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1 毫秒
1.
儒家心学一系的基本思想进路,在于寻求意识主体的落实,并最终在人的内在性上找到其确立的根基作为最高本体.这种本体不是一个现成的他者,而是一个敞开的,由人的直觉体悟、并由此而得以成立的.通过对<中庸>一文中的核心观念"诚"的考察,认为"诚"是<中庸>所建构的世界的奠基性观念,由此而形成的哲学体系成为儒家心学的理论雏形.  相似文献   

2.
陆九渊(1139-1193),字子静,号象山,江西金溪县青田村人,1172年登进士第,官至荆门军(今湖北当阳)知军。陆九渊是南宋著名的心学家。与集理学之大成者朱熹齐名。陆九渊的心学思想经过明代中期王阳明的发展,成为“陆王心学”,对我国封建社会后期的思想文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以陆九渊“心学”的当代价值为视点,作出自己的概括和论述。陆九渊“心学”内容深广,不仅对我国中世纪的历史发展产生过振聋发聩的作用,而且在今天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仍具有多方面的借鉴价值和意义,主要是:道德建设论价值;教育思想论价值;心能开发论价值;学术独创论价值;环境保护论价值。  相似文献   

3.
“阳明心学”在明中叶兴起,虽说是时代使然,传统文化的整合,但“阳明心学”大师王阳明个人之功亦不可低估。王阳明顺乎明中叶时代之需,胸怀做“圣贤”的大志,饱尝人世沧桑,凭借卓尔不群的天赋,以挑战传统的精神,博采众长,使中国传统儒学重获生机。  相似文献   

4.
陆九渊倡导的"六经注我"不是学界所普遍认为的那样属于一种文本诠释方法,而是一种为学的路径.陆九渊对"读书"、"格物"、"穷理"、"道德本心"诸问题的分析,透显了他力图使"尊德性"与"道问学"相统一的学术理路,而"六经注我"、"虽出古书,不敢尽信"、"发明本心"等命题以及"减担法"的提出,则表明了陆九渊心学诠释学的德性优先主义立场.  相似文献   

5.
在王阳明“心学”思想体系的形成发展过程中,“龙场悟道”是一个重要的转机,而处于下锦衣狱、谪龙场驿的忧患中,王阳明曾精心研读《周易》,并有不少抒论之作。本文对此展开论析,以探明王阳明“龙场悟道”中的《易》学因素。  相似文献   

6.
7.
徐渭放浪形骸,但其思想实则是外心而内儒的矛盾结合体。本文从阳明“心学”和儒学“出仕”的层面分析了徐渭的思想,指出了徐渭狂狷不羁的心灵下。其实体现了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王氏心学与传统儒学强烈碰撞的状态,而徐渭就是这样的大背景下产生的畸形人格代表。  相似文献   

8.
9.
新心学的文化哲学理论基础,即心物平行论、直觉体验论和自然的知行合一论.贺麟的理论体系既是儒家思想内在理论的现代性发展,又是兼采中西,特别是融会陆王心学与新黑格尔主义而自成一家之言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心学之“乐”与心理咨询指导关联甚密,一则体现在“乐”范畴与心理咨询目的的密切关系上;二则表现为它与心理咨询理论基点的相融相通;三则体现在它为心理咨询提供“知”、“行”方法论,对二者关系的研究有助于真正实现心理咨询的本土化,有利于构建我国心理咨询的新理论。  相似文献   

11.
12.
对百回本《西游记》主旨的探索,须从《西游记》成书历程所处的哲学背景、时代特征、社会氛围出发,结合对小说文本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进行具体分析。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明代阳明心学对《西游记》的成书有多维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14.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追求人生的繁盛感与幸福感.因此,发展和培育发乎个体内心的积极力量是符合人类本性的.阳明心学通过"知行合一"和"事上磨练"来"致良知",同样反映出深刻的积极心理学思想.通过对"知行合一"实现积极认同;"事上磨练"捕获心流体验的系统考察,可以进一步挖掘、阐发阳明心学中蕴含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思想,以期为建构中国特色的学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观及其思想基础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5.
明代心学     
《现代语文》2007,(10):127-127
宋陆九渊开创了心学学派,明王守仁继承发扬了陆九渊的心学思想,完成了心学体系,后人合称“陆王心学”。明中期以后,“心学”几乎取代程朱理学,在思想领域影响颇大。王守仁(1472—1529),明代哲学家,心学集大成者。字伯安,号阳明,浙江余姚人。著作由门人辑成《王文成公全书》。早期奉朱熹理学,转而出入佛老,后转向心学。[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王阳明是中国明朝著名的哲学家,其著名的哲学理论阳明心学作为一种社会思潮,不仅在当时风靡一时,而且影响后世.阳明心学对于当时人们的思想的解放起到了促进的作用,并通过对人的思想的影响进而对文学的创作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17.
沧浪“妙悟”论远绍庄骚,近取象山心学,不能简单地用禅家“妙悟”来涵盖。从哲学源头上看,严羽将老庄的“神”、“妙”转化为诗家“妙悟”;在诗学上“妙悟”论是对楚辞以来重情感特质文学传统的继承,是对陆机“诗缘情”的进一步发挥;在思维方式上,是象山心学执本驭末思辨方式的体现。  相似文献   

18.
自古以来,大易之学有象数、易理两大派系。象数为汉易,易理则为魏晋玄学易与宋明理学易两大阵营。理学易当中,程朱为道学易,船山为气学易,陆王心学一系的易学,则为心学易。南宋陆象山在江西,倡导心学,其中也有其易学的独到见解。象山弟子杨慈湖,本身便精研易学,留有《杨氏易传》一书,以及《己易》一文传世。阳明先生龙场悟道之时,便是在贵阳龙场玩易窝当中悟道,其与易学的渊源,可谓关系匪浅。在他四十九岁揭示致良知之旨后,便有“良知即是易”的论说。龙溪是阳明的大弟子,对大易之旨与良知之道的融合与传承,在讲学当中,也体现得淋漓尽致。阳明后学罗近溪,对于大易之旨的诠释,更是陆王心学一系的高峰。  相似文献   

19.
阳明心学在中晚明重表现、重心悟、重个性的思想解放运动中具有巨大的启迪推动作用,但同时又导致另一弊端的产生,即诗脱离现实的倾向益渐严重,虽求新求变,却没有对关怀现实苍生的学优秀传统给予足够的重视,这在中晚期各家身上都有所体现。  相似文献   

20.
王门后学的异端化倾向与资产阶级启蒙思潮相沟通,引发了近代唯意志主义的泛滥.康有为在其主观主义、"六经注我"式的"考据学"中,所发挥的公羊学体系矛头直指儒家天命论传统,以跪着造反的方式完成了与前者的历史性合谋.梁启超在心体的意志论蜕变与心本论重设中,构成了近代心学承前启后的关键性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