着一种不能飞的大型海鸟,其形态和企鹅十分相似,它就是已经灭绝的大海雀。  相似文献   

14.
郑少敏 《知识窗》2013,(3):18-19
王尔德的小说《道连·葛雷的画像》是一个充满死亡的道德故事,死亡是肉体生命的结束,同时也意味着灵魂的重生。本文对王尔德小说中出现的死亡类型——新生性死亡进行分析,从宗教的角度阐释死亡的内涵,以此探索作者独特的死亡叙事方式,并对作者特有的死亡观及死亡的功能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5.
罗强 《知识窗》2013,(1):18-19
王尔德的小说《道连·葛雷的画像》是一个充满死亡的道德故事,死亡是肉体生命的结束,同时也意味着灵魂的重生。本文对王尔德小说中出现的死亡类型——新生性死亡进行分析,从宗教的角度阐释死亡的内涵,以此探索作者独特的死亡叙事方式,并对作者特有的死亡观及死亡的功能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6.
弗兰纳里·奥康纳的《好人难寻》是评论家们的宠儿.有的评论侧重文中的艺术特色,如怪诞,诙谐等.有的评论从奥康纳关注的暴力出发,揭示作者的独特视角.本文作者认为,暴力,死亡在奥康纳的笔下通过冷峻,诙谐的笔调令人震惊,二者统一与宗教救赎,反映了奥康纳对人生和社会和宗教的独特理解.  相似文献   

17.
小平同志是新中国开国元勋级的人物,无论是抗日战争时期还是在解放战争中,他都立下了赫赫战功;20世纪60年代初,他不辱使命两次率代表团舌战“老大哥”,使得赫鲁晓夫不得不折服“这位小个子团长的厉害”;作为粉碎“四人帮”后的第二代中国革命航船的核心人物,以史无前例的胆魄,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使得中国人民真正开始奔向小康的富足之路;“一国两制”收港澳回归,也是这位领袖人物的晚年大功。  相似文献   

18.
《伊豆舞女》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成名作品,该作品运用西方现代派顿悟理论,其中蕴含着日本民族独特的审美趣味,运用高超的艺术手法,通过敏锐的感知力将瞬间的美定格为永恒的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19.
姚瑶 《科教文汇》2012,(28):70-70
余华在《活着》里通过一次又一次对死亡的描述,突出了“活着”的艰难,也表达出了他对“活着”的理解。本文通过品读《活着》,试图探析余华创作从“先锋”走向“现实主义”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永别了,武器》是美国著名小说家海明威表现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主要代表作。作为小说的女主角,凯瑟琳·巴克莉不仅温柔漂亮,聪明勇敢,而且对爱情忠贞不渝,为了爱情能克服各种危险和困难。本文通过对凯瑟琳的简要分析,尤其是对其爱情观的剖析,展示出海明威笔下最温柔,最善良,最浪漫而勇敢的女性形象,并通过这一形象的悲惨命运表现了《永别了,武器》的反战性,揭示了海明威对摧毁人们幸福的战争的厌恶和控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