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田淑琴 《家教指南》2003,(12):13-15
家长会是家长了解孩子的一个重要窗口,很被家长重视。有的家长借孩子的光受到表扬,自然沾沾自喜;而有的受了孩子的“株连”,被班主任委婉批评一顿,回家免不了要大发其火。上述两种情况都不足取。那么,正确的做法应该如何呢?下面这位母亲的经历很值得我们深思。王女士的女儿小新,中考只有281分!不必说上重点,恐怕普通中学的校门也很难迈进。为此,母女间处于一种“冷战状态”。当她们的目光相遇时,小新的头马上会扭过去。王女士开始了痛苦地思考:什么时候、什么原因,母女间形成了如此深的隔阂呢?!她在女儿书桌的抽屉里,发现了一个一个用小刀刻…  相似文献   

3.
宗玉良  周利 《山东教育》2003,(36):43-43
“让孩子像野花一样自然成长”,这是我国著名文学家冰心老人说的一句话,是她在儿童教育上的一个观点。我认为这一观点很重要,儿童的早期教育就是要让孩子自由地活动,使其身心在活动中自由地发展。当儿子两岁左右时,特别喜欢玩水,一玩就是几个小时,弄得卫生间里全是水,身上的衣服也是湿漉漉的,这时,我没有大声呵斥他,而是和他一起玩,既然他喜欢玩水,何不因势利导,让他洗洗自己的小手帕?儿子对于妈妈的建议,欣然接受。我教他怎样打肥皂,怎样搓,孩子便迫不及待地自己动手洗起来,洗得还挺好。当到了夏天,酷热难当,孩子无法进行室外活动时,我就给…  相似文献   

4.
阿东 《家教指南》2004,(7):62-63
当今时代的“育儿咨询室”里,有许多家长坐在心理医生面前,向专家询问一个合理育儿方面的实际问题,那就是应该怎样对待幼小孩子学习电脑并且沉迷于上网聊天的行为表现。心理医生的回答也不是直接的点头肯定或摇头否定,而是给出了如下的解释。在跨入新世纪的今天,电脑操作及其网络信息己成为人类介入知识、相互沟通和了解世态的重要媒体。因此,每一个孩子都会或多或少地接触到电脑。由于电脑的内容非常广泛,而孩子最关注的就是各种电子游戏和网上娱乐,无疑会对他(她)的心态发展起到一定的影响。我国已进入小康的城乡地区都掀起了学习电脑的热…  相似文献   

5.
有一句教育名言:要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抬起头来”,意味着对自己、对未来、对所要做的事情充满信心。任何一个人,当他昂首挺胸、大步前进的时候,在他的心里有诸多的潜台词——“我能行”、“我的目标一定能达到”、“我会干得很好的”、“小小的挫折对我来说不算什么”……假如孩子都有这样的心态,那么他就会充满着安全感、满足感和快乐感。  相似文献   

6.
陶行知在校园看到男生王友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男生,当即斥止了他,并令他放学时到校长室去。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王友已经等在门口准备挨训了。可一见面,陶行知却掏出一块糖果送给他,并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王友惊疑地接过糖果。随之,陶行知又掏出了一块糖果放到他手里,说:“这块糖果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不让你打人时你立即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我应该奖你。”王友更惊疑了,他眼睛睁得大大的。  相似文献   

7.
于华  黄少云 《现代家教》2003,(12):14-14
对许多人来说,交朋友的能力,是从幼年时培养起来的。有些孩子交朋友有困难,但是,只要给他们适当的引导和帮助,情形就会改变。尽管你不能自始至终地控制孩子社交生活的全过程,但可以适当鼓励和帮助他们交朋友。要亲自参与。做父母的通常易犯的错误是,认为孩子们会自然而然地自己找到朋友。一位心理学家说:“如果一个孩子不是经常与别的孩子保持接触,那么,友谊就不可能  相似文献   

8.
李冰 《幼儿教育》2001,(11):40-40
每天晚上临睡前,我都要和宝贝女儿说几句母女间的“悄悄话”,然后和孩子一同进入甜蜜的梦乡。然而有一天晚上,女儿与我的一段对话却让我沉思了许久。那天晚上临睡前,我俯身逗问身旁的宝贝女儿:“让我看看,你是不是妈妈的好宝贝?”孩子立即娇声应道:“是!是!”接着她也爬起来,俯看着我说:“你是不是我的好妈妈呀?”孩子的这一问也许只是对我的问话的简单模仿,但我还是愣住了,  相似文献   

