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兰台世界》2013,(Z4):14-15
<正>我人生中的第一张相片,不是在照相馆拍摄的,而是在家乡的一所小学校,因爷爷是那所小学的校长,年幼的我经常去校园里玩耍。当别人问我长大了要干什么,我总会毫不犹豫地说,我要当老师。怀揣着这一梦想,高考填报志愿时,我毅然地报考了师范院校。然而,谁也没有想到,大学毕业后,我没有站在讲台而来到了兰台。人生就是这样,充满着诸多的可能性与未知性,也许就在一念之间,行走的轨迹就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2.
(三等奖)人生需要梦想,没有梦想的人生就像一艘没有帆的船;人生需要梦想,没有梦想的人生就像一副没有色彩的画;人生需要梦想,没有梦想的人生就无法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13亿中国人有一个共同的"中国梦",那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我,作为一个兰台人,我也有我的"兰台梦"。我梦想着,宽敞明亮、现代化的档案  相似文献   

3.
正我已经活了一辈子,人生一世,为的是什么呢?我要探索人生的价值。——走到人生边上我正站在人生的边缘边缘上,向后看看,也向前看看。向后看,我已经活了一辈子,人生一世,为的是什么呢?我要探索人生的价值。向前看呢,我再往前去,就什么都没有了吗?当然,我的躯体火化了,没有了,我的灵魂呢?灵魂也没有了吗?有人说,灵魂来处来,去处去。哪儿来的?又回哪儿去呢?说这话的,是意味着灵魂是上帝给的,死了又回到上帝那儿去。可是上帝存在吗?灵魂不死吗?  相似文献   

4.
我的修养观     
梁衡 《传媒》2000,(9):48
在我的全部修养观中有两点时时警惕不松。一是惜时,二是尽力。人生苦短,在时间这种资源上,只有节流却再没有开源的可能。我们唯一能努力的就是拼命地去利用它。当记者的那几年,每到年初就自制一张大  相似文献   

5.
感悟人生     
我十四岁那年经乡亲介绍到开封《中国时报》工作.从那时起就立志要成为一名记者.当我的第一篇文章在报纸上刊登后,我捧着它流下了激动的热泪.我将这篇文章视为人生与事业的一份试卷.  相似文献   

6.
我在四川大学数学系读书的时候,幻想当一名数学家,毕业后却阴差阳错走上了新闻岗位。当我作为记者在基层马不停蹄地奔波采访,写出的通讯被选进中学语文课本的时候,组织上又调我去当编辑。整个80年代,我都是在编辑岗位上度过的。我这个人生就一股钻劲,要干就争取干好。开始主编言论专栏《巴蜀小议》,我就组织作者队伍,根据形势和各方面的材料确定出一批又一批题目向他们供应,然后将他们的稿件加工提炼,慢慢地,《巴蜀小议》有了生气,读者不断来信为它叫好。一次,我在同一位作者的交谈中发现了一个评论素材,便定下《台上他讲,台下讲他》的题目请作者  相似文献   

7.
我正站在人生的边缘边缘上,向后看看,也向前看看。向后看,我已经活了一辈子,人生一世,为的是什么呢?我要探索人生的价值。向前看呢,我再往前去,就什么都没有了吗?当然,我的躯体火化了,没有了,我的灵魂呢?灵魂也没有了吗?有人说,灵魂来处来,去处去。哪儿来的?又回哪儿去呢?说这话的,是意味着灵魂是上帝给的,死了又回到上帝那儿去。可是上帝存在吗?灵魂不死吗?  相似文献   

8.
卢虎 《出版参考》2010,(5):38-39
曾经有人问我:“在齐白石长达百年的人生经历中,他最重要的一段经历是什么?”我毫不犹豫地说:“衰年变法!”为什么这么肯定呢?因为没有衰年变法,就没有艺术巨匠齐白石;没有了齐白石,也就没有了我们今天谈论的齐白石的艺术;没有了齐白石的艺术,中国近代美术史必将改写。可见齐白石衰年变法之重要。  相似文献   

9.
人生,也许要面对无数次的选择,但能涉及影响人生道路或是奋斗目标的选择恐怕就为数不多了。然而,在我的一生中,仅仅围绕档案工作就已有了两次重大的选择。 当我在1983年成人高考时毅然选择档案专业的时候,当我怀揣着档案干部专修科的大专文凭并经深思熟虑后告诉亲人自己决定从事档案工作的时候,当  相似文献   

10.
IN语     
《大观周刊》2010,(34):11-11
上一天微博,得连看一周新闻联播才能缓过劲来,重拾人生信心。 生活可以将就,生活也可以讲究。 幸福不是你要到达的终点,而是一种旅行的态度。 我喜欢被人利用,如果没人利用我,我就一点价值的没有了。  相似文献   

