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跃新 《游泳》2011,(2):76-77
在过去几年,单片脚蹼不断地出现在游泳训练中。尽管许多人认为它仅是泳池中的一个工具,一种在泳池中用来游戏和快速游的物品,但是单片脚蹼的实际意义已经远超娱乐装置的范畴。单片脚蹼现已被许多有成就和有创造性的教练认为是一种很有用的训练工具,这些教练认识到了使用单片脚蹼训练的一些益处:例如,单片脚蹼可以帮助游泳选手提高身体的流线型、身体姿势、蝶泳打腿技术和一般性打腿效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蹼泳运动项目中的脚蹼制作方法,包括蹼板的选择;蹼板弯距测试法及测试程序;蹼板的剪裁和注意事项;修正措施等。它是湖北蹼泳队多年制作脚蹼的经验总结与体育科学技术成果结合的范例。仅供教练员、运动员及科研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3.
浮潜的技术     
《新体育》1999,(7)
通常游泳时我们总是手脚并用,为的是能使头不时地露出水面以便呼吸,并且游得快.而当我们进行浮潜时,由于使用了潜水服、面罩、脚蹼和呼吸管等装备,就可以浮在水面头朝下看,同时不用抬头也能自如地呼吸了.动作与通常的游泳比较可以放慢很多,而且减少了手臂的划水动作,一旦你能克服用手划水的习惯,将会很快成为一位潜水员.  相似文献   

4.
提高游泳运动水平除实施科学训练外,很重要的是要有一支源源不断的后备大军,少年儿童应是大军的主体。如何解决少年儿童运动员早期科学化训练问题,提高成才率,是摆在国际泳坛的共性问题。影响我国少年儿童游泳运动员成才率的主要原因;教练员素质亟待提高;少年儿童游泳竞赛模式成人化;长期施加超负荷和极限强度训练,训练手段过早专项化;训练的无序状态;缺乏宏观指导和微观调控.  相似文献   

5.
高炳宏  陈佩杰  董强刚  杨震 《体育科学》2006,26(2):42-47,54
采用PCR和breath by breath方法,对上海汉族55名优秀游泳运动员、60名优秀赛艇运动员和85名汉族普通人的ACE基因I/D多态性和VO2max进行检测。结果显示:1)上海汉族优秀游泳和赛艇运动员ACE基因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与上海和成都地区汉族普通人组无明显差异(P〉0.05);与Caucasian人群相比,均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01),表现出明显的民族和地区的差异性;游泳和赛艇项目健将和一级运动员间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存在明显差异(P〈0.05);游泳运动员水平越高,Ⅱ型所占比例就越高,赛艇运动员中水平越高,ID型的比例越大;2)不同基因型的游泳运动员的VO2max、VO2max/kg、VCO2max、VEmax、O2-plusemax、Wmax和Tmax等指标,均表现为Ⅱ型〉DD型〉ID型,Ⅱ型明显优于ID型(P〈0.05~0.01),而赛艇运动员则表现为ID型〉Ⅱ型〉DD型,ID明显优于DD型(P〈0.05~0.01)。结果提示,游泳项目中具有Ⅱ基因型或Ⅰ等位基因的运动员,赛艇项目中具有ID基因型或Ⅰ等位基因的运动员,可能属于运动训练敏感的高反应群体,经过多年系统科学的训练,具有成为优秀运动员的可能。ACE基因I/D多态性可作为运动训练和选材中高敏感的、非常重要的遗传标记之一。  相似文献   

6.
以M型超声心动图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20名游泳、短跑女运动员的左心室结构和功能状况,并对游泳、短跑女运动员的左心功能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0名女运动员的心脏功能均属正常。游泳运动员的每搏输出量为85.87±6.72ml;短跑运动员的每搏输出量为76.82±11.27ml,经统计学检验有显著性差异,提示游泳与短跑训练对运动员心脏功能的影响有显著的差别。提示不同项目、不同性质的运动训练对心脏的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7.
蹼泳运动是脚掌穿戴脚蹼以腰腿发力带动髋膝踝关节作海豚式鞭状运动来获取动力为显著特点而区别于游泳项目,它具有速度快、负荷大等特点。有关蹼泳运动员踝关节损伤资料较少,研究分析蹼泳运动员踝关节损伤情况,探讨其损伤特点和规律,有助于青少年运动员的健康发展和科学训练。  相似文献   