9.
一种良好的习惯是培养出来的,而不是生来就有的,它是在人的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我的女儿陈皓楠同学,就养成了热爱劳动的好习惯,我的体会是: 培养孩子爱劳动的兴趣 一天晚上,我回家做饭,一个人忙得团团转,就对楠楠说:“你去帮妈妈把黄瓜切一下好吗?”她睁大眼睛问我:“妈妈,把黄瓜切成什么样子的?”我笑着对她说:“顺刀切成圆圆的,薄薄的,像太阳一样圆,看看楠楠能切出多少个太阳。”她拿着刀一片一片地切,非常仔细。切完后,  相似文献   

10.
近日,笔在采访中发现了一些围绕孩子与家长的新问题:爱动脑筋的孩子不知为何少了,他们在刺激性极强的游戏机旁十分来“劲”,而对开动脑筋的小问题却毫无兴趣;一些特殊家庭的孩子,因其特殊而被家长管得连一点信心都没有;所谓的“乖孩子”是否需要引导。很凑巧,这些话题不约而同地出现在采访本上,于是有了如下的记录,整理出来供家长一阅。  相似文献   

11.
5岁的莎莎在公园里玩.妈妈在一旁看着她。莎莎问:“我可以不可以坐秋千?”“如果你喜欢就玩吧,但让我拉着你的手。”莎莎站起来拉着妈妈的手.妈妈又说:“我们要非常小心.从后面绕过.这样我们不会被别的秋千碰伤。”莎莎坐到秋千上.妈妈说:“我来推你。坐好了,抓紧。”玩了一会几.莎莎说:“能不能让我自己来?”“不行,那样你会掉下来的,”  相似文献   

12.
缤纷的世界对孩子来讲是丰富多彩而又充满着疑问,这恰恰也是引导孩子发展提高的动力之源,因为孩子通过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会提出各种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较为复杂的思维过程,是经过分析与综合、比较与类比的过  相似文献   

13.
江南 《陕西教育》2005,(8):32-32
当孩子做了一件好事,家长往往会奖励他们,这样做。空间利弊如何?  相似文献   

14.
每当女儿参加市中学生作竞赛多次获奖时,每当女儿的章发表在报刊、杂志上时,尤其是她经过多少次投稿失败,她的力作变成铅字刊登在颇具读影响的《名人传记》中时,我喜在眉梢。  相似文献   

15.
16.
那年我和前夫离婚时,女儿才8岁。法院受理我们的离婚案后,法官来到我家做我的思想工作。刚好女儿在家,我让女儿先出去玩。可当我送法官出门时,却发现女儿一直站在门外听我们谈话。当女儿明白她只能跟父亲或母亲一人生  相似文献   

17.
18.
19.
李玉梅 《陕西教育》2005,(10):43-43
曹某,男孩,十二岁.小学五年级.由其父母带来咨询其母陈述:曾某是个乖孩子.活泼好动,反应敏捷。身体比同龄的小弦健壮.上三四年级的时候学习还不错.可是到了五年缀就不学习了.考试卷只填姓名.不答题。老师反映他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说话不连贯.回答问题也结结巴巴的.甚至上课期间离开教室.  相似文献   

20.
殷姿 《家教指南》2006,(1):15-17
从“笨”死的梭子鱼到“越学越笨”的孩子 科学家把一条梭子鱼放进一个有许多小鱼的水池里,任何时候梭子鱼饿了,只要张张嘴,把小鱼吞进去就行了。过了一段时间,科学家用一个玻璃瓶罩住了梭子鱼,小鱼在瓶子外面游来游去,梭子鱼就迎上去,但每次都撞在了瓶壁上。慢慢地,梭子鱼的冲撞越来越少,最后,它完全绝望了,放弃了捕食小鱼的所有努力。这时,科学家取走了套住它的瓶子,备受打击的梭子鱼沉到了池底,一动也不动了。无论有多少小鱼在它的身边甚至嘴边游来游去,它都不会再张张嘴。最后,这条可怜的梭子鱼就这么活活饿死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