11.
“我该怎么办?”我找不到活着的理由,我犹如一艘失去目标的船,漂泊在茫茫的海面上,海上风平浪静,而我却是那样难过。没有追求,没有理想的生活是麻木的,而我清楚地意识到了自己内心的麻木。直到有一天,我终于渐渐明白——人活着本来就没有意义,但我们可以给它立一个意义!当我给自己立下一个目标的时候,整个生命就变得活力四射——当我在为这个目标奋斗的时候,整个过程就变得万般精彩——仿佛那张张图纸、盒盒案卷,就是建筑师眼里的一栋栋高楼。其实付出与回报成正比,只有付出,才能得到回报。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要沉沦、抱怨……惟一要做的是:给…  相似文献   

12.
二十年前,当我还是一个扎着小辫、上小学四年级的黄毛丫头时,我的心灵深处便产生了人生第一个理想:长大后要去图书馆工作。为何我如此钟情于图书馆,只因我太喜爱读书了。妈妈对我的早期启蒙教育,使我在入学前就认了许多字,上学后我就开始独立阅读“大部头”了。那时,当同龄的孩子放学后尽情  相似文献   

13.
人生在少年时代总会做很多梦。少年我心,同样也有很多梦:长大以后要当工程师、园艺师……但我从来不会说要当教授,连做梦也不敢这样想。原因很简单,我只读到初中毕业,十六岁,就被“上山下乡”了,和十一位同命相连的同学一起,去全县最贫困、最闭塞的覆卮山大山深处一座小山村当知青。初中文化怎敢与大学、教授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4.
新闻与人生     
25年前,当我迈着稚气的步子走出家乡那个小山村时,怎么也没有想到今天会成为挑起南京军区新闻工作担子的一名处长。这个职位对我来说,犹如登上了当初可望而不可及的山峰。站在山上,回头看身后的脚步,我不止一次地问自己:是什么力量让我一步一步攀上人生的新高度?  相似文献   

15.
当我还是一个青年大学生的时候.报刊上曾刮起一阵讨论人生的意义与价值的微风.文章写了一些.议论也发表了一通。我看过一些文章.但自己并没有参加进去.原因是.有的文章不知所云.我看不懂。更重要的是.我认为这种讨论本身就无意义.无价值.不如实实在在地干几件事好。  相似文献   

16.
蒋剑翔 《军事记者》2009,(12):59-60
我17岁高中毕业去部队.这是人生的一个机遇.一个亮点。也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我读书时一向成绩很好,当班长,当团支书,当学校团委副书记,中学阶段就在省《湘江文艺》等刊物发表作品。我很喜欢读书,可高巾毕业了,书也读到头了。那时没大学可考.于是就一心想在写作方面发展一下.  相似文献   

17.
87岁高龄的文学巨匠巴金,新近为李存光选编的《巴金谈人生》一书写了一篇“前言”,全文如下: 1928年在巴黎,我对一位朋友说:“我只想活到40岁.”过了62年,我在回答家乡小学生的信中又说:“我愿意再活一次,重新学习,重新工作,让我的生命开花结果。”87岁的老人回顾过去,没有成功,也没有失败。我老老实实地走过了这一生,时而向前,时而后退,有时走得快,有时走得慢,无论是在生活中,或者在写作上,我都认真地对待自己。我欺骗过自己,也因此受到了惩罚。我不曾玩弄人生,也不曾美化人生。我思考,我探索,我追求。我终于明白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享受。  相似文献   

18.
要想当一名合格的记者,是要有奉献精神的。所谓奉献精神,即全身心地投入到新闻事业中去,不在乎名利,不在乎回报,不在乎条件。只要有了这种精神,干起工作,你就会感到浑身有使不完的劲,你也才能理解到人生的价值。 我从工作实践中深深体会到这一点。 我负责编辑“群众呼声”版,这个版的稿子多是舆论监督方面的内容,每篇稿子都要去认真核实,常常为了来信中的一句话,一个数字,要到发生新闻的现场去好几次。当然,下去调查,就没有那么好的条件了,首先它不像写篇颂扬人家的稿子,下去有吃有喝、有  相似文献   

19.
刊中报     
人生是一次长途旅行,一页页将时间的巨著翻阅。我们匆匆地走向风雪和梅花装饰的封底又走向柳绿桃红、芳草连天的封面。于是,我翻开2002年的第一页日历,就在心之弦上奏响了一串串亮丽、清纯的音符,把这春之声、心之声,书写在白雪覆盖的扉页上。人生之路,有许多路段是陡峭、崎岖的;人生之书,有许多章节是精彩迷人的;人生之歌,有许多欢快的行板,也有休止符。在这没有芳菲漫野,没有云霓飘闪的  相似文献   

20.
或许有人将我们悲哀地看作"小白鼠",但人生的每一步,何尝不是实验?而所有的经历,最终都会化成宝贵的人生财富,如果要明确指出,南科大所给予我的财富是什么,我想,是一种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有所付出的信念,一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概,以及在挫折中保持乐观和希望的勇气多年以后,当我白发苍苍,追忆青春岁月时,2011年一定会最先出现在我的脑海。这年3月,我的同窗们还在高中最后一学期里为那个即将到来的国考咬牙奋斗时,我选择了放弃高考,选择了一个遥远而陌生的南方城市,选择了一条没人走过的道路。我选择了南科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