8.
8周低住高练(LoHi)对游泳运动员血清CK、BUN变化规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8周低住高练(LoHi)对游泳运动员血清CK、BUN的变化规律的影响,并比较分析男女运动员对LoHi适应的异同。方法:15名游泳运动员进行了为期8周的LoHi训练,分别于训练前3、1天,第一阶段周1至周6,第二、三阶段每周1、3、6,训练后第1周周1、3取受试者清晨指血,测定血清CK和BUN值。结果:与水上训练为主的4周相比,游泳运动员在4周LoHi期间,血清CK和BUN的提高较为显著,且恢复程度明显增加;8周LoHi期间,男子游泳运动员的血清CK值明显高于女运动员,而BUN的变化并无显著差异,男子游泳运动员血清CK和BUN的变化幅度大于女运动员。结论:低氧刺激可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机体恢复运动训练造成的疲劳;不同性别运动员血清CK和BUN对LoHi的反应不同,男性运动员的反应较大。  相似文献   

9.
利用IST—Ⅱ型等动游泳训练测试系统进行递增负荷运动时测定游泳运动员上肢最大有氧能力。结果表明:1)IST—Ⅱ等动游泳训练测试系统是一种较好的训练、测试用游泳专用测功仪,可通过递增负荷安全、有效地测定游泳运动员的上肢的有氧能力;2)VO2max平台持续时间(VO2maxPD)是另一个可以反映游泳运动员的最大有氧能力的重要标识,只有把VO2max和VO2maxPD二者结合起来才能更全面反映运动员有氧能力的内涵;3)心率无氧阈(HR—AT)应成为游泳训练中控制训练负荷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蹼泳运动是脚掌穿戴脚蹼以腰腿发力带动髋膝踝关节作海豚式鞭状运动来获取动力为显著特点而区别于游泳项目,它具有速度快、负荷大等特点。有关蹼泳运动员踝关节损伤资料较少,研究分析蹼泳运动员踝关节损伤情况,探讨其损伤特点和规律,有助于青少年运动员的健康发展和科学训练。在2010年全国  相似文献   

11.
现代游泳训练已发展了100余年。100余年来,游泳训练从无到有,从简单的技术改进,到多种训练方法和手段的运用;从单纯的追求训练数量到注重强度与量的结合;从注重发展运动员的体能到强调技术和专项能力并重发展。简单地说,游泳训练的发展同人们对游泳项目本质的认识紧密联系。随着对游泳运动本质更深入的研究和认识,游泳训练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对于我国游泳工作者来说,最重要的一点是应具备更深刻的科学观念,对游泳运动训练的认识应建立在科学思维基础上。因此,研究和分析世界游泳训练发展趋势,对于更好地把握训练方向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现代游泳训练到今天已经发展了100余年。100年来,游泳训练从无到有;从简单的技术改进,到多种训练方法和手段的运用;从单纯的追求运动量到注重强度与量的结合,从注重发展运动员的体能到强调技术和专项能力并重发展。对于我国游泳工作者来说,最重要的一点,是我们应当具备科学的观念,对游泳运动训练的认识应当建立在科学的思维方式基础上,这一步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蹼泳训练是整个游泳训练过程的一部分,在此领域我们的确做了许多探索。我们的所有运动员都运用脚蹼和吸气管来帮助建立他们的技术动作。我们的许多研究成果现在正被其它训练中心所采用。目前我们在州属阿奎第克岛的一个私立游泳池工作,在那里训练一些高中年纪的小伙子。  相似文献   

