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校组织作为课程政策实施的中观层面,不仅是对微观领域的统筹,也是与更大的外界系统交互作用的界面,是课程政策由外部向内部、由宏观向微观、由完美理念向改造实践转换的关键层面,是课程政策实施走向升华和成熟的重要部分。学校课程政策实施的困境表现为外力推动、短时性和表浅化。走向学校课程政策实施的深度变革,需要进行文化培育、组织变革、管理体制创新以及关系调协。  相似文献   

2.
在国际交往越来越频繁的当今世界,学校课程如何处理国际性与民族性的关系问题?新一轮世界课程改革浪潮走向何处?教师在课程改革和课程实施中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日前,二十多个国家的近三百名专家、学者聚会华东师大,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就课程理论、课程政策与改革、课程实施进行了全方位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全球课程改革未来走向——第一届世界课程大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修娥 《上海教育》2003,(11B):8-11
在国际交往越来越频繁的当今世界,学校课程如何处理国际性与民族性的关系问题?新一轮世界课程改革浪潮走向何处?教师在课程改革和课程实施中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日前,二十多个国家的近三百名专家、学者聚会华东师大,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就课程理论、课程政策与改革、课程实施进行了全方位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学校灾难教育是灾难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社会和个人的灾害抗逆力,减轻灾害对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侵蚀,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的重要支柱之一。当此我国学校教育进入素养时代之际,学校灾难教育课程也应以素养为导向予以重新审视。当前对灾难素养的认识正逐步从关注相关知识、技能、态度,走向个体应对灾难情境的关键能力,包括对有关灾难信息的获取、理解、交流,更涵盖在灾难发生发展的不同阶段针对灾难情境的评估、判断、决策和行动。围绕灾难素养的新内涵,学校灾难教育课程应确立指向“行动中的素养”的课程目标,跨学科、多层面的广域课程内容,体验式学习为主的多元化课程实施,为改进持续提供信息的课程评估。素养导向学校灾难教育课程的实施需要在国家政策、学校课程规划、社区家庭参与三个层面协同发力:在国家层面加强素养导向的学校灾难教育课程的顶层设计和指导;在学校层面提升素养导向灾难教育课程的系统化水平;在家庭社区层面推进与学校层面素养导向灾难教育课程的互补联动。  相似文献   

5.
学校坚持以课程建设为抓手,积极推进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通过科学规划课程实施、整合多种课程资源、优化教学教研方式、发挥学科品牌效应这四种路径,课程建设由课堂走向课程、由课本走向校本,探索出一套符合国家课程要求、兼具学校特色的国家课程校本化体系。  相似文献   

6.
从学校的层面上看课程整合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课程整合是一个具有多种含义并涵盖多种课程实践的概念。在不同的层面上从不同的视角看课程整合 ,对课程整合的理解和实施是不一样的。从学校及学校教师的层面上来认识课程整合 ,重新审视课程整合背后的理念 ,并就学校层面上的“实然的”课程整合提出一些策略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课程实施是一项系统的复杂的工程,它受变革层面的、学校层面的、社会层面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变革层面的因素主要涉及变革的必要性、变革目标的明确性、变革的复杂性;学校层面的因素主要包括校长的作用、教师之间的关系、教师个人参与程度;社会层面的因素主要为家长的支持与否及课程微观结构的影响。基于对诸因素之系统分析,宜采取相应的实施策略,如部分课题下放、增加培训机会、促进教师的合作及参与、加强实施策略的指导等。  相似文献   

8.
课程实施是一项系统的复杂的工程,它受变革层面的、学校层面的、社会层面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变革层面的因素主要涉及变革的必要性、变革目标的明确性、变革的复杂性;学校层面的因素主要包括校长的作用、教师之间的关系、教师个人参与程度;社会层面的因素主要为家长的支持与否及课程微观结构的影响。基于对诸因素之系统分析,宜采取相应的实施策略,如部分课题下放、增加培训机会、促进教师的合作及参与、加强实施策略的指导等。  相似文献   

9.
校本课程的开发要从关注课程转到关注文化,学校要从教育哲学的层面追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校本课程的实施则要从课内走向课外,在文化环境中浸润,在实践磨砺中体验,在教学实验中内化。  相似文献   

10.
吕红日 《江苏教育》2022,(58):11-14
区域教育公平而有质量的发展,在教育微观层面主要通过学校课程来实现。江苏省无锡市“新优质学校”培育建设项目遵循教育伦理,提出“适宜性课程”理念,并在区域层面构建“管、建、支持、评”分工协作的学校课程建设框架,探索通过课程公平和课程质量促进区域教育公平而有质量发展的特色路径。  相似文献   

