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2.
3.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课堂教学评价时,既要注意自己的语言,也要注意评价的手段与方法,确保学生通过教师的评价内容能明确自己学习上的优点与不足,更加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为了打造更加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师要善于使用生成性评价、发展性评价以及激励性评价等积极的评价方式,对学生展开全面、立体、客观的教学评价,为学生带来更多愉悦的学习感受。 相似文献
4.
一、动态生成的内涵
"动态生成"是与"静态预设"相对的一个概念,动态生成是指在课堂中师生之间交流、互动;生生之间合作、交流时生成的出乎教师的预设之外的新情况、新问题。动态生成教学要求教师应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对新生成的资源加以分析、处理进而调整教学流程,以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和技能提升的一种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5.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一种必不可少的教学技能,而有效的提问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有机组成部分。课堂提问不仅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一种手段,而且是实现师生互动的平台。课堂提问是一种交流,是师生传递信息的一种渠道,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维持学生注意力的一种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6.
7.
动态生成是由课堂教学、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及教育教学的规律决定的。开展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研究是当前所有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9.
10.
在现代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作为高中学校的一门必修课,受到越来越多师生的关注,作为现代社会必备的一项基本技能,它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锻炼学生对信息的感知能力,本文针对如何构建高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探究能力等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1.
在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要围绕初中生对于信息技术的兴趣与探求欲望的培养,通过生成性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突出这种新理念的价值,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与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展开教学,进行创造性的教学突破,将是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围绕生成性教学的概念进行分析,并围绕苏教版信息技术的教学特点,提出课堂生成性教学的设计原则,从多方面探讨生成性教学方式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强化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整体效果。 相似文献
12.
13.
选取湖南省永州市一所重点高中做样本,围绕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等情况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相关的因素(教师、学校)等进行实地调研,针对发现的问题,从学生、教师、学校3个方面提出若干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14.
孙晓洁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3):39-39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渐进的.多层次的和多角度的非线性序列,是师生及多种因素问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如何激活生成元素,从而让课堂生成出一些新信息,新情境,新思维和新方法,进而使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活泼,丰富呢?笔者的做法是:精心预设,做好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前提;和谐氛围,抓好课堂动态生成的关键;情境创设,打好课堂动态生成的催化剂;交往互动,养好课堂动态生成的“滋养液”等等。 相似文献
15.
高中信息技术已于2004年正式作为一门新兴课程展现在高中的课程设置中。它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性、综合应用性和思路创新性,对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设施有很强的依赖性。本文阐述了在现今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稳步推进的背景下,实现高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五个策略。 相似文献
16.
17.
随着社会的发展,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生活、工作、学习等各个领域.具有信息技术的素养是必备的一种技能。有人说,不会计算机是新的文盲。这不是夸张的说法.而是事实。今天我们已经离不开信息技术了。自2000年教育部颁布《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以来,我国的信息技术教学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理念呼唤教师站在生命的高度,关注学生的发展,注重课堂生成。在教学中,要实现动态生成,演绎课堂的精彩,就要敏锐地发现并抓住动态生成的时机,借助与文本对话捕捉生成,激发情感深化生成,这是行之有效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9.
陈豪博 《试题与研究:高中理科综合》2021,(21)
在高中阶段,学生针对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的学习可能会花费大量的精力,并且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不会进行深度探究,这不利于培养全面化的人才,导致有些在该方面有天赋的学生无法突显,因此,教师需要通过综合性信息技术课堂的实践运用,让学生能够体会到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且,教师如果能够运用合理的方法也有利于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进行探索,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20.
课堂教学离不开预设、生成这两个方面。对于一堂课,在精心预设的前提下能够按期实施,那么这堂课是成功的;而实施过程中又能注重动态生成的课,那才是精彩的。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巧妙引导,与学生平等对话,注重各种动态信息,善待学生错误,捕捉意外事件,随时把握亮点,在动态的生成过程中,演绎出精彩的课堂。 相似文献