14.
游泳运动训练的生理、生化监控方法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采用实验测试法对国家游泳队运动员的生理生化监控方法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游泳运动员血液生化指标的评价参考范围也表现出一定的性别和5个级别差异性;科学的高原训练计划可以提高运动员的有氧代谢能力;无氧酵解能力训练手段对不同优秀游泳运动员有着不同的影响;同一种磷酸原供能训练方法并非可以同时适合于不同的运动员;相同负荷训练后运动员成绩越好、恢复心率越快,则表明运动员机能状况越佳;单一生理生化指标并不能完全监控游泳周(阶段)训练后的恢复情况。  相似文献   

15.
刘幼琼  迟爱光 《游泳》2003,(5):12-14
出发是游泳运动员的重要技术之一,出发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游泳成绩的好坏,特别对短距离比赛项目来说影响更大。研究表明,运动员通过训练改进出发技术,比赛成绩至少可以提高0.10秒,通过训练还可提高出发稳定性,减少出发犯规,因此,在游泳训练中必须重视出发技术的训练。  相似文献   

16.
武晓兰  李昌军 《游泳》2003,(6):37-38
我们在挑选和训练少年儿童游泳运动员时,都会思考下面的一些问题:训练的近期和远期目标是什么?少年儿童运动员的运动潜能有多大?各游泳项目最高成绩的发展与少年儿童游泳运动员各年龄阶段训练有何关系?游泳技术、战术以及心理因素发展的趋势怎样?改进少年儿童游泳训练有什么新途径、新方法和新手段?少年儿童游泳训练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等等。  相似文献   

17.
中外竞技游泳训练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武山  甘清瑛 《体育学刊》2005,12(2):111-114
通过对目前我国游泳技术训练、力量训练、训练平衡、训练监控和训练分期5个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技术训练和水上力量训练是我国游泳训练的薄弱环节,这一情况实质上反映了我们认识落后;我国对训练平衡问题重视不够,导致训练结构欠合理,影响训练的整体效果;我国游泳训练监控系统比较薄弱,应着重改革训练体制和机制,提高训练监控的科学化程度;能量模式和机能模式是游泳训练小周期划分的两种主要模式,应从提高运动员体能水平,遵循运动员身体机能变化规律,科学地选择和运用两种模式,提高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18.
高原训练对游泳运动员血液成分、血乳酸和运动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高原训练作为一种提高运动员运动成绩的手段,目前在很多运动项目进行了尝试。为了探讨高原训练在游泳训练中的应用及生理机制,在我们以往多次游泳运动员高原训练的基础上,我们制定了这次赛前在昆明(海拔1890米)的高原游泳训练计划。通过比较5名优秀游泳运动员高原训练前3周、高原训练3周、高原训练后3周共9周训练期间,高原前、高原期间和高原后的血液学参数包括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压积、网织红细胞计数、血液促红细胞生成素含量、红细胞内2,3-二磷酸甘油醛含量等的变化,和高原训练前后4mmol/L血乳酸运动强度的游泳速度与心率,发现运动员无氧阈游速增加,有氧代谢能力增强,乳酸耐受能力增强.血乳酸-速度曲线右移,表明此次高原训练提高了游泳运动员的有氧运动员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寻找有效提高游泳运动员力量耐力的训练手段.方法:使用理化测试方法,将常规力量训练、游泳下肢打腿训练器训练与比赛强度进行比较,找出近似比赛强度的力量耐力训练方法.结果:游泳下肢打腿训练器训练可提高游泳运动员下肢训练强度和力量耐力水平,强化运动员专项体能,使专项强度负荷训练可以接近或达到比赛要求.结论:游泳下肢打腿训练器训练更接近游泳运动员专项训练,在实际训练中可提高运动员下肢力量耐力.  相似文献   

20.
樊云彩  盛蕾 《体育科学》2006,26(5):53-55
目的:确定高原训练对游泳运动员网织红细胞及其参数的影响,进一步探讨高原训练对于游泳运动员骨髓造血系统的影响。方法:用Bayer Adia 120血液分析仪检测14名(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人)男子游泳运动员在训练前后网织红细胞厦其参数,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运动员网织红细胞厦其参数在平原训练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高原训练前后只有MCVr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下高原训练2周后,MCVr、CHCMr、%RETIC与上高原前相比,均有了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高原训练对于游泳运动员的骨髓造血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但这种作用需在下高原2~3周方能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