11.
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我国推行的是国家、地方、学校为主体的三级课程管理体系.新的课程管理政策为学校的课程管理带来挑战,学校由过去单纯的课程执行者转变为一个课程管理者,教师拥有了课程权力,学校的课程管理内容也发生了深刻变化.鉴于学校实施课程管理政策中的薄弱环节,建议重点加强研究性课程、德育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以及课程资源的开发与管理.  相似文献   

12.
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我国推行的是国家、地方、学校为主体的三级课程管理体系。新的课程管理政策为学校的课程管理带来挑战,学校由过去单纯的课程执行者转变为一个课程管理者,教师拥有了课程权力,学校的课程管理内容也发生了深刻变化。鉴于学校实施课程管理政策中的薄弱环节,建议重点加强研究性课程、德育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以及课程资源的开发与管理。  相似文献   

13.
随着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学校原有的一些管理模式逐渐成为了制约课程改革的瓶颈。探讨学校教学管理“走向”理念,丰富课程管理内涵,使之与新课程的实施相配套,从管理层面更好地促进新课改的实施,值得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认真反,巴。  相似文献   

14.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新课程关注点已从国家层面、专家层面转向学校层面、教师层面,课程话语也从理论、政策话语走向实践、应用话语,课程实施成为课程改革的关键阶段。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教师如何依据课程标准将"文本课程"转化为"教学实践"是课程标准实施的重要步骤。本文通过解析课程标准的含义,针对当前的教学问题分析基于标准教学的方法和策略,以推进中小学课堂教学的开展。  相似文献   

15.
学校课程决策是指学校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对课程的有关方面作出选择和决定,进而推动其实施的过程。它有助于学校从机制或制度层面加快解决和改进课程改革实施中的难点问题,增强课程改革的实施效果,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和发展。有效的学校课程决策是指学校从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作出能够促进学生发展的课程决策,从而增强课程对本校师生的适应性。有效的学校课程决策需要充分发挥学校课程决策自主权;划分决策主体权限,增强决策主体的意识和能力;收集全面可靠的信息,建立课程决策信息体系;建立课程决策机构,整体规划和监控课程决策活动。  相似文献   

16.
对9所特殊教育学校义务教育阶段的科学课程实施状况与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发现,科学课程实施存在课程开设不齐全、课时偏少、教师专职化比例低、专业化水平不高、教学条件有待改善、课程教学理念急需更新以及教学研究与专业发展亟待提高等问题,文化制约、师资短板、变革滞后、资源局限、支持乏力是其主要影响因素。为此,文章从文化与政策层面保证残障学生接受科学教育的公平、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层面突破科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瓶颈、理论与实践层面提高科学课程实施的质量、交流与合作层面创新科学课程实施的路径4个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无论是国家课程,还是地方课程,最终都要在学校层面贯彻实施。而三级课程管理政策的确立,使得国家课程在学校层面的实施就不仅仅是一个执行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更为重要的创造和丰富的过程,即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课程的有效性和适切性,这也是校本课程开发活动的重要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课程开发活动更有利于促进教师对课程的理解,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和实施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教育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相继出台,标志着劳动教育完成了国家宏观层面教育方针、政策体系的建构.在学校微观层面采取何种举措、何种方式实现劳动教育的真正落地与发展,成为当前学校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教育实践中学校应以课程为切入点,"学—行—思—创"...  相似文献   

19.
在国家层面,以核心素养为纲的课程设计已基本完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以课程实施为重点、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新阶段。如果说课程开发侧重将实践形态的课程转化为文本课程的话,那么课程实施则侧重将文本形态的课程转化为实践形态的课程,它的责任主体是学校。进一步讲,学校课程实施由先后相继并交互作用的两次转化构成:学校课程决策安排与课堂(班级)互动生成,是在课程文件与学校实际情况的双重约束与启发下完成的。改进转化过程、提高课程实施水平,需要具体分析转化的实质及有关约束和启发等影响因素,促进课程的文本形态与实践形态的联结、融通。  相似文献   

20.
无论从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学校在防疫教育中的课程责任是必然的。对比学校一般的课程责任,在防疫教育中,学校有保障国家课程、配合地方课程与创建校本课程等有限责任。随着学校课程管理方式的转型,学校课程责任运作方式必须由科层传达转为平等协商,构建"课程责任共同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